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玩唐 >

第559部分

玩唐-第559部分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鹿然牖崤沙鼍有瞥稣鳌V皇浅榈鞅κ保炕≈荒茏疃喑榈饕欢 W詈笠坏阌直韧罗晕⒖碓R坏恪�
    郭元振气得想骂人。
    但是他听到消息,吐蕃人已经抽出来十万军队,并且在白兰部广招白兰羌,准备夺回吐谷浑。
    想了想,将这口气忍了下来,只变动了一点,税务增加一倍,当然这还是一个很松的税务。同时加了两条,划出几片地方,让唐朝留过的军队屯田,每年向朝廷提供各类战马若干匹,或者替朝廷饲养战马若干匹,如有需要,允许以同等价格优先出售给唐朝战马以及其他牲畜。
    吐谷浑就是马嘛,这也不算苛刻的条件,几个吐谷浑使者相视了一眼,有些喜出望外。
    当然,如果一点甜头都不给,这些人就是投降,也不会真心投降。这一点就象宋辽澶渊之盟一样,太重朝廷吃不消,太轻辽国不贪图这点便宜,还会前来侵犯。
    回去后,吐谷浑人开始正式投降。
    这也意味着隋朝的河源郡与西海郡,除了柏海以南以西的一些地区外,其他都重新回归唐朝的怀抱。
    而且为了愉悦唐朝皇帝,吐谷浑伪可汗吐谷浑。莫贺以及吐蕃公主吐谷浑太后墀邦准备前来洛阳拜见唐朝皇帝。当然,他们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唐朝不能将他们扣押在洛阳,不让他们回来。
    于是郭元振写来一封报捷书,顺便提了最后一件事。
    当然血营在中间的功劳,郭元振没有提。不是他贪功,是不想触这个霉头。
    大家对此事也心知肚明,不过这份报捷书让大家隐隐感到是一个转折。为什么?如果是在血营逼迫下,与血营和议,朝廷抹不开这个脸面,但这份大捷,多少给了朝廷一个台阶下。
    事实这也是王画的安排。是软硬且逼,但血营没有必要放下低姿态,于其这样,不如不需要这么多牺牲,兵发长安了。
    于是将郭元振送来的奏折连同使者压了一压,正好大军到了长安城下,才开始放使者通过,到达洛阳。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准备如何向李显表达时,第三个紧急情报送达。
    大家心里面很是担心,省怕是长安城失守了。
    没有想到消息却是李旦送来的,先向李显问安,然后说了长安城的形势,不是很妙,虽然驻扎了很多士兵,张说日夜操劳,然而随着血营开始南渡渭水,将军营扎在长安北边,西边也开始有血营向长安城靠近,城内士兵士气低落,连带着城中物价飞涨。
    随着话锋一转,说到另一件事,王画也来到长安城外,但他在乾陵上祭拜了高祖与太后陵墓,默立了半天,最后才黯然地离开乾陵,赶到长安城外的。
    是战是和,一句也没有提。但一切皆在不言中。
    为什么王画要祭拜武则天与李治,当然祭拜李治是假的,祭拜武则天是真的。除了感恩,难道没有其他的感想?
    听到太监将这份急报读完,韦安石长出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正好王画赶到长安,还是议和吧。”
    虽然他作为韦家一份子,可是在此事上一直态度暧昧不清,也没有表示议和,也没有表示决战。特别是李显封赏四王一事后,他几乎沉默不语,倒是连上了两份致仕的请求,但李显也没有准奏。
    严格来说,他肯定不是韦党,如果不是韦氏的牵连,他还能划成清流大臣一派。当年王画深得老武喜欢,他在暗中也说了许多好话。不过他这个人不喜欢表功,王画也不知道。后来想说,老武也死了,死无对质。但这时候为了家族,他做得不是很光明垒落,至少某些程度上,坐视了事态的扩大。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他在韦家里面威望很高。
    这一声表态,许多人正好下了台阶,一起附和。
    可是现在场面很古怪,原来附和的大臣依然不吭声,附和的大臣却是原来坚定的作战派。
    李显看到这情形,痛苦地闭上眼睛,挥了一下手说道:“你们全部下去吧,让朕安静一会儿。”
    大臣们一个个鱼贯而出,李显看着内殿墙壁上李渊、李世民与李治的画像,他突然哭泣起来。虽然心里面知道议和对大家有利,可是被一个臣子逼得城下盟约,还是在正宗的京城城下盟约,就是他是一个不作为的皇帝,心中也是惭愧。
    心里面窝囊是窝囊,可他就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局面?   
第一百零二章 谈判
    第一百零二章谈判
    李显最后还是屈服了。
    张说走出了长安城,但现在他的身份改变了,从防御长安的大臣再次变成了议和的大臣。
    王画将他引到帐内,帐内摆满了丰盛的酒席。
    一大盆狍子肉,用香茅草去腥后,放了孜然与野生蘑菇清炒。一盆红烩沙獾。还有几盆干煸的禽类。火架上正在烤着一只羔羊。还有一个大长盆,上面盛放着一条半人长的清蒸咧嘴虎加鱼。一大锅看上去很恶心,实际很美味的酸菜娃娃鱼汤。近十几样珍贵的荤菜。另外还有几盆野生时蔬,比大拇指粗的藕管,雪白粉嫩,上面撒着一层白糖。一碟小茭白,绊上几根红辣椒丝,看上去十分地诱人。
    张说好奇地问道:“这是要干嘛?”
    王画也是一头恼火,这一回真正是谈条件了,大的必争,小的放过,比如朝廷来了钦差,不能再冷落了,好好招待一下。
    也就是下了这个命令,结果一帮小子,山上跑的,天空飞的,水里游的,一起抓来,甚至还抓来了一只啮铁兽。王画一听什么叫啮铁兽哉,手下不负重望,为了保证食物新鲜,将它活活打晕了后,用杠子抬了回来。
    王画一看傻了眼,原来所谓的啮铁兽就是大熊猫。秦岭有大熊猫,难道终南山也有?尽管他不介意食用这些珍稀的动物,比如娃娃鱼,还有中间的那盆黑天鹅肉,还有那盆果子狸,以及娃娃鱼,后来几乎绝种的虎鱼。
    但看到大熊猫这么可爱的样子,他也不会大快朵颐。
    立即让手下将它抬回原处释放。
    当然真正的重戏还在后面,张说这次前来,只是大餐的一个提前上演。
    王画答道:“听说张侍郎这段时间在长安城内几乎很少休息,忙得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既然前来,作为朋友,我自己要好好款待你一下。”
    张说老脸一红,自己这段时间是很忙,不过是忙着准备对付血营的。
    但这话不能说出口,不过王画的铺张浪费,又有什么用意?他心中狐疑地想道。
    众人坐下,除了王画与张说两人,还有郭知运等血营十几个重要将领,士兵端上来一坛酒。王画将封坛的坛泥拍干,替众人酒碗倒满。
    倒完后,敬了一杯。
    张说满腹心思地喝了一大口,不过再次古怪起来,酒是红色的,他一开始以为是葡萄酒,然而喝进嘴里不对,比葡萄酒醇烈了数倍,还有一点酸酸甜甜的味道,口感很好。
    他指着酒碗说道:“这是什么酒。”
    “马奶酒。”
    “马奶酒?”
    “里面加了葡萄挤出来的汁水。”
    难怪,可是张说更不知道王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商谈正事。张说看了看众将,王画会意,让他们退下。
    张说开口道:“王侍郎,这一次还是我来与你谈条件。”
    他才说了一句,就被王画打断。
    “张侍郎,你忘记我对你说过的话吗?我不想做刘裕,刘裕北伐洛渭,只是为了他增加政治资本,他背负的是正义,做的却是谋己的事。而我现在做的事,只是安心地对付强敌,消除边境隐患,迎回受侮的公主。朝廷先无罪谋害臣在前,现在加谋反罪在后。如果不是朝廷,试问默啜会不会能平安溜走?如果不是朝廷,现在试问我会不会将紫山都收了回来?”
    这是很强势无理的说法,中国在这座世界屋脊上最南的一次就是隋朝,南边一直从积石山开始,一直到柏海,然后是昆仑山。一度吐谷浑曾经向唐朝称臣,这一段境内勉强属于唐朝,后来吐蕃崛起,唐朝压缩到河曲与廓鄯二州。
    至于王画也没有那么光明垒落,不过也没有朝中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不堪。
    可是这句话分明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张说刚要说话,再次被王画打断,他压了一下手,让他不要插言,继续说道:“而且朱先生也说过,每一次朝廷不顾国家,不顾百姓,我们的条件就会提高。还有一条,我不想与你谈,要谈,我只认定三个人中的任意一人。这也是朝廷付出的代价之一。”
    “那三个人?”张说心里说道,你不与我谈正好,我也不想做这件差事。不过是那三个人,让王画看重?
    “韦温、韦嗣立、韦巨源。”
    “为什么?”张说惊叫起来。你是想他们前来谈判,还是想乘机会报复?
    “张侍郎,我说过了,这一次生了那么多战士,他们都是无辜而死的。从朝廷击杀我是第一次,断我粮食是第二次,宗常二人出兵是第三次,这一次又如召集大兵试图进攻,这是第四次。凡事不过三,请问有没有事不过四的话?你就不要插手此事。”
    “王侍郎,你点到为止吧。现在陛下也有了悔意。”
    “唉,我说你怎么这么傻呢,不但是为你好,也是为我们血营好。”
    条件一定会升级,张说主谈,不管后面是什么结果,都会让人弹劾。不让他插手,是为张说着想。而且张说谈判后,也没有效果,回去后,大臣还会不同意。只有三个韦相公前来谈判,才真正使约定能屡行下去。
    张说想了一会儿,立即明白过来。
    王画站起来要送客,并且说道:“五天时间,在这五天内,我们将会夺下子午关、骆谷关、库谷关。五天后,如果朝廷不给回话,我们将会正式进攻长安城。”
    “不可。”
    “什么不可?难道还能让朝廷拖上一个月两个月,等到全国大军将我们血营围住,来个瓮中捉鳖不成?”
    张说不能吭声,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朝廷答应议和,可是各地勤王的大军,一起在路上源源不断地赶来,不过除了少数将领外,大多数畏惧血营的战斗力,在路上有意磨蹭着。
    但时间拖得久了,对血营肯定会十分不利。
    夺下三关等于切断了汉中与长安的联系,同时也解除了血营背后的危胁。攻占三关,从血营角度上来说是很合理的。
    张说沮丧地坐着不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又问了一句话:“我问你,我们唐朝最大危机是什么?”
    王画脸上一阵诧异,盯着张说。
    张说脸上再次一红,现在李旦父子皆在长安,李隆基曾经专门拜访过他,言语十分器重,两个人相谈甚欢。李隆基就问到了两个这两个问题。
    他回到长安城后,就将此事禀报了父亲与太平公主,不过怕两人有什么想法,将王画说的你改成了你们。
    李旦与太平公主立即开始思考答案,什么是好皇帝呢?
    别看从文字记载开始,出现了许多皇帝,但好皇帝并不多。秦始皇只能说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华夏大一统,说不定还是就象王画说的欧罗巴大陆几千年群雄争斗不休的那种样子。但肯定不是好皇帝,开五岭、挖灵渠、修长城、铺驰道、建陵墓、盖宫阙,每一样都使百姓民不聊生。刘邦也算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在他在位的那一段时间,就是忙着平定各个异姓王了,似乎与好皇帝也不沾边。汉武帝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打出了汉族的尊严与威风,但施酷刑、野心勃勃、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双性恋、穷兵黜武,也与好皇帝无缘。实际上数来数去,小国诸候国不能算,真正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汉文景,以无为节俭治国,汉宣帝,慈爱百姓,汉光武,以宽治国,隋文帝,以勤治国,接下来就到了唐太宗,特点是用人所长,听从纳谏。但细想了一下,王画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还给了三个提示,大忠似奸,韦氏干政,以及他想到了原因却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
    这样一对照,上面几个皇帝皆不是,如果那么简单,照做就是了,不可能王画却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最主要这两个问题的区别,第一个问题只要答出来,不需要解决的方法,王画就会无条件支持。第二个问题是考虑性支持,那么难度应当非常的大。
    这让大家感到扑朔迷离。
    又想到了第二个问题,唐朝最大的危机。
    唐朝有好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边患,无论吐蕃或者突厥,都让唐朝一直不能安稳。打了又叛,比如吐谷浑打服了,现在却成了吐蕃人的爪牙。再比如北方突厥,打败了颉利可汗后,薛延陀崛起。薛延陀灭亡后,骨咄禄与默啜兄弟再次强势崛起。
    但这也不是最大的危机,血营打得默啜躲在嗢仑河暗自落泪,吐蕃情况更差,前后折损了二十几万军队,还失去了积石山与大非川,实际上还不止,大非川南边只到乌海,西边只到青海,现在连青海西侧都成了唐朝的跑马场。
    所以他们只是边患,糟秧的只是边境百姓,与唐朝最大危机不相干。
    那么就是内部,内部有许多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逃户增加,造成这个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增加,土地不足。实际上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如果王画能将他手中的土地交出来,不要说遥远的美洲大陆,就是大洋洲,就能安置不少百姓。但现在的情况是王画不交,朝廷就不会放百姓流动到大洋洲。纠葛在此,可也能解决,依然不是最大危机。
    接下来是府兵制的败坏,现在唐朝士兵战斗力远远不如以前了,如果是唐初,王画敢这么嚣张么?
    然而血营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士兵是一部分,好的将领更是一部分。好将就能带出好兵,看看现在血营,以前是什么样子,还不是一样是农民,是工人,是牧民?
    那么会是什么呢?
    想不出来,只好问一问,与王画熟悉的人,比如张说,或者张嘉贞,远处的大宋。这几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记性好,反应敏捷,看王画与他们以前交谈时,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张说一开始听到,以也为问题很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