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617部分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17部分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米26那庞大的身躯上,弗拉基米尔甚至还隐约能够看清,一行油漆没有干透的印刷体字母:Фeдepaльhoeknчekoeaгehttвnhk。

    “明斯克航天局?”

    弗拉基米尔和马克西莫夫不由面面相觑。

    明斯克哪里来的航天局?苏联解体之后,按照协定拜科努尔是划归了哈萨克斯坦所有。不过因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要遗产,所以拜科努尔的服务对象仍然是俄罗斯军方。

    拜科努尔的航天项目包括航天飞机、重载火箭和各种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以及空间技术的开发,就是英法这类老牌强国都玩不转,何况是从苏联分家的白俄罗斯?

    而且明斯克航天局这种称呼,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啊!

    米26作为现役体积最大的直升机,降落的时候是极具压迫感的。然而即使如此,大楼里仍然陆陆续续的有人冲了出来,期盼的望着直升机停稳后缓缓打开的舱门。

    一个嘴唇上留着三角胡须的中年人,第一个从舱门里走了出来。他热情的向着周围的人群摆手,然后怡然自得的走下了舷梯。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代表明斯克航天局,向你们致以崇高的问候!”

    “你是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尉官站了出来,警惕的询问道。

    从大楼里冲出来的卫兵迅速拉开了警戒线,周围的人群同样踌躇不前,保持着怀疑的目光。

    “我叫亚历山大,是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的人民代表。”来人和蔼的笑了起来,没有立刻回答周围人的问题,而是用力的向身后招呼了一声。

    米26的蚌式后舱门已经悄然开启,然后接着就是一辆牵引车拉着装满了货物的拖车从机舱里行驶了出来。

    “同志们,我们明斯克航天局得知了拜科努尔的情况,对此非常关心!俄罗斯方面已经明确无法对拜科努尔提供支持,在此前提下我们明斯克航天局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不得不站出来,肩负起这个历史的责任!”

    “明斯克航天局,这是什么机构?你们有证明文件吗?谁授权你出现在这里?”

    “同志,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亚历山大指向身后,拖车上的物资已经近的能让人看清上面的字迹了。

    “我的身份和授权什么时候都可以证明,但食物的通行证就在大家的肚子里。请先把这些补给物资搬进去吧,我听说同志们已经很久没吃一顿饱饭了!”

    包装箱上分门别类的品名,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大列巴、格瓦斯,各种肉罐头和黄油,还有那大大的nemart商标总归不会错,不论亚历山大的目的是什么,食物总归是真的!

    这对于已经补给断绝相当一段时间的拜科努尔,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

    “少尉同志,请你安排人将物资进行入库吧。”

    弗拉基米尔的声音从身后响起,让进退两难的军官松了一口气,连忙指挥士兵开始将一车又一车的补给物资送进了大楼。

    “亚历山大同志,好久不见了!”

    亚历山大是最高苏维埃的人民代表,至少是个部级国家领导、人大委员,弗拉基米尔和他也曾经在工作中有过接触。当然在苏联时期,他们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入了解的。

    “弗拉基米尔,看你的样子好像不太舒服。”

    亚历山大和弗拉基米尔握了握手,天气冷的吐气成冰,这让弗拉基米尔脸上看起来毫无血色。

    “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我们进去再谈吧。”

    弗拉基米尔显然不愿意多说,招呼一声刚刚转头,却被亚历山大给喊住了。

    “弗拉基米尔,还请你稍等一下。”

    亚历山大笑道:“我们的客人还没有下飞机呢。”

    说话的功夫,米26的后机舱门打开,另外一行人从那里悄然走了下来。

    整齐的队伍和不太合体的西装,再加上一副明显的东方人样貌,让弗拉基米尔轻而易举的辨认出了来人的身份。

    “亚历山大,这些人难道是从中国来的同志吗?”

第八百三十章 暴风雪() 
弗拉基米尔这次可算是开了眼界了。

    作为从卫国战争时代走过来的老兵,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似乎始终都是那个依靠苏联才建设起一套工业体系的国家。

    中苏论战期和后来发生的边境冲突,都导致苏联国内不可能对中国有多少正面宣传。即使是八十年代末两国关系正常化,交流逐渐增多,很多苏联人对中国的印象也没有得到扭转。

    可想而知,当弗拉基米尔知道了这个所谓的“明斯克航天局”内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不能不让他感到惊讶了。

    “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不过因为改革的原因,经济能力衰弱的厉害。至于说哈萨克斯坦,同样也没有维持拜科努尔的计划和能力。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可想而知我们将不仅失去包括和平号在内的所有航空成就,更会在航天领域衰退到不值一提的地步。”

    “天啊,这真是一场灾难!”弗拉基米尔知道,亚历山大所说的并不是虚言恫吓,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

    甚至他的的说法已经是相当客气了,俄罗斯国内若非依靠波罗地海舰队敲诈了德国人一笔,现在大概第五国际都要重新组织起来了。

    勉强得到的一丁点援助,还要填满国内初现的寡头胃口,分摊到经济民生方面的资金可想而知会有多少。至于说军事预算和科研拨款,在苏联“良心”们的不断鼓吹和煽动下,根本连最基本的运转都无法保证了。

    这样一来,拜科努尔这种貌似毫无意义的资金投入,当然更没有丝毫保障。

    至于说拜科努尔的所在国哈萨克斯坦,一个主要经济支柱以畜牧为主的农业国家,怎么可能玩的起宇航中心这种大国玩具?

    其他不说,拜科努尔被废弃也就是时间问题。

    “是的,这样一场灾难,将会导致苏联在航空领域过去一个世纪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

    亚历山大脸色同样沉重万分:“俄罗斯不可能继续投入,哈萨克斯坦无力投入,拜科努尔只有依靠苏联这样的国家才能运转。然而如今苏联已经分崩离析,苏联在航天领域的遗产,必须有一个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明斯克航天局。”

    “以国际合作组织机构的名义,收拢苏联的航天遗产。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将对明斯克航天局共同投入、共享收益,拜科努尔作为苏联的航天中心,是明斯克航天局第一个关注的项目。”

    “这可是我一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弗拉基米尔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将头顶上的大檐帽摘下来仅仅的抱在怀里,就像是最珍贵的宝物失而复得一般。

    “哦,对了。”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弗拉基米尔奇怪的问道:“既然明斯克航天局是俄、白、乌、哈四国组成的,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会出现在这里?”

    “拜科努尔有着无数的高机密航天技术,即使这批补给物资是他们提供的,我们也应该限制中国人的活动范围。”

    亚历山大转过身,目光里透着一股“关爱智障”的无奈。

    “明斯克航天局虽然是四国联合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但俄罗斯都拿不出钱来投入,你不会以为,白、乌、哈三国就能有钱投入进来吧?”

    “明斯克航天局名义上是四国联合组建的国际合作组织,但实际上出资的却是这群中国人。”亚历山大黑着脸,不容置疑的说道:“别说限制这些中国人的活动,拜科努尔如果想得到生存下去的财政拨款,就必须在这些中国人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拿出足够多的好东西来!”

    “中国人出资?”

    弗拉基米尔有些不敢置信,下意识的摇头道:“拜科努尔每年预算至少五亿卢布,中国人有这个能力拿出这么多钱么?”

    “这就是为什么要组建明斯克航天局了。”亚历山大信心十足的说道:“向航天局注资的可不是中国官方,而是一个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新科集团。”

    “胡文海?!”

    不用说,胡文海的名字如今已经比21世纪的“比尔盖茨”还要好用了。

    “可不就是这位财神爷,才能拿得出这么大一笔钱了。”

    “可是他一个资本家,为什么会投资在航天领域?我们是科研机构,可没有什么赚钱的本事。”

    弗拉基米尔有些忧心忡忡,皱眉道:“只怕中国人是有备而来,如今苏联剩下的这点遗产谁都想咬上一口。我们如果轻易把这点家当卖光了,以后恐怕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

    亚历山大摊开手,无所谓道:“中国人的心思这我就不清楚了,世界首富的思路如果谁都能猜的到,那岂不是谁都能当世界首富了?”

    两人私下里交流过了一番之后,弗拉基米尔总算摸清了当下的实际情况,心里有数起来。

    他转头招呼过来几个拜科努尔的管理人员,悄然的将一些安排布置了下去。

    随着补给物资的抵达,拜科努尔的天空中终于又逐渐响起了久违的笑声。这里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职工和后勤,几乎所有人都用炙热的目光打量着从直升机上搬下来的那一个个木托盘上的纸箱。

    不止是食物,还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油料、衣物、甚至还有彩色电视机和正在中国国内引发抢购的vcd播放机,以及包装在薄膜食品袋里的vcd光盘。

    这不仅是一次紧急补给,更是要利用这批物资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和奖惩体系。

    不过当然,最要紧的还是得先给拜科努尔的工作人员们提供一顿丰盛的午餐,以及久违的热水澡和干净的衣物。当后勤中心里飘出诱人的烤肉和红菜汤味道,原来还人声鼎沸的广场上,顿时变得门可罗雀起来。

    打着饱嗝的弗拉基米尔瘫在椅子上,向着一群同样吃饱喝足的下属们递了几个眼色。

    等到身旁其他桌子上几个关键人物离开了,弗拉基米尔才端着装满了格瓦斯的酒杯,向着同桌的中方人员笑着致意起来。

    “我代表拜科努尔的全体工作人员,再次向中国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了宝贵的援手。”

    “弗拉基米尔同志太客气了,拜科努尔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消失在历史的错误选择中。”

    端杯起身说话的,是个有些年纪的干瘦老头。一头的花白头发,俄语却说的非常流畅,隐约还能品味出他的发音有些五十年代的特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恐怕老人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以这样完全颠倒的身份,重新与一个俄罗斯人把酒言欢吧?

    “明斯克航天局的情况,我已经从亚历山大那里了解清楚。”

    弗拉基米尔笑容灿烂的说道:“今后有了中方同志的支援,相信拜科努尔就能免除后顾之忧,在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我们也不会让中国的同志吃亏,作为苏联最重要的宇航中心,我们有很多非常棒的项目可以介绍给你们!”

    说着话的功夫,弗拉基米尔向身后招了招手,就有人将一份文件夹递到了他的手上。

    “只要中国的同志们愿意投入,我们可以把苏联最重要的宇航项目,完全毫无保留的拿出来与你们交流,哪怕是整个项目完全有中国的同志来完成,我们也绝对鼎力支持啊!”

    “哦,不知道弗拉基米尔元帅说的是什么项目?”

    “来,请看这就是我们拜科努尔最重要的项目了。”弗拉基米尔打开文件夹,将其推到了老人的面前。

    打开的文件夹里,第一页的顶头位置上就是一张极具科技感的照片。

    这是一个极为宽敞的钢结构车间,镜头从上方向下俯视,让人能够将整个车间的情况尽收眼底。墙壁上一层又一层的工作平台喻示着它的宽广,低垂的龙门吊车则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出对工业伟力的顶礼膜拜。

    不过最引人瞩目的,却是车间地面上两架前后排列的巨大飞行器。从它们特殊的造型上,不难分辨出它们的身份暴风雪航天飞机。

    “暴风雪航天飞机,这可是苏联航天事业的结晶!”弗拉基米尔振奋的说道:“两艘航天飞机,现在就在我们的组装工厂里。只要后续资金能够有保障,在十年内航天飞机就能进行载人发射,中国将一步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航天大国!”

    “呵呵。”

    老人将只看了一眼的文件夹毫不吝惜的仍在了桌子上,轻轻的摇了摇头。

    “弗拉基米尔同志,请收起你的小心思吧。我们对航天飞机毫无兴趣……嗯,至少二十年内都不会有兴趣。我们感兴趣的只有一个,我想你应该非常清楚。”

    “液氧煤油高压循环补燃技术,也就是rd…180火箭发动机!”

    弗拉基米尔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第八百三十一章 有魄力() 
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这就是苏联航天系统的九阴真经。

    哪怕是苏联解体三十年之后,仅凭在这一技术上吃老本,d…180和rd…191两款发动机的大名如雷贯耳,美国要制裁俄罗斯都要首先考虑如何为nasa解决替代发动机的来源,开启自我研发模式。这对于21世纪的美国人来说,已经是太过陌生的经历了。

    如今中方一开口就把目标瞄准了这样的核心技术,那真是在刨苏联航天系统的“祖坟”了。

    弗拉基米尔虽然知道如今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可仍然将脑袋晃的跟个拨浪鼓一样:“中国的同志可能不太了解,高压液氧煤油补燃循环技术是需要极高工业基础的,就是拿给你们看,别说能不能造出来,看不看得懂都不一定!”

    苏联人半个世纪的航天争霸,确实有说出这种话的底气。

    在冷战之中,美苏两国的太空争霸都是吞金黑洞。真金白银砸了几十年砸出来的航天体系,这才是弗拉基米尔说话的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