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654部分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654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汤维的提醒,朴仁静木然的应着,她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合,而且还是在异国他乡,紧张的心脏一个劲儿的狂跳,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颤抖。

    “放松点儿!”汤维偷偷的看了朴仁静一眼,差点儿没笑喷了。

    朴仁静现在那表情严肃的,根本就不像是来参加首映礼,倒像是来参加追悼会的,严肃的一塌糊涂。

    “你看丹丹!一点儿都不在乎!”

    王洛丹这人是个天生的厚脸皮,真应了宋铮对她的评价,老天爷恩赐的一张厚脸皮,不过在这行里混,要是没有这点儿能耐,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也就甭混了。

    王洛丹这会儿正频频跟着两侧的观众,记者打招呼,尽管谁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哪根葱,可愣是被她走出了一股子巨星范儿,就连朱亚纹和李辰这两个男的都被她给比了下去。

    朴仁静也朝着王洛丹看过去,见王洛丹还故意停下,秀起了美背,无奈的都要哭了:“汤汤姐!我~~~~~~”

    “好了!好了!铮哥今天带你来,就是让你见见市面,你不是一直想着要回韩国登台,完成你那个梦想吗?要是心里素质这么差怎么行,到时候,你上台唱歌跳舞,也跟个僵尸一样啊!?”

    汤维说着,也不禁加快了脚步,连带着朴仁静的速度也跟着快了起来,通过了红毯之后,朴仁静那张惨白的脸才稍稍恢复了血色。

    宋铮和徐争打过招呼,就来和他们汇合,见朴仁静一副劫后余生的样子,也是哭笑不得:“看起来,以后得让你多出席几次这样的huo dong了!”

    啊!?还来啊!?

    放映厅里,徐争正在台上致辞,先是回顾了一下这次《泰囧》的拍摄经历,紧跟着又说了点儿剧组的趣闻,然后主持人就宣布diàn ying开演。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数百家diàn ying院也在同一时间,开始放映《泰囧》。

    diàn ying一开始,情节还略显平淡,可是从徐朗登上飞机,遇到王保强这个贱到了骨子里的**之后,放映厅里的笑声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接下来,徐朗被高博跟踪,王宝将徐朗故意塞进他口袋,用来引走高博的shou ji送还,还有那个特经典的特写。

    “丢东西了吧!?shou ji找不到了吧?在我这儿呢!哈哈哈哈哈~~~~~”

    放映厅里的无数人直接就笑喷了。

    再然后,两个人在电梯里偶遇měi nu的情节,以及后面王宝给高博用做葱油饼的手法做泰式àn mo,更是将放映厅里的欢乐气氛推向了一个**。

    听着周围持续不断的笑声,徐争也松了一口气,这部diàn ying从完成剪辑工作的那天开始,他的心里就没有一天踏实的,一直在担心,一直在担心,担心diàn ying不能被观众接受,担心《泰囧》不能像《人在囧途》那个成功。

    为了这部diàn ying,徐争两口子可是把全部家当都给砸进去了,真要是亏了,他们非得抱着肩膀跳楼不可,不过看着现场观众的反应,似乎非常不错,徐争悬着的一颗心,也渐渐回归了原位。

    宋铮就坐在徐争旁边,看着这颗卤蛋头的脸色渐渐缓和,笑着小声说道:“怎么样?我都说了,没问题,肯定没问题!”

    宋铮说的轻松,可他在《泰囧》上映之前,也不是没担心过,毕竟《泰囧》现在比前世,早上映了好几年的时间,谁知道,这个时候,观众的欣赏品味是怎么样的。

    但事实证明,宋铮和徐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或许《泰囧》算不上一部好diàn ying,因为它本身并不深刻,也的确没什么教育意义,但是,《泰囧》绝对是一部绝佳的喜剧diàn ying,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且,《泰囧》也必将在中国diàn ying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如果说《英雄》拉开了中国diàn ying的大片时代的话,那么前世的《泰囧》则打开了中国diàn ying的大票房时代。

    超过十亿的票房数据,在中国diàn ying几十年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diàn ying落幕,尽管最后的情节有些狗血,尤其是范兵兵出现的时候,宋铮明显能感觉到来自身后的杀气,但是,看现场观众的反应,显然非常好。

    放映厅内的灯光亮起,徐争带着diàn ying主创登台,接受采访,宋铮则提前离开,到了一旁的小宴会厅,待会儿,还要举办一个庆功宴,虽然早了点儿,但是,宋铮坚信,这部diàn ying的票房一定错不了,他甚至渴望着,1+1公司名下,能够诞生中国diàn ying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十亿的大diàn ying。

    只等了一会儿,徐争那边结束了采访,《泰囧》的主创和今天过来捧场的来宾便纷纷到了宴会厅。

    “现在踏实了吧!?”

    宋铮看着徐争笑着问道,卤蛋头还有点儿不好意思:“现在也就踏实了一半,关键还是得看票房!”

    瞧这嘚瑟劲儿的!

    和徐争聊了两句,宋铮就被冯晓刚给拉走了。

    冯晓刚找宋铮,说的自然就是《老炮儿》的事,话说这个戏今年年初就定下来了,结果一直到现在,宋铮连剧本都还没弄完,冯晓刚能不着急嘛!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怪宋铮,剧本本来已经弄完了,可是宋铮却不满意,一开始,他基本上就是照搬原版的《老炮儿》,可是其中却存在着很多硬伤。

    毕竟年代不同,原版《老炮儿》发生在2010年以后,可现在才2006年,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在社会上所引发的影响力也还没有那么大,真的要是照搬原版的话,人们在看的时候,很难有代入感。

    所以,宋铮就反复的修改,反复的修改,当然,人物的背景肯定是不能改动的话,要是全改的话,《老炮儿》这个故事也就变味儿了。

    “你还打算改到什么时候啊!?我看原来的那个就不错!”

    宋铮听冯晓刚的语气,好像特着急似的,便笑着问道:“你急什么啊!这还有好几个月呢,我这戏又没有什么大场面,能赶得上贺岁档!”

    冯晓刚急道:“你能赶上是你的事儿,可我那边还有别的事儿得忙活呢!”

    别的事!?

    宋铮一愣,道:“你不是打算休息休息吗?怎么着,又有新想法了!?”

    冯晓刚端起一杯酒,道:“有点儿想法,还不是很成熟!”

    冯晓刚说完,突然想到之前《夜宴》的事,他没听宋铮的意见,结果票房惨败,事实证明,宋铮所说的那些硬伤,等到diàn ying上映之后,一个个都被那些影评人给点了出来,想了想,还是打算征求一下,宋铮的意见。

    “铮子!你说我要是拍一抗战时候的故事怎么样?就拿老蒋炸花园口的事为背景!”

    宋铮闻言,半晌都没说话,心里就剩下了最后一个想法:老冯!你这是打算把自己的人品给败光啊!?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九四二()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九四二

    作为冯晓刚的影迷,这部《一九四二》,宋铮当然看过,尽管他之前非常抗拒,因为那段历史没有几个人愿意提起,哪怕只是一丁点儿,撕开之后,都是血淋林的疼。【。m】

    《一九四二》就是这么一部让人感觉冰冷而绝望的diàn ying,说的直白一些,这部diàn ying就是在讲述在历史上的那个时间点,三百万人如何活生生饿死的过程,这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开心起来,在看的时候,犹如看见变g én间炼狱的河南,以及那些坠入地狱的苦难大众饱受煎熬的历程,总之,冯晓刚的这部diàn ying,看得让人无比沉重。

    对于某些历史小白,大概也就只是知道一九四二年河南有旱灾,但这仅仅只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

    具体灾情如何,当年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宋铮也是如此,还是后来翻看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刘振云所写的《温故一九四二》,才对那段被尘封了的历史有了逐渐清晰的印象。

    大多数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国人,都是通过冯晓刚的这部《一九四二》,重新审视这场悲天悯人的天灾**。

    中国人这一百多年来受过的苦难实在太多太多,而当权者在这当中因为不作为,甚至反作为使得灾难更加凝重,更是罄竹难书。

    虽然《一九四二》描述的是抗战时期某党的不作为,但是由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建国后的那三年的敏感,因此也使得这部diàn ying从90年代起筹备的时候就很敏感,一直过不了。

    前世,剧本改了一稿又一稿,这部diàn ying终于可以被普罗大众所看见,宋铮当时得知冯晓刚终于开始拍他这部野心之作的时候,首先是非常期待,紧跟着就是担心几易其稿之后diàn ying会显得支离破碎,精气全无,但看完之后他觉得自己多虑了,它比他想象的要出色。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国民党忙于与i běn人作战,无暇顾及数千万灾民,灾民只好自己逃难,成为被国家遗忘、抛弃的一群人。

    《一九四二》的视角从一个河南的地主展开,张国利饰演的这位地主小奸小滑,不怎么坏,但心眼也不少,藏着粮食和其他居心叵测的灾民们对峙,但终究躲不过已经饿得失去理智的众人。

    于是,这位地主在被一番烧杀抢掠之后,也变得一穷二白,儿子被人捅死了,他带着家里的长工、临盆的儿媳妇、女儿与母亲,开始了“躲灾”,他不承认这叫逃荒,因为穷人才逃荒,他至少,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躲灾的人在路上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灾害,在饥饿、疾病、冰雪,还有i běn军队的轰炸之下,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让张国利饰演的这位地主陷入了无止境的绝望当中。

    他身上的灾难以一见百,代表了那个年代河南受灾的千千万万的民众。

    伴随着这场灾难,一九四二年的众生之相缓缓揭开,有来自《时代周刊》的美国记者,为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和普利策奖,而深入灾区,有在灾区的神父,为了让灾民信教而安抚众人,有兢兢业业的公务员,虽已身居河南省主席高位,但仍为了民间疾苦而奔走,却不得不面**透顶、处处流脓的国家,更有着用军粮来“赈灾”的i běn高官,目的是为了让灾民们吃了饱饭,充当炮灰,以及,听到河南死了三百万人时,流出“鳄鱼眼泪”的老蒋。

    《一九四二》无愧于这个名字,它让人们知道,除了丘吉尔感冒之外,一九四二年的中国承受过如此沉重的灾难。

    更难得的是冯晓刚的视角,相较于《唐山大地震》、《集结号》的轻重失衡、以及后半段沦为苦情戏的叙事问题,《一九四二》做得成功许多,几场用iax规格表现出来的轰炸戏都显得极其震撼,也极其重要,并非仅仅为了商业考量去吸引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凸显出了残忍的战争屠杀之下普通人的无助。

    这几场轰炸戏里,既有对逃难路人的屠杀,也有针对铁路运输线路的轰炸,还有一场重庆城区中的大轰炸。

    这当中又得称赞这部diàn ying的美术执导,还原出了40年代的重庆老城区样貌,如此大气的在银幕上表现出战时陪都,过去并不常见。

    当然,作为编剧的刘振云也应记一功,这部diàn ying的对白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对白。

    为了吃饭,为了活下去而可以出卖一切的人,他们说什么话,似乎是不重要的。

    但越是那些听上去让人哑然一笑的对白,听完之后却让人感到十分沉重。

    最值得深思的,大概是扮演河南省主席的李雪剑老师的那些对白了,这位悲天悯人、尽职尽责的公务员,却无奈的看着自己管辖的省份里,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却又无能为力。

    找这位曾经扮演过优秀**员焦裕禄的演技大家来饰演这个角色,着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当影片里的李培基,也摆出焦裕禄的那个标志性动作的时候,这几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焦裕禄去世之前,那三年里所发生的故事,他们,都无法力挽狂澜,只能随波逐流。

    当然,这种隐喻也许并不是刻意而为之,但《一九四二》之所以难产这么多年,关键原因也不就正在于此吗?

    宋铮相信冯晓刚作为一位diàn ying工作者,是有这样的责任感,至少,他用《一九四二》去填补了这一段空白的历史。

    而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拍《一九六零》呢?

    宋铮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因为那道伤口要是被撕开的话,只会让人觉得更疼。

    “晓刚哥!你真的想好了!?”

    刚才冯晓刚说的遮遮掩掩的,还说什么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事实上,宋铮很清楚,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冒完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 
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世,当《一九四二》上映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故事在冯晓刚的心里居然憋了那么长时间。【。aiyoushenm】

    从九十年dài kāi始酝酿,一直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舍得拿出来,喜欢的人,认为这部diàn ying是什么“民族史诗,力透纸背”,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冯晓刚是在自废武功。

    在宋铮心中,冯晓刚一直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导演,他不同于张仪谋和陈恺歌高高地站在艺术的肩膀上,被圈内外的人称之为大师,他是一个很地道的导演、为广大劳苦大众带来欢乐的导演。

    在《甲方乙方》中,他告诉人们“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打死我也不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

    在《不见不散》里,他告诉人们“你以为跳tuo yi舞,光不要脸就行了?那还得会劈叉,一条腿一踢一人多高,就你这柴禾妞的身子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看见,你望着我,你就像玻璃杯里的冰块一样透明”。

    到了《大腕》,他更是给人们奉献了“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