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解体后的乌克兰本来也没什么心气去争这些东西了。可这毕竟涉及到钱,美国人也不能太打发要饭花子了不是?
不过就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打算抻一抻美国人的时候,一笔大生意找上了门来。
嘿,瞧瞧看啊!苏联真是早就应该解体了!这不只要投入西方国家的怀抱,生意真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啦!
一家来自挪威的造船公司希望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签订一份协议,生产建造六艘大型商船的订单。这笔生意虽然工期要求很急,但是给的合同价格倒是不错。也有同志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可挪威的造船厂很大方的预付了一笔颇为丰厚的订金。
还没开工就能拿到真金白银,这可就让那些反对的同志们说不出话来了。
但问题是这六艘大型商船的吨位很大,只能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零号船台制造。但此时零号船台上躺着的正是已经完成30%进度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这艘航空母舰以乌里扬诺夫斯克为名,是因为乌里扬诺夫斯克这座城市的名字乃是为了纪念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就是苏联的缔造者,列宁。
就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左右为难之际,美国这家废钢铁收购公司居然奇迹般的同意了一个更高的收购价格。以远超市场价的450美元一吨的价格,同意收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下来的“废钢铁”。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列宁在上,咱们干吧!
于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愉快的同意了这笔生意,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了个七零八落。
瓦列里虽然是反对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但在大势如此面前,也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厂里一些人此时对他的很有意见,迫切的希望能够把他踢走。
此时听到有美国人找上门来,瓦列里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你们不能这么做!你们怎么能够这么做!这是、这是不守信用的行为!”
“150美元每吨,这是废钢回收的国际价格。”马卡洛夫办公室里传出来一阵激烈的英语争吵,双方显然都不打算让步。明显的美式口音用轻佻的语气,嘲讽的说道::“抱歉了,‘达瓦里西’,这就是生意。”
“我们是签了合同的,是你们答应了450美元的价格,我们才会同意。现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都已经开始拆除了,你们却要改价格,这就是不遵守合同。”
“我们谢顿公司也是受害者,签署合同的是个业务不熟悉的临时业务员,他已经被我们开除了!”美式口音无所谓的说道:“如果对合同有意见,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可以到美国去起诉我们。”
“马卡洛夫厂长,您找我?”
瓦列里敲了敲门,然后推开马卡洛夫办公室的房门走了进去。
此时年老体衰的马卡洛夫,正满面涨红的坐在办工作后面,愤怒的目光几乎像是要择人而噬。
而坐在他对面的两个美国人,此时却是老神在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目光盯着自己的袖口,间或整理一下那颗镶钻的袖扣,显然是根本没把马卡洛夫放在眼里。
“瓦列里,美国人要降低我们的钢铁收购价格。你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总设计师,现在的情况下你能把拆除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重新组装回去吗?”
瓦列里略愣了一下,有些振奋的点头道:“当然可以,只要供应充分,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恢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好!”马卡洛夫干脆排气桌子,气势汹汹:“那我们就终结和谢顿公司的合同。船不拆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建起来!”
“算了吧,马卡洛夫厂长,请不要再演戏了。”
美国人风轻云淡的说道:“挪威造船厂已经取消了你们的订单,这个消息今天早上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就收到通告了吧?你们能得到什么呢?已经支付的订金,还有双倍赔偿?哈哈,这可真是笔巨款,能够给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们发放三个月的工资了。”
“你们这都是你们的阴谋?!”
马卡洛夫再怎么迟钝,这时也已经反应过来:“混蛋,你们骗了我,骗我亲手拆毁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你们是cia吧?一定是cia的阴谋!”
“行了,请接受现实吧!”美国人至此站起身来,冷笑道:“150美元每吨,这就是我们的出价,请尽管考虑吧!”
“不用考虑了,我来回答你们。”
就在美国人起身想要离开的时刻,忽然马卡洛夫的办公室大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一群穿着熊皮大衣和黑西装、手上端着马卡洛夫手枪的二毛子大汉,呼啦啦的就冲了进来。
就在这群人控制住场面之后,一个手持剑与盾标志的矮个子、小眼睛青年施施然走了进来,厉声说道:“鉴于美国谢顿公司在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合同执行期间,采取的欺诈手段和违约行为,我代表乌克兰安全局在这里宣布,你们被捕了!”
“什么?我们是美国人,你们无权这么做!”
“不,我抗议!我要见美国大使!”
在冷战几十年如一日对克格勃的恐怖宣传下,根本不需要多做表情,两个美国人自己就把自己给吓死了。
看到举着剑与盾标志的人,腿软的连站都站不住,再也没有了之前威风八面的样子。
你美国人想让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去美国打官司?不好意思,先让你们公司给你们出赎金吧!至于说cia会不会认下这笔账,按照过往的记录来看,恐怕并不乐观咯。
“美国大使?对不起,乌克兰和美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你们的这个要求我无法满足。”
说完这句话,小个子的安全官挥了挥手,让身边的执行人员将两个失魂落魄的惊恐美国人压了下去。
“马卡洛夫厂长、瓦列里总设计师,你们可以叫我弗拉基米尔。”小个子弗拉基米尔施施然走上前来,向着两人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克格勃被改组成为乌克兰安全局。原本历史上,弗拉基米尔应该已经回到了俄罗斯。不过由于他要负责接应西德方向的中国人,因此以克格勃方面联络员的身份留了下来。
后面的情况就很清楚了,苏联解体,他本人暂时在乌克兰留了下来。后来在经过改编的乌克兰安全局里,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位置。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在乌克兰安全局平步青云,自然是离不开背后靠山的鼎力支持。
“请不用担心,维护乌克兰的国家利益是我的工作。至于你们的工作失误,这个情况不归属我管理。”弗拉基米尔见两人看清了自己的证件,将徽章收回大衣口袋,转身让到了一旁,将他身后的人请了出来。
“马卡洛夫厂长,你好。”一个清脆的女性从门外响起,一直到声音的主人走进了办公室。
“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尤利娅。乔沃维奇。从今天开始,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就是我的私人产业了。”
说话的功夫里,尤利娅将一纸文件摆在了马卡洛夫的办公桌上,赫然是乌克兰国防部签署的命令。尤利娅。乔沃维奇向乌克兰政府支付了三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苏联唯一能够生产组装航空母舰的船厂。
说实话这个价钱确实是低的有些不像样子,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规模相比大港造船厂只有更大、更先进,别说三千万了,就是三亿、三十亿,你看中国会不会卖大港造船厂这只下金蛋的鸡?
但是乌克兰当局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轻工业产品的极端匮乏。
苏联经济的模式追求的是分工明确,乌克兰在苏联体系之内的确是一颗明珠。它本身煤铁资源丰富,拥有极为有利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因此粮食产量更是在苏联举足轻重。
但它的产业结构又是极端不适合独立的,它在苏联体系内,产业结构可以互补。但自成一国之后,其产业结构便极端不合理了。
由于工业基本上只集中于军工重工业,连民生相关重工业都极少。就说乌克兰最著名的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产量虽然巨大,但它的技术来自俄国、发动机需要白俄罗斯供应,根本没有自产能力。因此当乌克兰脱离苏联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乌克兰人的生活需求。
当然,这是指乌克兰还存在一个足够清廉和有行动力的政府。但实际上苏联解体之后,各加盟国当时是个什么情况,明眼人心里都非常清楚。
乌克兰当前的总统克拉夫丘克没有落得和齐奥塞斯库相同的下场就已经不错了,他对乌克兰内部各种势力缺乏统治能力,其人的才能更加平庸。如果是一个和平年代,或许还能担任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可惜却遇到了苏联解体,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正是在他的任上,乌克兰推行市场经济,产生了第一批寡头。而持续不断的经济和社会动荡,最后让他被迫提前大选,被自己的总理库奇马给赶下了台。
不过后来的事情证明,库奇马也并不是什么更好的选择。
乌克兰似乎就从来没有选出过一个还算能凑合过去的总统似的。
也就是这么个情况下,尤利娅根本就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就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给拿到了手。至于那三千万美元的费用,此时已经不知道落到哪个权力人物的海外账户里了。
“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马卡洛夫厂长。”尤利娅看着马卡洛夫灰败的脸色,好生安慰道:“我是一个商人,三千万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会把这笔钱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身上赚回来的,所以你们必须要动起来了,赚钱的工作可不能没人去做!”
马卡洛夫张了张嘴,摊开手,勉强说道:“尤利娅女士,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不过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如今的情况你已经看到了,我们没有工作可做了。唯一的客户——刚刚被克格勃的人给绑走了。”
“怎么会没有工作做呢?你们这群可怜的笨蛋。”
尤利娅撇了撇嘴,说道:“你就没想过,美国人如此处心积虑的要拆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惧怕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建成,只有看着它被拆成废铁才会安心。这群吝啬鬼目光短浅,今天他们不愿意为3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除支付几百万美元,那么就让他们明天为5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支付十亿美元好了!”
就在马卡洛夫和瓦列里目瞪口呆之下,尤利娅信誓旦旦的说道。
“我跟你们说,在威胁勒索方面,我可是受过国际顶级专业培训的!”
第七百八十五章 国际铁路()
“好东西?”
黄秘书有些疑惑,转过头来,想了想说道:“现在国家也在搞双引工程,苏联的好东西当然不少。不过除了航母以外,其他的没有从舍宁那里弄不到的吧?”
说起来如今舍宁在哈巴罗夫斯克重建苏共,需要的资源几乎是无穷无尽。而放眼世界,能够为他提供这些资源的,也只有中国一家了。
中方虽然表面上并没有承认舍宁作为苏联的继承人,但实际上却是在私下里跟这一支苏共残存力量“勾勾搭搭”。至于说理由更是好找的很了,中俄贸易必走西伯利亚大铁路。我们只管物资从满洲里发出去,可不管物资是否到的了莫斯科。
至于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抱歉,那是你们俄罗斯自己内政来的。我们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严格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方便干涉别国内政
可想而知,经过远东地区发往莫斯科的物资,大半都要被舍宁给拦截下来。叶利钦是有苦说不出,只能哑巴吃黄连认了。他倒是想把舍宁和苏共给彻底掐死,可偌大的俄罗斯此时却已经是没有一兵一卒可用了。
当然,舍宁能拿到这些物资那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此时还愿意跟着苏共退往远东的技术人才,基本都要把名单复制给中国一份。里面的人才不是直接去了中国打工,就是隔三差五给中方研究院开个讲座、做个报告,其他的工人和工程师,也要全力保证共青城的运作,生产苏27战斗机来换面包了。
至于说克留奇科夫在卢比扬卡抢救出来的那批资料,就更是苏共的救命稻草。苏联所有的研究、生产资料,在这里全都能找到。唯一限制它们流入中国的,只有中国外汇储备这一个问题。然而幸运的是,中方在此前刚刚从海湾战争中发了一笔洋财
结果就是,苏共虽然遭受了一次惨重的打击,但情况反而是比几个月前要好了不少。
苏联远东方面本身有八百多万人口,跟着舍宁撤退的苏共陆陆续续过来了几百万。当前在苏共控制下的地区人口,最多也就是一千三百万到一千五百万的规模。
这些人除了住房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从物资上来说,倒是不用再担心匮乏了。
虽然和七十年代苏联鼎盛时期肯定有差距,但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远东方面条件是艰苦一些,可再看欧洲部分俄罗斯人的境遇,果然还是苏共这边的情况要好多了。
这样一来,对于舍宁和苏共这种明显倒向中方的表现,“苏联人”倒也还能勉强接受。
正是有着这样的底气,黄秘书才会觉得除了航空母舰以外,苏联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在意的目标了。
然而,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啊,最重要的还是得解放思想!
“航空母舰是不用想了,但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航空母舰是什么?是五万吨钢铁吗?是两百名飞行员?是26架舰载机?不,要我说,它是一个体系。从工业生产到作战保障的一套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集合。”
就像中国当初引进su27,拿到手发现竟然打不过歼八一样。三代机除了飞机本身,它的支援体系和战术配置,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航空母舰除了一艘船本身,难道就没有这个体系了吗?只能说,航空母舰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