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夜宴》完全没有带来观众期待中的冲击力,更没有带来感触。
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并没能成功诠释悲剧之美,而这正是这部悲剧失败之处。
或许冯晓刚在确定本片的主题之后,就在表现形式上的思考出现了问题。
对于悲剧的表现,丑的表现过于直白。
电影是个极端的表现舞台,在数小时的时间内,就要呈现出可以概括一个故事主题的表现。
怎样极端的表现出悲剧,极端的表现出丑?
这是电影,也是悲剧表现的关键。
以往成功的悲剧,正是通过美,极端的美,烘托,反衬出丑。
而在《夜宴》这部影片中,具有表现美职能的角色主要只有两人:太子和青女。
然而太子的角色无疑是失败的,吴燕祖只诠释了太子的羸弱,却没能体现他的刚强和善良。
青女的角色演绎的不错,体现对爱的执着和本性的善良,奈何戏份太少,而且,这个角色,从始至终,宋铮都认为是完全可以不存在的。
二者共同的弊病在于,剧情的安排不很合理,角色普遍显得生涩,而不是深刻。
在特定的环境下,作为导演有自己的顾虑和无奈,表演与欣赏是相互联系,作用的两个方面。
中国的各大导演在成名之后,在向艺术靠拢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商业,票房,而想在商业片中表现艺术是矛盾的,这就导致了诸多批评的声音和所谓的中国导演之“死”的说法。
就拿悲剧的表现来说,他并不像突出英雄,爱情等等如此简单,因为英雄,爱情等等仅仅是悲剧中的一个个元素而已。
悲剧的表现,悲剧的欣赏也不是警匪片,言情片可比,后者的这一切都来得直白许多,悲剧是一个系统的表现,曲折的表现。
所以,怎样表现,怎样让观众欣赏,不得不为各大导演思考。
而《夜宴》呈现的最终的结果是,让高雅走向低俗,由含蓄走向直白。
《夜宴》片尾,婉后的一番“欲望吞噬说”,宋铮认为正是冯晓刚为了让观众理解电影的主题而精心安排的,可是这么已安排,反倒是让电影失色不少,缺失了无声的表演境界。
冯晓刚说国内的观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不足,所以他生怕观众看不懂,才安排了这么一出,结果就是画蛇添足。
该说的,不该说的,总之宋铮全都说了,接不接受是冯晓刚自己的事,作为朋友,宋铮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
徐凡早就做好了饭,只是没敢进来,一直站在门口,听着宋铮说话,她的心也悬着,生怕冯晓刚突然爆了,结果,还算是不错。
冯晓刚听得很认真,等宋铮说完,他又发出了一声长叹:“真tm是失策了!”
失策!?
或许吧!
不过宋铮相信,即使一切都重来一次,冯晓刚照样听不进去他当时的那些建议,换做是他的话也一样,一部电影,一个剧组,唯独导演的思路是绝对不能被任何人干扰的。
“怎么了?”宋铮看着冯晓刚,不禁笑了,语气之中带着调侃,“还不甘心啊!?”
冯晓刚苦笑一声,道:“我tm能甘心吗!?辛辛苦苦,费尽了心思拍出来的,结果到头来,弄得里外不是人,谁都不认可,我这辛辛苦苦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我去!
这怎么还质疑人生了!?
“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人活着还不就是得折腾,得干点儿事,你要是因为这个就灰心失望了,我可就真的该瞧不起你了!”
冯晓刚听着,也不禁笑了,道:“扯淡!我还没到得让你劝着,才能站起来的地步呢!”
冯晓刚说完,坐直了身子,扯着脖子朝外面大喊:“饭还没好呢!?”
徐凡在外面等了半天了,听到冯晓刚喊出这么一句,总算是放心了,赶紧招呼着:“好了!好了!铮子,还有什么话,边吃边聊!”
徐凡说着走了进来,不一会儿就摆了一桌子,宋铮和冯晓刚坐在饭桌前,俩人谁都没提喝酒的事儿,端起碗就吃了起来。
宋铮知道,冯晓刚就算是到了现在,也还没明白过来,不过对此,他也没办法了,这种东西只能靠自己去解决。
就像他一样,当初他就固执的认为,只有《上车,走吧》,《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那样真实的让人不敢去触碰的电影才是真正的艺术,可是现在他明白了,电影是艺术,但是,电影又不仅仅是艺术,有的时候,电影也是商品,仅仅是商品。
吃完饭,宋铮又跟着冯晓刚聊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俩人谁都没有再去提《夜宴》,对冯晓刚而言,《夜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需要好好的去整理,但是对宋铮来说,《夜宴》已经是过去式了。
本来,这部失败的大片就和宋铮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导演是冯晓刚的话,他甚至都懒得去理会。
现在该说的,该做的,也都说完了,做完了,剩下的冯晓刚自己去琢磨吧。
正说着话,宋铮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差点儿没直接扔出去,看到宋铮脸色突然就变了,冯晓刚不禁好奇。
“谁啊!?”
“没谁!”宋铮语气就透着一股子做贼心虚,因为来电话的这个人是一一范兵兵!
第八百九十九章 疯婆子()
恋上你看书网 a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八百九十九章 疯婆子
如果可以的话,宋铮真的一辈子都不想在和范兵兵有任何形式的交集了,甚至在拒见的名单里,范兵兵的名字和宋佳慧都是并列的。
可是范兵兵在电话里生磨硬泡了半晌,宋铮最后还是举手投降了。
“有什么话赶紧说!”
一家饭店的包间里,宋铮推开门,看到范冰冰正一个人坐在桌前胡吃海塞,差点儿都以为自己走错了。
还tm能有点儿明星的矜持吗?
饿死鬼投胎啊!
宋铮坐下,面无表情的直奔主题。
范兵兵往嘴里塞了一块回锅肉,瞪着宋铮,道:“你就这么烦我啊!?”
宋铮皱眉:“我来不是和你讨论这个问题的,你不是说《观音山》的导演也要来吗!?人呢!?”
范兵兵没回答,接着问道:“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我是不是让你特别厌烦!”
“你~~~~”宋铮对这个女人是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范小姐!我们之前可是说好了的,我给你一个剧本,从今往后,我们就是i陌生人,作为陌生人,你觉得我有必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吗!?还有,当初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你怎么言而无信,还把我的事跟着你找的导演说了!”
范兵兵一翻白眼,接着吃:“你这是打算要跟我比胡搅蛮缠吗!?”
我艹!
这还没地方说理了!
正僵持着,包间的门突然被人给撞开了,没错,就是撞,门突然一声巨响,把宋铮都给吓了一跳,紧跟着进来的人看到了他,立刻发出了一声惊叫。
“是你!”
啊!?
宋铮也看清了来人,虽然这张脸的辨识度并不高,但是宋铮还是认出来了,前世原版《观音山》的导演一一李煜。
“你~~~~~~”
宋铮刚伸出手,要打个招呼,不管怎么着,李煜一直都是他非常欣赏的一位导演,可是他刚说出一个字,就被李煜一把给抱住了。
我尼玛,这什么情况啊!?
老子让一疯婆子给调戏了!
好在李煜的这个拥抱非常短暂,很快就分开了,然后宋铮就听到李煜在说:“偶像啊!不抱一下也太亏了!”
呃~~~~~~~~
宋铮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居然这么值钱了。
这个时候,一直在miamia吃着的范兵兵突然笑了,道:“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是不是个惊喜!”
李煜直接在宋铮身边坐下,拿起酒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道:“还真的是个惊喜,我还以为能写出《观音山》这种故事的编剧肯定是个饱经世态炎凉的老头子呢!”
女人,你这是在侮辱你自己!
别人不知道,宋铮难到还不知道吗?
原版《观音山》的编剧可是李煜自己。
等等,这个好像并不重要,宋铮突然想起来自己现在是个什么境况了:“范小姐!你请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太多的时间!”
范兵兵听了,顿时心里升腾起一股子邪火,可是没等她说话,李煜就抢着说道:“不是她要见你,是我想要见见能写出《观音山》这种故事的,是个什么样的认。”
宋铮听得一愣,难到老子大老远的来这里,还要被冯晓刚误会,就是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啊!?
“真的是~~~~~真的是太意外了,我怎么都没想到,《观音山》的编剧,竟然会是你!”
这个很意外吗?
好吧!的确意外!
宋铮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范兵兵威胁的话,他是肯定不会给范兵兵这个剧本的,就算是媒体都知道,两个人除了曾合作过一部《天下无贼》之外,平时的交集非常少。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交集非常少,《天下无贼》之后,网络上还曾有人爆料,宋铮和范兵兵交恶的消息。
当然了,对于李煜这种神经极端大条的女人而言,宋铮和范兵兵是不是交恶,和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宋导!你来和我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么一个故事的,你这个故事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内含,有好多地方我都不明白,比如~~~~~~~~”
李煜一上来就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归根结底无外乎就是一一我对这个故事理解的还不够深,您给讲讲!
可李煜这么一整,倒是直接把宋铮给整懵圈了,让他给李煜讲《观音山》这个故事,他突然有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既视感。
宋铮当初拿出这个剧本给范兵兵,就猜到了,范兵兵肯定会找好姐妹李煜来执导,在他想来,这就没问题了啊!
虽然这个剧本在他这里过了一手,最后又回到了李煜那里,也算是物归原主了,可现在,李煜居然让他帮着分析剧本,这算是什么鬼?
“宋导!”
李煜等了半晌,也不见宋铮说话,试探性的叫了一声。
宋铮闻言,立刻回过神来,虽然当着人家李逵演李鬼,心里还是有点儿别扭,可是如果真的让他给讲讲,他倒还挺愿意的。
因为李煜一直都是他比较欣赏的一个导演,而且,他始终都觉得,这个女人很有想法,而且很实际,并不是楼烨那种彻头彻尾的艺术疯子。
当然,宋铮觉得李煜也想把自己定位为一位艺术片导演,但她对于自己的导演水平也挺有自知之明的,估计她也知道自己的电影,很难像国内的某些艺术片导演那样拿个金棕榈、金狮或金熊之类的大奖,然后通过赚老外的钱,来帮投资人先收回成本,再大赚一笔,所以她只能在拍艺术片的同时,瞄准国内电影市场。
但了解行情的人也该知道,大多数国产艺术片想要在国内电影市场收回成本,几乎比登天还难。
所以李煜将自己每一部电影,都搞成了话题之作,而她的立场则是伪文化精英式的擦边球立场。
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要怪只能怪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太畸形了,而李煜的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也的确给国产艺术片导演指出了一条新路,即拍一种中国特色的国产商业艺术片,然后想办法用相对比较省钱,但又很管用的方式大力营销。
前世,《观音山》在公映之前,营销工作做得还真的挺成功的,尤其是电影的主题曲由范小萱作曲,寒寒作词,他们的这一招儿狠狠地扼住了无数文艺青年的七寸,由此产生的话题效应还挺大的。
在看《观音山》的时候,宋铮时常会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不让片中的人说方言呢?
听着陈伯霖和范兵兵扮演的外省青年,操着一口多少有些港台腔和燕京腔的普通话,感觉就像是这样一种暗示:这是一个乱编的故事。
看《观音山》的前半段,感觉李煜讲述的那个残酷青春的故事,实在有些小儿科,这个故事被讲述得既不够真实,也不够深刻。
而张爱嘉在本片中的“绝望表演”,也因为过于用力,而有煽情之嫌。
如果看过很多非常经典的艺术片,就会发现,那些艺术片导演在叙事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是隐忍而节制的,他们更倾向于让观影者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真正残酷且绝望的那些东西,这就好像海明威的“冰山法则”。
而李煜在她的电影中,过于用力,且不知节制的叙事,也让《观音山》丧失了成为经典艺术片的可能。
如果说《观音山》这部电影和国内同类电影相比有什么新意的话,那就要说本片最后通过宗教完成了一次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升华。
宋铮很欣赏《观音山》的姿态,不折不扣的一部文艺片,却用上了商业片的包装手法,然而欣赏归欣赏,宋铮并不是很认同原版电影的一些处理手法,比如让张爱嘉跟师父对话,大谈无生无死之类;叫范兵兵总结陈词,说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李煜的这种处理方法显然是带着强烈目的性的,想要让电影的逼格在上升一个台阶,但是很可惜,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一旦说的太明了,就容易沦为说教。
当然,一部电影允许说教,但说教不能让人出戏,不能代替观众说话,更不能自护其短独立成章。
一些经典电影,也存在说教,可那些说教之所以不让人反感,那是因为电影人物全都一个调调,你来我往、答疑解惑,从而保证了情感真挚、自然通透。
可在《观音山》这边,人物是失语者多,不大可能表达自如,喧嚣吵闹无非就是发生在酒吧而已。
突然把他们拔到一定高度,丢出总结概括的结论,终归还是跳了一点,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