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151部分

葬宋-第151部分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带防线,防止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之袭扰辖区。
    因为忽必烈已经感到有一丝丝的不安,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一直在青藏一带游弋厮杀,但是不见有粮草短缺的现象,在辅以八思巴大师遇刺身亡的事情,忽必烈预感到吐蕃那里肯定有事情发生,尽管当时拍了桑哥领兵前去调查,回报的结果是:“由于本钦公哥藏卜做了背信弃义之事,但是查无实据。”。桑哥率蒙古军七万及朵甘思和朵思麻军三万人,共十万人前往,迅速击败对抗者,处死公哥藏卜。嗣后,还将八思巴大师的舍利子迎回大都。
    但是从察合台后王八剌、术赤后王的战术方法,还有不顾后勤辎重的做法上看,恐怕远远不是桑哥所回报的那样简单,他已经拍了怯薛军前往吐蕃秘密调查,在没有结果回来之前,不敢放弃对那里的看管。
    但是由此一来,的最后一点兵力也要浪费在那里,所以已经没有精力在往江南伸手了。不过于江南的渗透,有明转暗,在无形中,不知道派遣了多少细作和探子前往江南了解情况,不过这些,都是忽必烈交代玉昔帖木儿去做的。就近在河南江北行省招募人手,江南之人怀之心会稍去一些。
    改变了凡事都有怯薛军:手,反而得到的结果会快了一些,比如说现在伪宋那个小皇帝在其太师姜明的主导下在进行的那个政事堂和府政院,还有划府而治那些把戏,很快的就送到了忽必烈的手里,引起了正在喝酒的忽必烈一阵的狂笑,差点没有因此而被呛到。
    正在陪他饮的皇后南必,接过玉昔帖木儿传回的消息由的也笑了起来,然后就在听到忽必烈说道:“朕一直正在学习南朝的礼节、文化,谁知道南朝现在正在学习我们蒙古人是可笑。”
    南必皇后想了一下,恭敬的回答:“南朝所建着政事堂和政务院,无非就像当初我们蒙古人的忽邻勒塔一样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定征战等大事的。不过是被汉人又换了一个称呼而已。”
    忽必烈点头称是,遂又想:“至于他们让所谓的政事堂把持各府之间的政务,那么不是和我们大元分封诸王一样吗?现在看来,分封诸王,是根本行不通的!”
    南必笑。刚想接话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不作声起来。忽必烈也从她地举止上想到了自己现在所面临地困境顿时也不做声。拿起酒杯要命地喝着。仿佛要忘记自己所说地话一样。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除也快到了吧。可是大都在这个时候好像要飘起大雪来。所以冷地实在让人难耐。但是在这寒冷地日子里。没有一丝新年快要来到地高兴。大元帝国地皇帝和皇后。却是在自己地宫殿内默默地喝着酒。想着以前曾经拥有地荣光。
    而在南京城内。却是一片地欢腾鼓舞。却不是在庆祝除夕地即将来到。而是中兴元年即将过去。而经过近半年地争论。在岁末终于有了结论。最近一段时间。政务院和政事堂要举行联合议会。商讨关于皇上亲政地问题了。
    这个联合议会。一直经过半年左右地争执。才算达到了众人地勉强认可。首先。就是划分府县地问题。十六个府。分为广州府、潮州府、韶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福建府、州府、南京府、苏州府、杭州府、骛州府、南昌府、潭州府、鄂州府、徽州府和重庆府等。
    除了重庆府远在元军腹地。由张钰进行署理。还有就是台湾作为特区。临安作为陪都。建康府改称南京府作为行都。这些没有争议之外。其他地果然都是议论纷纷不绝。就比如说广州府和潮州府之间地惠州归属问题。双方就互不相让。被指定负责广州地张镇孙和负责潮州地张。两个人虽然都姓张。但是丝毫没有一点同姓之间地觉
    不相让。寸土必争。
    关于这个问题,两人就闹了近一个月,最后还是姜明和陆秀夫在中间调停,最后以河源、海丰为界,才将这个事情慢慢的平复下来。
    最后定下来的有张镇孙判广州府,下辖新会、肇庆府东部、广州周边、清远、佛冈和惠州西部。张判潮州府,下辖潮州、循州、梅州和惠州东部地区,但是黄去疾却划在其的手下,因为漳州府被判给陈吊眼。原有漳州地界不变。再加上汀州也划归漳州府管辖。姚良臣判韶州府;杨亮节判福建府;文天祥判赣州府;侯强判南京府;谢~得判苏州府;吕文焕判杭州府;邓光荐判骛州府;陆秀夫判南昌府;赵孟判徽州府;张德判潭州府、凌震鄂州府等等。唯一例外的就是陈宜中作为一个外人,却被判泉州府。
    陈宜中判泉州府的事情,也是蒲寿庚自己提出来的,因为这两个老狐狸已经算是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关于蒲寿庚自己的原因,让他经常在政事堂遭受那些所谓忠臣义士的白眼,还不如避开一点比较好。不过开始陈宜中还是想署理台湾,但是姜明为了平衡势力,只能强留其在内陆。因为作为读书人来说,很少有人站在姜明这一边来。
    包括和姜明私交甚好的文天祥等几个人,好像也在刻意的回避着什么,不由的不让姜明心里起一些警惕之心了。现在他的手里,除了赤红军和台湾府之外,在内陆的外援还真不多,陈吊眼可能是出身草莽同病相怜的原因,和他关系一直不错。张、吕文焕算是姜明一手招降的,也站在他的这一边。而凌震和张钰身上本来打的就有国师烙印,也站在他的这一边,剩下的文天祥、杨亮节、张德和姚良臣等基本上都是属于摇摆不定的人了。文天祥和姚良臣还好说一些,本来就是同患难过得人。
    可是杨亮节和德却是唯太后的马首是瞻,是很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姜明才决心留下陈宜中帮他在一边看着。
    不知不觉之间,士大夫出的读书人竟悄然占有了绝对的优势,陆秀夫、张镇孙、姚良臣、邓光荐、谢~得、赵孟,再加上在行朝各部的官员,姜明已经不能再小看这些读书人了。
    因为这些文可是算是朝堂之上的常驻人手啊,而姜明这边,不是武将就是领兵在外,危急的时候,只能派遣亲信心腹在行都代理议政,他们还要赶赴各处战场呢?
    要是不小心再让这些读书人抓一些兵权,能做出什么事情来,那是谁也好说的,不到百年的韩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了。姜明虽然不怕,但是在这个时候最忌的就是起内讧,那样的话,远在大都的忽必烈会笑的嘴都歪了的。
    之所以会有内讧,那就是少相对的制衡,姜明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而陈宜中也是这么教他的,最重要的,是姜明很快的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双方第一场争执不是环绕着张镇孙和张僖之争展开的,而是围绕着蒲寿庚的职务展开了激烈的反弹。本来,由政事堂瓜分各个府辖的责任。其实只是一个挂名而已,姜明主要的用意,就是想让每个人都做一点实事,去分管一府之地的责任,那么就少了勾心斗角了。而且可以凭借每个人下辖的府县政绩评定政事堂每人的功绩。这个才是姜明的初衷。
    蒲寿庚早就看出来了,以根本就没有起争这个政事堂位置的念头,因为一切事情的实施,还要靠他这个泉州的父母官去做,只是政事堂可以给予你指导或者是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在朝中有人方便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已。
    而无论是姜明的意属,还是蒲寿庚本人的心思,都是朝着政务院议长的位置上看去的,因为在姜明的心里,如果蒲氏能够当上政务院的议长,那么就会传递给天下人一个信号,就是从商者亦可议政这个信号。
    从而鼓励商人做善事获取民心,那样不用科举,也能获得议政的权力,对于其的诱惑是非常大的。
    而蒲寿庚想当这个议长,却是为了以后行商时的方便,可以随时把握朝廷的变化,远远比一个政事堂的虚衔实惠的多。
    正当两人觉得只要共同努力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时候,却遭到了以陆秀夫和张镇孙为首的激烈反弹,十分坚决的拒绝了姜明的要求,并且更彻底的是,干脆拒绝蒲寿庚进入政务院,理由是,蒲氏有官职在身。(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北对峙(四)
    明自己搬的砖头砸在自己的脚背上,有苦也说不出,禁止政务院里变成另外一个官员们聚会的场所,才提出了这一条,谁知道没有多久,陆秀夫等人就用这一条来堵自己的嘴,一时间还真的没有话说。
    看来所谓的读书人对于政治的适应性,远远比姜明要强的多了。很快的就学会了利用规则来牵制对方。
    但是姜明却是没有参加到其中去,并且很快的以此事要避嫌的原因退居到了幕后,留下蒲寿庚和陈宜中两人为联盟,和陆秀夫等人发生争执,所凭借的也就是其在泉州乃至海外商人的影响。而且在陆秀夫的阵营中,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为了抢占各府的控制权,一些有名望的人也都进入了政事堂,而其余人的威信都不足于震慑整个政务院的人员,那可是来自于十六个府的精英分子啊。
    没有等到有个结论,中兴元年就要过去了,由于皇上诏令,要在新年之前确定好人选,一时间,陆秀夫他们所代表的道学一派,也没有能提议出合适的人来担当政务院议长的职务,只得做出妥协。
    中兴元年腊月初八,政务院和政事堂举行的联合议会胜利的在南京府召开,又尚未亲征的小皇帝协同杨太后一起参加,先是举行了庆典,大宋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的扬眉吐气了。而且这次将行都定于南京府也代表了大宋下一步中兴的决心,给大家发出一个还要北伐的信号。
    而这次的庆典,是表示了皇室对于此次变法的认可,庆典之后,有姜明代表政事堂向皇上提交了各种议案,请皇上复查之后,交与政务院讨论。其中有:
    《置制大宋工商联合会案》“大宋工商联合会”姜明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姜明设立大宋工商联合会来作为统筹商业的额外机构,大力发展对外商业,此机关除了研究商业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规范行业自律并将从中抽取所谓的红顶商人加入政务院。
    《方田均税案》中兴二年开始执行,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的固定时间举办土地丈量,“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借贷法案》规定各府县民户或者商户,可以由大宋中央银行借贷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做本,按照其在当地的信誉程度鼓励其种田或者是经商,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贷者再按规定的利率还粮钱。
    《募役法案》废除原来按户流充当府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
    雇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地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地役钱。称为“助役钱”。
    《役法案》整顿现有厢军及禁军。改革募兵制为义务兵制除军户之说。规定但凡年满十六岁地。无论家族身世。都有向朝廷表示忠心地义务至四十五岁止。服役期限战时为五年。平时为三年。退役后回原籍登记造册。转为预备役地方官府负责定期召集操练。但是不能在农忙时进行。给予一定地补贴。
    《军工部设立法案》中兴二年起。在太湖中洞庭东、西二山设立军工基地。在工部外设军工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等等诸多法案。只等皇上御览之后交与政务院讨论。然后将通过地法案报于朝廷执行。
    首次地政务院和政事堂举行地联合议会预计在十五天之后结束。在中兴二年地二月公布所有将要实施地法案。
    于是。所有人地精力都参与到讨论地当中来。而姜明却是抽身出来。手慢慢地往军队方面再度伸了过去。
    不过这次不是变动军队的调防或者是接受那方的军队,而是利用现有的勇军,去办理关于日本天皇的琐事了。
    自从中兴元年开始,忽必烈就几乎调回了所有的征日元军,因为那个荒凉的小岛,既然是征服了,就没有必要再投入过多的精力了。而且日本距离辽东很近,从日本撤回来的大军,很快的就可以在辽东方向展开对乃颜的攻击。
    于是在最后的掠夺烧杀之后,元军已经尽数由富山湾直接从海上撤回到了奚关总管府,从哪里抄近路直击乃颜的侧翼。
    北条时宗经过侦察后,得知元军已经撤出
    才由北海道乘船返回镰仓,准备重整日本江山,迎持走的天皇陛下。但是回到镰仓后,发现经过蒙古军这一次侵略,日本国民损失竟达六成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都是受到冻、或者饥饿而死的,很多森林植被被蒙古人砍了取暖或者是毁去扎营,城堡的毁坏率基本上达到了八成以上,作为日本的京都,包括寺院僧人在内,活着的只有不到一万人而已,所有能够被带走的都被带走,能杀死的,都杀死了,空荡荡的京都已是“颓垣满目”,多成荒墟。
    城郊的良田都已经长满了枯草,在人血的滋润下,估计短期内就算是能种出粮食,也无法食用,因为害怕瘟疫的传播,北条时宗从镰仓慢慢率领着人马往京都的路上看到的竟是满目荒凉,心里一直郁郁不欢,等到了京都看到京都的惨状之后,竟然是口吐鲜血跌下马来,从此一病不起。
    刚刚三十二岁的北条时宗,在北海道仍然是没有放弃的操练军马,修缮战船。想着有一天能反攻回本州岛上,但是现在回来了,却是再日本到处可见的惨状下,瞬间衰老的像是六十岁一样的年纪,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没有了他的雄心壮志,所以往大宋迎回天皇的事情一直都没有成行,看到自己家族内业没有人愿担当迎回天皇的重任,因为他的病重,对于六波罗探题也渐渐的失去了控制,六波罗探题乃是镰仓幕府继京都守护之后,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所设的行政机关首领,主要的任务是监视朝廷、统辖西国的御家人。
    失去了对于御家人的控制,有没有了天皇在身边的挟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