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长房嫡子 >

第22部分

红楼之长房嫡子-第22部分

小说: 红楼之长房嫡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瑚当时巧合也在,听闻邻桌的几位提起调到安南王麾下的王子腾,便上前搭话,想要借他们手中的邸报一观。不过比起这些金陵学院的学子们,贾瑚的年纪看上去确实小了些,以闫唐活泼的性子,少不得打趣一番。一番交流,彼此倒是颇对性子,交上了朋友。听闻贾瑚想在县试成绩公布后到金陵书院读书,闫唐顿时来了兴致,拉着他要给他介绍未来的同窗。

    能够提前和金陵书院的人结交,对贾瑚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要知道他本来只是想借对方手中的邸报一观的。

    贾瑚手里还拿着老师的举荐信呢,去金陵书院学习正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能够提前认识些同窗好友自然是好事。

    不过在去金陵书院之前,贾瑚还有一件事情要处理,那就是贾家祖宅的下人。

    之前贾瑚刚到金陵,再加上马上就要考试了,所以才暂时没什么动作,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把这事给忘了。

    苏木早就把金陵祖宅这边的下人查的一清二楚了,调查结果现在就放在贾瑚书房里。

    若是不算是苏木,就凭贾瑚带来的几个小厮,想把府里那些刁奴尽数擒住恐怕是不可能了,贾瑚也不怕家丑外扬,直接求到贾敐那里。

    领了从族长那里借来的壮丁,县试成绩放榜的前一天下午,贾瑚把金陵祖宅彻底收拾妥帖了。

    年纪大了要养老的,这些人往往无儿无女的,不用给儿女攒家业,对钱财也就没那么看中,手底下也干净,贾瑚也不会不近人情,只要没有作奸犯科,贾瑚还是乐意给他们个养老的居所的。

    纯粹游手好闲,贾瑚来了这么段日子也没有悔改的,若是没有在外面仗着贾府的名义为非作歹,就直接发卖了。贾瑚本来想着直接把身契发还给他们撵出府去算了,但是一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在这个时代解除奴籍对家生子而言可是恩典,若是贾瑚真的直接把那些游手好闲的这么打发出去,怕是以后府里都没人老老实实干活了。

    不过那些别发卖的,几乎全部都是后来被遣到金陵的。那些一直都在金陵守祖宅的,手里真没一个干净的。贪墨府中财物算是轻的,仗着荣国府的权势强占民田、欺凌百姓的事情也没少做,罪行累累,败坏了贾家的名声。

    贾瑚算是理解金陵这支贾家的族长怎么会提醒自己家宅事务了,刁奴作恶,败坏的不只是荣国府的名声,整个贾氏一族面上怕是也不好看。毕竟是荣国府的下人,在外头仗势欺人,贾家就算不知情,也要担上个管教不周、纵奴行凶的罪名的。

    这些恶奴是贾瑚最不好处理的,抄没他们的家产是一定的,但是这些人的去处却是个问题,贾瑚本来是想把这些人扭送官府的,可被族长拦下了。

    若是送了官,几乎就等于把贾家治家不严公之于众了,贾敐自然不能让他这么做,少不得劝解一番,不过他也是好心,怕贾瑚误了名声:“瑚哥儿太过莽撞了,这些刁奴真犯了事的悄悄送去官府也就算了,若只是因为钱财惹上民怨,直接发卖了便罢,受损失的人家赔上些银钱,何至于因为几个刁奴赔上名声。知道瑚哥儿刚到金陵的或许还能说你句好,不知道的,怕是治家不严的污名就要落到你身上了。”

    听了这话,贾瑚也只好作罢,只把那几个罪行恶劣的送去了官府,剩下的也都发卖了。

    老宅这边的下人散了大半,好在还有些为人本分的,因为得罪了人才被发落到金陵的,贾瑚也就留在自己身边了。这些人的身契在贾瑚自己手里,日后未尝不是用的上的。

    待处理好家宅事务,贾瑚客气的留老族长在府中用膳,席间虽仅有两人,气氛倒也热络。

    贾敐还特地问起贾瑚县试的情况:“明日就要张榜了吧,怕是过不了多久,瑚哥儿也是有功名的了,像瑚哥儿这样的小名日后怕是叫不得喽。”

    “哪里的话,即便日后在有出息,我这个做晚辈的也不敢在您面前托大不是。”不过贾瑚也没否认自己有信心榜上有名。

    作者有话要说:宋代之后,邸报发出以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复制件以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了,虽然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有报纸了啊,果然穿越者办报纸什么在这个朝代不怎么试用吧,或者办份娱乐性的报纸?

    还有商人科举的问题,红楼梦里的朝代因为是杜撰的,所以具体情况并不详细,但是明清时期对商人科举并没有限制,甚至明朝后期,为了方便流动性大的商人科举,还允许商籍之人在异地参加考试,因此我把红楼里的设定背景和明清时期定成一样的了,这样闫唐出身商籍参加考试也是很正常的。。。。应该是这样的吧。

    话说我最近要被更新任务逼疯了,我数了一下,我到周五之前要码将近两万字采够填完榜单再凑够入v字数的,而且还有本文的更新。。。。。双开简直是在作死,我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34章 贾瑚县试中案首() 
“瑚哥儿也该有个字了,带除了白身也方便些个。”贾敐又道;“等到及冠似是晚了些。”

    “老师说待我中了秀才;回京之后便取。”贾瑚也的确需要取个字了;虽然平常人家要等到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才会取字;但是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无非是标志着他已经成人了;即将出仕;贾瑚若是早早的有了功名;提前取字也不防。

    “我记得瑚哥儿师从前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大人;可是?”

    “正是。”贾瑚点头称是。

    贾敐却不再往下说了,开始美美的喝着杯中酒;和贾瑚聊些旁的,直到酒足饭饱;临走前还不忘叮嘱贾瑚:“待明日瑚哥儿高中了;可别忘了给老夫传个喜信。”然后才让小厮扶着坐上马车,离开前贾瑚还隐隐听见老族长絮絮叨叨的说着他当然如何如何……

    贾瑚望着离去的马车不由的心里感叹,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啊……连他自己不是也选择走的这条路么。

    不过贾瑚也不担心自己的成绩,回家倒头睡了个安稳,第二天早上,还是被福顺大呼小叫的喊醒的。

    “我的少爷哎,您可真沉得住气,今儿可是放榜的日子啊。”福顺一边伺候贾瑚洗漱,一边说着外面打听来的消息,“我早上差人去看过了,张榜的地方门前已经挤了一堆人了,与您同族的两位公子早早的就亲自去候着了,您倒是不急,哪怕差人去看着也好啊。”

    “那行,你去看看吧。”眼见着福顺急得跳脚的样子,贾瑚也不禁好笑,不过他也不拦着。

    福顺几乎是飞奔出门去的,如今他也是个大小伙子了,这会儿却没有一点稳重的架势。

    贾瑚很有信心自己一定能过县试,不过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顺利拿到县案首的名头。要知道像县试这样含金量不太高的考试,也就案首这个名次重要些,其余名次就意义不大了,因为按照惯例,县试、府试的案首,只要不出大纰漏,都是必定能中秀才的,否则那主考的知县知府面上就不大好看了。

    了解科举程序的都知道,这县试,只要你没中案首,院考时都有落地的可能。虽然贾瑚对府试、院试同样有信心,但是贾赦和张氏却是心里牵挂的很,贾瑚想着,能中个县案首,父母也就能放心了吧。

    其实也就贾赦渴盼着贾瑚能有个实打实的功名,作为母亲,周氏的更关心的是儿子能过的好,京城那么多富贵人家呢,有几个家中子弟的官职是自己考出来的,捐官的多了去了,也不差自家一个,儿子出门在外,她更惦记的是儿子过得怎么样。

    贾瑚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了,连老师临行前都没要求他考个小三元回来。张大人觉得贾瑚实际上还是差些火候的,并不是说贾瑚的学问不好,贾瑚的学生见地已经远超同龄人许多了,但是他还没有熟悉科举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套路,而童生是正好是让他补齐短板的练兵场,这么三轮考试下来,文章也该有所成了。

    不过自我要求高些也好,贾瑚也不是懒惰的性子,有所成就也只是时间问题。

    放榜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晌午了,贾瑚左等右等不见福顺回来,心里不由的有些坎坷,别是自己落榜了吧?福顺吓的不敢回来了?自己的文章有那么差?还是阅卷人不识货?平日里老师的夸赞总不能是安慰自己的吧?

    县试只是童生试的首场,并没有衙役报喜。正在贾瑚也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福顺一路呼喊着回来了:“少爷……少爷,中了,中了,是县案首。”

    贾瑚暮然起身,这才发觉自己手心里全是汗渍,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淡定啊……果然尚需历练。

    “院里的人一人赏一两银子,我去写信,一会儿你差人送去京里,也该跟家里说声了。”贾瑚思量着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想了想又添了句,“差人去跟族长说一声,备一只上品的人参一起送去,这次麻烦族长托人作保了。”

    “对了,也给薛家说声,一会儿我去写封拜帖,你帮我送去给薛老爷,就说改日我约他品茶。”前不久既然参加了薛家嫡长女的满月酒,如今也少不得礼尚往来一下,不过贾瑚想越薛家老爷可不止是为了单纯请他喝茶的,他正巧有一宗生意要跟薛老爷谈。

    “小的明白。”福顺到现在都没收回一脸的傻笑来,他们做下人的,最盼的可不就是跟对主子么,主子好了才有自己的好日子过,贾瑚这次中了县案首,福顺笑道跟花似的。

    “你等会儿去找家酒楼定两桌酒席送到下人房里,就算犒赏你们的了,咱院子里人不多,今天也不拘着你们,别喝多了误事就成。”贾瑚又给院里的下人们添了笔福利。虽然还有府试、院试没有考,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可他昨天刚刚发落了府里的下人,如今正是该恩威并施的时候,让大家看着好处也是好事。

    “谢少爷赏。”福顺转身就想往外走,走了两步又停住了,“少爷,你从京里就带来几个人来,如今是不是再添几个?”少爷如今中了案首,房里连个像样的丫头也没有,这样说不顾去啊?

    “不用了。”贾瑚没想到福顺还操心这个,不过他房里的确用不着添人了,“我估计也用不上,多几天我想着去金陵书院呢,到时候就带着你和苏木足够了。”

    “少爷不等考完府试跟院试再去么?书院又不会跑,何必急于一时?”这下回考试就在四月,中间就隔着一个多月了,福顺相不明白自己少爷干嘛那么着急,“可是闫公子邀您了?”

    贾瑚笑道:“的确是之前约好的,不过我也确实打算趁下回考试前去书院学习,这科举也不能只顾着埋头做文章不是。金陵书院可是人才辈出,久负盛名,想必也是藏龙卧虎吧,我可是早就期待能以文会友了。”

    “少爷的才学那可是连执掌过翰林院的张大人都称赞的,普通学子那里比得过您。”这可不是福顺在拍马屁,他就是这么想的,连在国子监读书的珠少爷比起自家少爷来学问都稍逊一筹呢,这金陵书院还能比得过国子监么?

    “你小子少说好听的,须知人外有人。你啊,还是赶紧把我交代的事情都办妥了吧,不然小心我去书院的时候不带你一起了。”

    “那可不成,我可是跟定少爷您了。”福顺干嘛作揖讨饶。

    “行了,少不得你,还不赶紧做事去。”贾瑚指了指门口,打发了福顺这小子,转头回书房写信和拜帖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刚才抽了,我等到现在才把文发上来,话说这一周我没有榜单,大概还是隔日更吧,最近码字码到吐了,到现在都没完成任务,明天接着奋斗。╮(╯▽╰)╭话说我明天可能不更新,也可能更新,我也不能保证,亲们可以十点之前看看,过了十点就说明不更新。

    我明天考驾照科目一的预考,因为我是托了熟人插队提前预考的,所以晚上可能要请人吃饭,不一定能码字。

第三十五章 书院() 
寄去荣国府的信一时半会儿送不到;可送信去薛府却只是半个时辰的功夫,贾瑚把信写好,福顺就立马送去了。

    那信看着厚厚一封;却只有一张信纸是写给薛父看的;另外几张则是贾瑚写下的几则小故事;是给薛蟠看的;不过现在小薛蟠不识字,少不得薛老爷读给他听。

    贾瑚在信里跟薛家老爷说;之前答应了待考完县试给小薛蟠讲故事;不过他不日将去金陵书院读书,怕是不得闲了,因此他把故事誊写下来,拖薛父念给薛蟠听。贾瑚还在信里稍提了句,自己小时候也极爱父亲念书给自己听的,现在想起来也温馨的很。

    薛父见信,果真不假于他人,亲自讲了一则故事于薛蟠听,喜得小薛蟠一连几天都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薛父,也不像以前一样只顾着淘气了。小薛蟠觉着表哥的故事可有意思了,就是太少了些,父亲还不给都读完,隔两天才给读一篇。

    想听故事的小薛蟠只好可劲去跟父亲撒娇,竟然也不像以前一样觉得父亲严厉了,和薛父的感情更加亲近了不少。薛夫人也欣喜于自家儿子跟丈夫亲近,以前丈夫虽宠爱蟠儿,但是对儿子少不了要求的严格些,蟠儿对父亲总有些敬畏。

    而且薛夫人也见了贾瑚誊写给蟠儿的故事集,每个故事虽然短小精炼,却寓教于乐,总能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灌输些或机智,或勇敢,或是其他的品格,对孩子也是好的,可见她家姐姐这个侄子是个好的,对蟠儿也真心实意。而且对方信里说这是他以前讲给自家嫡亲弟弟听的故事,这么说来,怕是也把蟠儿当成弟弟了呢。原本因为姐姐和荣国府大房一支的纠葛而对贾瑚心有芥蒂的薛夫人,也不由自主的放下了偏见……这瑚哥儿倒真是个心善的孩子呢,而且他还年纪不大,就算荣国府里有些个什么烂事也跟他没什么干系的。蟠儿父亲也说了,这日后荣国府是贾瑚的,蟠儿和他交好,并无坏处。

    尤其是贾瑚在来信了还说自己独自离京,少不得惦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