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1593部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593部分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无论是跑路官员还是狡兔三窟的领主家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有钱!大量资金的涌入极大推高了哈吉县的地价、房价,县政府在高价卖地获取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对于日渐飙升的房价心理也捏了一把汗,并不得不采取措施,自己盖了不少公寓楼廉价卖给政府雇员及警备队官兵,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来资金同样也疯狂涌入了东岸人的银行系统,存款余额快速上涨,且其中很多账户在存了一大笔钱之后就陷入了休眠状态,账户拥有着也不取用,就让钱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让银行的人惊喜莫名。

    蔡振国在加的斯的时候就听说过此事,并且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调用的资金更多了。曾几何时,为了满足奥斯曼帝国的贷款需求,蔡振国还得巴巴地跑去熱那*亚和威尼斯,让当地的意大利大款们提供低息借款,然后再把这些钱转借给奥斯曼帝国。现在哈吉县的银行系统有这么多存款,那么以后贷给奥斯曼帝国的钱也有着落了,也不用再消耗人情去意大利筹款了,多好!

    而考虑到这些钱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奥斯曼帝国,那么蔡振国等于是拿土耳其人的钱再贷给他们,获取别的方面的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简直就是无本生意。不知道奥斯曼人得知真相后,会不会眼泪都掉下来!

    大量人员的涌入,给哈吉县的经济提供了巨大助力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宗教问题了。

    因为在早期的建设中道教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关系,哈吉县原先基本上是道教一统天下的,九成九的居民信仰天尊。可在发展了这么多年后,随着外来人口的疯狂涌入,哈吉全县的宗教信仰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道教总会私下里的统计,目前哈吉县常住人口约有四万三千人,其中信仰道教的比例已经不足七成,人种比例也从早先的东岸人占据多数变成了各色人等都有,整座城市国际化的程度看起来非常高。

    道教总会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为此,他们一边自己出钱,想办法从本土甚至远东输送移民过来(因为路途遥远,费用高昂,肯定不会太多),一边想办法让那些涌进来的绿教徒、东正教徒们改信。

    应该说,道教总会的这种操作还是比较敏感的,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蔡振国一定想发文阻止道教总会的这种行为,但身边总有人劝他不要这么做,这让他有些心惊,这道教总会的影响力竟然这么强了?因此,考虑再三之后,他还是没有下达这个命令。至于说一些奥斯曼人提出的抱怨,他也适当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即责令哈吉县政府拨一块地,由哈吉当地的绿教徒筹款修建一座清真寺,作为这些人的礼拜之所。

    清真寺的样式被限定为传统中式建筑,即型制上和道观、佛寺差不多,青砖红外、飞檐画栋,乍一看起来就是一个传统中式宗教场所——东岸人对本国文化还是十分自豪的,土耳其和阿拉伯的洋葱头寺庙是绝对禁止的——而主持清真寺的阿訇也由东岸政府指定,任何未在哈吉县政府那里备案登记并得到许可的阿訇,一概不得上岗,违者将遭到驱逐出境的惩罚。

    东正教的情况与之类似,但稍好一些。其教堂是东西交融风格的,被允许修一个尖顶,教堂外墙壁也被允许雕塑一些偶像,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基本都是中式风格,因此看起来稍稍有些怪异。

    因为在奥斯曼帝国时就习惯了当二等公民的缘故,哈吉县的东正教徒们恨平静地接受了东岸人的管制,与绿教徒的激烈反对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清真寺不一样的是,东正教堂的神父由东岸政府从本土委派过来。这些人本身既是神职人员,又是东岸官员,立场非常暧昧,给道教总会挖墙脚的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一点上,清真寺做得就要差很多了。

    但不管怎样,这两种宗教在哈吉县都不是主流宗教。只要哈吉警备司令部收紧入境管制——这似乎有些难,既要人家的钱,又不想人家过来住,确实有些不太合理——他们有信心花个几十年时间,彻底“净化”哈吉县的宗教信仰,让大批绿教徒和东正教徒们拥有“正确的信仰”,并将其打造为东岸道教在黑海地区传播的桥头堡。

    是的,没错!东岸道教也是有野心的!他们其实并不甘于仅仅只在东岸本土及海外殖民地传播信仰,他们多年来一直试图依托东岸共和国强大的国力及文化输出能力,将天尊的名号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像眼前的黑海地区,他们也制定了长期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一统哈吉县本地的信仰,然后慢慢向克里米亚半岛其他地方渗透,长期计划是将克里米亚汗国、卫拉特蒙古汗国(即阿玉奇汗统治的国家)及高加索山区的一众部族拉过来,变成东岸道教的忠实信徒。

    控制宗教信仰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如今东岸在黑海地区的硬核实力——军队和金钱——已经不错了,下面还需要软实力进行配合,如此影响力才能更加深入,更能为东岸共和国攫取利益。

    宗教武器,有时候可比火枪大炮还要管用呢!

第五百零六章 战争的间隙() 
1694年10月17日,伦敦,郑德祥刚刚送走了东岸驻法大使许之龙的使者。m这位使者是从勒阿弗尔搭乘一艘返航的英国商船抵达的,任务是向郑德祥汇报最近一阵子法国上层的风向以及地方上的经济状况。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郑德祥高升了!他已经被外交部任命为华夏东岸共和国驻欧副使,在整个外交系统内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欧洲也是仅次于蔡振国的二把手,分管整个北大西洋一带的外交事务。

    其实,这样的好事本来轮不到他的。按照原本的计划,外交部将在地中海一带设立一个副使,全权负责环地中海地区的外交事务,北大西洋一带则由驻阿姆斯特丹的蔡振国本人亲自主抓。但因为地中海一带对东岸越来越重要,执委会诸公开会讨论了一番后,最终决定作出微调,蔡振国本人卸去兼任的驻联合省大使职务,移驻加的斯,重点关注环地中海的事务,同时担任驻西班牙大使。

    就这样,郑德祥此人天降馅饼,独掌一方。他原本与蔡振国只隔着一条海峡,蔡某人又是前任驻英格兰大使,当真是事事要汇报,憋屈无比。现在蔡某人去了地中海,他不但头上少了个紧箍咒,自己还凭空升了一级,不知道多开心了。

    当然最令他开心的,还是原本隐隐是竞争对手的法国大使许之龙现在成了对他负责的下属了。这些年来他俩不知道明争暗斗了多少回了,现在一朝分出胜负,这感觉自然不一般。

    许之龙的使者是三天前抵达的。他携带了好几份加密外交文件,并且简单地向郑德祥介绍了一下如今法国的情况。使者最先介绍的,还是路易十四的身体状况。这位君主刚刚从一场重病中恢复,精神头有些不太好,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后遗症,只需休息一阵子便可恢复,这让很多人的阴谋胎死腹中。

    其实,这些人的阴谋在几年前就已经破产过一次了。那时路易十四得了直肠瘘管,欧洲医生对这种病知之甚少,曾统治法国多年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就死于此病,因此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据说当国王的病情传开时,整个法国都动荡了起来,有些人前往教堂祈祷,这倒并不是说他们担心国王的健康,而是害怕国家陷入动荡。

    路易十四的私人医生菲利克斯搜集了很多治疗方法供国王选择。其中包括很多“土方”,如吃吐药、抹药剂、放血、灌肠等等,让人看了心惊肉跳,又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路易十四当真还接受了这些所谓的保守疗法,可能是因为害怕手术所带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吧。只是很遗憾,这些保守疗法最终没起到什么效果,路易十四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接受菲利克斯提出的手术治疗的方案。

    在手术治疗前,菲利克斯在巴黎挑选了数名同样患此病的市民,并在他们身上进行了手术,充分积累了经验,最后在有一些把握的时候,才在路易十四身上展开手术。手术的结果还是比较成功的,医生为国王清理了创口,抹上了药膏,据说整个过程路易十四一点没有呻吟叫苦,且当天晚上就在床边给大臣们布置工作。

    第二天,他又接见了各国大使,其中就包括东岸大使许之龙。此时路易十四强撑病躯,充分表现了他的顽强,这似乎是一种无声的警告,警告在他手术之前私下里串联的人。同时他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连夜从各地赶来的贵族、将军们宣告他没有事,让他们各归各位,继续为王国努力工作。

    许之龙对路易十四的一系列应对非常赞赏,认为他将原本暗流涌动的局势彻底稳定了下来,且没有动用什么太过激烈的手段,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也许当了几十年的国王,这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本能了吧。

    路易十四当天还和许之龙进行过一番密谈。内容没什么新鲜的,就是鼓动东岸人加入到他们一边,并且慷慨地许诺了一旦政府西班牙,可以将南方新大陆的很多土地赠予东岸。应该说,路易十四非常清楚东岸人的目标,也开出了合乎实际的价格。只可惜东岸人的野心太大,他们不光垂涎新大陆的西班牙殖民地,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遏制欧陆出现强权的可能,正所谓两个目标我都想要,你怎么办呢?密谈自然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路易十四身体好些后,便在巴黎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邀请贵族和外国使者到场。在这次宴会上,有好事者拍马屁献上了一首《上帝佑我国王》的曲子,并且进行了演唱,与会的一位英国人觉得非常好听,便把曲子抄录了下来,带回英国。

    历史上这首歌在英国非常流行,英格兰王国的国歌旋律就来源于此。当然此时英国还没有国歌,这首歌也只是在部分贵族之间流行,但不管怎样,英国都该感谢法国,因为他们的国歌来自路易十四的肛瘘。

    许之龙汇报的法国经济状况也令郑德祥十分关心。法国经过连年的战争以及不期而遇的天灾,如今经济十分困难,很多地方爆发了饥荒。另外,该国的对外贸易也在英荷两国私掠舰队不间断的骚扰下损失惨重,国内多种物资短缺,若不是有一些中立国商人前来贸易的话还得是面子较大的中立国商人,比如东岸或意大利商人这个国家的经济可能已经崩溃了。

    许之龙大胆断言,即便法国人在接下来的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可能他们也无力继续扩大战果了。严重的物资短缺和财政困难制约了法**队的下一步行动,他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与敌人展开停战谈判,先休养生息再说。

    当然法国的敌人也有这个需求。奥地利人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尤其是土耳其人那位新近掌权的大教长费祖拉赫艾芬迪正在筹划“圣战”,奥地利人真的是压力山大,想要把西线的兵马调到东线,以防万一。

    荷兰人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沉重的战争开支让政府背上了三亿多盾的债务,他们正在为如何偿还这些债务的利息而发愁。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他们手头的资金会在几个月内迅速耗光,然后不得不继续发行新的公债。真到了那一步,阿姆斯特丹的那些大批发商们或许仍然会认购公债,但这对于联合省政府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债务总是要还的!

    因此,现在双方都有停战的冲动,即便战场上因为惯性仍然在继续厮杀,但全面和谈已经是双方高层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战事已经陷入僵持,谁也没法彻底打败谁,那么继续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唯一想打的大概就剩普鲁士、英格兰等国了吧。前者是希望拿到荷兰人支付的大笔雇佣费,后者希望欧陆的资金、人才更多地涌入伦敦这座避风港,虽然他们的海军在与法国人的厮杀中同样损失不小、开支浩大,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

    “真的打不下去了啊!大家都精疲力竭,气喘吁吁,休战是在所难免的。”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郑德祥翻阅着文件,叹道:“但这也仅仅只是休战,不是彻底的和平。即便暂时签署了和约,也随时会被马德里的变故打断,到了那时候,欧陆就又是烽烟四起的时候了,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郑德祥所说的变故是指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身体。这位打娘胎里就身体不好的君主,现在真的是牵动了太多人的目光,以至于目前这场战争还没结束呢,他的亲戚们路易十四和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就已经开始四处忙活了,准备在他蹬腿咽气的时候迅速瓜分这个庞大的国家,将利益拿到自己手中。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欧陆大部分国家还是倾向于将西班牙交给哈布斯堡家族掌管的,但法国人肯定不会同意,届时一场恶战又在所难免。所以说,你现在便可以理解前面所提到的休战是什么意思了。只要双方都不愿意退让,那么战争就无法避免,双方一定会为了西班牙的归属而打生打死。

    东岸人对此同样十分关注。他们原本的计划是维持一个虚弱的西班牙,好让自己可以蚕食其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但卡洛斯二世身体时好时坏,动不动就传出病危的消息,这就十分难办了。说不得,东岸也得在其咽气后横插一杠子,加入到这场战局之中。当然这其中也有技巧,何时加入,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入,如何选择盟友,其实都大有文章可做,一切就看届时情况的发展变化了。

    总之,这个世道并不太平,战争是永恒的主体,和平只不过是战争的间隙罢了。

第五百零七章 索额图使俄(二)() 
1694年10月30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长途跋涉,清国使团一行人已经抵达了离莫斯科不远的尼日哥罗德省(大体上与后世俄联邦下诺夫哥罗德州相当)。他们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当真无法一言而尽!沿途草原马匪的袭扰、俄国官员的刁难耽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