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28部分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8部分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处理的僵硬了。

    于是在三方都有意互相讨好的前提下,这一餐饭吃的真是其乐融融,时不时的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和佛莱迪餐厅里普遍有些平静的气氛相比,这一桌的客人显然生意谈的不错,竟然频频引起其他被难缠客户搞的焦头烂额的人羡慕的目光。

    胡文海其实也是临时起意,重生之前他倒是真的看过一个网上名为“代名泽塔”的脑洞剧本,很有意思的讲了一个苏联版的007的故事。

    但单纯的恶搞一下,并非他想要的效果,虽然那也算是圆了当年他上网时候的小小恶趣味。胡文海之所以想要迫不及待的在苏联问题上发声,其实很大原因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苏联专家”。

    马上到1985年就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了,到时候苏联将面临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改革”和“斗争”。在这段时间里,还伴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虽然苏联已经只剩下七年的生命,但这其中要有不知道多少机会可供人上下其手。

    在历史上,美国九十年代雄霸一时,国内经济欣欣向荣的克林顿时代,多少是因为获得了毛熊倒下之后的红利。

    而如果情况允许,胡文海并不介意“准确”的预测几个重大事件的走向。相信这一系列的预测成为现实之后,自己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话语权都会有显著提高。到了毛熊倒下,甚至在倒下之前,能够影响国内对苏联的政策,这里面蕴藏的前景不要太惊人。

    而如果他离“乌鸦嘴”的距离越近,那想必任何人想要与胡文海作对,都要先心惊胆战一般。万一这小子,随口说出点什么对己方不利的言论……

    这个思路和他不选择隐藏彩票中奖信息一样,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理智的,或者说是很经验化的。哪怕理智认为不可能有人能够预知未来,或者天生就是有着不败的运气。但当人们面临一个常胜、并且运气逆天的敌人,恐怕十分战斗力也发挥不出来五分了。

    只要一想到这种画面,说实话胡文海还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刷脸退敌”了。

    不过胡文海毕竟还没有忘记自己到美国的初衷,在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他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为衡建云连队换装进行大采购。

    在胡文海的设想里,衡建云连队的形象当然是未来的特种部队。虽然好像有点老套和流俗,但不可否认的是特种部队技术确实是现代战争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就说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启蒙之战海湾战争,其美军陆军打响第一枪的就是乘坐直升机低空突袭的特种部队。伊拉克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雷达,也就是可能对f-117隐身轰炸机造成威胁的米波雷达,就是由他们消灭的。

    正是失去了米波雷达的预警,伊拉克才对f-117彻底敞开了自己的怀抱,露出了娇艳欲滴的,咳咳……

    总之,在现代化信息战争中,如果说有哪个兵种最切合行动中心战的思想,那就绝对非特种部队莫属。

    既然要将衡建云连队向特种部队的方向武装,那胡文海要采购哪些设备?话说回来,这年月连美军自己的特种部队,信息化都还在摸索当中,就算有什么好东西也不可能直接拿到市场上来卖。就算要卖,也肯定是在北约成员国自家卖,更不太可能敞开了供应中国哪怕是1984年的中国。毕竟,所谓的“编外北约”,总归还是编外的。

    如果美国和中国关系真有那么铁,就不是帮中国改进歼八战斗机,直接卖两条f-14生产线多好?好吧,胡文海承认,自己就是个“猫奴”。

    所以说,要想实现他的设想,最终还得是发挥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那他最先采购的肯定是电子设备了?错,如果说什么对一名战士战斗力最重要,那妥妥的是手上的武器。但如果说对作战状态影响最大的,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战靴。

    一名步兵,也许在一场战争当中开火的时间只有战场时间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可绝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要移动的。所以有一双好军靴,对士兵战斗力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与此类似的还有携行具、军装、劳保手套、背包之类,不过那个技术含量不高,国内完全可以加工。

    解放军在新世纪以前,都基本是不怎么考虑士兵感受的,讲究的是人适应装备,而不是装备适应人。在两山轮战阶段,很多前线照片中其实有一幕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我们的士兵经常是裸体的。

    这是我军后勤状况很糟糕?是也不是。中国军队的后勤再怎么糟糕,也不至于让战士们裸体上战场。而实在是热带丛林独特的气候,让士兵极为不适应,前线猫耳洞等环境下,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度,让人连衣服和身体的摩擦都受不了,甚至会导致“烂裆”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战士选择裸体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在作战过程中显然是不能如此的,所以有一套丛林靴和舒适柔软不贴身的军装,对保障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高支纱、高密度的府绸织物,国内也能找到,倒是不用跑到美国来采购。类似军靴的制作材料,国内绝大多数也都有,这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设计思路问题。胡文海最看中的,其实只有一样,那就是vibram公司的战靴鞋底专用橡胶。制作适合越南山地环境的巴拿马鞋底军靴,使用vibram橡胶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嗯,胡文海既然出手了一次,当然不可能还抠抠搜搜的。大气如咱,就必须开始就树立起一个概念,那就是胡记出品,必属精品!

第四十四章 跳槽() 
可话说回来,胡文海怎么说也是每秒钟至少几百块上下的人了,总不可能亲自去谈这些事情。而且就算让他去谈,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说别的,vibram公司在美国分公司在哪里?门朝哪边开?让他打听都不知道上哪里去打听。这年月没有搜索引擎也没有电子商务,连互联网都还没一撇,简直原始的可怕。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去做。胡文海决定,还是先成立一家贸易公司好了。

    “什么,两个月!”胡文海目瞪口呆的看着艾佛森,不可置信的问道:“我没听错,这是在美国?我开一家公司要两个月的时间?”

    埃尔坎公司支援给他的艾佛森无辜的耸了耸肩,解释道:“先生,正常的公司当然不需要这么久,我们美国人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不过,谁让你是中国来的呢,移民局、联邦税务局,哦,对了你还得请律师和会计,确定经营项目之后还要申请商业许可,如果从事进出口贸易,涉及到的各种申请手续还要更复杂。”

    “哦,好吧。”胡文海无奈的点头下来,忘了自己是在1984年,而不是中国已经加入到wto以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往共产主义国家出口物资,还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情。

    他想了想,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打了退堂鼓。但要等上两个月,时间又实在太久,到那时早就已经过了1984年,他也应该回国去了。

    “那就只能收购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了,这种公司纽约应该有不少,你帮我打听一下,有没有曾经和中国做过生意的小贸易公司出售?”

    艾佛森听到胡文海的问题,竟然得意的笑了起来:“老板,这个我已经调查好了。中国和美国去年的贸易额是83亿美元,不过很多都是大公司的大宗业务,在纽约我只找到了不多十几家小贸易公司和中国有过业务往来。其中目前有出售意向的有三家,这里是他们的资料。”

    胡文海这是真惊讶了,这艾佛森绝对是个人才啊!

    在公司里,他一般将员工分成三类人。一种是推动型,领导推一下走一下,只做交代下来的业务。另一种是逢迎型,这种员工比较有动力,能够主动的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但往往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是太能领会领导的意图。最后一种是放心型,他们对交代下来的业务,能够完全领会意图,灵活准确的达成工作的真实目的,几乎把工作做到了领导的前面。对于这种员工,只能说你可以把所有业务都放心的交给他除非你的公司已经无法满足他的发展需要。

    在胡文海看来,这个艾佛森还真就有点放心型的意思。这不是,原本只是安排他筹备一下开公司的事情,结果他却给了胡文海一个惊喜。

    显然艾佛森在打听到中国人在美国开公司需要的流程之后,就意识到了胡文海不可能有这个耐心,于是干脆连收购对象都已经调查好了。

    有了这种下属,久而久之哪还需要自己动脑筋想问题?这实在是一名老板的幸运啊!

    “不错,这件事情办的很好!”既然手下做的好,那就不要吝啬于夸奖。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能力可不止如此,如果胡先生觉得我做得好,我很愿意为你继续服务的!”

    “哦?”胡文海挑眉问道:“怎么,你在埃尔坎做的不好吗?”

    “当然不是,我在埃尔坎公司也是很受上级重视的!”艾佛森拍着胸脯,半是吹嘘的说道:“有几次公司想给我升职,都因为要离开纽约被我给推掉了。”

    胡文海呵呵笑了一下,如果他真的在埃尔坎这么受重视,又怎么会被安排来给自己工作。不过胡文海和美国人工作过的经历也不少,他们就是如此一贯的善于自吹自擂,不用太过在意就是。

    但在管理的问题上,很多时候其实道理是共通的。以胡文海的经验老道,很快就想通了艾佛森这么做的原因。

    说穿了,胡文海不可能始终留在美国,他总归是要回去中国的。到时候美国这边难道就此放手?这显然不可能,胡文海总要在这边有一个代理人,艾佛森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冒险选择了这一条路。

    中国自从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些年对美贸易额增长的相当迅速。从前面艾佛森的对答能够看得出来,他对中美贸易是做过功课的,不难看出两国贸易中的巨大潜在市场。

    胡文海在美国这边,要本钱不缺,要关系也足够斯科特、巴达拉和道格拉斯不说,他的小说出版之后可以想见,认识他的人肯定不会少。

    要做起中美贸易来,这样的人不成功那还有谁能成功?

    艾佛森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动力。在埃尔坎他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只是打鱼晒网而已。反而是在和胡文海相处之后,敏锐的察觉到了商机所在,这才不吝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以引起胡文海的注意。

    不过当然,这对胡文海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他也确实需要一个在美国帮他正常运作公司事务的代理人。艾佛森有这个愿望,他也不会吝于给他这个机会。

    在这方面其实中国人还真需要好好和美国人学学,不说自吹自擂,有的时候在职场上主动出击、推销自己,领导反而会高看你一眼。

    那些有才能但是总憋着的,老板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你是满腹锦纶,还是一肚子草包?

    “呵呵,好吧,我来看看这几家公司的资料,然后咱们再谈这件事情。”胡文海没有当即下结论,而是先打开了手里的文件夹。

    三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将三家纽约的贸易公司几乎所有的情况都罗列了出来。这些小公司本身就是个资质值些钱,连固定资产都少的可怜,办公场地不一定在哪租了个写字楼的地下室。如果公司里有什么人才,也不会沦落到出售的地步,所以基本没有什么挑选的价值。

    粗粗看过了这份报告,胡文海简单的选定了一架叫做伊斯特伍德贸易公司的,报价一万两千美元。办公面积20平米,工作人员四个人,真是不比皮包公司好到哪里去啊。

    不过对胡文海来说,为一个程序问题花掉一万两千美元也是极限了。毕竟他手里目前剩下的只有来时带来的一百多万,**奖金都给了冷泉港实验室,接下来还有大采购要进行,总要再多留下一点资金来才行。

    “就是这个伊斯特伍德公司,艾佛森你去和他们谈,一万二的价格再降下来多少,你就拿走这部分的一半做奖金。”

    胡文海将文件夹扔回给艾佛森,打算交给他最后一个考验。可以想见,未来这家“伊斯特伍德公司”肯定会成为一个庞然巨物,艾佛森能不能胜任代理人的角色还需要继续观察。

    “好的老板,你放心就是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多花一个子的!”艾佛森表完中心,突然想起来问道:“对了老板,收购了伊斯特伍德公司之后要不要改个名字?”

    “要改!”胡文海断然点头,想了想说道:“就叫六耳公司。”

    “劳尔公司?”

    “不对,是六耳公司!”

    “洛伊尔公司?”

    “是六耳!”

    “lever?”

    ……

    “siear,中国话就是六耳,算了,就叫leuer公司好了。”

    胡文海无奈的停止了纠正艾佛森中文发音的过程,只好妥协的用了英文音译。艾佛森自己还不依不饶的练习了一阵,可惜他明显是低估了中文发言的困难,始终无法拼出那两个音节来,只好为没有实现老板的要求而羞愧的放弃了努力。

    “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手续可以慢慢办没问题,不过公司一定要先运转起来。”胡文海从自己的包里抽出一张纸来,推导艾佛森面前说道:“这张清单上的项目你让这家公司现在的几个人调查一下市场,我回来再做决定。”

    “没问题老板,我一定让他们尽快动作起来。”艾佛森信誓旦旦的拍完胸脯,问道:“不过老板你要去哪里?这段时间有问题,我要怎么联系你?”

    “这倒是个问题。”胡文海也有些犯难,这年代还没有什么移动通信手段,连第一代车载移动电话网络都还没覆盖完善,找起人来确实有点难度。

    “这样吧,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