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582部分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82部分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是新科晶圆厂在大港投资了第一个芯片封装厂,英特尔又怎么会跟随投资?丰田的动力总成厂,那是看中了环渤海产业带的原材料成本优势。三菱的压缩机生产线就更不用说,大港的第一条压缩机生产线,实际就是胡文海当年从日本忽悠回来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新科在经济数据上确实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但实际上却是在大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上吃了什么把脑子吃坏了,会给新科的产业添堵?

    而实际负责运营这些基础产业的合作单位,也同样不会掉以轻心。不说胡文海如今在国内的影响力,随便递点小话就够国企老总们受的。只说中铁建投对投资项目的管理能力,隔三差五就要清理账目、评估运作状态。盈利能力稍有下降,各方各面的检查和调查就接踵而至。

    别忘了中铁建投可是铁道部的亲儿子,而铁道部呢,人家可是有自己的公检法队伍的。

    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摸铁老大的屁股尾巴呢?

    胡文海虽然不能保证下面职工没有手脚不干净的,但至少可以保证,个大项目的主要领导班子都是有战斗力的。

    只要上梁是正的,下梁就是歪,那也歪不到哪里去。

    参观考察了一个星期,胡文海大概将大港地区的投资项目都看了一遍。总体上来说,投产的情况还是让人满意的。这种走马观花的视察,肯定无法看到太过深入的东西。不过只要确定设备确实已经安装、产能达标这些无法造假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了。

    何况说实话这些基础产业设备,大多都是各大国企、央企以租代购的。还完了设备和投资成本,这些项目的产权关系就会转给它们的运营方。哪怕是为了尽快把项目收到手里,运营单位也会不遗余力的创造价值。

    就说被委托给中石化的px大化工项目,设备和资金虽然是新科投资的,但中石化本身也作出了巨大的投入。不仅调集了系统内的精兵强将,而且还可以协调系统内的资源进行倾斜。像是化工原料的供应,包括石油、煤焦油,乙醇和丙酮,这些大宗原材料也只有两桶油才有能力供应。

    十几、几十亿美元的资产钓着,就是主持项目的负责人有什么心思,也要等还完了中铁建投的债才好动手。所以至少在未来五、六年时间里,这些大化工项目的运作是绝不会出问题的。

    就这么在大港周围走了一圈,时间已经到了1991年的国庆节时段。胡文海一想到绣城恐怕还有排着队的亲要相,也就只能继续留在大港,指望着躲得一时是一时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听着大喇叭里飘来的歌声,种种迹象无不在表明着,1991年新中国的国庆节已经到来。

    如今的国庆节可不像后来,有足足七天假期。就连双休日都还没有的时候,国庆当天不用上班就已经好像过年一样了。

    当然,有的单位如果国庆节都要上班,那就更加让人羡慕了。工人们从来不担心没有休假,只担心没有活干。忙到国庆都没时间放假,那工厂的效益肯定很好。

    这样的工作不仅不会让工人抱怨,反而会让其他单位的人羡慕不已。

    “飞机该到了吧?”

    胡文海看了看手表,不厌其烦的又一次向机场的工作人员询问。被询问的接待人员连忙小跑着出去问了一下,这才带着惊喜的笑容又跑了回来。

    “到了、到了,胡总,飞机已经降落,马上就可以接机了。”

    “安排他们先下飞机,走特殊通道,一定要妥善保证人员安全!”

    胡文海站起身来,向着旁边早就已经急不可耐的一群人点了点头,大家连忙站起身来,开始仔细的整理各自的衣着和神态。

    “所长”陆欣有些紧张,她理了理头发,俏生生的站起身来,跟在一个看起来也就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旁:“我们是不是在这里等一等,卡托姆采夫院士那边……”

    “走吧,不要让人等的时间太久了。”中年男人摇了摇头,转身看向胡文海,说道:“胡总,我了解卡托姆采夫这个人。我们现在应该表现的是诚意,而不是对他们趁火打劫,这对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来说,不公平。”

    “我听您的,万所长。”胡文海点了点头,向着机场的工作人员开始下命令:“请你们多找些人来,在接机的时候准备一些仪式。我们现在就去停机坪那里,接机的规格要高一些,明白吗?”

    “是是,我们这就去准备。”

    ……

    卡托姆采夫乘坐的是从共青城直飞大港的国航班机,如今从共青城和和哈巴罗夫斯克每天都有直达国内的航班。即使如此,运力仍然显得非常不足。

    有些到中国来的苏联/俄罗斯人,不是买不到机票,就是负担不起飞机票,只能是乘坐更加便宜的铁路从中苏口岸进入中国。大多能乘坐飞机的都是有公费负担的飞机票,不过以中苏双方的经济条件,绝大多数交流人员,最多也就只能负担个普通的经济舱座位而已。

    然而卡托姆采夫是做的头等舱抵达了大港。

    从共青城飞大港的这趟航班刚刚落地,空姐们就立刻齐齐出动,站在了乘客两旁的过道上。

    “对不起,请各位乘客不要起身、不要做出多余动作,请大家坐在座位上,请将手放在前排座位的椅背上……”

    “对不起,请各位乘客不要起身……”

    “对不起……”

    看着平常温柔的空姐们一个个气势汹汹、虎视眈眈的样子,满飞机的战斗种族大汉们顿时紧张起来。这还不是三十年后的中国,坐飞机有人敢往引擎里扔硬币。能坐的起飞机的,起码都是有些社会背景的人,最基本的察言观色这点眼力价还是有的。

    如今这个架势,明显自己如果不照做,分分钟就要被“处理”的情况。1991年的国家机关威慑力十足,显然没有一个是不开眼的所谓“社会主义巨婴”。

    乘客们一个个乖乖的将手搭在前排的椅背上,以保证自己的手出现在空姐的视线之内。直到空姐们一个跟着一个汇报已经确保安全之后,才有一队人护着一个俄罗斯人从头等舱里出来,迅速的移动到了飞机的舱门前。

    卡托姆采夫有些新奇的呼吸了一口机舱外的空气,有些潮湿、有些咸涩,这是与家乡完全不同的来自海洋的味道。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希望这不会是自己一个错误的选择吧。

    卡托姆采夫刚刚迈上舷梯,运动员进行曲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哈拉朔!哈拉朔!”

    站在舷梯两旁的空姐们,一个个排着队将鲜花送到了卡托姆采夫的怀里。哗啦啦的掌声响起,任是谁都知道,被迎接的肯定是一位大人物了。

    “这人是谁?”

    “看这个架势,大概是有什么大来头吧?”

    “中方可够重视的,哎,不知道又要把什么东西拿出来卖了!”

    看着机舱外隆重的欢迎仪式,机舱里不由响起一阵悄然的讨论声。人们看向卡托姆采夫的目光,有的羡慕、有的鄙视,也有些人则是恨不得以身代之。

    “这些当官的,偏是他们能卖的上价钱,我们就连卖国都卖不上价!真是不公平!”

    胡文海当然是不会听到这些讨论的声音,他此时站在万所长的身旁,有些好奇的上下打量着这位苏联的科学院院士。万所长用流利的英语与卡托姆采夫在进行简单的问候,看起来双方应该是早就已经有过交流,气氛热情而恰到好处,没有让对方产生抵触的心情。

    “卡托姆采夫院士,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胡文海同志,就是ht…7项目改造的主要资助人。我们的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方案能够立项,主要就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

    “哦,中国的胡文海同志,我早就已经听说过了!”

    卡托姆采夫兴致勃勃的伸出手来,用力的和胡文海握在一起。老头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手劲儿却是大的出奇,硬是捏的他有些瓷牙咧嘴。

    “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你赠送的nemart商场购物券,如果不是它们,我们的日子肯定会非常难过。”

    胡文海看着老头的双眼,非常认真的说道:“相对于您为人类作出的功绩,我必须说,我做的还很不够。”

    “您这次能够来大港,请一定给我一个机会。今天是我们的国庆节,我希望能邀请您参与我们的庆祝活动。”

    “谢谢,这是我的荣幸!”卡托姆采夫欣然点头,这也算是双方交流的应有之意了。

    “卡托姆采夫院士您好,我是陆欣,您在中国期间由我负责为您服务。”陆欣站在万元熙所长身旁,抓住机会露了个脸,又是获得了卡托姆采夫的一番称赞。

    中方的欢迎工作做的热情,卡托姆采夫却把自己的态度放的很低。

    t…7装置是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制造的托卡马克核聚变理论验证装置,用于验证托卡马克核聚变设想的思路是否能够实现。而卡托姆采夫院士正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所长,苏联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实际上早在1990年,由于研究资金无以为继,卡托姆采夫便已经与中国等离子体研究所联络,希望能够把t…7装置无偿赠送给中国。

    因为相比起苏联来说,中国在核聚变领域起码还有一些投入,可以把t…7装置维持下来。

    等离子体所的所长万元熙当即便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争取到了一笔资金,准备加装一系列的实验设备,将t…7装置可以进一步改造成ht…7,使其不仅可以验证理论,更可以展开工程验证实验。

    ht…7装置只要改造成功,便能使中国一跃成为核聚变研发的第一梯队,成为国际上第四个建成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也正是因为有了在ht…7装置上积累的经验和成功,中国才有底气在未来投入巨资,建造世界上最有希望实现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east核聚变装置。

    相比那些将苏联科技拿出来换取荣华富贵的人来说,卡托姆采夫院士无愧于一名科学家的身份。他纯粹是出于对人类负责的公心,选择了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拱手让与自己的中国同行。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棚蔬菜() 
    “卡托姆采夫院士,如果您能同意将t…7的研究团队带到中国来,那么我们可以在这里与中国等离子体研究所合作,建设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

    胡文海用力的踏了踏脚下的土地,颇为动情的说道:“咱们所处的这个山头名叫七贤岭,往北是大港理工大学和海事大学、东北财经等知名学府。距离这里不过二十分钟的车程,大港正在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兴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用不了多远的未来,这里就将成为一个繁荣的科研基地和学术中心。”

    “研发中心坐落于七贤岭,可以说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只要卡托姆采夫院士您点个头,整个工程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运营经费,新科集团第一期可以投入十亿人民币和一亿美元,以后每年保证至少三亿人民币的投入,您看如何?”

    胡文海站在七贤岭这个“小山包”的山顶上放眼远眺,一派雄姿英发的气势,挥洒间指点江山。

    此时的七贤岭和它周围这片土地还颇为荒凉,但是胡文海知道用不了十年时间,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城、软件园、黑石礁和星海广场这些项目将拔地而起,七贤岭这块土地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有巨额投资、有经济基础,在七贤岭建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可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七贤岭距离大港的海岸不超过两公里,站在山头上就能看到一片碧波的渤海。这对于去个黑海度假旅游就像过年一样的苏联人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充分了一些。

    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要设备有设备,人文环境又这么舒适,说实话卡托姆采夫实在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卡托姆采夫羡慕的打量着周围的景色,极目远眺。这片美丽的不冻海,对俄罗斯人来说是从基因层面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这真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啊!”他长叹着,怅然道:“在莫斯科,十月的天气就已经能把人的鼻子给冻掉了,但这里的天气却是刚刚好,舒服的让人就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好好睡一个午觉。”

    胡文海大手一挥,豪爽的说道:“没问题,卡托姆采夫院士如果答应下来,我可以在海边专门为您修一栋别墅,保证不比西方国家那些富翁享受的条件差。”

    “好了,请您不要再说了,胡文海同志。”

    卡托姆采夫轻轻的摇了摇头,露出一副开心的笑容:“我真是羡慕中国,从你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你们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有着这样的精神和您这样的同志,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像苏联这样伟大的国家。”

    胡文海正想说话,卡托姆采夫却摆手阻止了他的劝说,接着说道:“我虽然提议将t…7装置送给了中国,但那是因为苏联已经无力继续进行研究。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没有了t…7装置,不代表苏联就不需要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至少我们还可以在苏联进行理论研究,跟踪国际技术水平。”

    “请放心,如果原子能研究所有人愿意来中国,我不会阻止的。不过我已经年纪很大了,请让我为苏联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卡托姆采夫真挚的话语让胡文海张了张嘴,却是再想说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能说服卡托姆采夫,真的是太过可惜了。

    中国关于核聚变的研究,最早是由李正武院士推动的。从七十年代,李正武院士主要从事的是核聚变的理论研究,包括从哲学高度来研究等离子体的总体性质和品质参数空间等概念。

    要直到1986年,李正武院士提出了中国环流一号这样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在ht…7装置建成之前,中国在核聚变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