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么一大盘午饭,价格不过是区区两毛钱而已。一两米饭一毛钱,菜是不算钱的,这是胡文海从清北那个离子通道实验室学来的先进经验,果然立刻就俘虏了学生们的“芳心”。
学校里的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学生卡,每天以这个价格刷五毛钱的饭,三餐都是两荤一素半斤盘绣大米做出来的大米饭,举重运动员都消灭不了这个份量。
超过这个数字,饭还是一毛,不过菜就要收钱了。当然,开学到现在为止,还没见到有哪个大肚汉能达成这个成就。
“兔兔,你今天又是红烧肉哦?开学一周,就没见你吃过别的啦。”
同班同寝室的张钰铧端着餐盘,回头正看到身后的白娟打完了饭,香喷喷的红烧肉汁都彻底的将米饭给浸透了。白米饭上漂着的红烧肉,带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焦糖红,五花三层之间甚至让人有种幻觉,还没吃就已经在体味脂肪融化在口腔中的那种q弹软糯。
“红烧肉多好啊!”白娟幸福的看着手上的餐盘,点头道:“在魔都食堂你还记得有个师兄没?每天都是馒头就免费汤,瘦的好像竹竿一样。看到他我就觉得现在日子简直在天堂,能吃到红烧肉,总不是坏事儿!”
看着盘子里油汪汪的红烧肉,白娟兴致上来,竟然念起了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谁要剥夺我们吃红烧肉的权力,拼死也要打他个满脸花!”
“嚯,说得好!”
“誓死保卫我们吃红烧肉的权力!”
“红烧肉必须是猪五花!”
“同意!同意!”
白娟的话,在食堂里顿时引起了一片同学们的赞同声。原本还为离开魔都有些忐忑不安的同学们,这时也都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踏实了下来。
能敞开了供应红烧肉的地方,总是不用担心没有远大的前途的。
“嗨,同学,我可以坐在这里吧?”
白娟骄傲的端着红烧肉,像个英雄似的从食堂里走过。中午食堂人满为患,花了他不少力气,才找到了两个对面坐着两个男生的位置。
“哦,请坐吧,对面没人。”
白娟兴奋的连忙把餐盘放在桌子上,招呼着张钰铧肩并肩坐了下来。两个小姑娘一个娇憨可爱、一个聪明伶俐,坐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道天生的风景线。
“咦?同学,你怎么就点了一份炒菜花,食堂里菜是随意点的,不收钱!”
白娟看了一眼对面人的餐盘,一份米饭再加上一份炒菜花,保准是食堂里最素淡的一份饭了。她以为这人和自己刚来时候一样,不懂规矩不好意思,错失了吃肉的机会。
哪怕是八十年代末,这红烧肉也是除非过年过节,等闲在餐桌上见不到的菜了。如果因为不好意思而吃不到,那不是太可惜了?就算不吃红烧肉,那不还有红烧狮子头,红烧鱼,葱爆羊肉和土豆炖牛肉。若不是白娟对红烧肉爱的专一,每天在这些菜里取舍都要掉一地头发了。从她的认识里,就没人会主动放弃吃肉的机会!
“哦,呵呵,我饭量小,这点就已经够了。”
胡文海三两口将剩下的饭菜吃完,看着对面的小姑娘,突然饶有兴致的笑道:“学校的伙食是真不错,不过菜不要钱,就怕有人浪费了。”
“吓!”白娟瞪着眼睛,鼓起可爱的腮颊来,哼道:“谁敢!这么好吃的饭菜,剩下了简直就是犯罪!”
胡文海想想未来大学食堂里,那一桶桶倒掉的食物,不由摇头道:“一天两天还好说,但时间长了山珍海味也会吃腻,到时候恐怕就没人珍惜了。”
“嗯,这倒是也有可能。”白娟低头,看看喷香扑鼻的红烧肉盖饭,暗自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会把红烧肉吃腻的时候:“不过在这之前,我想肯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行!四年把红烧肉吃腻,总觉得有些困难……”
“啊哈,这倒也是!”胡文海笑了起来:“到时候同学你还可以读研究生嘛,又能再吃三年的红烧肉了!”
“唔那就差不多啦!”
说着话的功夫,白娟就已经把白米饭堆成的小山消灭了一角,再没心思去和胡文海聊闲篇了。
哎,这样就好,这样就好了啊!
胡文海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想着前世那个几乎无法留住大学年轻人的绣城,这一次这座城市应该能够年轻起来了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课()
胡文海开课这种事情,也真的就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国。
世界首富没事儿干,讲授如何成为亿万富翁。虽然一些点子看起来颇为不靠谱,但很多看起来非常有前途的项目,仍然让有关部门如获至宝。
很快的,他的学生范围便不仅仅是见不得光的“深海”,而是逐渐的明朗化起来。
首先是渤海省内的年轻、高学历干部,组织部长亲自送了一批优中选优的人才过来。
四十岁以下,甚至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些人可以说就是渤海省未来二十到三十年的官场主力,前途不可限量。
在绣城开埠、渤海省面临产业升级的前途下,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永远是观念的转变。
从这一点上来说,一千遍、一万遍的组织学习精神文件,恐怕还真是不如胡文海现身作为一个真实例子更能扭转人们的认识。
不过这边渤海省里一发动,其他各方也都坐不住了。
林省和黑省也试探性的发出意向,同是东北三省不说东北互保这么夸张,起码步调一致,有福同享吧?
在获得了胡文海的同意之后,两省也都选派了一批省内的优秀公务人员主要还是国企和商业相关部门的人,送了过来和渤海省的人拼车听课。
东三省私下里的小动作,当然是瞒不过上面。很快一部分相关的部委也听到了风声,毫不客气的干起了加塞和拼车的动作。
一来二去,胡文海带的这个班,学生从四十多人迅速的膨胀到了小两百号人。
到了这个程度,胡文海也不可能再延续之前的教学模式,总得要拿出一些干货来了。
“国企现在的问题很多,一部分是管理问题,一部分是体制问题,但是不得不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技术问题。”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产品,利润被严格控制在合理水平以内。高新技术带来的不是超额利润,获得的收益与过往的老产品差距并没有拉开到合适的水平。这样一来,技术更新的动力就很低,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在技术发展上面进行投资。”
“当然,老的体制里技术革新的部分被国家所有的研究体系肩负了起来。但是产、研分离带来的技术与市场脱节,又很难进行沟通,因为研究机构并不在乎自己的技术是否能够被企业采用。我们很多的技术开发出来之后,前途并不是送到工厂里转变为产品,而是成为技术鉴定的一纸文件在资料堆里等待彻底变成废纸。”
“新科公司做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就是从国外引进技术到国内,但实际上我们也非常注重国内技术的挖掘。比如说与中船重工的技术合作,巨型总段造船法应用了国内生产的银河巨型机。这种世界上唯三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计算设备,在计划中研发出来之后,它的生产数量甚至不足十台。原因很简单,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地方需要这种技术。”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通过在银河巨型机上进行二次技术开发,如今国内它的保有数字超过五百台!百亿次的银河二号,现在都已经在投入使用了。”
嘀铃铃的下课铃声响起,胡文海手上开始收拾讲台上的讲义,嘴里却还没有闲下来:“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面我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新科公司在巨型总段造船法技术开发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硬件是银河巨型机,软件是中科院计算所开发的,具体的技术实现依托于中船的绣西造船厂。那么请问,新科公司最后拿走了这个技术大部分的收益,新科公司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好了,下课。”胡文海将厚厚一摞讲义在讲台上墩齐,淡然的宣布了这节课的结束。
然而当他从教室里离开,巨大的阶梯教室里,小两百号人竟然仍然鸦雀无声,默默的思考着他最后留下来的这道题。
看起来仅仅只是个二传手的新科公司,偏偏拿走了技术获得的大部分收益,这样的事实严重挑战了课堂上学生们的既有思路。
按照过往的做法,这分明是在薅社会主义羊毛,这样的企业应该立刻查封取替,相关责任人说不定还要负上刑事责任。
然而另一方面,没有新科公司则巨型总段造船法就无从存在。不论是银河巨型机还是中科院计算所,说不得后续的大发展就根本不会发生了。
真要把新科和胡文海扔进监狱,不说巨型总段造船法能不能实现,就是国防科技大和中科院计算所这两个貌似吃了“亏”的单位,都会和提议人拼了老命。
那么,新科公司究竟有没有创造价值?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损害了其他单位的利益?即使有益,享有绝大部分收益又是否合理?
这些考验学生们观念的问题,可不是那么好回答的。
胡文海已经上了一个月时间的课,甚至连学生都已经至少彻底换了两波。
让人惊讶的是虽然大多数学生转变观念比较困难,但也很有一部分学生,似乎天生就适合这样的思考。在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双方更是碰撞出不少的火花。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就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但也有些学生在听了胡文海的课程之后,干脆就放弃公职留了下来。
有些人是看中了新科集团未来的发展,打算做一做“从龙之臣”。有些人则是看中了绣城的前景,加上胡文海教授的一些思路,隐约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年月领导带头下海虽然还不算流行,但至少也早就有了类似的现象。诸如中关村方正集团,最开始就是中科院的研究员下海办的企业。
如今绣城的商业环境不提,至少社会环境水平在国内绝对名列前茅。
像如今国内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人浮于事,在绣城不说没有生存土壤,至少也是高压状态。
对政府服务有任何问题,一封信寄到市长信箱。不说处理的力度,至少是肯定会有回信。只是这一点,就已经很让人惊讶了。
其他的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娱乐消费环境,城市风貌和氛围。除了治安暂时稍微有些恶化迹象,城市规模还比不上省城盛京,其他条件都可以说是奋起直追,已经超过了盛京甚至是帝都的水平。
这样给学生们上课的日子,一般是隔一天上半天,其他时间渤海省党校还安排了其他的课程。
胡文海结束了今天的半天课程,便急匆匆的从学校里赶了出来。
今天的日子有些特殊,他连中午饭都干脆是从车上解决的。一下课,就坐上车向着新科科学院奔了过来。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怎么样?服务器能应付目前的数据量吗?”
“胡总来了!”
从科学院里第一个迎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电子研究院的院长倪光南。
倪光南不光是技术高超,人品从他拒绝加拿大科学院的挽留毅然回国,更是可窥一二。然而这些都不算他能担任电子研究院院长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他的技术嗅觉。
胡文海前一世,倪光南在被梦幻集团扫地出门之前,为其制定的科研规划可以说是切中时代发展的其中三昧。
交换机、电子交易平台,i设计和汉字打印机,倪光南在九十年代为梦幻集团的规划,就是奔着计算机与通信结合的路子去的。
如果当年梦幻集团能顺着这条路走,整个九十年代几乎没人能够与其竞争电子产业的龙头位置回首再看曾经的梦幻,三十年后的江湖地位又是如何?
倪光南在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无疑有着不辜负其“院士”头衔的能力。
能够让他和胡文海都如此重视的事情,自然是关系重大。
和胡文海握过手,倪光南没有多做客气,直接回答了他的问题:“胡总放心,系统运转的很平稳。今天虽然是系统首次投入商业运行,但之前已经做过相当完善的测试,不会有大问题的。”
“那就好,带我去机房看看,然后咱们再说。”
胡文海松下一口气,点着头向科学院里走去。
“胡总这边走,我们安排了电瓶车,机房的距离稍微有些远。”
“哦,好。”胡文海走了两步,突然停下脚步来,若有所思的看着身前引路的这人:“你是……我记得你的名字,是叫孟正峰吧?”
“对,他就是通信公司的经理孟正峰。”倪光南笑着介绍了一下:“孟经理的能力很强,这次寻呼系统的商业运行批文,就是他全程跑下来的!咱们系统还没运作呢,几个南方省会的电信局就已经派人过来,就等着商业运行之后进行合作了!”
“哦,孟经理做的不错,好好干!”
胡文海拍着孟正峰的肩膀,有些恍惚的说道。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心机房()
作为新科集团第一套投入商业应用的寻呼系统,它的数据中心被设置在了新科科学院电子研究院条件最好的一个机房里。
新科通信公司在理论上,是租用了电子研究院的计算能力。与绣城铁路通信公司合作,铺设了可以覆盖全城的寻呼网络,只绣城一地成本就投入了至少五百万人民币。
当然,这些成本相对于五千块钱一部的寻呼机来说,也实在是不算什么了。
加上每月一百五十块钱以上的服务费,把这套寻呼网络称之为下金蛋的母鸡也不为过。
胡文海坐在电瓶车上,前面孟正峰正在开车,倪光南就坐在他的旁边。这个阵容如果放到三十年后,那也真是没谁了。
实际上不仅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