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江山不夜 >

第3部分

江山不夜-第3部分

小说: 江山不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夫人放心。”玉稠道,“我一时没见她,只怕有个好歹,连忙去了净乐堂。那边每烧一具尸首,都有登记在册,尤其罪眷是绝不会遗漏。我托人找了这一两个月的名册来,细细看过,也没有找到琴小姐的名字。”

“这么说还在安乐堂。”沈夫人道。

“可她确实不在安乐堂。”玉稠摇头道。

“怎么会呢,既然名册中没有……”沈夫人盯着玉稠的脸,忽然看到了一丝诡秘不安的表情,不觉住了口。

“这人嘛……是从安乐堂那里没有的,只合该问着安乐堂。但是那边的人嘴紧,提起琴小姐,个个都推不知。”玉稠道,“于是便断了消息。”

沈夫人愣住了。

“他们既推不知,可见问题就出在安乐堂。”谢迤逦道,“这宫里都知道玉稠是我身边人,她出面甚是惹眼。所以我又悄悄托了旁人继续查找。前几日,才找到一个针工局的年长宫人,九月间她恰好在安乐堂住了一段日子,说是见过琴表妹。当时琴表妹病得很重,看看就不行了。有天来了一个年轻内官,那宫人也不认得是谁,只说形貌很是气派。那位内官跟安乐堂总管王展勾兑了几句,一乘小轿就将琴表妹抬了去。此后,安乐堂里再不许人提起琴表妹的名字。”

“那个内官到底是什么人,”沈夫人问,“可查得出来?”

谢迤逦摇摇头。

沈夫人急道:“皇宫大内,好好一个人送来,说不见就不见了?是什么样的内官,也能随便从宫里把人提走?不是说宫中对罪眷看管极严,不管死的活的都要登记吗?何况这是钦命大案……”说到这里,她忽然顿住了。

谢迤逦苦笑道:“所以母亲可以暂且放心,不拘是谁提走,她这条性命,多半是保住了的。”

沈夫人不禁朝窗外望望。宫阙九重,重檐嵯峨,这宫廷中的秘密,比长门永巷还要曲折晦暗。她亦知找人找到这一步,谢迤逦已是尽心尽力,女儿亦有为难之处。母女两人相顾无言,各自捧起了茶盏。

“这可怎么跟你祖母说呢……”她叹道,“还有你弟弟。”

谢迤逦皱眉:“琴表妹入宫也有小半年了,难道弟弟还是那样吗?”

“还是那样,整天躲在房里不出来,也不愿跟人说话。”沈夫人说到此处,忽然也红了眼圈,“本来想着,明年琴姐儿及笄,就把他们的事情给办了……这真是冤孽啊。”

谢迤逦道:“先时听母亲说起,要让谢迁和琴表妹做亲。我们谢氏世代读书,家风严谨。他二人既有婚约,更应当谨遵内外之别,怎么弄出这些……”

沈夫人听出责备之意,惶然道:“本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你表妹年幼,你祖母一向携在身边,片刻不离,他们兄妹间偶然不避嫌疑也是有的。”

谢迤逦仔细回想,记得前两年宫中赏戏时,她曾见过这琴表妹一面。才刚留头的一个小女孩,穿件杏子红绫小袄,满面娇憨可怜之态,也难怪谢迁惦念不忘。

第一章初雪05


熙宁大长公主的小女儿谢紫台,万安年间嫁给东南总督琴灵宪做续弦,夫妇二人长居南省。神锡元年谢夫人去世,只为琴总督养下了一个女儿。到了神锡三年,琴灵宪死于海难,身后更无子嗣,独生女儿也才刚十岁。大长公主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腔的伤感怜爱全都落在了外孙女身上,不仅留在谢家亲自教养,又唯恐她如其母一样远嫁而亡,便一心想要亲上做亲长留在身边。谢凤阁夫妇心思仁厚,倒也喜欢这小女孩,就顺了母亲的意思,为长子谢迁定下了这个儿媳。

谁知事隔三年,这琴家偏是倒霉,琴灵宪的堂兄琴宗宪战败潦海,弄了个满门抄斩,这场官司几乎席卷了国朝半个官场。谢凤阁夫妇提心吊胆了整整一个夏天,所幸谢家毕竟并未受琴氏牵连。谁知熬到最后,准儿媳还是被人一笔瓜蔓抄带走了。

“琴家这场官司,母亲是知道的——忠靖王明着要收拾他家,皇上也不能过于护短。为这个事情,皇上没少在宫里生闷气。我原是想等他心情好些,再找机会提一提。谁知这一等,又出了怪事——好好的人,在宫里走丢了。”谢迤逦捧起面前的斗彩团花茶盅,“想来想去,大约还是徐家的人,或者……就是太后老娘娘,也说不定?这下该怎么办呢?”

“娘娘别喝冷茶。”沈夫人眼尖,忙拦着她。

谢迤逦依言放下茶杯,望着沈夫人:“母亲,我也很为难。”

沈夫人呆了半晌,才缓缓道:“娘娘且放宽心。眼下养着龙胎,你的身子比什么都重要。”

“我固然是想宽心,又怎能不管家里?就不为了祖母和父亲母亲,也放不下弟弟。”谢迤逦叹了一声,似乎眼圈都有些红了,“刚才母亲还说起弟弟来。我想他少年中举,才名在外,哪能如此荒唐?母亲回去且告诉他,若还有庙堂之志,便不能羁縻于儿女私情。”

“何尝不是这个理儿?”沈夫人道,“只盼他听了娘娘这话,能够自己慢慢开悟了,不能让娘娘再操心了。”

淑妃想了想,又道:“母亲还是趁早为他另寻一门亲事吧。少年人心性,原本游移不定,慢慢引开他的心思,时日一长他也就忘了。”

沈夫人点了点头,心中一声长叹。

直到掌灯时分,沈夫人和谢远遥才回到熙宁府中。谢凤阁尚未用晚膳,候着淑人进门,细细问过了宫中情形,听见娘娘康健,心中自是宽慰。然而说起琴家的事情,又不免心中忐忑起来,追问道:“那外甥女儿是被什么人提去了?”

沈夫人道:“据娘娘说,疑心是徐太后的人下手,故而不敢擅动,更不敢和皇上再提这事儿了。”

谢凤阁叹道:“既然娘娘都这么说,咱们先别管了,看一看再说吧。她一时半会儿应该死不了。倒是娘娘的龙胎要紧,这时候岂能为了一个外人弄出乱子?”

沈夫人心中,正是这个意思,只是——“母亲那里怎回呢?”

“就说娘娘帮忙,琴儿已离开浣衣局进了大内。想来这句话,亦能令她稍稍宽心吧。”

夫妇二人同去后院给大长公主请安。大长公主刚喝了药,沉沉睡下。沈夫人看见自己的儿子跪在公主床边,握着祖母的一只手,似附耳低语的姿态,却一点声音也没有。

他身上那件天青杭绸直身还是去年做的。这一年他其实又长高了些,那旧衣衫挂在他身上反倒显得宽大如风篷。家居没有戴冠,只用黑纱网巾覆在额头,愈发衬得面色冷淡如雪。

沈夫人胸中酸涩,一时涌出千言万语,却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送走母亲和妹妹之后,淑妃倚在美人榻上闭目养神。宫人们皆敛声屏气退了下去,一室悄寂无响。淑妃忽然屏住气,似乎听见了腹中的孩子正在呼吸,那小小的气息平缓而安宁,如一股幽泉渐渐涌入胸臆。她出了一会儿神,忽觉好笑,不过才三个月,现在他还只是一条小鱼儿吧?

神思游荡之间,忽然听见外面噼噼啪啪一阵脚步声,淑妃不由得满心欢愉,靸着一双缎鞋就迎了出去,刚到廊下,就看见銮驾停在了宫门。她理了理衣裙,朝那人款款一福。

皇帝一阵风地过来,顺势挽住了她的腰肢:“天气这样冷,竟还在这里吹风。”

淑妃嗔道:“天子的东风,妾盼还盼不来。”

皇帝轻笑道:“哪里学来这腔调了。我天天都过来看你,还嫌不足啊?”

淑妃轻轻转了个身,却从他的臂间脱出:“天天相见又怎样。见过了,皇上依旧去别处歇着,白白地惹出些寂寞忧思来。倒不如不见了。”

她娇嗔婉转,一张粉脸儿低垂着,如带露清莲般俏净。皇帝瞧在眼中,心中早就一片柔软如泥,嘴上却说:“这是你说的不要来,那我可乐得偷懒了。天天上朝已是很累,如今还要天天到咸阳宫来请安,这哪里是做皇帝?我比李彦还忙了。”

淑妃佯怒道:“请陛下早些休息,休要为妾劳碌了龙体!妾原不如高大人、沈大人他们可爱,未免污染圣目。如今又怀着孩子,难免身体发福,将来只怕连李彦也要比妾妩媚三分呢!”

皇帝忍不住扑哧一笑,也不再斗嘴,挽着她进入内室,却问:“听说你家里人来了?”

“来的是母亲和妹妹。”淑妃一边添香,一边将大长公主的病势说了说。

皇帝忧愁道:“我一向在外朝忙碌,自家亲眷的事情全都弄不清楚了。祖皇那一代的公主们,只剩熙宁姑姑了。你看着该赏赐些什么,拟个单子来,叫李彦办去。明日我再亲自写一个敕文,发到你家里去。”

淑妃放下铜箸,欲拜谢圣恩,却被皇帝托住。他又说:“小时候在宫里偶尔见到熙宁长公主……我总记得姑姑就像天仙一般,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姑姑也老了。”

“春草秋风,终古而常然;朱颜华发,孰可以不老?”说着这样的话时,她自己亦不禁朝鸾镜中望了一眼。皇帝随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清光粼粼,美人的形影亦似真似幻,心中不免嗟叹。

淑妃想了想,轻声问道,“陛下今晚去哪一宫安歇,肯不肯告诉妾?”

“今晚我不走了。”皇帝笑道。

“那我叫她们添一床被子来。”淑妃莞尔一笑,忽又想起一桩事,小心地问道:“陛下奏疏批完了?”

“没完,明儿再说吧。”皇帝的嘴角忽然扯起了一道浅浅的皱纹。

淑妃心知不可造次。只是笑道:“明日复明日,陛下也会这个了。妾有一幅画儿,要劳烦陛下指点一二,可否今日就批了?”

《洛神图》已经染就,大案上铺开三尺之幅,如明月流水。皇帝俯身细看,良久不置一言。

淑妃见他沉默不言,心知有异。皇帝也有些笔墨丹青上的小癖好,每常陪她读书观画,皆是言笑晏晏、兴致盎然。今日这姑射真人却似触动了他的心思,一张脸竟忽然黯淡下来。淑妃温然笑道:“想是妾潦草涂鸦,果然不入陛下的眼?”

“挺好。比上次那个《雪拥蓝关图》更好。我倒想不出要怎么夸你了。只是你不安心将养,还弄这些。”他看见桌上正有一管紫毫,便拈了起来:“既然还未题诗留款,就让我捡了这个现成吧。”

他凝神想了想,有了文思,落笔写道:

滟滟灼灼何处神?态浓意远淑且真。莫道举世不堪步,何妨迤逦共红尘。

淑妃见诗中嵌了自己的闺名,又是娇羞又是欢喜,连忙谢恩不迭。皇帝笑道:“明日送到我那边加玺,再着中书房好生裱了——让郑半山亲自来作。”

第二章鹤影01


红墙之上浮出一抹葱茏,那是皇城北首的万岁山。此山乃帝京之最,山上遍植松柏,终年常绿,是帝后妃嫔们重九登高之处。先帝晚年好道,又在山中修筑放鹤亭、鹿野苑,远望如仙山楼阁,遥遥浮于皇城之上。她曾在城中远望此山,却从未有机会与它如此接近,近得可以听见白鹤振翅之声,闻得见山间草木之馨,令她未免怀念起故乡的千岩万壑、芳草嘉树与长河碧海。

此日白云在天,碧空如洗,映得山川秀美,鹤唳清长。帝京的冬日设若无雪,便只是草木荒疏,尘沙漫天,风如刀割。若非这如琉璃盏一般的蓝天可以相望,岂不令人心如槁木死灰?

“琴娘子——琴娘子?”

她将目光从青天白云间移开,循声望向小院门口,看见一只光溜溜的小脑袋伸了进来。

“小七,这么早就散学了?”

小内官颠颠儿跑进来,朝她扬了扬手里的本子。

她皱眉道:“又要我替你写字?”

徐小七涎着脸蹭过来:“娘子的字最好了。我写字是鬼画符,回回被先生用界方打手,一只爪子都肿成粽子了。娘子你就行行好,反正你成天关在这里,闲着也是闲着……”

“先生总会看出来的。这要是让你干爹知道了,瞧你怎么办。”虽是这么说着,她还是一把抄过那本帖子。翻了翻看不过是“甲乙丙丁”之类,便铺了纸飞快地写起来——给小孩子捉刀,自然不能写得太好。

“沈先生看不出来。”徐小七一面埋头研墨,一面咕嘟道,“只要娘子不说,干爹也不会知道。”

她随口问道:“你说的那沈先生,是哪一位内相呢?”

“我们的先生不是内官。”徐小七的语气颇为自豪,“先帝说内官要读书明义才能入司礼监,所以内书堂都是请词臣进宫来讲学。这位沈先生,乃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名叫沈弘让。”

听见“沈弘让”三个字,她的笔停了停,转而嗤笑道,“该死,业师名讳也是乱叫得的?你可知天下多少读书士子欲拜在沈先生门下而不得。你们内书堂请动他来讲学,捡了莫大便宜。偏你还不认真。”

“娘子认得这位沈先生?”徐小七眨巴着眼睛。

她默了一下,推说道:“我哪里认得。”

“娘子哄我,娘子必是认识的!”徐小七根本就不信,“快告诉我沈先生有什么癖好,什么忌讳,爱吃什么,爱玩儿什么……”

她好笑道:“你琢磨这些做什么?他是先生,又不是你干爹。你把四书五经背顺了,就是投了他的癖好。不然,就是送他十斤窝丝糖,也糊不住他的嘴。”

徐小七还要闹着她说,却听见外面传来笑意朗朗的声音:“莫非我的嘴就是能用窝丝糖糊上的?”

徐小七大惊,连忙抓过一本字帖儿往纸上遮盖。她亦忙着收笔,四手一撞,墨汁溅了一桌。

来者是个年轻内官,穿大红天鹅绒曳撒,腰挂司礼监牙牌,长身玉面,笑容可掬。

她有些慌张,敛衽道了声万福,又说:“我和小七说笑话呢,田公公请别介意。”

田知惠哈哈了一声,踱进门来,抛给她一个蓝布包袱:“琴内人,我瞧你的病也大好了,是吧?”

她低眉应道:“多谢田公公看顾,奴婢感激不尽。”

“好说,好说。”田知惠略收了收笑容,道,“我来跟你说件正事儿。快到年下了,大家都忙,你也别闲着。上次你抄的经书甚好。皇史宬那边誊录书目,正缺着人手,你就过去帮个忙吧。”说着指了指那包袱,“换身内官衣裳,收拾收拾,这就跟我走。”

她迟疑道:“还回来吗?”

“不回来了。”田知惠一扭头,瞧见桌上的字帖,掀开一看,帖子背后沾满了斑驳墨迹。他再看看桌上的字,心下了然,不觉冷哼一声,一把拽了徐小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