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57部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357部分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红薯之类短生长期作物;此时休耕的土地上统一种植苜蓿,一个村的休耕土地一般可以规划在同一处地方,此时可在休耕田地周围扎起圈舍,将这片休耕土地作为牧场供养牲畜(一般是菜牛或奶牛),牧场可以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底或6月初,历时九到十个月。如果这段时期内天公作美、日照温度降水都合适的话,牧草内的淀粉含量应该会很高,对于促进牲畜养膘也具有巨大的意义。

    “等到秋播开始的时候,这30亩地中的20亩将种上小麦,另外十亩继续种植苜蓿。前阵子我买了六头菜牛和两头奶牛,嗯,就是从拉普拉塔弄过来的便宜牛。这十亩苜蓿第一年产量肯定不会太高,但配上那些土豆、红薯差不多也够喂养了。”安德森熟练地将牧草捆扎好,仿佛一个絮絮叨叨的农民般说道。

    其实他是本地银行分理处的监理,是非农业户口,是没有资格分地的。目前他在忙活的这三十亩地其实都是他妻子的,也就是那位来自滦州的明人小姑娘的。只不过新柯尼斯堡新建才一年,哪来那么多贷款业务要做?因此他平时经常在家里地头帮忙,而让他妻子在家里铡草喂养牲畜,毕竟这些活比较轻松一些。反正要是有人想贷款的话基本也都知道到哪里找他,基本误不了事。

    捆扎完最后一束牧草,安德森在王有财的帮忙下驾起了一辆平板马车,往位于村头的家里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 
不得不说,三茬轮作制度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村民们可以饲养为数不少的牲畜,以尽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毕竟牛羊可比谷物更卖得上价。东岸政府征税的时候也是以收取现金为主,现在已经基本不再收取实物税收了。同时他们休耕的田地里还将积攒下大量的牲畜粪便作为肥料,使得明年种植谷物时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对于较为贫瘠的土地,此种轮作制度的优越性比肥沃的土地还要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比率也会更高一些。而且,平日里收获的谷物秸秆也可作为牲畜的饲料,以便在冬季牧草短缺的时候不至于使用宝贵的谷物来喂养牲畜。

    这种东西说实话,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黑科技。早在几百年前,欧洲和中国的农民就已经总结出了这种制度,只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人口增长土地短缺、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等等,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比如欧洲在中世纪中期(12…13世纪)的时候就有部分地区(莱茵河地区)采取这种休耕轮作的方式来保持地力了,但这种方式始终只在局部地区一度流行并且很快就被打断,一直到18世纪所谓的“农业革命”到来后才会被人们大规模推广普及,着实是令人费解。

    “我向定远乡那边的人打听过了,即便是新开垦的荒地,种植苜蓿这种作物的话一年收个4000斤不成问题,毕竟我们这里的气候还是非常适合这种作物生长的。这些牧草再加上一些土豆或红薯的话,养个十头牛不在话下。”到了门口后,安德森跳下了车,然后将她的妻子喊出来一起卸牧草。

    她的妻子正在圈舍边照料菜牛,闻言立刻急急走了过来,看到王有财也跟在后边后,立刻脸红了起来,小声打了句招呼:“王先生。”

    王有财笑眯眯地应了一声,然后开始帮他俩一起干活。安德森买的牛看起来都很瘦弱,也许是从南方一路赶过来的路上损失了太多的体重,因此现在急需补充膘肥。这八头牛总共才花了80元,这要不是从拉普拉塔抢来的牛,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说来说去,这场战争的结果先不说,至少东岸的底层农民们已经着实捞了一笔好处。不然即便上层想在全国推广三茬轮作制度,那么又哪来那么多牲畜分配给农民们?如今倒好,通过一场战争就巧取豪夺了大量牛羊,这三茬轮作推广的“启动资金”立刻便到位了很大一部分。

    其实原本政务院是准备把抢来的大量牛羊全部在牧场乡国营牧场集中放牧的,但军部执意要给农民们分牛,因为这些广大的农民正是民兵的最主要来源。他们还拉了农业部做盟友,指出农业部即将推广的三茬轮作制度需要大量的牛,而国营牧场采取的非圈养的放牧模式效率太低,牛整日里吃的都是质量低劣的野生杂草,生长缓慢、产生粪便少,不利于农业发展。最后实在拗不过军部,政务院才同意将一半的牛羊拿出来低价出售,顺便回笼一些资金。

    至于安德森所说的“问过定远乡那边的人”,是因为首都东方县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关于三茬轮作制度的试验了。当时农业部一帮农民出身的穿越众官员们面对没有化肥、良种、农药、农机的“古代农业”一筹莫展,普遍在七八十斤的小麦亩产几乎将他们逼疯,这对于雄心勃勃想逐步抛弃土豆种植的农业部来说不啻于一次沉重的打击。

    没办法之下,他们只能一边维持巨量的土豆种植面积,一边派人去欧洲(英格兰、尼德兰)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后来还是从西属南尼德兰地区过来的瓦隆移民给他们带来了灵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后,他们最终鼓捣出了和后世的诺福克制度差不多的轮作方法,并正式命名为东岸三茬轮作制度。

    12年前,他们在东方县定远乡划拨了一万五千亩农田作为试验田,开始执行三茬轮作制度。这12年中,每一亩地平均休耕四年(期间种植牧草),其余八年全部种植小麦。小麦亩产也从一开始(1635年)的70多斤(种子收获比1:4。6),逐步上升到1641年的90余斤(种子收获比1:5。9),增长28%;然后到了1644年的时候亩产小麦120斤左右(种子收获比1:7。5),与三年前相比再次增长27%;而今年的数据也才刚刚出笼,比较喜人,亩产小麦140余斤(种子收获比1:8。8),环比上一个周期再次增长13%。

    这个数据基本上可以确认三茬轮作制度的大获成功。因为休耕的土地(种植着牧草)基本不需要农民们多做照料,相反还收获了大量粪肥以及牲畜(皮、肉、脂、奶均可卖钱)。而经过休耕的土地肥力也得到了保持,小麦单产也比未实行轮作前足足提高了将近一倍。

    这个产量提高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同样的30亩耕地,实行三茬轮作制度的在三年内将收获8400斤小麦(不算杂粮)以及不下于十头牛(三年出栏),而不实行这种制度的只能收获6500斤左右的小麦,顶多再养几只羊了不得了。如果算上小麦夏收后种的一季杂粮后,这个收成差距还要更大,这已经足以证明三茬轮作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了。

    这还只是在农业条件并不怎么样的定远乡呢,如果是在条件优越的湖西地区,相信小麦产量绝对不止140斤。因为历史上英格兰以及西欧部分地区在17、18世纪实行这种轮作制度的时候,小麦种子收获比甚至能够达到1:14的惊人高度(亩产200多斤),大麦的种子收获比也在1:8左右,实在是令人咋舌。而东岸目前小麦亩产才140斤,这个产量绝对还有提高的余地,相信只要土地有足够的农家粪肥,亩产再提高30%…50%绝对不只是一个梦。

    以如今圈养的成年牛年产粪便6吨来看,可够3亩麦田进行施肥。像安德森家养了8头牛,年产粪便48吨,而同时耕种的20亩麦田每年只需要40吨粪便肥田,剩下的8吨粪便还能出售给北方火药厂制硝,以换取一些经济收入。

    当然了,大部分农民们都不舍得将这些粪便出售。他们一般会将这些粪便全部施在田里,以使得这些耕地更加肥沃,每年的粮食收获量能够更加多。只有极少数的部分农民会选择出售粪便给镇远乡、兵团堡那些棉花种植区,要知道种植棉花可是非常消耗地力的,就如同种植甘蔗和烟草一样,这些地需要更多的肥料。

    定远乡历时12年的三茬轮作制度也不是没暴露出一些缺点。比如,农业部的专家们在统计时发现,连续几次用大量粪便肥田后,接下来种植小麦时种子退化得会比较快,这个时候如果轮作一茬油料作物(大豆、油菜)或者啤酒花之类的经济作物的话,就会有效减轻这种不良后果。

    定远乡的试验获得成功后,经政务院批准,农业部立刻在全国范围内适合的地方开始推广三茬轮作制度。如今各新建的定居点只要条件合适,那么在规划时就会按照三茬轮作制度来分配土地并由农技站的农技员们进行指导耕作,以尽快提高国内的谷物产量,并增加农民们的收入。

    “平均下来每年能向国家储备粮库出售1吨以上的小麦,即便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来说也已经30多元了。另外还有很多杂粮要么喂猪,要么出售,每年平均下来也有15元左右的收益。最后就是圈养的牛的收益了,15元一头卖给肉联厂不成问题,平均每年创造效益40元。这样一算下来,每年单个农民的税前收入也将近90元了,快赶上当兵的了!”王有财王大行长粗粗一算,就得出了一个令他有些赞叹的数据:“如果饲养的是肉奶兼用的牛的话,那么平时还会有一些额外的鲜奶、奶酪、奶油的收入。怪不得国家要砍农民收入呢,这么搞下去,谁还愿意去工厂当工人啊?还不一窝蜂地全去争当农民了!”

    “我现在当了西北垦殖银行的监理,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元二角五分,加上年终奖后全年的税前工资才将将一百十元左右,随便乡下一个农民的收入就抵过我了。”安德森呵呵笑着说道,“工厂做工的普通工人年收入才多少?65元左右!我记得好多工人一直在抱怨,现在物价一直在上涨,工资虽然也涨,但涨幅却有些滞后,他们的生活反而比以前艰难了。”

    “你没上过经济课么?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经济体,通货膨胀是正常的,特别是现在我们还处于战争中的时候。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时候,工资涨幅在有时候确实比不上物价涨幅;但在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的时候,工资降幅往往也比物价下跌幅度慢。”王有财说道:“不过鉴于农民的不动产较多,国家现在也开始认真执行财产税的征收,以后农民和工人的收入水平会渐渐拉平的,甚至工人的收入会高出一线。”

    两人又闲聊了会,等到把所有苜蓿都卸下来并铡碎后,王有财这才离开。(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 
其实,新柯尼斯堡这座去年年初才设立的定居点之所以获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与这一年加班加点修建完毕的2号公路是脱不开关系的。为了及时抢通这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路,四百多名南非劳务工因为劳累、疾病或事故而长眠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新柯尼斯堡与河口乡之间的2号公路连通后,目前已经增加到1500多人的南非劳务工又开始了2号公路的二期建设。这次是从新柯尼斯堡出发,前往位于后世皮拉蒂尼方位的中山堡(意为山中的堡垒)。目前这个地方已经有上百名民兵带着五百多名新来的大明河北农民在平整土地、修建房舍了。修建完自己的居舍后,他们将和第二批分来的五百名女奴一起开始从中山堡方向往新柯尼斯堡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以期尽快将公路修通。不然以目前令人蛋疼的交通条件,从新柯尼斯堡往这里输送给养的效率实在太低。

    除了丘陵地区外,一直是政务院各位官员们眼中焦点的伊河地区及其衍生出去的西北铁路沿线自然是重点移民区域了。首先是峡谷堡、百尺崖堡、梅洛堡等地的人口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尤其是开发较早的峡谷堡,目前经过一些人口补充后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居民,只比南方三十公里外的下伊河堡少了七八百人,算得上一个“人烟稠密”的地区了。

    从下伊河堡方向不定期开过来的火车每次都会拉来许多物资和移民,到峡谷堡下车后,这些移民将驱赶着马车、牛车等一切交通工具浩浩荡荡地往西北方的百尺崖堡和梅洛堡而去,并在那里屯住下来,一边种地一边修建房屋。当然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将承担极为繁重的铁路修建劳役,以便尽快让火车能够直通到百尺崖车站,这样运输物资的效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今天的太阳比较大,但正午的气温依然只有30度,再加上不时有清风拂过,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陆军元老、伊河地区专员彭志成在一帮随从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峡谷堡车站,他们可不是坐火车过来的,而是一路骑马骑过来的。

    彭志成虽然已经快49岁了,但身手依然矫健,骑上两小时的马非常轻松。此刻抵达目的地后,他脸不红气不喘地翻身下马,然后将马鞭交给紧随着他而来的前任秘书梁建,瞥了他一眼,说道:“小梁,你比我小十岁,这身体怎么这般差劲?听说你暗地里还包了一对俄罗斯姐妹花,别是把身体给搞垮了吧?幸好我没把西北垦殖局局长的位置交给你,不然就你这身体,怕是到梅洛堡来回走一趟就得累趴下,那还干个屁的活!”

    “什么破西北垦殖局,就是一种田的地方,我才不要呢。”梁建一把接过马鞭,随意地说道:“我还是好好地当我梅林县县长的职位吧,这可是全国第五个县,又是开发成熟的地带,可比去西北山里当山大王舒服多了。这次真的要谢谢彭哥了,没有你小梁我绝对抢不到这个位子,那帮白衬衫岂是好相与的。”

    梁建所说的梅林县是上个月刚刚报经执委会批准成立的东岸第五个县级行政单位,下辖梅林港、奇山乡、丘伊乡、养马堡、沾化堡五个乡镇,总人口九千五百余人。境内主要以水产养殖和捕捞、大豆种植、家禽饲养为主,此外在养马堡还设有一个军马场及良马培育中心。整个县域环绕着米林湖南半部分并南抵至内格拉澙湖畔,不算很富饶,至今粮食仍无法自给,需向邻近的东方县进口。

    梅林县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坐落于梅林港的南方车辆厂了。该厂目前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唯一一家蒸汽机车制造厂家,最初的时候,从下到铁轨、螺丝钉,上到火车车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