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仕者生存 >

第82部分

仕者生存-第82部分

小说: 仕者生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不地道,但我不仅只是为了解决避开金足生辉产品问题,也是为了咱们乡的整个鞋垫产业。从长远来看,这次作法肯定是对的,绝对是好事,确实该这么要求。以前的时候,我们就是失之于宽,失之于散了,其实现在还不够严。质量就是生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当作生命去理解。”李晓禾说的语重心长。

第一百二十六章 难解的三千二()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时间已是六月下旬,有人感叹过的快,有人则嫌过的慢,贾香兰就觉着太慢了。

    其实,从李晓禾到乡里开始,贾香兰就觉着时间过得慢,尽管那时候经常找对方晦气,可她依然不想看到那家伙。后来自己稀里糊涂上当,乖乖主动交出了工业和招商工作,她对对方恨意更浓,不但不愿见到其人,也不愿听到那个讨厌的声音。但她却又无能为力,只盼着时间能过的快些,一晃十年才好,可越是这样,慢字前头却又加了个“更”字。相比起往日,贾香兰觉得今日最慢,已经不是在“慢”字前面加一个“更”字了。

    之所以今天感觉过的更慢,贾香兰是在等一个电话,是想确认一件事,而直到下班,直到八点多,那个电话也没有打来。

    怎么回事?有那么难吗?自己是实在不方便过问,否则就是分分钟的事。贾香兰在焦急之余,也不免对那人很是不满。

    不满归不满,但却还得用,否则自己在乡里更成了聋子、瞎子。以前的时候,贾香兰一直觉得自己有拐棍、有耳朵,可现在却越来越不自信,觉得别人都指望不上,只有依靠自己一途。而如果自己真成了聋子、瞎子,那就更没什么指望了。

    想到自己的遭遇,想到自己的处境,贾香兰心里烦乱起来,也更加焦急。她现在已经不是度日如年的感觉,而是瞬间变成了度秒如年。

    “我给他打吧。”喃喃着,贾香兰拿起了手机。

    “叮呤呤”,手机忽然响起,把贾香兰吓了一跳。稳心神一看,就是那个号码。

    下意识看了眼屋门,贾香兰走进里屋套间,按下了接听键:“喂。”

    “我打听了,不是全停产,是一部分生产,一部分不生产。”手机里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听说涉及整改这部分也不是因为质量不行,而是要继续提高完善,要打造精品中的精品。我也见过其中几款样品,做的确实不错。总共才六千来副,就有三千多副都是精品,也确实是……”

    “等等。”贾香兰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忙打断对方,“是不是三千二百副?”

    “你听谁说的?各村只掌握各村的,对总数也就是知道个大概,总数应该在乡里。”对方声音依旧很低。

    贾香兰没有回答对方,而是说了句“那就行了”,直接挂断电话。

    “三千多副,三千二,很可能就是这个数。到底是不是呢?难解的三千二。”贾香兰喃喃着,也不禁疑惑着。这是怎么回事?那俩家伙要干什么?

    “叮呤呤”,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看了眼屏幕,贾香兰接通电话。

    手机里是一个男声:“怎么样?”。。

    “不是全停产,是一部分……”贾香兰把刚才听到的信息转述一遍,也讲说了自己的疑惑。

    电话里静了一下,对方声音再次响起:“我一时也想不清楚。好消息要与人共享,你说是不是?”

    “你是说……好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愿老麻能琢磨出来。”说完,贾香兰挂断电话,又拨了一个新的号码。

    ……

    放下电话,董定方疑惑的喃喃着:“三千多副,三千二,什么意思呢?”

    其实董定方两天前就知晓了三千多副这个数字,也在几天前就听那个女人说过“三千二”,只是没做联想。刚才经这女人电话一提醒,他也不禁疑惑,他疑惑的不是“三千多”和“三千二”是否划等号,而是疑惑其间的因果关系。

    六月十五日那天,董定方听那女人说起“三千二”,那么这个疑似数字的号码就应是出现在十五号或更靠前。而“三千多副”是指需要继续整改类别中涉及的成品,继续整改的要求是在六月十九日下达的,再往前的话,六月十六日才进行的质量检查,“三千多副”这个数字最早也不应早过十六日。

    如果“三千多”和“三千二”是代表同一个意思,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会在没检查之前便有准确数字?如果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的话,“三千二”又是什么?反正不应该是日期吧。哪有这样的年月日?应该也不是偶现之数,否则为什么要写好多呢?

    虽然看似有逻辑错误,但董定方总感觉“三千多”与“三千二”有联系,或者就是同一回事。那么这个逻辑错误又如何能解释呢?

    忽然,董定方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命题作文?那么这个命题依据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若是命题作文的话,那就是说先有了这个数字,然后才进行检查,质量检查只是形式,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很有意思,很有说道了。

    对呀,从那次卖了二百多副之后,可是有四、五十天没开张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说法,真是难解的三千二。会不会……董定方也不禁佩服今天自己大脑反映敏锐,第一次觉得那个女人也不是那么讨厌。

    算了,不费脑细胞了,有义务通信员,不用白不用。心中揶揄着,董定方又回拨了刚才那个号码。

    很快,电话里传来女声:“书记,您找我?”

    董定方说:“有个事,不知你注意没?”

    “书记,什么事?我去你那当面听吧。”女声显得很热情。

    “别别,我已经……今天躺的有点早。”找完拒绝理由,董定方又道,“四月底卖了二百副以后,这都快两个月了,也没见个动静。做为主管副乡长,不想着如何卖东西,成天在纸上胡写什么‘三千二’也不知是什么鬼。这又弄出个三千多副,真是乱弹琴。”

    对方停了一会儿,才传来声音:“书记,那事不归我管,你说的这些,我不太明白。”

    “乱糟糟的,谁知有什么联系?”董定方说完,直接挂了电话,嘴角浮上一抹笑容:让那傻娘们费神去吧。

    ……

    李晓禾并不清楚有人正对这些数字感兴趣,也没心思去考虑,他现在满脑子就是一件事:处置鞋垫。

    这次万不得以用个昏招,以质量检查整改为借口,先是全停产,接着又筛出了部分继续停产类别。继续停产这些类别,正是那八大类中的四十三种,正是金足生辉公司注册的所有雷同款。

    虽说李晓禾与秦明生说的言之凿凿,一副公事为先的派头,其实他自己也觉得理由不充分。既使整改对鞋垫生产有千般好,但要没有金足生辉这档事,肯定也不会现在整改。当然他也不需愧疚,虽说这么瞒着,有为自己减少麻烦的意思,但最终目的还是为最合适处置鞋垫争取时间。

    现在那四十三种暂时不生产了,但却没有禁止其它鞋垫生产的理由,这些鞋垫仍需要销售,这还不是燃眉之急,毕竟不涉及侵权销售问题。当下最要紧的是处理那三千二百副成品,卖是不能卖,可也不能让村民没钱拿,还不能让村民知道实情,这可把人为难死了。

    为难也得合理处置呀。自己是乡长,是政府一把手,这种事肯定推不开,自己也不可能去推。而且这事可是自己倡导,并一手扶持起来的,虽说自己是好心,但如果办不好,就成了坏事。假如自己不能很好处理,假如把此事弄砸,假如村民闹腾,那么县里的惩罚必定下来。要是那样的话,自己就死定了,绝没有生还的机会,有人正等着呢。而且等着自己倒霉的人可不止一位,县里、乡里就有好多人,还不知别处有多少呢。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妥善处理三千二百副鞋垫,自己都责无旁贷。

    道理自是明白,方法想了好多,而且又推了好几天,可这好办法却没有一个。李晓禾不禁自言自语起来:“三千二,三千二,难解的三千二。”

    虽然三人发出了同样的感叹——难解的三千二,但感叹的意思却并不相同。当然,感叹之人也未必知道另两人也做同样感叹。

    越想大脑越乱,越想越没个头绪。李晓禾干脆不再费神,立即起身,进了卧室,躺倒在大床上。

    随手打开电视,一段画面出现在屏幕上。虽然上面说的挺热闹,但李晓禾却没注意内容,今天的心思也不在电视上。

    女主持人出来了,说过一段串场词后,又换成了另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与上条有相似之处。

    怎么都是这种新闻,我怎么遇不到?李晓禾腹诽着,拿起遥控器,就要换频道。就在拇指摁下按键一瞬间,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立即兴奋不已。

    可行吗?怎么不可行?如何能行?在兴奋之余,李晓禾又不禁疑惑起来。

    过了好多一会儿,李晓禾猛的坐起来,大步到了外屋。他拿过名片夹,一页一页的翻着,还把个别名片取出来,专门放到了一边。整个名片夹翻过后,他又取出电话本,在上面仔细的找着,把一些电话号码分别摘抄出来。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们只是问问() 
接下来的几天,李晓禾打了好多电话,讲说那个灵光一闪的事,当然他没有直接讲,而是从侧面表明了意思。

    本来刚接到电话的时候,对方都特别热情,非常客套,有些人也不免奉承,还有人表态“有事您说话”。但是在听明白李晓禾表达的意思后,态度立刻发生了大转弯,说话也吞吞吐吐、含含糊糊的,不是岔开话题,就是找理由结束通话。有两人做的更绝,分别以“马上没电了”、“信号不好”为由,立即掐断了通话。

    人们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尽管有的做法很伤人,但李晓禾也只得理解,谁让自己的想法太唐突呢?因为灵光一闪而燃起的希望火苗,又暗淡了好多,火头也飘飘忽忽的,随时有熄灭的可能。

    在这几天中,秦明生也提了几个新想法,但都不可操作,纯属就是馊主意。当然李晓禾只是这么认为,却不便直接说出来,自己想到的也并非什么好主意,不过就是五十步看百步的事。

    希望之火渐渐被忧愁压抑,李晓禾心中沉重了好多,单独在屋里时也是愁眉紧锁,只有去到外面才故意摆出正常神态。其实如果刻意留心,也能多少发现不自然,装的毕竟是假的,不是真的。

    就在李晓禾一筹莫展的时候,麻烦又来了,周五的时候,做鞋垫村民找上门来。

    当时李晓禾坐在办公室,依然在想那件事,屋门被敲响了。得到允许后,于金贵、王存江等几个村干部走进屋子。

    看到这几人,李晓禾就知道是什么事,但还是问道:“各位不忙了,有事?”

    几人互相推让一番,还是于金贵做了发言代表:“乡长,我们来还是问问鞋垫的事。现在只让人们生产,一直没人来买,也没听说哪里预订了,人们心里没底。”

    “我不是和你们说了吗?你们只管抓质量,乡里帮着盯销售的事。”李晓禾打起了官腔,“对方可是一再强调质量问题的。”

    于金贵迟疑的说:“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也相信乡干部会帮我们考虑,可是……可是村民不理解,他们老是问个不停。”

    “也不怪村民,他们大都没搞过这个,只要手里东西没卖出去,就心里没底。”王存江补充着。

    “各位,我也知道你们近期有些压力,干什么能没压力?就拿这些乡干部来说,哪个人不是一堆事在后面追着?你们都先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李晓禾依旧打的官腔。并非他愿意打官腔,而是实在没有能回应大家的合适措辞,以前的理由都被用烂了,自己听着都假,只能先这样糊弄人们。

    看了看其他众人,于金贵支吾着:“乡长,我们也想回去,可是村民都跟来了。今天就是他们硬缠着,要是我们不来的话,他们就要自己来。怕他们来了瞎说一通,我们才跟来的,打心眼我们一点都不想来。”

    对于这些人的难处,李晓禾当然能理解,也觉着于金贵说的在理,便没有申斥,也未打官腔,但还是问道:“都来啦?多少人?他们在哪?”

    于金贵急忙回复:“人也不多,没都……”

    “笃笃”,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扫了眼众人,李晓禾说:“进来。”

    屋门推开,一个人风风火火进了屋子,见还有其他人在场,便说了句:“你们也在呀?”

    看到来人,李晓禾沉声道:“老秦,你这着急忙慌的,干什么?”

    来人是副乡长秦明生。听乡长如此一问,又有其他人在场,便缓了缓,说:“乡长,那些村民都在外面,说是要来找你,我这才先来汇报的。”

    “蹬蹬蹬”,一阵杂乱脚步声传来,正是奔向这个方向的。

    李晓禾看向众人,众人也正看着他。

    “笃笃”,敲门声伴着说话声:“乡长在吗?李乡长。”

    “在,进来吧。”李晓禾应了一声。

    “吱扭”,屋门缓缓推开,一众人等出现在门口。站在最前的人说了话:“乡长,我们可以进去吗?”

    “当然可以,请进,请进!”李晓禾起身示意着。

    “谢谢乡长!”回复之后,这些人走进屋子,站到了靠墙位置。

    大致扫了一眼,这次进来的足有二十多位,一色的“娘子军”。略微一想,李晓禾说:“各位,你们是来问鞋垫的事吧?我刚才和各位村干部已经说了,你们只管回去安心做鞋垫,把产品质量做的好好的,销售的事,乡里会帮你们考虑。”

    “乡长,我们来这,没别的意思,就是问问,那家买鞋垫的事到底有没有准?要是他们实在没谱的话,我们就再想别的办法。”说话的还是先前那个女人。

    “陈雨大姐吧,我们见过好几次了。”李晓禾顾左右言其它。

    “乡长,我是于家营陈雨。”女人点点头,“你到村里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