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罪恶之城 >

第2部分

罪恶之城-第2部分

小说: 罪恶之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5纳矸萏崆盎裰嗣谰恍┫附谏系囊螅佣镏翁毓驹诰赫星崴啥峥!�
  但其它几家竞标公司对奈特公司的胜出不屑一顾。其中阿姆莱特公司的反应最强烈,将自己落选的狙击步枪命名为超级半自动狙击步枪推向民用市场,运用了这样的广告语:“根据美国武器选型的历史,选上的武器都不是最好的。”其挑战意味十分明显。 
  追根溯源
   M110步枪实际上是一支有着正宗斯通纳血统的步枪。十几年前,斯通纳先生尚在人世时,奈特公司的总裁里德?奈特就和斯通纳合作研发步枪。1993年,在结合了“斯通纳”AR10步枪和AR15步枪结构的基础上,奈特公司推出了SR…25步枪。起初只在民用市场上销售,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优异的性能很快引起了军方的注意。在SR…25步枪推出后不久,海军陆战队就对其进行了测试,目的看它能否成为狙击手手中利器,以取代当时配备的“雷明顿”700型步枪。 
  经过测试后,海军陆战队并没有采用该枪,只有美国陆军购买了部分SR…25狙击步枪配发其特种部队,送往索马里试用。该枪在国外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从而促使美国海军又将该枪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请奈特公司专为海军设计一款狙击步枪,这就是后来的MKll…Mod0型7。62毫米狙击步枪。 
  海军型狙击步枪外形类似SR…25;只将枪管从610毫米缩短到500毫米,但在内部结构上却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为适应海军的需求,奈特公司的武器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改进方案,包括击针、整体式导气环、抛壳机构、抽壳钩和抽壳钩簧以及经改进的供弹斜面。还包括一个全新设计的枪机结构、新式的枪管节套和弹匣簧。MKll…Mod0型狙击步枪在2000年左右装备部队。 
  此次奈特公司参加选型的SR…XM110狙击步枪完全以7。62毫米MKll…ModO武器为基础改进而成,可谓是斯通纳步枪的纯正“血统”。 
  系统描述
   M110半自动狙击手系统(SASS)是按一个系统进行设计的,总体匹配较好,主要包括M110狙击步枪、“刘坡尔德”可调倍率的白光瞄准镜、通用夜视瞄准镜、“哈里斯”可拆卸两脚架、枪箱、携行袋、PAL弹匣袋、枪口装置、备用的机械瞄具、8个弹匣(10发容量和20发容量的弹匣各4个)、M24O机枪配用的空包弹助退器、清洁/维护工具、使用手册等,系统共重35。5千克。为防止被热成像仪发现,M110半自动狙击手系统从武器到附件表面均为深土黄色,这种颜色也将成为美军的制式颜色。 
  M110狙击步枪采用气吹式自动方式,半自动发射。全长1029毫米(加消声器为1181毫米),枪管长508毫米,5条膛线,右旋,导程为279毫米,初速770米/秒,枪械寿命10000发,枪管寿命6000~7000发,空枪重4。87千克、使用时重7。78千克(含机械瞄具、瞄准镜、两脚架、20发弹匣及弹药、消声器)。 
  M110狙击步枪与Mkll…Mod0最大的区别是导轨系统、枪托和枪口装置。Mkll…Mod0上的是自由浮置式导轨,M110的则是加长型(URX)模块化导轨系统,直接固定在上机匣上,使导轨和机匣完全一体化,比以往的导轨(包括Mkll…ModO的浮动式导轨)更稳固,射击时的震动和重复装卸时产生的偏差很小,而且下导轨也可自由装卸。由于密封性加强,减少了泥砂进入护木内的概率。
    本书相关  叛军的2S31自行迫击炮
     更新时间:2009…10…16 15:20:19 本章字数:4492
    适合两栖登陆作战支援的2S31“维纳'自动化自行迫榴炮
    2S31“维纳'自动化自行迫榴炮。该炮1997年列装,系统采用全封闭炮
    塔、BMP…3履带式步兵战车改进型底盘,外形低矮的新型炮塔可进行360
    度回转。车内空间大,可容纳更多的弹药和安装各种先进设备,武器系
    统战斗全重19。5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
    米,水上最大航速15千米/小时。火炮还装配有先进的车载计算机火控
    系统、车载自动测量与定位定向导航系统、激光测距机、昼/夜光学瞄
    准监视和目标指示系统等。该火炮配用新设计的2A80式120毫米低膛压
    薄壁线膛单管炮,身管长度比2S23迫榴炮明显增长,杀伤爆破榴弹射程
    可达13千米,新的自动化装填系统可使火炮射速达到8~10发,分钟,
    弹药基数为70发(包括10发。捕鲸者”制导炮弹),携弹量30发,可发射
    包括子母弹在内的多种弹药。发射新型120毫米榴弹的最大射程为18千
    米,发射破甲弹的有效射程为40~800米。破甲弹的破甲厚度达到600毫
    米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装备了一些适于进行传统大规模战争的火炮
    和迫击炮。但是,战争热点和潜在威胁的主要表现形式已转变为地区性
    军事冲突,这些局部战争往往发生在难以到达的山区、荒漠、林地,或
    者没有明确前线后方界限的居民区。此类战争中敌人往往以流窜的小股
    部队行动,因此要求己方在具备强大火力的同时,必须能以具有高度战
    术自主性的分队形式作战。
    因此,炮兵武器系统,包括榴弹炮、迫击炮、侦察和射击指挥系统
    等,都应满足自主程度高、机动能力强、对计划外目标射击准备时间短
    、射速快、火力机动范围广、弹种多、适于空中运输等基本要求。作为
    配属或加强火力的榴弹炮或迫击炮,其射程应能保证摩步和坦克分队遂
    行近程和最远程任务。
    俄罗斯2531式“维娜”(意译为“静脉”)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就可以
    充分满足现代条件下诸兵种作战和对敌火力打击的需要,能对付暴露和
    掩蔽的敌有生力量、火力兵器、连营旅指挥观察所、重要的高机动性点
    目标及近距离装甲目标等。
    研制背景
    “维娜”名义上虽是迫击炮,可论威力已与现役榴弹炮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一些人把这个“多面手”称为“迫榴炮”。“维娜”是俄罗斯120
    毫米迫榴炮系列中的最新型号。20世纪70~90年代,前苏联瓦相继推出
    259式“诺那”…S(履带勺压式自行)、2B…16式“诺那”…K(牵引式)
    和2S23式(轮式自行)三种120毫米迫榴炮,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迫
    榴炮系列,但机动能力仍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作战的需求。为此,俄罗斯
    中央精密机器制造设计局自1990年开始研制2531式“维娜”履带式自行
    迫榴炮,1993年在中东国际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展出模型,1997年开始装
    备俄空降部队、轻型装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用于取代2S9式“诺那”
    120毫米履带式自行迫榴炮。
    系统结构
    从外形上看,“维娜”就像一辆缩微的坦克,由2A80式120毫米线膛炮
    身、封闭式炮塔、计算机火控系统、自动供输弹装置、射击辅助设备和
    BMP…3型步兵战车底盘组成。
    火炮部分采用2A80型120毫米线膛迫击炮,配备气动式输弹和开门
    传动装置。发射前,装药和弹丸由闭锁装置联结为一个易于装填的整体
    式弹药。2A80式炮身较2S9和2S23式的2A60炮身明显加长,因而射程更
    大。该炮同样采用炮尾装填方式,没有炮口制退器,但配有圆桶形排烟
    装置,因而炮班人员可全体在炮塔内操作射击。自动装弹机上装有22发
    炮弹,其余48发炮弹则装在车内。
    “维娜”炮塔可360度旋转,内部安装了先进的弹道计算机,从炮
    弹上膛直到发射均为自动控制。此外还装有稳定装置,即使在水中剧烈
    摇晃时也能有效控制车辆,使火炮射击精度得到保障。顶部装有1挺PKT
    式7。62毫米机枪,两侧各有6具81毫米烟雾弹或诱饵发射器。为提高在
    山地条件下的射击精度,炮塔上安装了用于确定火炮海拔高度的气压式
    测高仪。
    “维娜”自行火炮的作战舱,包括火炮、炮塔、仪器设备、3名乘
    员、40~70枚炮弹(含包装,总重5。5~7吨),可以配置在装甲输送车
    、步兵战车、轻型坦克上,根据用户的需要,还可安装在其他国家生产
    的底盘上
    系统特点
    2S31式“维娜”120毫米自行火炮既可空运,又可两栖机动,能及时提
    供支援火力,并且具有多重弹道,可以发射多种炮弹,能执行反装甲、
    压制和特种火力任务,是一种重量较轻、便于战略与战术机动的多用途
    火炮。自主作战能力强,执行任务范围广“维娜”火炮的自主作战
    化程度高,其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可见光直瞄和间瞄瞄准镜、
    IP51型像增强夜间观瞄镜、ID22S型激光测距机兼目标指示器、自动定
    位定向装置以及可与GLONASS/GPS兼容的SN…3700陆地导航系统。1门炮
    可作为一个射击指挥中心,控制其他6门火炮实施射击。该炮具有迫击
    炮和榴弹炮、加农炮多重弹道,既可进行间瞄射击,也可进行直瞄射击
    。
    在对可观测目标进行直瞄射击时,该炮及其仪器设备可以完成以下操作
    :昼夜侦察并测定目标的极坐标;由炮载计算机来计算射击诸元和弹丸
    飞行时间;确定炸点坐标,计算修正量,自动进行射击修正;根据计算
    出的表尺和转动角,自动瞄准目标;在用制导炮弹射击时,用激光束照
    射目标。从隐蔽阵地射击时,火炮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可以在自动状态
    下完成以下操作:从连指挥所接收目标坐标、目标区掩体坡度信息(以
    计算最小表尺)、气象通报;储存火炮坐标、基准方位角及火炮身管的
    仰角;使用电码信号,与指挥所交换勤务信息;自动计算射击诸元、转
    动角度、最佳装药号、弹丸飞行时间,并可将时间自动装定到时间间隔
    设定器中;储存30个目标;自动导引火炮;实施反火力机动;确定发射
    时间,并通知指挥所。配用弹种多,毁伤能力强“维娜”迫榴炮可
    发射新系列120毫米弹药,还可以发射现役2S9及2S23迫榴炮的同系列弹
    药。采用曲射弹道发射的120毫米杀爆弹在目标附近爆炸时,其威力与
    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152毫米、155毫米杀爆弹相当。
    火炮系统携带的70发炮弹中有36发为自动装填机操作,射速8~10发/
    分,使用迫击炮弹时的最大射程为7。1公里,若使用火箭增程弹则射程
    可达13公里。70发炮弹中还包括10发采用人工装填的“捕鲸者”…2M激
    光制导炮弹,它沿俯冲弹道攻击目标顶部并能直接命中,最大射程可达
    12~14公里,命中率80~90%,与制式122毫米杀爆弹相比,其战斗部威
    力显著增大,可大幅度提高营属炮兵的作战效能。除传统目标(轻型装
    甲装备和防御工事)外,营属炮兵还能成功摧毁坦克,包括行进中的坦
    克。
    机动能力强,可水陆两栖“维娜”的履带式底盘是在BMP…3步兵战车
    基础上改装而来,去掉了顶部和后部的舱门,而在左后部新开了个较小
    的向下打开的舱门,供人员进出,并在炮塔和车体右侧各开一个供弹舱
    口。当初研制“维娜”时,由于缺乏经费,俄罗斯只好选用编余的BMP
    …3步兵战车作为该炮底盘。这本是一个无奈之举,居然产生了奇特的效
    果,不仅让“维娜”迫榴炮在遭到敌炮击时“腿快身轻”,而且还让它
    具备了在江河上浮渡的功能,提高了两栖机动能力。该炮可利用所有俄
    制中型/重型运输机载运,例如伊尔…76和安…22运输机等,并能在300
    ~1500米高度、以PR**…915重型装备降落伞进行空投,落地后30秒即可
    投入战斗。
    “维娜”系统战斗全重19。5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公里/时,最大行
    程600公里。与BMP…3系列的其他成员一样,“维娜”也能水陆两栖,利
    用后部两侧下方的喷水器可在水中行进,水上最大航速15公里/时,并
    且还能在极度不稳定的漂浮状态中快速射击。
    在2005年的土耳其防务展上,“维娜”进行了水域涉渡表演。它浮渡起
    来轻松自如,危急时刻还能在极度不稳定的漂浮状态中快速射击。这套
    “水上漂”的功夫使得在场的一些北约将领大为震撼。
    本书相关 叛军的2S23自行迫击炮
     更新时间:2009…10…16 15:20:20 本章字数:674
    采用BTR…80装甲输送车底盘的2S23自行迫榴炮
    2S23式自行迫榴炮。前苏联经过对2S9式120毫米迫榴炮的改进,生
    产出了新型2S23式120毫米迫榴炮,火炮整体性能有了较大提高。该炮
    于1990年正式列装,是一种多用途两栖自行追榴炮系统,为前苏联/俄
    罗斯陆军轻型装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提供快速机动火力。采用BTR…80型
    8×8轮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乘员4人。火炮射击采用人工装填方式,炮
    塔方向回转范围为左右各70度,火炮的高低俯仰范围为…40度~+80度,
    炮身安装有热报警装置。战斗全重14。5吨,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最
    大行程60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可发射的弹药有:破甲
    杀伤迫击炮弹,最大射:程8。85千米;火箭助推迫击炮弹,最大射程
    12。85千米。
    BTR…80也是俄罗斯海军陆战队装备最多的战车,同时BTR…80也是空降兵
    的主要装甲车辆,1999年科索沃战争刚结束,俄罗斯空降兵快速部署的
    并不是空降步兵战车BMD系列战车,而是更容易运输的BTR…80以及卡车
    ,此种底盘的炮车适合陆战队、空降兵以及陆军摩步师使用,高速机动
    性能胜过2S31自行迫击炮
    本书相关 BTR…80战车
     更新时间:200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