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苎钍敢谌耍谡馐焙蜓钏奈迩蛉硕己芾选�
就是这样,现在工商业还十分落后,当然比以前历史要好得多。现在的主要财源还是来自土地。虽然唐朝严禁租售永业口分田,可这一条禁令收效甚微。进一步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是,这些新兴的庶族地主,以及与原来的士族大户,与官府勾结起来,手中占有大量土地与财富,在划分等级时,却将自己家庭划分为下等,来逃避各种徭役税务。但一个县的税务总得要交吧,于是这些税徭全部加压在其他平民身上。
有些州县因为压迫得过狠,许多百姓逃离他乡。
比如王家所在的山村——老青沟,本来只有一百户百姓,后来因为大量的磁窑兴建,需要大量工人,前后又搬来近百户百姓,而这些后搬来的百姓,一大半就是由逃户组成的。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兼并有可能是因为武则天为了赢得新兴地主的支持,而有意放松,才刚刚开始,人口还没有达到巅峰。所有矛盾还没有变得突出,唐朝还在陆续地向前发展。
本来王家没有衰落时,在青山沟近两百户人家中,是唯一的大户人家,如同鹤立鸡群一样。赋税也是上等第二等人家交纳的。可后来王迤不会经营,加上染上赌博的习惯,家产渐渐衰落下去,巩县也在将他家不断地下调,最后成了中等第二等人家。这也是因为王迤在家产没有败完之前,与县里的一些官员来往密切,也许王迤还输了许多钱给他们。这些官员还有些交情存在,因此才主动将他家的家产往下划分,使税务减少,以此减轻他们家庭的压力。
实际上在王画心目中,王家除了几大间瓦房没有便卖,真正收入在村中可都能称之为下等人家了。至少其他村民家中的劳力,除了耕种外,还可以到窑洞里上工得到一些收入,甚至还可以进入山中打猎,改善伙食。可王家呢?除了几十亩薄地,几乎什么都没有。
但今年庄稼收回来没有两天,县衙来征税,突然将他家重新定为上等第三等人家。这一调,无疑在困窘得如同站在悬崖边的王家,背后猛地推了一把。
王迤也不服气,就问为什么将他家重新划分等级了?
县里的衙役与乡里的里正就笑着问王迤:“你家是不是士族?你再看看,青山沟除了你家,还有那一家房屋有你家漂亮?现在没有追问你你逃了这么多年的税务,只是将你家划成第三等就算是照顾你家了。”
王迤还要辨解。
王画将他手一拉,劝道:“耶耶,算了。”
王画明白,这不知是于家还是杜家,因为自己那天晚上所说的话,对他展开的报复。可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空。当年与他父亲多少有点交情的那批官员,这几年下来,几乎全部调到其他地方了。没有了交情,也没有了金钱,到哪里讨回这个公道?又拿什么与于杜两家争斗?
这口气暂且忍受了吧。
王迤狠狠地噔了他一眼,想要发火,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然后一屁股颓丧地坐在椅子上。本来王家艰苦一点,还可以勉强在熬到明年夏收。
现在等级一上调,税务增加,不要说到明年夏收了,也许连春天都挨不过来。
不但是王迤,就是王画的母亲,与大凤,都感到这一变化带来的压力,脸上变得苍白起来。三凤与四凤还懵然无知,只是看到大家脸色不好看,紧张地用眼睛扫过来扫过去。
王画却笑了起来,对大家说道:“耶耶,母亲,不用紧张,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这样做也好,也让大家看清楚他们假仁假义的脸皮。”
不过这样一来,更加逼得王画,最终下了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找生机的决心。
又一个寂静的夜晚过去。
在东边青芒色的天际,一个大大的蛋黄冉冉地升了起来,大地转眼之间带上了一层油红、杏黄、松绿、姹紫,在一片七彩的瑰丽颜色下,大地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勃勃生机。
王画终于要走了。
他母亲流着泪水,虽然现在的少年比较早熟,可毕竟是十二岁的孩子啊,他能做什么?
其实不要说王迤,就是她也是一样,认为王画只是出去闯荡一下,还真能将这个家庭挽救回来?更不要说让于杜两个大家族低下头去了。王迤都准备卖掉一部份房屋,甚至打算主动放下身架,到磁窑里找一份活做,来渡过这一次的危机。
乘着王迤不注意,王画的母亲从怀里掏出几件首饰,对王画说道:“如果遇到困难,你把这些首饰典当了。”
这是她陪嫁过来的嫁妆。
没有过多的话语,可这个动作,让王画感到了一份浓浓的温情。他摇头说道:“不用。你看,这是我卖两幅画挣来的钱。”
说着掏出那块银饼。然后又悄声说道:“不能让耶耶知道。”
到现在王画对这个父亲还是不放心,省怕他知道了,将这点钱逼去,那么他前途就更加困难了。
他母亲点了一下头。
王画又说道:“母亲,这回放心了吧。”
这时候三凤四凤走过来说道:“二哥,加油。”
与大凤与王母的担心不同,这两个小丫头对这个哥哥可是充满了信心。
“好,加油!”王画握了一下拳头,然后大笑,离开青山沟!
PS:新书需要支持,垦请大家收藏与推荐,今天三更回报。
第六章 开始
巩县境内大多数是山区或者丘陵地形,可现在却是唐朝一个有名的地方。
第一就是瓷业。
唐朝著名的烧瓷地方有邢窑、巩窑、定窑、浑源窑、铜川窑、长沙窑、越窑、寿州窑、洪州窑、邛窑。古代说陶瓷,严格来说,瓷和陶是两种概念。瓷这个字创造于汉朝,指上过釉的陶器。但只有到了唐朝以后,烧出高温瓷,瓷器方始成功。
但唐瓷因为工艺粗糙,在历史上地位并不高,到了宋朝后,瓷器才开始大成,明清才达到巅峰。至于收藏界最贵的元青花,并不是它工艺最好,而是元青花存货少,价格才炒作起来。其实元青花质量工艺不如明青花,更不如清青花。
巩窑也就是王画的家乡巩县的磁窑,现在开始已经出现烧制碗、壶、瓶、枕、罐一些白瓷产品。但现在这种白瓷工艺粗鄙,从外面看,大多采取内满釉、外半釉,光泽度是烧了出来,可细细看去,在釉面上却能找到一些黑色的小棕点,让人感到美中不足。如果将它打开,大多是米黄色胎,质地粗糙,肉眼就可以在内腹壁看到许多大气泡。
这种瓷器,在可以称上大师级别的烧瓷专家王画眼里不值得一提。可现代的瓷器比起以前,上釉已经很均匀,瓷化程度也非常高。也因为这一点,瓷器悄无声息地开始在民间普及起来。
巩县另一个出产就是最有名的唐三彩!
唐朝三大唐三彩产地,长安、洛阳、扬州,而洛阳就是指巩县的。准确来说,巩窑主要集中在王画的家乡,天陵山、黄治河一带。对于唐三彩,人们也常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大多数将它当作一个高贵的的艺术品。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它是一种冥器,也就是相当于纸钱、花圈的之类的东西。这时候还没有烧纸钱花圈的说法,就用唐三彩来陪葬,相当于烧纸钱。因此,如果那个官员家中将唐三彩放在柜子里,或者书桌上,会让人耻笑的。
唐三彩出现,也因为唐朝陶瓷业飞跃发展,加上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奢侈之风兴起,于是厚葬的风气也跟着兴了起来。到了武则天手里,唐三彩技术正式达到了巅峰。虽然朝廷禁止浮夸风,规定官员多少品级,陪葬多少件东西。可不管用,每次都是严重超过规定数量。这种风气也助长了唐三彩的兴盛。
第二个误区,许多人认为它工艺十分发达。其实这种发达只是相当于唐朝,它只是一种陶,连瓷都称不上。它的可贵之处,在于色彩艳丽,在于造型,因此它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工艺价值。后人很容易就伪造出来假三彩,只是那种历史沧桑感伪造不出来罢了。
但是王画还是喜欢看窑工烧三彩,他不是看窑工们打胎上釉,而是看窑工用刀子刻出各种精致的造型,以及用笔“开脸”。每一次看到后,如果不是怕别人说他妖异,他都想亲自上去试试。只是窑主也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一件唐三彩先选择土,打胎,造型,高温烧胎后冷却,配釉低温重烧,至于人物,头部是不上釉的,而等釉烧出来后,再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个过程就叫“开脸”。
直到此时,一件完整的唐三彩才算是完成了,然后运往各地,作为陪葬品,再次进入地下。
车轮“吱吱哑哑”地响着,这几辆牛车都是运送巩县的陶瓷进入洛阳的。
王画就是搭乘其中一辆,跟随他们一道进入洛阳城。
巩县离洛阳并不远,可因为牛车负重而行,到了洛阳,都到了第二天,而且天色都晚了。
当王画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时,洛阳城已是一片灯火通明。但也只是一些客栈酒楼妓院在营业,至于纯种的商业交易已经停业。唐朝的商业模式以坊为主,白天营业,夜晚休息。“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但在南方这条法令要松驰得多,后来就连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上半夜同样也有商人营业。同时,商人一开始地位很是低贱,这也与李世民纠正隋朝奢侈的风气有关。可后来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就连一些世家子弟官员士大夫都主动参预商业活动。特别是陈少游三总大藩,通过贸易,累积财富巨亿万。
这时候唐朝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转型期,商人地位逐渐提高。象巩县的杜家于家以及他自己的王家,算起来也是小士族,可还是主要通过商业来谋取财富的。
但作为现在大周首都,洛阳到了晚上,基本上所有的坊市都关上了大门。
王画洗了脚后就上床睡觉了,可他没有睡着,他躺在床上,要回想着以前所学到的知识。
这一次他前来洛阳,获取财富的手段,并不是通过瓷器,也不会通过唐三彩。尽管这是他内心的渴望。可烧瓷需要大笔本钱的,现在怀里就只有狄仁杰送他的十几两银子,无疑是杯水车薪。
至于唐三彩,无论它是真正高雅的工艺品也好,还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冥器也好。王画是不敢烧的,如果他一烧,这一辈子甭想在这个世界出人头地了。
他这一次前来的目标,却是另一样艺术品。一样被许多后人都淡漠的艺术品——漆器。
这种艺术品在中国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以前,它的作用很模糊,可做工艺品,日用品,甚至还可以做冥器。但到了唐朝以后,随着陶瓷业的发达,日用品渐渐让比较粗糙的瓷器所代替,冥器也让唐三彩取代。从事漆器的技师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对制作手法精益求精,将整个漆器向工艺品转移。
末金镂、雕漆等髹饰品种以及金银平脱,螺细镶饰、夹纻造像等技法,都是在这时候创造出来的。但同瓷器一样,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越往后去,工艺更加发达。单论工艺富丽,唐漆不如宋漆,宋漆不如元明漆,元明漆不如清漆。
漆器不是王画的专业,可也是他的爱好。对于他的博杂的兴趣爱好,他的好友,国画大师程十发曾经提出忠告,说他如果将这些精力放在某一方面,都可以成为震惊天下的名匠。可是王画听后,只是笑笑不语,依然我行我素。
虽然在前世不敢说是漆器界顶尖的大师,可这是在唐朝,以他领先这个世界艺术观念一千多年的先进知识,只要他在漆器上出手,必然在这个世界使天下震惊。
这才是他前来洛阳谋财的真正手段。
王画躺在床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才进入梦乡。
第二天他醒过来,来到洛阳的西市附近。洛阳城共有三个市场,西市、南市、北市。北市在洛水北岸,上东门外,占一坊之地,也有许多丝行、彩帛行、香行等等,可因为等于处在外城,多夹居贫民公寓,也有一些商人私宅,被人称为糠市。而王画即将制作的漆器,属于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漆器,自然不能选择这个市场。
南市与西市在城内。南市位于建春门大街,是洛阳最大的市场,占了近两坊之地,里面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百余店,平时货积如山。但因为里面有许多胡商,王画将它也略了过去。
而西市也占着一坊之地,在厚载门内街西侧。虽然规模小了一点,可到这里购买货物的全部是达官贵人。所以王画打探了一下,最后选择了在这个市场发展。
当然,他手里那一点银子,在这里买一个厕所都买不下来,更不要说盘下一个店面。
王画是借了一间民房,将漆器制成品后,让坊里卖工艺品的店面转卖。
租下了住房后,王画又到街上买回来一些原坯,以及各种颜料以及生漆。
然后他就看着眼前这几个坯胎。作为漆器的坯胎一般是木胎,也有银、铜、锡、竹、藤、瓷、布、绸、皮革等。但王画是要制作顶级漆器,不但利用他的美术知识髹饰,还要通过雕刻本领进行浮雕工艺,所以选用的胎都是木胎。
王画看了半天,终于开始动手第一件作品——园林仕女浮雕图戗金朱漆奁!
第七章 小花
既然选择好题材,他开始到市场上购买这幅作品的材料。
将材料买好后,他再次看着眼前这个胎料。
一件高档的漆器产生的过程远不是外人所想像的那样,在漆胎上涂上一层漆或者用漆画上幅画那么简单。
首先是漆胎,各个漆胎有各个漆胎的长处短处。如金属漆胎坚固其中银最为尊贵,然而各个金属的特点不一。再比如木质漆胎松软,容易塑形,但各个木质的特性又不相同。再比如藤竹漆胎,因为单位面积小,必须要编织,可编织后形状容易走失。还有瓷胎必须在第二次烧瓷时,就将瓷胎的胎图在瓷胎没有成形成烧出来,再髹饰。
因此在创造一幅作品,必须要考虑漆胎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