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半天,只好作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办,至少在崖山海战之前是不要想着有闲暇的时间,还是多考虑一下今后的计划为好,否则,连将来都不会再有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三十一章 进退两难的元军
备了一下,一行人就先到了澎湖岛。这时,张鹤已息,将火药包暂时先运送过来一部分,由于有了自己心里的计划,所以将柳七伤和王阿强也分别从蒲寿庚和陈吊眼军中暂时借出。
由于事情紧急,将张鹤提前运来的二百余枚火药包都装上船后,随即就出发,五十艘战船上,每艘战船大约装了一百五十人的士卒,又配置有火器经验的霹雳营打头,索性也没有遮掩行藏。就径直朝广州的方向开去。
大约有一千两百余里海路,就算是日夜兼程,估计也要六、七天的功夫,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十分焦急,就算是姜明和陈宜中在船舱内讨论关于台湾府政院所倡导的“一切财产官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详细条款的时候。
两个人也不免经常跑神,相视在那里发呆,鸿儿等人也不敢胡乱打搅他们的思路。
那就更加不用说将士和水手了,每个人都是鼓足干劲,拿出了十分精神,来做每一件利于行情的事情。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张弘范远远比他们着急。正在合围时,唆都突然率领着五千人马赶到。但是按道理该随其到来的粮草却不见踪影。
还没有等张弘范问到原因,却被唆都遣人来大大咧咧的言道说,粮草从水路有蒲寿庚亲自率军随后就到,最多三天的功夫。还要问他借粮度日,说是军情紧急,不敢耽搁,一路上没有多带粮草。
张弘范听到此处,心里已经是不由的叫起苦来,本来存粮就不多,从韶关南下的粮道已经是名存实亡。自己上书催了几遍,才有这二十万石的粮食来源,不过最多也只能支撑大军一个多月而已。
而现在粮草未来,却是凭空多出了五千张嗷嗷待哺的嘴来。张弘范心里暗自骂着唆都,嘴里却是不能说什么,唆都可是正宗的蒙古人。忽必烈的爱将,连违抗严令屠城兴化军,都只是被骂了几句了事的人。张弘范怎么敢多说什么。
只得捏着鼻子让其去军需官那里照领,等人走后,张弘范随即就掀翻了大案,嘴里骂了起来,半晌,有令军需官过来,盘点一下储备,才知道再这样下去,恐怕只能维持不足半个月地粮草。
一边吩咐着几个千夫长带人四处征收粮草。一边心里暗自揣测着。蒲寿庚那里地粮草可不能出事。
让李恒修书韶关。自己修书广西路阿里海牙。表明自己地尴尬处境。希望其能帮忙征集粮草。以备剿灭宋朝余孽。
为了节省粮食。张弘范和李恒商议之下。决定暂缓进攻。改为骚扰其军。令文天祥部不能安宁即可。在粮草没有到来之前。不再做大规模地攻击。
然后令斥候用尽一切办法。尽量地探明崖山宋朝余孽地详情。准备一举将其击溃。
但是好像祸不单行一样。广州附近。早就受到姜明地号召。这里地百姓大都离开了。有条件地出海。没有条件地进山。别说是搜刮粮食。就是连人烟也很难找到。
进山找吧。里面不是捕兽夹就是陷阱。人手少了。还会遇见埋伏。看着黑漆漆地森林。谁也猜不出里面到底是人还是军队。或者是有人没人都不好说。比在大海里捞针强不到那里去。
三天后,几个千夫长刚刚垂头丧气、两手空空的回来。
马上就有人禀报说漳州失守,漳州招讨使傅全降宋,万户府知事文兴以及随员被杀。头颅被高高的挂在城门。
听说漳州出事,张弘范地心里就不由的咯噔一下,不料还不到一天,马上又有人禀报说是泉州蒲寿庚反了。
听到接二连三的消息,张弘范心里顿时怒火冲天。当下击鼓聚将,将情况通报一番,然后也顾不得什么身份,直接质问唆都是何原因。
唆都知道蒲寿庚降宋,已经是心理暗暗后悔不已,现在再回想起在泉州蒲家地种种行为,也觉得有些可,但当时自己求战心切,没有往深处去考虑,但是看见张弘范怒火冲天的看着自己,不由的一阵阵心虚。
不能自圆其说的退了几步,恰巧看见闻听泉州突变,正在担心自己家人地夏,伸手就将其拖了过来,掷在地上,大叫道:“这厮是泉州招讨副使,想必那蒲贼谋逆也曾经参与,怪不得一路催老夫快马加鞭而来,原来是有阴谋的。”
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当成替罪羊,爬在地上想起身申辩,但是唆都走上前去一脚踩在他背上,令其不能翻身。
然后大叫张弘范速斩此人,将其所带兵卒坑杀。
的魂飞天外,却是不能辩解,只得在心里暗暗叫苦不|以为是一个肥差,一个立功的好机会,谁知道瞬间就成了催命符。
张弘范见夏这样,焉能不知道他是无辜的,但是出了这等大事,怎么能没有人顶罪呢?唆都也动不得,只能拿夏开刀了。
于是吩咐将其拉出去斩首示众,其麾下兵马皆归入张弘正节制,然后恨恨的看了唆都一眼,也只能用不将兵马滑入其麾下地办法来发泄了。
唆都虽有不满,但是自己理亏在先,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在一边讪讪无趣中暗自气恼。他也知道还真的不能把张弘范惹火了,这个人虽然不是蒙古人,立下地那些功劳在唆都的眼里也不算是什么,但是张弘范有忽必烈御赐地尚方宝剑,以此来震慑那些不服管教的蒙古将领。
唆都虽然鲁莽,但是并不傻。才不会硬着头皮往上碰呢?何况张弘范还是给他留有余地,没有驳他地面子,所以并不作声。
处理完这件事,虽然并不能解决什么,但是也算是稍微稳定一下人心,于是张弘范言道现在粮草严重短缺,从泉州运来之粮已经算是奢望,泉州既乱,短期内,不要想在从海路上在来一粒粮食,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是立即出兵,在半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剿灭文天祥所部,然后直扑崖山宋朝最后的据点,将小皇帝擒拿后,以崖山之粮养护全军,然后再设法从韶关以北征集粮草。再往漳州、泉州剿灭残匪。
第二条路,是立即退兵,李恒部退回广州城,可暂时向城中番商富户暂借其粮,虽然不足进军崖山,但是用于自保勉强可以。而张弘范和唆都暂时退居东莞、惠州一线。以梅州、潮州之粮暂时自保,然后上奏朝廷,请江西行省、江浙行省和湖广行省代为筹措粮草,待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歼之。
方略说出,众说纷纭,大帐内响起了嗡嗡的讨论声,对于两套方案,都有支持者或者是反对者。
除了唆都外,其他人大都倾向于暂时退兵,以缺粮之军行征伐之事,实在是过于凶险,万一半个月之内不能彻底击溃并消灭宋军,那么接下来的后果就是不堪设想。饥兵容易炸营先不说,到时间军心浮动,不用接敌,自己就先溃不成军了。
而唆都还是那种想法,南军在他眼里不堪一击。既然找到了最后的据点,哪能不战而退,万一此次退兵引起南军的警觉,那么再入海南逃,该上哪里去追呢?这种说法得到了哈喇歹的响应,他们虽然人少,但是由于都是蒙古人,特别是哈喇歹对于水军还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他们的看法也不能不让人重视。
张弘范也陷入了两难,两种方略虽然都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对于到嘴的肥肉还要吐出去,他是怎么也心里感到不甘。
但是要是行攻击之事,那就要冒很大的风险,自己可是此次南征的主帅,凡事都要负主要责任。万一有什么闪失,自己的一世英名都将付于流水,还要面临皇上的诘难。所以他在两难中也是犹豫不决。
争论了两天,还是徘徊在退或战之间。空摆着那么大的包围圈在那里耗费粮草,终于从潮州来的告急,彻底让张弘范下了决心。
陈吊眼急攻潮州不下,遂走,后丽江浦水军驻地船厂被袭。所有船工、器具被掠夺一空,连船厂也被大火焚毁。然后分两路攻入潮阳,将城内抢掠一空后,将留守之官员皆斩首于市。并在潮阳北门筑起了一道头颅景观。扬言道,蒙古人再进此城,日后同样下场。
来报之人,还说在潮州、惠州,都曾经出现过大批南军,有丽江浦和潮州的教训,守将极为警觉,才幸免于难。
由于在潮州附近驻军较少,所以现在诸城守将皆不敢出,有的时候,只能看着南军大摇大摆的在城前走过,却不敢出城截杀。
据称,此次袭扰潮州、海丰等地的军队,装束并不整齐,很多都身穿当地土人的着装,只是头用红布系住。打旗号为“赤红军”。大约有二万余人。领头之人正是陈吊眼。
张弘范彻底死了继续进攻的念头,这种态势下,就算是攻下南宋行朝据点,那么也是两败俱伤的下场,那么最后对于潮之敌也是无可奈何,此等挖西墙补东墙之举,他是不会做的。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三十二章 入崖山
然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就是为下一步的进攻创造条件有水军,对于南军始终是都不上威胁。回潮州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奏皇帝,再次请求给于水上援助。
但是张弘范考虑到唆都等人的感受,也是要进一步的给南宋行朝施加压力,使其没有时间考虑出还南逃之事,还是留下了已经渡过西江那一万骑兵。由唆都统一调遣,不断的给文天祥造成压力。
对于哈喇歹的水军,也尽数留下,万一小朝廷要南逃,也可以暂时拖延其逃跑的步骤,为张弘范等的大军赢得时间。
但是这一步,张弘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恰巧为姜明的船队驶过粤江入海口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要不然,可能哈喇歹所率的船队在回军的途中就会和姜明所率的船队碰头,以五百艘战船对五十艘战船,可能以后就没有故事的发生了。
也幸亏张弘范不知道,要是他有后知后觉的话。大宋的灭亡真的是不可避免了。
几乎是和张弘范的大军,分别在水陆两地擦肩而过。一方直奔崖山,一方直奔潮州。且不说张弘范气的咬牙切齿的要把陈吊眼部撕成碎片,回到潮州后,随即就布置人马,以张弘正为主将杀向漳州。
姜明一行五十艘战船,却是已经驶过大溪山,已经进入了伶仃洋。
走到井澳时,却被几艘渔船拦住了行程,士卒搜过身后,将那几人带上钦差所乘主舰,接过递上来的书简,姜明和陈宜中同时的惊讶的叫出声来。
原来是郑虎臣的消息,他已经在安南各地,以雇佣的方式,号召了三千余人,同时贿赂了陈朝皇室人员,成功地租用了其二十艘战船,虽然不大,但是满员却是二百士卒的配置。比起大宋的官方战船要小上很多。
但是胜在招募来的三千雇佣军却大都是抗击过蒙古第一次入侵安南的老兵,很多人的亲属朋友都死在那一次的战争中。所以对元军充满了仇恨。
为首地却是正宗地陈朝皇室成员。保义王陈平仲。对于这个人姜明却是不生疏。有限地几个还算是有些骨气地将领中。保义王陈平仲算是一个。大将陈兴道也算是一个。
但是对于郑虎臣怎么能说动一个王爷来当雇佣军。姜明和陈宜中都是充满了好奇。之余又对陈朝皇室感到可笑。自己好好地去商量借兵。他们坚决不允许。但是花钱去雇佣地话。不但可以买来船。还要搭上士兵。最后连王爷都出来了。
何必当初枉做小人呢?这个结果和他们借兵有什么区别。
在二人地询问下。才知道他们早就准备妥当。现在船队已经到达琼州。并在万安军独洲山驻跸。由于大军所带粮草充足。而万安军暂时没有元军停留。所以在那里休整。派他们化妆成安南渔民。在此地等候国师地消息。
陈宜中一时好奇起来。自己地船队虽然在一路上没有掩饰自己地行藏。但是为了不招摇刺激元军。还是降下了所有大宋旗帜。而船只却是从丽江浦带出来地蒙古战船。这些安南人怎么能看出来呢?
谁知道来人回答地更是不可思议。只是言道。船队顺风而来。却闻不到半点蒙古鞑子身上那种骚味。所以判定一定是大宋船只。而郑虎臣曾经说过。现在船队敢在外海航行地。除了鞑子地船队。就一定是国师所统领地人马了。
当下,那个安南人又很惊奇地说道,在大宋,一个国师就能统领这么大的船队,可见大宋却是是天朝上国。
而在安南本国,一共才有一百多艘战船,只有皇上才能一次性调动五十艘以上。边说边感叹着,引得陈宜中和姜明在一旁窃笑不已。
才五十艘就让他那么惊讶,那么要是带他去崖山,看见驻跸在那里的近两千艘战船,那他还不得吓死啊。
当下,也不给他计较,现在还是笼络人心比较重要,再则,得到郑虎臣成功借兵的消息,喜欢还来不及呢?那就更加不屑于和他们计较了。
随后,问其能否尽快和陈平仲、郑虎臣联络上,那人点头称是,让其他人在渔船内摸出一个鸽笼,恭恭敬敬的递给姜明。柳七伤在一边拿起,掀开蒙在上面的黑布,看见里面静静地卧着四只信鸽。
姜明对这些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原来以为信鸽是一个很先进的产物,自己也曾经想过拿出来现一下宝,改善一下古代通讯不畅地弊病,但是自从在广州见了信鸽以后,才发现但凡商贾或者大户,都有饲养自己信鸽的鸽房。
商业造就进步啊,姜明来不及感叹,就和陈宜中一起,拟了一份信件,抄写了四份,将信鸽取出,同时放出。这样是防止信鸽在途中遭受猛禽袭击,和意外地发生,增加信件传送的准确性。
在信中,姜明要求郑虎臣立即带领船队,在穿洲驻跸,等候自己下一步地消息,务必求快。并在信中用约定暗号,大概表明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