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7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丝扌Σ坏玫耐闯
如果整部电影能一直按照这个节奏继续下去,一九四二完全有机会成为一部灾难片的经典之作,只可惜到了后百分之二十时,早先宋铮一直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冯晓刚依旧没有摒弃煽情的手段,直接撕破观众还在静静思考的心理防线,将泪水和仇恨迸发出来。
从拴柱跳下火车后发现没带小米,到他被日本人一刀刺进喉咙,再到范财主闷死了孙子,这一连串的戏剧冲突,将影片苦心营造的沉稳宏大气氛推向狭窄,本来是主题深化的高。潮变成了情感发泄的高。潮。
可以说,是过于饱满的戏剧叙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场灾难本身的残酷。
此外在结构上,也有些拖沓,电影当中铺展的四条线索,灾民的逃荒经历是展现“是什么”,国民政府的应对是展现“为什么”,记者白修德是“问题的发现者”,传教士是“问题的追问者”。
前两者是主线,后两者是辅线,如果再加上日本兵对灾民的态度,那便是五条线索,五个立场。
电影对国。民。党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给了老蒋一个让人敬又让人怜的形象,但是两条辅线与主题的衔接不够紧密,如果说白修德的作用是连接了灾民与政府,那么传教士的作用就有些模糊不清。
小安关于上帝的拷问更像是在做戏,没有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反倒是那个老太太在面对老蒋时的一句“阿弥陀佛”更具震撼力。
相比之下,日军对灾民的认识算是点睛之笔,“他们是中国人,但首先是人”,这句话应该作为整部影片的“题眼”,因为其要表现的就是饥饿中的人性状态,但可惜的是不够深入。
当然,如果非要就此,对一九四二进行批判,又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事实上,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至少在越来越浮躁的中国影视圈,一九四二也算是难得的佳作了。
首先,主题明确,电影开头,在老蒋的抗日讲话声音中,主创人员的字幕出现;电影结尾,又专门用字幕交代了老蒋一九四九年退居宝岛。
这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就是失了民心,这与官方的答案没有区别,实际上也是最好的答案。
但是对一九四二来说,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是人性,政治,战争,还是历史?
或许所有的东西都有,或许什么都没有。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为我们苦难的民族立了一座碑,碑的模样暂且不提,但碑文是精准的。
另外,甩去了体制的包袱,冯晓刚和刘震芸利用新中国历史的前页,折射出了一个走不出的现实轮替。
很难说一九四二里的各种磨难有多悲,特有的冯氏幽默让中国人的这层苦有了些许冒险大片的喜感和大众可看性。
这两点看似是商业行为,却让人深深觉得一九四二里的磨难远不及中国人不能言谈的“特殊时期”铭心刻骨,而故事时间的前移,让“冯氏悲剧”有了质的变化。
一九四二是冯晓刚从影以来拍过的最大一部戏,能拍成这个水平,首先就非常难得了,片中大量群戏和多线索叙事十分考验导演各项掌控能力,影片最终效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预期。
和大多历史题材一样,一九四二以一种低饱和的怀旧色彩呈现一段被人遗忘的往事。色彩上的低调丝毫没有降低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可看性,反而给影片带来一种颇富质感的真实。
片中高度浓缩的剧本,也让影片每格胶片都富含着丰富的信息,灾民的线索,地方官员的线索,美国记者的线索,老蒋的线索,以及国际战事的线索交汇在了一起,影片格局十分庞大。
刘震芸的不论如何悲情,都会在里头透着黑色幽默的态度,冯晓刚与刘震芸的合作让他电影的鸡贼气质里又多了几分厚重。
影片以地主儿子趁饥荒劫。色开场,奠定了全片荒诞又不脱离现实的黑色基调,对人性的剖析十分干练,台词没有废话,对剧情推动和人物性格都有很大作用。对社会各阶级的描述,让观众十分轻易就能理解主创表达,将庞大的故事梳理得非常有序。
导演手法上,冯晓刚较以往电影有了不小的进步,这种进步依旧来自于黑色幽默,这让人想起当年姜纹的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鬼子来了。
区别仅在于一九四二并未着墨于日军的凶残,观众看到的信息里,国民。政府的不作为与腐败,远比日军的两拨轰炸更让人愤怒。
大概是为了避免走鬼子来了的命运,片中刻意按排了一场日军军官杀死长工栓柱的戏,这场戏既不荒诞,也不现实,是全片唯一一处走音,好在瑕不掩瑜。
片中两条主要线索处理得非常精彩,一条是老地主的逃荒线索,另一条是老蒋的日常琐事线索。
片中两人阶级差异巨大,命运却不断有着交集。地主一步步从躲灾成了逃荒的一员,老蒋也从民心所向,渐渐成了丧家之犬。
两条并行线索的对比,暗示出人民与政权的命运关联,老蒋为了抗日牺牲人民,最终也被人民所遗弃。
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冯晓刚在一九四二这部电影里,对黑色幽默的运用堪称达到了巅峰,黑色幽默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刻意体现主创讽刺意图,而一九四二的核心内容恰恰正是讽刺。
片中妇女起初对文化、性和阶级的观念,随着饥荒的蔓延渐渐改变。本来体面的人渐渐没了尊严,乱了伦常。
日军侵袭后,中国士兵抢夺老百姓物资的桥段,是民族性和人性的真实写照,几次得粮失粮让人啼笑皆非。
可惜的是,片中没有用视觉呈现父子相食的惨状,仅以狗吃人来替代,削弱了现实的惨烈,这是艺术上最大的损失。
对信仰的调侃,在这部电影里也曾被多次使用,中国神父信仰并不坚定,逐渐开始怀疑上帝,教堂似乎也只是一个精神与肉体的避难所,因为上帝让人自救,片中中国神父与西洋神父的对话意味深长。
这要么是个被上帝抛弃的土地,要么上帝本身并不存在。
信仰可以带给人力量,但是没有食物,人的灵魂终将失去依附。有趣的是,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里并没有神父出现,画面里只有被炸毁的教堂。可见,中西电影人信仰不同,对上帝的看法却很一致。
另外本片演员表演更是堪称经典,片中演员多是和冯晓刚有过多年合作的演技派,每个主演都是诠释内心戏的高手。
陈到明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老蒋,演出了老蒋作为一国领袖霸气之外的无奈与苍凉。挑大梁的张国利心理活动异常丰富,是全片最大的看点,与他演对手戏的张墨鲁莽血性,他成了全片最大的亮点,徐凡的表演也不再像是打了鸡血,比从前有所进步。
大概影片容量有限,冯远争角色的小农性格不够突出,但也不乏喜感,李学健的一筹莫展,张寒予的稀里糊涂,范厨师的苟且偷生,王子纹的清丽叛逆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布罗迪和蒂姆•罗宾斯两位国际巨星的出演同样光彩照人,尽管戏份很少,却足以让影片蓬荜生辉。
总的来说,一九四二不够经典,但是足够优秀,不足以传世,但是却可以让人们在看完之后,开始思考,不至于走出电影院,连刚才看的是什么都回忆不起来,只记得乱哄哄一片。
“怎么样?”
宋铮坐在车里,计算着时间,等到那边的首映结束,立刻给冯晓刚打了电话。
冯晓刚的声音显得有些低沉,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还行,至少观众没骂娘!”
宋铮笑了,冯晓刚的确应该感到庆幸,大过年的,非要拿出这么一部电影,根本不给人们准备的机会,直接就掀开了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血淋淋的呈现出来,给依然沉浸在春节喜悦之中的观众看,人们没憋屈的骂娘,的确是非常厚道了。
宋铮没说什么风凉话,这是早就预料到的,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会特别高,但绝对能让冯晓刚提升一个段位,如果说以前冯晓刚只能算是一个电影匠人的话,这部电影之后,冯晓刚可以摸到大师的边儿了。
“你那边还有半个小时,我就不过去了!”
宋铮一笑,道:“知道了!回头再聊!”
宋铮挂了电话,一脚油门下去。
“慢点儿!”
坐在宋铮身旁的是刚刚下飞机的范兵兵,本来飞机应该七点钟就抵达燕京机场的,结果那边航班延误,整整晚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盗梦空间首映现场,受邀前来的嘉宾估计已经开始走红毯了。
“还慢!再慢,咱们到那边,估计电影都该结束了!”
宋铮说着,飞快的换挡,汽车的速度再度加快,朝着盗梦空间首映现场的方向,疾驰而去。
正文 第八百七十七章()
盗梦空间从宣传伊始,就吊足了人们的胃口,首先宋铮和范兵兵在天下无贼之后的第二度合作,光是这个噱头就足够大了。
圈内谁不知道林欣如和范兵兵的关系,曾经的还珠姐妹花莫名其妙的闹掰,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上次天下无贼宣传期间,林欣如作为1+1公司的老板娘,全程都没有参与,甚至连首映礼都没参加,不过私下里,两个人之间的交锋,却从来都没停过。
如今范兵兵再度和宋铮合作,出演新片,估计这两个女人又该斗上一场了,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的吃瓜群众,对这类撕逼大戏,永远是百看不厌。
除了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外,还有更为吸引人的一个看点,那就是在电影拍摄期间,宋铮怒怼斯皮尔伯格这件事。
当时宋铮发声,直接导致了狮门影业撤资,也在剧组经历了不小的风波,现在电影拍出来了,观众们也迫切的想要看看宋铮拍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再有就是盗梦空间另类的宣传方式了,别人家的电影,上映前除了放出几组精彩的片花之外,电影主创对剧情方面,永远都是讳莫如深,用这个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可盗梦空间却不走寻常路,在前期的宣传阶段,宋铮就对电影的剧情大谈特谈,生怕别人不知道,电影会演什么一样,恨不能对全民进行一次科普教育。
对宋铮这种反常的行为,估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认为:这孙子是疯了吧!?
这要是别人玩儿这种程度的剧透,绝对会被人诅咒死全家,然而,问题是,宋铮自己就是导演,盗梦空间还是人家自己的公司投资的。
宋铮这么玩儿,是生怕自己赚钱,还是怎么着?
剧情都被他给抖落干净了,还有多少人去电影院看这么一个连剧情发展都一清二楚的电影?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宋铮说的越多,观众们反而对这部电影越好奇,首映当日,燕京一地各大影院的上座率就达到了九成。
看过电影之后,人们才知道,宋铮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气,敢在电影上映之前,就把剧情给放出来,敢情人家根本就不担心剧透,这部电影,或许听得明白,可是真的坐在电影院里看,未必就能看得明白。
有些电影,观众看了一个开头,就能猜到后面剧情的发展走势,而有些电影,哪怕是看到最后,也未必真的敢说自己懂了,可是却并没有一头雾水的感觉,反而剧情当中的一些设置,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的走进电影院,直到真的看明白位置。
盗梦空间就拥有这样的吸引力。
这部电影的出现,也从一个层面上证明了,有些导演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大部分导演只是在工作,不是在创造。
比如拍摄了盗梦空间的宋铮,他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证明99。99%的导演都缺乏想象力。
所以盗梦空间火了,从正月初二上映,到电影票房突破十亿,盗梦空间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和战狼比起来,这个成绩显得有些差了,但是盗梦空间可是一部科幻电影,而科幻题材的电影在中国,一向是缺乏市场的。
之前也曾有国内导演拍摄科幻题材的电影,基本上无一例外,都遭遇了滑铁卢,而盗梦空间在上映之后,能够呈现出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强悍的市场竞争力,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魅力。
可就算是再有吸引力的电影,上映一周之后,票房也会出现下滑,当然了,战狼那种变态除外,可盗梦空间在进入第二周之后,票房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呈现出了上扬的趋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为这部电影的吸引力,很多看过盗梦空间的观众,在看过之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将这部电影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对那些朋友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推荐语就是“我没看懂”。
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知道撩拨了多少的好奇心。
你丫居然看不懂?
如果是我,那当然看得懂啊!
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走进电影院,主要就是为了证明这点,好证明自己智商的优越性!
每个人总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看电影也不例外。
结果往往是,真的走进放映厅,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悲伤的发现,自己也没看懂。
还有很多人心甘情愿的再次走进前影院,为盗梦空间贡献票房,完全是因为以为自己看懂了电影,结果发现自己看不懂牛人的影评,倍受打击后,只好再看第二次补课。
关于剧情,其实并不难看懂,柯布是一位盗梦者,或者说可以通过进入别人潜意识而了解对方内心秘密的人,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的盗梦行动中他失手了。齐藤要求他帮助完成一次比盗梦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植入一个想法,到另一位能源大亨继承人的大脑中,这个想法很简单:解散这个能源集团,消灭竞争对手。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柯布之所以答应这个任务,一是因为想躲避任务失败后雇主追杀,二是因为他想回家和孩子在一起。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