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实的幸福生活-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今天是钱四儿说公司里的郁闷,说得很有条理,还带着客观以及自己的想法,在钱爹眼里,这就是儿子的成熟和进步。
钱四儿后边儿着重又说了自己如何忍辱负重,讲王落实避而不谈。
说完,一脸求教的看着自己的爹,说,“大概就这些。”
四儿跟他媳妇都没闹明白这些事儿实质是什么,可他老爹妥妥人精儿,钱四儿没说完的时候,他就已经看透。
王落实有了充分的考虑,全力支持吴楠悦消除过去那位赵总的影响,若不是眼下美誉国际承担重任,恐怕手段还要激烈的多。
其次,王落实和吴楠悦在磨砺自己儿子,揉搓中,却给他留了空间。
只要钱四儿熬过去,那种成长速度连拔苗助长都赶不上。
从他当爹的心里来说,对儿子是好事儿。
可现在他也犹豫,是不是该挑明了,他担心,凭借自己儿子那没心没肺的本质,会不会误了人家的苦心。
不说吧,瞅自己儿子现在的状态,他是真心疼,这个过程却是不好受。
“小心应付吧,她总不能睁着眼儿说瞎话吧,只要你自己不出错儿,她还能怎么着你?”
钱四儿心塞啊,真没想到,老头子憋了半天,弄出这么几句来,跟没说一样,眼下自己可不就是小心应付着?
“有个事儿跟你说一下,你媳妇那边儿来了请柬,说是他们家的一个孩子要结婚了,我就不过去了,你代表咱家过去”老头子说话的时候,神色如常,端着茶杯,稳如泰山。
四爷彻底服了自己老子,话题转的毫无滞涩,好像自己刚才说了那么一大堆,就跟逗着玩似地。
他到没敢指望别的,就盼着老头子给支个招儿,让自己松快点。
现在看,是没戏了。
王大老板其实压根也没那么多高兴事儿,当然,糟心的却不少。
还都是前苏食品,跟倭国鬼子的事儿还没完全掰扯清楚,一时半会儿也清楚不了,没有得到想要的,鬼子韧性十足,当然不会就此放手,肯定还得想别的招儿。
除了倭国鬼子,还有美帝那头儿,背地里小动作不断,逼前苏就范的架势十足。
王老实给自己老头子打了电话问计,老头子倒是看得明白,出了个主意说,“这事儿就得磨,把性子磨平了,事儿也就解决掉一多半,没有胜负的未来,怎么都不算输。”
王老板深以为然,程志翔再来电话,他都像打发钱四儿一样,你自己去应付吧,底限就是磨、拖,谁也别舒坦。
九百一十三;就指望你了()
“回家一趟。”
非常少见的,王嘉起打电话给王老实,要他回家,以前都是老妈呢。
当儿子的清楚老头子脾气,既然让回去,那就麻利儿回去,别问为啥,首先是白问,要是再向前倒十五年,一准儿还得挨顿揍。
好在不远,他也想躲开点,吴妞儿现在动作连连,得给人家更大空间。
两人多年合作,默契是有的,虽没有明说过,可吴楠悦某些做法,很和自己心意。
其实钱四儿还是明白了点。
他爹没告诉,他媳妇更不明白,却不代表别人不说。
事实上,很多人都看得出,就是不说,拘着面子,大伙儿都装不知道而已。
有个货没那么复杂,刘彬,倒不是他完全明白,还是宁小云提示了后,他才懂,于是这货得瑟了。
钱四爷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我说三哥整天美得鼻涕冒泡儿呢,闹了半天在这儿呢。”
前苏村,正在失去过去的味道,越发像一座商业化氛围及其浓烈的市镇。
从没进村开始,王老实就让车慢点开,来自京城和滨城的车子成群结队的涌入。
之前那件灭门惨案影响似乎已经被淡忘,国人就这样,特别善于遗忘,哪怕再剧烈的也可以。
采摘。
河滩烧烤。
水库捕鱼。
林间木屋住宿。
最美村庄游览。
农家院正宗农家饭。
前苏村已经形成了一个成链的旅游项目。
因为当初王老实的提醒,这里基本上不算宰客,价格略贵些,比之国内其他地方,这儿简直就是良心之地。
张嫣第一次跟着来前苏,两只眼根本就不够看的,什么都觉得新奇。
程志翔是个新派人,他和王老实曾经聊过关于旅游项目,他得到了王老实的提示,网上预约结合电话预约,避免与旅行社合作。
利益这玩意儿实在没法控制,太容易造成某些不可预测的邪门歪道出现,所以,王老实建议,直接打造一个自驾休闲的圣地,不与其他地方同流合污,玩就玩儿出精品来。
华夏人呢,很有契而不舍的优点,经常不信邪,当然,也是太过迷信所谓的运气和变通。
没有预约上的人,还是毫不犹豫的奔这儿来。
接待能力不足?
没关系,自己解决。
确实,很多事儿,国人聪明的让人佩服。
大夏天的,最大制约就是住宿。
呵呵,那是问题吗?
帐篷,几百块就能买一顶非常不错的,再说了,前苏村这里,住帐篷,同样是一种旅游心态。
村里有些干部,对王老实的限制措施并不大赞同,他们觉得还有把钱往外推的?
于是,他们装起了糊涂,暗地里划出一块地,就在最大那片林地东南方向,多出来的游客,就集中到那里。
王老实还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儿,但他眼睛不瞎,从街上的车流和人群看,肯定超出了前苏的综合接待能力,那么造成的后果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眼下,村民们看到的只有游客和钞票,谁会嫌弃自己赚的钱多?
他意识到,一定是哪里有些不对。
下意识的掏出手机,打算给大哥打个电话,结果就那么碰巧,远远的看到大哥正跟一群人阔步走入一家饭店。
听不见他们说话,也看不出什么来,可王老实就觉得自己电话还是不打的好。
自嘲的笑了几声,王老实发现自己一旦涉及到前苏,总是心态着急,恨不得立即把事情闹明白。
收起电话,跟司机说,“绕个路,咱先回家吧。”
不一会儿,车队停在家门口。
王老实推开门,刚走进院里,冷不防耳朵就老妈揪住,好疼啊!
“臭小子,还知道回来?”
老妈咬牙切齿的样子,让王大老板赶紧服软讨饶。
儿子回来之前,当妈的自然立誓要好好教训,可真的看到人,揪着耳朵,立马就没了那股子气愤,李梅最后拍了王老实屁股蛋子一下,瞪了一眼说,“吃饭了没有,我给你做嘎嘎汤。”
提起嘎嘎汤,满满都是儿时的回忆,那可是老妈看家的本事,一想起当年的味道,王老实还真就饿了,当然,其实也是馋。
连连点头表示喜欢,推着老妈奔厨房,“您就赶紧的,等着吃呢,要两种面儿的白面、棒子面。”
李梅心里舒坦,不过还是白了儿子一眼,“推我干嘛,倒霉孩子,等着。”
说着,几步,老妈就进了厨房。
老爸从屋里出来,淡然的看着,父子俩眼神儿对上,王老实才松了一口气,应该没啥事儿,老爷子脸上没有要紧的丝毫信号。
“跟我出去走走。”
王老实点头,“嗯?这会儿?日头太毒了吧。”
老头子没搭理王老实,直接开走,嘴里说,“人越娇惯自己,就越受不得福。”
得,大道理都上了,王老实也知道,老爷子说得没毛病,过去过苦日子,谁不是顶着日头干农活儿?
那时候都是为了活着,没人去想紫外线的问题。
爷俩走在小路上,其实前苏种了很多树,到处都是树荫,哪儿有什么太阳,只不过气温高,湿度大,有些闷热而已。
走了没多远,跟几个路过的村民打过招呼,又瞧见几个探访村庄的游客,总算没别人了,老头子才开口问,“墓地已经可以了,子琪的坟你打算什么时候迁?”
王老实有些惊讶,墓地建好了他知道,但迁坟的事儿,他不敢过于着急,毕竟他要照顾族里人的感情,当然,他迁坟的决心是没有改变的,更多的是等待一个节点。
按照他的想法,墓地里逐渐迁入一些,并且有了规矩后,他再把林子琪的迁进来,现在老头子提起,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时机成熟?
“现在可以了?”
王嘉起没点头,说,“自打你修了这个坟地,时机什么的还有用?村里跟过去不同了,好些个说法都变了。”
听语气,比较萧瑟,老头子的心绪想来不大高,王老实也默然,金钱至上的思潮席卷华夏大地,太多的原有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还是那句话,华夏人变通的够彻底,甚至连几千年来积攒的厚黑都用在生活中,他们能够创造说法来迎合时下。
老爷子提起,自然就有了想法,当儿子可以谈谈,总归还是要尊重老头子,王老实试探着问,“您的意思呢?”
小路口又出来几个人,看上去像是游客,几个安保悄然戒备,等对方走远了,才有散开,老头子站住脚,看着逐渐远去的人影,说,“我的意思是年前,把骨灰迁回国,放到骨灰堂里,等明年清明前,入坟。”
王老实自然乐意,这个说法跟他想的差不多,“大伯跟我大哥的意思呢?”
王嘉起摆摆手说,“我跟你大伯通过气儿,至于你大哥,他还是不清楚的好。”
其中似乎有什么事情,老爷子对大哥的态度让王老实心里起疑。
林荫小路不是很长,很快就到了尽头,那里是一片水塘,也经过了整修,干干净净的,微风袭来,倒有点意境在其中。
几只鸭子在里边儿悠闲的游荡觅食,甚至水塘对面儿,似乎还有个不怎么靠谱儿的摄影师正在拍。
王嘉起也算有学问的,讶然失笑说,“走吧,村里现在一片浮躁,唉。”
听得出,老头子不高兴的原因在这儿。
王老实何尝不知,却不能去阻止。
是,村里比以前要好太多,王家带动全村走上致富道路,大家都挑大拇哥给王家叫好,却并不意味着,王家可以为所欲为。
尤其是挡住大伙儿财路的事儿,做了之后,会让人戳脊梁骨,你王家有钱了,就不让别人也发财?
王嘉起跟王老实都相信,全村都没几个能理解他们的苦心,包括王庆其在内。
还有一条,村里搞旅游,还是王老实给起的头儿。
伪哲人救火匠又说,正常人对财富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任何阻碍都会被打倒在地,小脚老太太还会上来踩几脚出气。
跟老爷子聊了一会儿,王老实也大致知道了些村里的情况。
没人跟他汇报,估计绝大多数人还都觉得这是集思广益给村民创收的好事儿。
回去的路上,又碰见几个村里人,从他们脸上看到的都是喜悦,王老实刚进村时那种想法反而淡了下来。
凡事都要从两面看,既然大家都希望重点发展这一产业,自己就没道理横生枝节去阻碍,精品做不成,也不是万劫不复,游客这么喜欢这儿,怎么也说明吸引力十足。
扫除了心里疙瘩,王老实心头更轻快了些。
开解老爷子的话也得说,“圣贤不是说了吗,大隐隐于市,您这思想境界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呀。”
“滚蛋,还用得着你说。”老头子根本懒得听王老实扯。
越是年岁大的人,越发对过去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怀念,王嘉起自然也是。
这会儿再想找几十年前的味道,说实话,在华夏大地上,非常不容易了。
定下来林子琪迁坟的大方略,又放开了对村里某些做法的执念,王老实午饭这顿嘎嘎汤吃得异常火爆。
唬的老妈李梅都死硬拦着不让他接着吃,一个劲儿的说,“晚上妈再给你做,都四碗了”
回了家,王老实去了趟大伯那里,大伯年岁毕竟大了,精气神儿不济,说了一会儿话,竟打起了瞌睡。
王老实没言声,跟坐一旁的三哥打了个手势,悄然离开。
刚走出院门儿,大哥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我听说你回来了,老婶儿说你上家来了,赶紧过来找你。”
王老实装作什么都不想知道的样子问,“有事儿要说?”
大哥拉了王老实一把说,“走,进去说。”
王老实没动,说,“别进去了,大伯刚睡。”
大哥神情一滞,叹口气说,“唉,你大伯这身子骨,怕是”
话说到这儿就停住,再特么大逆不道的话,他不敢,也不能说,就算是自己弟弟,也不成,村里最忌讳。
大伯家的院子两边儿,各有一个小池塘,都种了一圈柳树,兄弟两坐到池塘边儿上说话。
都是些村里的事儿,王老实听着,基本上没插话,要不是上午跟老头子说了那些,心思没变,或许现在两人已经吵了起来,理念上的差别,就注定说不到一块儿去。
这会儿不一样,王老实已经想通,哪儿还会去讨人嫌。
大哥倒是热情的让王老实给提点意见,他也说了超规模接待的问题,却把话堵死,说那是自发行为,村里并没有从中干啥。
揭穿了也没意思,王老实确实懒得提,只建议说尽量注意提高安全上的防护,顺便别降低前苏的品质,至于能做到哪一程度,他无所谓。
“对啦,老四,有个事儿,我总觉得有些吃不准儿。”
王老实刚要起身回去,王庆其搓了搓手,说出了他眼下的困惑,也许这才是他着急忙慌来找王老实的主题。
最近一段时间,市里和新区都派了一些人过来,说是要调查什么,让村里负责接待,主要是配合为主,还特意叮嘱,别瞎打听,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一共十来个人,已经快一个礼拜了,什么都看,什么都问,不光是我,村里人都有些吃不住,怕是有些什么大事儿吧?”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