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790部分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790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瞎鹿为了粮食偷偷卖自己的女儿,拴柱以两块饼干为诱饵,目的在诱奸东家的女儿。花枝之前不为了粮食顺从少东家,之后又因两块饼干而称愿跟栓柱睡觉,似乎只是因为当时的饥饿程度还不够,老范这个人物戏份最多,实际上最平面,他的性格像一张白纸。

    总之,没有一个人符合道德的要求,这可能是非常时期的事实,历史应该如实地记录,也可以这样真是的表达,唯独故事片做这样的展现,是非常不明智的举措。

    因为观众对于故事都具有良好的期盼,把这种期盼打碎,无疑是同观众的情感认同为敌。

    归根结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冯晓刚就是太不拿观众当一回事了。

    之前在和媒体的对话中,冯晓刚在回答一九四二为什么叫好不叫座的时候,就曾说过:“观众不是我的上帝!我拍电影从来没有媚过谁,觉得有意思,想拍就拍。观众和导演是朋友的关系:我拍电影给大家带来笑声及愉悦感,观众给我信任感,是平等关系,没有谁必须要买谁的好。”

    这种论调无疑错了,因为导演一定指盼观众的票房,但观众不一定非看导演的作品不可。

    一九四二就算拍的再好,观众们也没有非看不可的义务。所以冯晓刚在“贺岁档”的时段,用血腥挑战观众的底线也好,制造彻底的悲剧也好,不给观众以人性的希望也好,看上去是他的硬气,实际上却是置自己于观众的对立,最终一赔再赔。

    宋铮今天过来,本来没想着帮冯晓刚分析,一九四二为什么不讨观众的欢心,可既然他问了,宋铮又是个直肠子,也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话说完了,宋铮是痛快了,冯晓刚却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半晌,冯晓刚抬起头来,看着宋铮,突然笑道:“真是没有你看的明白,路tm走歪了!”

正文 第八百八十章() 
    冯晓刚的路是不是走歪了,宋铮没办法走出评价,路是冯晓刚自己选的,都这么大的人了,该怎么走,他心里难道还没谱儿?

    “你要是觉得走歪了,再绕回来,走直道不就行了吗!?”

    冯晓刚笑了,看上去比刚才可轻松多了,他能明白宋铮说的走直道是什么意思,只不过,他以前一直不愿意在那条道上走,或者干脆点儿说,走了十多年,有点儿厌烦了,总想着换条路走走,结果一不留神,连着崴了两次脚,现在被宋铮一提醒,冯晓刚突然觉得,走走老路也没什么不好。

    这条宋铮所说的直道,冯晓刚心里所想的老路是什么?

    自然就是冯氏喜剧了!

    中国影视界的喜剧并不发达,作为一个特有的电影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港式喜剧在内地大行其道,直道冯氏喜剧的诞生。

    不同于国内最早的讽刺喜剧,滑稽喜剧,和香江的屎尿屁,无厘头,冯氏喜剧应该属于温情喜剧。

    很多人说,冯晓刚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兼具感性与一名普通老百姓般嬉笑怒骂,善恶情仇之心。

    自从1996年甲方乙方的上映,开创中国内地贺岁档的先河,让大年初一看电影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继甲方乙方大获成功后,冯小刚再接再厉1999年推出不见不散,不见不散作为冯晓刚的代表作,特别能体现冯氏特有的风格:两三个普通人,不咸不淡的玩笑,有点儿意思的剧情。

    冯晓刚很“小气”,小题材,小制作。可是冯晓刚把这个“小”玩转了。小题材蕴涵着大意义,平平淡淡中包含着真哲理。

    之后,冯晓刚持续多年在岁末年初期间推出的冯氏喜剧作品层出不穷,每一部都堪称经典,这些作品都有着相同的思路,那就是:着力挖掘、颂扬生活中小人物的善良、淳朴,因此总能打动观众的心。

    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冯晓刚不同于香港喜剧天才周星池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燕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

    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晓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大爷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

    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

    冯晓刚所要传达的永远都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另外,冯晓刚的贺岁系列电影也继承了王硕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虽然看似荒诞,却不轻浮,不难发现冯晓刚的作品的主题其实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的卑微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

    在贺岁片喜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晓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氏喜剧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同时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这就好比是畅销书一样,在当下时代特别能引起共鸣。

    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的土地上发挥自己在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晓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的中国人从刘元的车房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

    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放在今天依然非常深刻,电视广告早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这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一般,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

    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尤优,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晓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

    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晓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这里的,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本质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

    在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首先想起张仪谋,陈恺歌和冯晓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晓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或许正是他不满足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要拍无极,拍一九四二,与其说,他真的有多喜欢这两个故事,倒不如说,他是在跟着自己较劲。

    在宋铮看来,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冯晓刚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晓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来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大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仪谋和陈恺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现在,冯晓刚要回到的,就是这条路上。

    身为好哥们儿,宋铮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冯晓刚颓了,尽管,他很清楚这厮的韧性有多强,哪怕刚才他还一副唉声叹气的模样,可是就凭他跟着媒体记者吵架那副劲头上,就不难看出来,冯晓刚距离比干趴下,还tm远着呢。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宋铮总不能眼看着冯晓刚颓了,什么都不做。

    现在,冯晓刚最需要的就是借助一部作品,尽快重新站起来,向人们宣告,他还是那个冯晓刚,还是那个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国内大导演。

    宋铮知道,又到了他发挥重生者优势的时候了,他的先知先觉,就是解决冯晓刚眼下困境的最佳良药。

    “晓刚哥!你对相亲这件事怎么看啊!?”

    冯晓刚一愣,没闹明白,怎么好好的,宋铮突然就把话题给扯到相亲这件事上去了,可以他对宋铮的了解,宋铮突然说起这个,显然不会是无的放矢。

    “你这是又有好点子了?”

    宋铮笑了:“没错,你说要是围绕着相亲这个话题,弄出一部电影来,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

正文 第八百八十一章() 
    第八百八十一章

    宋铮之前还只是想着让公司的综艺部再推出一档相亲类节目,今天见着冯晓刚,突然想起来那部非常经典的爱情喜剧一一非诚勿扰。

    这部电影就是围绕着男主人公秦奋相亲历程展开的,并且在影片当中,将相亲这种活动,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全方位介绍,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后相亲时代。

    相亲,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21世纪剩男剩女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之所以称之为“后相亲时代”,是因为现在相亲,不再是受人排斥的一种谈婚论嫁的方式了,而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被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万般推崇。

    尽管只有少数的幸运者通过相亲最终找到了the one,更多的都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遭遇jp男或女的狗血故事,可相亲早已经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尴尬的事了,反而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津津乐道。

    正如片中葛大爷饰演的秦奋所说,相亲其实是件挺不靠谱的事儿,歪瓜裂枣的咱看不上,但凡长得有模有样看着顺眼的,不是性。冷淡,就是身怀鬼胎,心理健康,历史清白的姑娘都哪去了,我怎么一个都碰不上啊?

    在电影里,葛大爷的相亲之路就走得极为坎坷,先后遭遇了变成男。同。性。恋的老同事,墓地推销商,为肚子里宝宝找爸爸的未婚妈妈,选男人如选股票的精明女股民,一年一次的性。冷淡寡妇,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却又百折不挠地一次又一次的拎上背包踏上相亲的漫漫长路。

    这是一幅多么写实的画面啊!

    现代社会的剩男剩女中间,多少人都是这样,在爱情中翻江倒海,在相亲中斗智斗勇,却一次又一次地遭遇着各式各样的不靠谱。

    宋铮就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观点,相亲其实就是一个拿着放大镜找缺点的过程。

    男女双方,都被介绍人胡吹海侃得天花乱坠,见面之后,难免会一条一条的加以比对。各人心中都有一座天秤,这边加上一点,那边拿掉一点,加加减减之后,如果天秤还能平衡,就将就着过,如果天秤失衡,那咱就拜拜。

    很现实,也很残酷,但是为了下半辈子,不至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强颜欢笑地在人生的路上寻找另一半。

    因为谁也不敢说自己强大到可以一个人孤独终老,并且心甘情愿坦坦荡荡,人,总归还是需要找另外一个人来白头偕老。

    可是遇到的人,无论是低眉顺眼地讨你欢心,还是言行暧昧地向你靠近,他们各自心中到底藏着掖着多少不能说的秘密,又岂是通过相亲所能知道的?

    就像初见秦奋时的梁笑笑,眼神忧伤,自卑自弃,而初见梁笑笑时的秦奋,油腔滑调,话挺多,却很少提及自己。

    反正成了不了恋人,那就当个酒友吧,是没想到,那么不靠谱的外表下面,却是一颗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上,还算老实的心。

    宋铮并不是很喜欢看这类谈情说爱的电影,前世,非诚勿扰也是上映了很长时间之后,宋铮偶尔显得无聊看了一次,结果,立刻就喜欢上了。

    冯晓刚显然不是那种喜欢在电影里泛酸,大肆宣扬爱情万岁的人,虽然看着挺扯淡,但是却也同样很走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非诚勿扰就是同类爱情影片中的一代绝唱,台词之幽默、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