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嘉这是学前班的最后一个寒假了,老丈人陆应龙担心她学习跟不上,竟然报了一个课外班。可怜陆嘉六七岁的小孩子,就已经快要把一年级的学习内容给学完了。
不过油这样的成绩,同样也是整天不在家换来的。
整个家里,除了几个绝大多数时候都冷这个脸的特勤,胡文海几乎找不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咦,不对,总感觉漏了什么人似的呢?
“对了,我爷爷呢?”
老爷子胡世武早就已经退休了,别人再忙,怎么连他也不见了?
“胡老今早就出门了,有老战友请他帮忙,听说和塑料七厂的改制有关。”王烨手上拿着胡文海的羊毛风衣,站在他身旁。
都说司机和秘书是领导的身边人,王烨作为他的司机,和秦凯作为秘书一样都能算是胡文海最信赖的人。
王烨不仅是负责给胡文海开车,很多时候也负责解决胡文海绝大多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对于胡文海的生活,他甚至比他本人还要熟悉。
“塑料七厂?”胡文海皱起眉头来:“我没记错的话,有香江商人打算投资塑料七厂不是吗?这事儿有问题?”
王烨摇着头,模棱两可的说道:“这就不清楚了,不过工人们很多不愿意工厂被卖掉,毕竟塑料七厂是咱们绣城第一个改制的企业,或许阻力要大一些吧。”
“这是第一个被出售的企业?”胡文海有些惊讶,摇头道:“我以为早就有人吃螃蟹了,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才有第一个。”
“走,反正没事,咱们去看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塑料七厂()
“姚华,你这工会主席怎么当的!”
绣城塑料七厂的厂长何奔气的简直要跳起来了,指着冬日里还满头大汗的工会主席姚华破口大骂:“厂里三令五申,要公会方面做好工人的思想工作,一定不能为改革大业障碍!你看看,看看现在这像什么样子,这就是你姚华办事的能力?你要是不能干趁早说,有的是人能做你这个位置!”
“何厂长这话说的,您要是有能做我这个位置的,趁早把人叫出来处理这个烂摊子!”姚华把脑袋上的狗皮帽子拽下来,狠狠的抹了把汗水,脸色铁青道:“我这个工会主席平日里本来也没什么用处,给大家写个黑板报、组织个篮球比赛还行,现在这个情况,我说话可没这么大的面子。平日里发福利、报销医药费,这些事情可都是厂长你亲自抓的,工人们背后都喊我姚老蔫,我今天啊是真没辙了,厂长你谁能就让谁上来****这个位置,我虚位让贤!”
“姚华,你!”何奔被姚华的话气的眼睛都要瞪出来,手指着他的鼻子,简直是咬牙切齿。
可看姚华的样子,此时此刻是真的铁了心不把他何奔的话放在眼里不,或者应该说,姚华是把何奔的心思给看穿了。
塑料七厂这个领导班子,名义上厂委书记是一把手,厂长以下有七个高层领导组成厂领导班子。而姚华这个工会主席,也算是这个领导班子的一员。
但问题是,姚华并不是他何奔的人。坐在工会主席这个位置上,正如他所说,平日里不过是办点黑板报和篮球赛之类的组织工作,权力还没有一个车间主任大。
至于说工会的经费?对不起,连买一盒粉笔,都要经过何奔和财务处的两道手。这么一来,在厂里能有什么威望,可想而知。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混退休的位置,今天却被姚华和整个厂委班子指派,要求他去和厂子里聚集的工人们谈判!
开什么玩笑!姚华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眼看着就要退休的人,难道还真怕何奔把自己的位置给撸了?撸了更好!就这个火山口的位置,谁愿意干谁干去好了!
听听外面工人在喊什么,他们要找的可不是什么工会主席姚华,而是点名要你这个厂长何奔出面!
姚华能出去走一圈,已经算是对得起组织上每个月给他开的一百三十七块八毛钱的工资了。这时候眼看着何奔想要他出去给厂委管理层背黑锅,站在工人面前吸引火力,他可没有那么傻。
眼看着姚华撂挑子不干,何奔也没有真的就把他的工会主席位置拿下来对不起,实际上他没有这个权力。
要剥夺姚华的工会主席位置,至少需要厂党委会表决超过半数,并且得到轻工局局领导的同意不可。
要搁在平日里,收拾一个除了年资其他什么靠山都没有的姚华,对何奔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可在这个档口,他却不能继续节外生枝,一切只能以大局为重了。
“好好,你不去我去!”何奔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只好气急败坏的跺着脚,一脸黑沉的向着办公大楼外面走去。
塑料七厂从名字上就能看的出来,和绣城那些著名的大厂相比,其实历史短的可以。
绣城有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石油六厂,曾经研发出中国第一种尼龙纤维锦纶,更在化工应用方面有不小的积累。到了七十年代末,光是为了消化石油六厂的“副产”,轻工局就先后办起了六个相当兴旺的塑料厂。
而到了八十年代,绣城塑料七厂也终于是应运而生。
塑料七厂生产的并非是什么高科技产,而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地板革。
按理来说,八十年代国内还处于解决“有无”的阶段,有的用就相当不错了。绝大多数人也没有什么环保的概念,塑料不仅不是谈虎色变,反而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呢。
但问题是即使在这样的供方市场里,塑料七厂竟然奇葩的发生了货积压的现象。
原因说来实在让人难堪,市场上的地板革即使是国产产,总归也是用料扎实,最多是工艺不过关而已。但塑料七厂的产,生产原料并非是从石化公司进货,而是从收破烂的手里回收vc制,然后使用再生vc做底生产地板革。
这样一来,至少有一点塑料七厂就完全无法解决。他们生产出来的地板革,塑料味道大到刺鼻,而且使用很久这股味道都不会消散。
市场上除非是真穷到一定程度的人,否则谁会买这样的产?
不过托了国家统购统销的福,塑料七厂开始几年的产都被国家统一收购,质量合不合格的问题当年的轻工局局长早就已经在医院里躺着了,哪还说得清这些问题。
至于说原本国家统一的优质vc颗粒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非要用回收vc来生产地板革?
这还用问么,国家统一的vc颗粒,被塑料七厂原地加了一大笔价钱,转手就给了倒爷。而这其中计划内vc颗粒和市场vc颗粒价格的差价,甚至比它生产地板革赚的还要多了。
可问题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轻工局当年的老局长竟然被胡海气成了半身不遂。紧接着,随着劳动服务总公司的成立,绣城的工业企业和供销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塑料七厂的黑心塑料地板革供销社是说什么都不愿意要了。
绣城的供销社后来从工商系统独立了出来,很快成立了绣城商供销总公司。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内部所有人的薪资不再跟着国家工资走,而是跟着公司业绩浮动。哪怕亏损,财政上发了狠话,绝对不会伸手划拨一分钱!
为了这个事情,绣城当初差点闹出供销系统大罢工的严重事件来。好在市长王以纯手腕相当灵活而强硬,一方面是大肆拉拢工业局的劳动保障总公司和轻工局的劳动服务总公司,又大力扶持个体户和铁路系统的东风速递,让绣城的非供销社经济大力发展起来。另一方面,王以纯又大幅提高了供销系统底层的低薪和奖金比例,撤换了一批供销总公司的高层,将自己夹带中的得利干部放到了这个危若累卵的位置上。
这样多管齐下,绣城的供销系统才险之又险的没有闹出重大政治事件来。
但另一方面,既然供销总公司的经营关系到公司每一个人的收入,过往那些行政命令对供销总公司的约束力自然是荡然无存。计划内统购统销的塑料七厂地板革,被供销总公司的采购科严词拒绝于商行业之外!
而开拓外地市场,这对塑料七厂来说更是难如登天。
于是从八五年以后,塑料七厂好日子没过多久,紧接着便眼睁睁的一日败过一日去了。到了八七年,明明绣城经济发展势头一时无两,可塑料七厂却除了基本工资以外再也发不出钱来。
甚至于在绣城成为特区之后,厂里竟然连开工都成了问题!
要说这塑料七厂想活过来也不难?如今绣城经济发展迅速,各单位手上有钱之后集资建房相当痛快,新房装修地板革还是很受欢迎的。
只要把回收vc换成原厂vc颗粒,生产出来的产重新进入市场并不是难事。
可问题也就在这里,让人纳闷的是,塑料七厂仍然坚持生产着回收vc地板革。宁可让产堆积在仓库里,工厂从银行借钱开工资,也绝不使用计划内的原厂vc。
轻工局对塑料七厂头疼的要命,这么一个亏损企业出现在正要打开开放窗口的绣城特区,轻工系统脸上怎么能好看的起来。
然而每次把塑料七厂的厂领导叫过去,听到的都是众口一致的抱怨。生产设备落后、市场开发失败、拖欠工资和医药费导致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反正就是变着花样的要钱。
轻工局也曾试着向塑料七厂投入一部分技改资金,可结果就是技改到一半,本来预算很严密的项目成本急剧上升。塑料七厂要挟轻工局,如果不继续投入,则技改必然失败,并且连原生产水平都要受到影响。
轻工局捏着鼻子投入了两倍原计划的成本,总算是完成了塑料七厂的技改。然而结果并没有什么改变,新产塑料壁纸仍然是人憎狗厌。
就在轻工局上面领导耐心用尽,想要将塑料七厂的领导班子来个大换血的时候突然,塑料七厂使出了一招杀手锏。
一个香江商人出现在绣城,找到轻工局。绣城成为特区之后,第一个外商投资项目,竟然让人惊讶的落在了塑料七厂的头上。
无巧无不巧的,拯救了整个塑料七厂的领导班子。(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退休厂长()
“何奔出来了!”
不知道是谁在人群里大喊了一声,塑料七厂的大院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塑料七厂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企业,全部工人加起来还不到两百人。如今站在院子里的大概不到一百人,厂办公楼前不小的空地看起来并不那么拥挤。
这不奇怪,塑料七厂当年初建的时候轻工局给的编制也不过才二百人。这几年发展下来,在编的工人大概有四五百号。
然而对照一下厂里开工不足的现实,很多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干脆脖子一甩,如今的绣城哪里养不活小爷一张嘴?
有心的挂个停薪留职,对国家编制不太感冒的,甚至干脆没有理由人就不来了。
到最后停工了小半年,如今还能在单位里坚持下来的,恐怕连编制内一半的人数都凑不足了。
抛出何奔的自己人、厂领导和怕事儿的职工,如今院子里大概是对塑料七厂还有些感情的工人全部了。
这些人大多是三四十岁年纪,少数几个穿着蓝色干部服、胸口插着钢笔的老工人,看起来或许能有五十开外。他们不是塑料七厂的建厂元老,就是为塑料七厂发展建设投入最多心力的技工和工程师。
四百多号人编制的塑料七厂,说实话早就已经人心散乱,有门路、有本事、有心气,能走的早就都都走了。
如今还能留下来的这不到一百人,都是和厂里有深厚感情的。
当何奔硬着头皮推开厂办的玻璃大门,迎接他的便是十双愤怒而警惕的目光。
“何厂长,工厂要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厂不用开职工大会吗?”
“就是啊何厂长,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你们厂党委碰个头就决定了?”
何奔站在楼门前,气定神闲的插着叉腰肌,手一挥说道:“同志们静一静嘛,先听我说!”
塑料七厂的工人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何奔,好在基本的纪律性还在,人群暂时按捺下高涨的气氛,安静的看着他能说出些什么来。
何奔左右看了看,做足了领导讲话的派头,这才沉吟一声,打着官腔说道。
“大家都知道,如今咱们绣城做了特区,当然就要有新气象嘛。人家南方的深土川,外商投资也是允许的!塑料七厂能找来香江的外商收购,是我和厂领导班子做了无数辛苦努力的成果!啊,这个从市里到厂里,可都是好事儿!要给咱们绣城特区做个表率的!大家也不用担心待遇问题,愿意留厂的欢迎,不愿意留厂的人事关系可以转到轻工局的劳务公司嘛,工龄都是一样算数的!大家放心,厂里肯定不会让自己人吃亏嘛!”
要说起来,如果是历史上九十年代绣城大下岗时候,何奔能拿出这个水平的条件,工人们不说欢欣鼓舞,起码也能松上一口气。
如今绣城的工业局和轻工局,个子都有自己的劳务公司。基本上从1986年开始进入绣城工业系统工作的工人,工作关系都在劳务公司手里。这样一来,限制了工人大锅饭、铁饭碗的不劳而获思想,增加了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为企业处理不服管理的职工了可以操作的手段,打破了国企职工难以管理的桎梏。
不过另一方面,劳务公司的出现也为工人们了一个基本保障。哪怕是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倒闭,或者被私营企业收购,工人们一旦失业也能在劳务公司领取一份最低保障薪水。
到了历史上绣城大下岗的时候,如果说企业被收购,工人还能保留国企职工身份、并且领一份基本保障工资,或者能够有选择的留厂工作,总比用一年几百块的现金买断了工龄扔到社会上不管不问要好的多了。
保障工资虽然没有几个钱,但起码是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够保证一个人甚至是一家人维持一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