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那句“去山讨收成”,众人的愁容之上,燃起了希望!
第283章:施恩勿广(第三更,为隔世还想爱盟主加更5)()
本来十月中旬是秋收的日子,林场人都应该忙着收地打场。
如果没有这场大雹子,现在林场的景象应该是家家户户都没有人,四轮车拉着打豆机和满载着人的拖车突突突的在大道上来回跑。
从早上天不亮开始,一直到大晚上十点多钟,哪怕是披星戴月,人们也会借着四轮车的灯光干活儿,忙成一片。
一年到头就指着这半个来月,攒了一年的劲儿都在这十几天里使出来。
可是一场大雹子下来,让整个林场的生活节奏都变了。
地里的庄稼经过一场大冻,已经彻底的和土地融在了一起。有那勤俭的,还去地里用手指头把黄豆往出扣,可是一垧地抠不出几袋子,还都是让水泡发了不值钱的。
看见满地倒秧的大豆杆子还上火,更多的人家索性就去他娘,来了个眼不见心不乱。
要是没有李友的这一通大喇叭动员,许多的人家都已经开始准备秋菜了。
林区的气温低,十月份就开始为冬季做准备。
淹酸菜的的腌酸菜,搓苞米的搓苞米,土豆片豆角丝沙果干萝卜条,该整的都得整——眼看着没收成,冬天得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大家伙都奔着吃去了。一年到头被一场雹子安排了,自己得为了肚子着想不是?
糊窗户缝的,打塑料布的,趁着秋风起来时候也已经开始动手。
没钱日子过得就得格外勤勤,饱和暖是第一要素。
只要饿不着冻不着,有什么灾什么难,倒都能挺过去。
苦日子,山里人过过太多,已经总结出一套宝贵经验。
不过听了李友的广播,许许多多的人心思活泛了起来。此前李友竞选的时候,说的那套企业创富论,虽然大部分人都没听懂也感觉不靠谱,可是那时候有高大山的补贴和减租勾着,是选择题。
现在高大山完犊子了,李友刚刚上来,在局里边儿没有啥人脉,大家伙也绝了减租和补贴的心思,所以现在这个企业创富论和向山里要收成的观点再提出来,就变成了填空题。
去,不去,就是这道题唯二的选项。
李友还没从广播室回来,不少的人就已经急匆匆的聚到了李家的新房子院前。询问着关于这个去山里抢收成的道道。
五味子和刺五加大家伙儿都不陌生,可是他们在意的,是这东西抢收回来怎么处理。
李友还没回来,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一股脑都扔到了李宪的身上。
“老二,你跟我们交个实底儿,你到底想干啥?想怎么干?现在绝产了,眼瞅着地里的庄稼是指不上了。原想着我和你大娘去外面趁着这半个月给人家打场赚点儿零钱花,你和你爹整的这个什么,什么山特产开发,要是能能给个打工钱的话,我和你大娘也省的出去。这守家待土的,也挺好。是不是?”
“就是啊,老二啊,去山上抢收五味子和刺五加,那收回来之后咋整啊?场子里收啊?还是你们老李家吃下来啊?给不给现钱啊?”
“老二,大家伙也知道你们这是想拉帮咱们一把,可是眼瞅着伐木期就开始了,要是都上山去抢收,那林场的活儿我们咋安排?是去啊还是不去啊?别怪叔钻钱眼儿里了,可是今年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要是你们这儿能赚着钱还行,要是赚不来钱,那俺们总不能白玩儿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纷纷扰扰的,都离不开一个字儿——钱。
李宪站在院子里,将汪汪狂吠的大黄狗安抚住,站到了人前。
“大家伙儿不要吵,听我说几句!”
人群静了下来。
看着面前一张张急切中带着希冀的面孔,李宪吸了口气,朗声将今天去局里将浆果研究所承包下来的事情说了。又将打算让林场成立一个山特产采集和初加工厂的的计划说了一遍。
“我的想法,是如果浆果所那边顺利,在月内就可以……”
他本想说在月内就可以让林场的采集和初级工厂有进项,但是刚说到这儿,后腰却被李道云狠狠的怼了一下。
感受到自家老太爷的示意,他回头,用目光询问了一下,“爷?”
李道云将牵着李玲玲的手松了,把烟袋杆往裤腰带上一别,扯了扯随意披着,已经耷拉到了肩膀子上的蓝布衫,走到了人前。
“大家伙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们也就不唠虚嗑。我们家现在虽然过得比以前强了点儿,可是现在老二的手里也没有什么余钱。不瞒大家伙说,就连承包这个浆果所的钱,也是我们家老二东拼西凑借来的。
为的,就是能带动带动大伙儿,给场子里添个进项。大家伙也知道,这年头做买卖也不那么容易,也有风险。所以这买卖什么样,咱也不能保证。
大家伙要是觉得行,能信着我们老李家的,那就跟着我们干,要是心里犯嘀咕,觉着这事儿悬,那咱也不能强求。凭自愿。不过我们一家人刚才算过了,不管成或者不成,这头个月都不定能见着现钱,大家伙自己个思量吧。
要是觉着行的,那明天开始咱就上山,五味子,刺五加,有多少要多少,采完了直接送到老小学碎木厂去,多少量先记在账上。要是不想上山的,厂子里现在也招工,帮着筛检山货的,六十块钱一个月,晌午供顿饭。不过用工的这事儿你们去找李友,用谁不用谁是林场里的事儿,他说了算。”
老太爷站在人前,一口气儿说完,便直接一挥手。
“行了,该说的都说明白了,大伙儿都散了吧,回去之后都往外传传,让没来的知道知道。”
得到了自己关心的答案,众人各怀心思散去。
待人都走光了,李宪才凑到了老太爷身边儿,“爷,我这虽然差钱,可是也不差这三万五万的,何苦让他们私下里嘀咕猜忌?”
李道云摆了摆手,用火柴点起了大烟杆子。
顶着秋风喷了股烟气,抹了把呛出来的鼻涕,大大咧咧道:“你爹是心太大想不到,你这孩子是有心可是又懒得寻思这些小事儿。
文戈那会儿,我亲眼见过把自己救命恩人给举报了的。为啥举报?因为只要这恩人在,他就欠人家一辈子还不清的情分。这就是施恩太过人报不得,起了歹心,成了仇。
施恩太广人得的少,就不念你好。就像当初吃大锅饭搞公社似的——是人人都有饭吃,可是人人都吃不饱有个鸡霸用?
林场里那么多人,人人都帮你帮不起。
你没看见吗,刚过来的开口闭口都是钱,哪一个念着你和你爹的情了?
让一小撮人得着利,念你好,到时候还怕没人往上贴?这抓权抓人心的时候,那就不能搞大帮哄,整雨露均沾。这一冬长着呢,饿个一时半会儿的,又饿不死人。孙儿,你说呐?”
李宪砸了砸嘴。
看着满脸淡然,一肚子套路的李道云,忽然觉得自己还嫩。
第284章:产品出来了(第一更求全订求月票!)()
庄稼人什么时候都在思量着生计。
在确定了地里庄稼绝产过后的这两天,林场里大部分人家虽然犯愁,但是也大致的为自己规划了一些来钱道出来。
而其中大部分的人想到的,就是出去打工做零活儿。
八九林场虽然遭了灾,可是周边的几个林场现在可是到了正忙的时候。现在家家户户打场,主要靠的是人力,而且多半是你家帮他家,他家完事儿了反过头来帮你家。可是这样一来就有先有后,一般人缘好的人家会安排早一些,可是那人缘不好的,或者是家里地多的,就得往后安排。
十月份的天说变就变,林区的气温低,说不上什么时候一场雪就下来。冒着雪打场,那豆子就得发潮。所以周边林场除了靠着乡亲们帮忙之外,也雇人打场。
八九这边儿很多人就在联系这事儿,准备合起伙来走出去,虽然打场就有十几天的活儿能干,但是一天十几块钱,十几天下来高低能混个二百块,紧巴点儿用度的话,一家人过个冬天勉强能够。
所以当李道云这边儿宣布了林场里成立山特产采集和粗加工厂的事情之后,人们都犯起了嘀咕。
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就是平时林场人交流的地方,三五成群的,就研究起了这个初加工场和抢收山特产的事儿。
李友家里。
直到了晚上,才零零散散的有人登上了门。
来的都不是外人,大多都是李友的老邻居。这一部分人平时跟李友家走动的近,自然对李宪也在外面的情况也就更了解。
虽然对林场里办厂的事情有点儿打怵,不过想着李老二这两天操作的也挺好,而且有之前核桃皮的事儿打底儿,对山特产的项目也就多了一分期待,纷纷想要再厂子里谋一份差事。
看到这十几个老邻居过来撑场子,炕上的李宪笑了——有班底就好,事儿就能办了。
晚上,林场招待所。
刘会计,副厂长从贵,林场妇女主任孙福来和林场出纳员张大友四人正在码长城。
打出一张九万,从贵看了眼下家刘会计,“李友这开始动员了啊。”
“吃!”没等刘会计吭声,上家的孙福来就嚷嚷道:“刚才我问了从李友家回来的,那李老二看着吆五喝六的,其实也没啥底子。去局里边儿把那个眼瞅着黄摊子的浆果研究所给承包下来了,就像整山特产品开发,能他娘能成啥事儿?二饼,响了啊!”
刘会计点了根儿烟,“可不能大意。李友这犊子要是真借着这厂子在场长的位子上坐稳了,那咱们可捞不着好。李友之前可跟咱都不对付,上来之后要是真管了事儿,咱们能不能把现在的位置坐稳了还得另说呢。”
从贵虽然是副厂长,是林场里名义上的二把手,可是俗话说的好,场管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场长前带副说话不作数。所以现在八九林场高大义走了,众人自然而然的靠拢到掌握着林场财政大权的刘元身边儿。
听着刘会计这么说,众人面色各异。
虽然之前林场里的好处大多都让高大义和刘会计拿了,其他人也就跟着喝了口汤、
可就算是汤,一年到头靠着林场的采伐任务和木材业务也有三四千的外捞。和刘会计这手里握着大帐的,或者是高大义冬天时候往外私下里倒腾木材差得远。可是比起外面那些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场雹子全白干的苦哈哈不强多了?
现在李友新官上任,要是真的在场长位置上干好了,指不定三把火就把自己烧下去。
想想这几年捞的好处也不少,众人还真舍不得。
“刘会计,那你说咋干?”
“咋干?让厂子里没人跟着李友干!等会儿你们去挨家挨户的走走,这不伐木期就要到了吗,随便给老爷们老娘们儿找点儿活,现在都进了十月中了,再脱几天没准儿就下雪,我就不信,下了雪他们那个山特产还能抢的出来!”
众人一听,纷纷附和之后便要起身去传达。
刘元叫了声等会儿,啪一声把手里攥了半天的八条往桌子上一拍。
“这把还没完呢,咋还想跑?胡了,摸宝!拿钱拿钱!”
……
李道云跟众人的讲话,李友可不知道。
次日,专门起了个大早,站到了林场上山的路口上——就为了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被动员了起来。
七点半,李宪迷迷糊糊的听到了院子里传来的骂声。
看了看手上的表,像个蛆宝宝一样在暖暖呼呼的被窝里拱了半天,才哈欠连连的起了炕。
人世间什么最美丽?
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可都不顶大冷天早上七八点钟的被窝啊!
赖了一会儿,李宪也没穿衣服,光着膀子批着大被,趿拉着鞋就出了门。
“他妈了个勺子!就这么点儿人上山,这厂子咋往起整啊?”李友正在大屋里掐着烟,一脸愁容。
李宪摸了摸一眼睛的次模糊,拉着哈欠的长音好奇道:“多少人上了山啊?”
不提这个还好,提起来李友都生气,“一早上就看见四五十个,还都是老娘们儿,这能抢出来多少?”
“哦、”李宪点了点头,对李友挥了挥手:“够了。爸,今天你就带着老邻居们去碎木厂收购处那边儿,告诉大家伙,就这么多人了。刺五加和五味子有多少要多少,刺五加五毛一斤,五味子三毛一斤。要是咱们山上的没有了,去外面收也成。”
“这三五十个人,周围山上的都收不够,还去外面收个鸡霸?”李友还是气。
李宪呵呵一笑,“那你就别管了爸,总之就告诉咱收购处的老邻居们,就认准这三五十个人,这几天不来的,以后就不收了!”
“那不得罪人?”李友疑惑。
“你就说你想不想树威吧?”
天气太他娘冷了,一阵秋风吹过,凉气就从空荡荡的大被子下面钻了进了,李宪不禁夹了夹裤裆。
李友几乎是没迟疑,“想!”
听到这干脆的回答,李宪一挥手,哆哆嗦嗦了回了屋:“那就照我说的办!”
……
一个多礼拜的功夫一晃就过去。
虽然林场里边儿的人动员起来的少,可是山上的五味子和刺五加实在是太多了。碎木厂那边儿陆陆续续的收了怕不是有千来斤的东西,刺五加铺满了大操场等待风干,酸味儿伴随着秋风足足能传出二三里地。
在这期间,徐茂和也带着一群手下来到了邦业,在李宪将租金交给了林业局之后,接收了厂子,并进行了一番梳理。
这些活儿刚刚利索,浆果所那边儿就来了消息——五味子刺五加口服液,成了。
李宪立刻组织,注册了狂拽酷霸吊的“归真堂心脑健口服液”的商标,又让邦业印刷厂那边儿做了个光是成本就达到了二块四的外包装,一通忙活,把产品的事情整了个利索。
浆果研究所里。
拿着那异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