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十几年里,国内航天技术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虽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一想到胡文海的手竟然在国外伸了这么远,还是让林千军有些心惊的。中国什么时候能量产了rd180,那简直就像熊猫国产化一样,是一个产业的转折节点啊!如果能提前加入进去……
胡文海话没说尽,但其实也属意林千军能够再进一步。
人有野心不是坏事,谁不想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呢?关键还在于,这个人是否愿意做事情。林千军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在熊猫项目中能够看的出来,是愿意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愿意尊重技术人员,并且拥有很好协调能力的人才。
搞关係搞的好,那也是不得了的人才,而且是很重要的人才。能以一个半外行协调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项目,并且还把这个项目做好了,这不是本事什么是本事?
只要愿意做事情、能做事情,管理岗位一样对做事至关重要。能扶一个自己人上去,对胡文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乐见于此的事情。
双方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1995年的春节特别的早,1月8号就是腊八,到30号就要过除夕,31号就已经是春节了。
从阎良离开之后,胡文海坐在飞机里突然想到,自己当初竟然真的敢坐运七改的新舟首飞,这可真是颇有波音摔飞机之后美国交通部长亲自乘坐737的“风采”啊……
这个原因主要是,他又不由自主的联想起空警200那架撞山的运八了。
虽然和运七没啥关係,但国内在大飞机平台这条路上,确实还有很多的课要补。
只要想到那整整一架飞机的专家和技术、机组人员,谁能对那段历史不感到心痛呢!
而且这段历史,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作为一个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胡文海至少还是读过王小谟传记的。空警2000是从2000年和以色列合作被美国叫停之后,我们才开始着手独立研发的。
1999年6月,由俄罗斯别里耶夫飞机公司负责改装的伊尔76飞跃太平洋,结果被美国的卫星发现,最终确认了以色列在为中国生产预警机的情报。克林顿由此亲自给巴拉克打电话,要求必须停止中以合作。巴拉克还想挽回一下,结果克林顿直接以断掉以色列军援为威胁,也要阻止中国得到预警机。
此时正好是一号在以色列访问,巴拉克拖到了最后一刻,直到登机离开才不得不对一号坦白。想也知道那时的场面是什么样子,双方刚“友好”完,人还没走结果最重要的合作项目翻脸,这是有多气人?又让之前双方的神采奕奕、和谐共处,变成了多么讽刺的画面?
虽然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被美国卡脖子了,但这丝毫不能减少由此而来的气愤和耻辱。
其实想也知道,作为国家人格化的代表,一个国家受到羞辱最气愤的难道不就是那位吗?
可也正是因此,“忍辱负重”这四个字,回首之后才愈加的有份量。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大概没有人比他更加深有体会了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小谟临危受命、力排众议,担着沉重的压力立下军令状。
“五年内把预警机做出来,这是可以做到的!”
一号难得激动的批示:“你们争取在五年内把预警机做出来,到时候我邀请克林顿到我们的飞机上去看一看,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做出自己的预警机!”
2002年,中以双方合作正式破裂。2003年,王小谟就拿出了试製的样机。这并不是以色列在私下里进行了技术支援,空警2000不是费尔康的中国版,这是王小谟亲口证实的。
实际上在与以色列合作之初,王小谟就提出了同步研製方案。也就是说,王小谟对和以色列的合作始终留了一手。一方面是与以色列合作,另一方面则利用以色列的项目锻炼我们自己的队伍。当时以色列的管理和技术团队,都有来自中国的备份团队,主要任务除了验收以外就是学习、借鑒以色列的科研体系和技术路线。
就是这样超前的战略眼光,让中国的空警2000在2006年就进入了服役。按照当年的军令状,甚至还不到五年时间!
而空警200同样也是2002年立项,与空警2000是同步进行的。同时开展两个预警机项目,这其实是无奈之举。作为空警2000平台的伊尔76我们无法自产,更没有替换平台,相当于仍然随时可能被人卡脖子。不发展空警200,我们就铺不满整个国防体系。
所以说到底,空警200的空难悲剧,就是因为中国手中没有可靠的大飞机平台。
不过在胡文海引进了麦道82之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可以解决的方案。
只是如今还有一个问题。
还是因为胡文海的原因,国内半导体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国内因为对越反击战尝到甜头,因此比历史上更快的上马了预警机项目。
这么一来,想必王小谟那边的项目进展肯定比历史更快。
在相控阵雷达技术解决之后,如果因为平台载机的问题又跑回原来的历史轨迹怎么办?
麦道82的项目,必须儘快取得进展了!
ps。之前章节是我记错了,麦道82本身就是双发飞机,dc…10才是因为美国联邦航空局的“60分钟限制”规定,而最后改成了三发飞机在早期飞机安全性不足的情况下,双发和三发飞机,必须与任一备用机场保持60分钟航程。后来1964年美国取消了对三发飞机的60分钟限制,因此为了能飞跨洋航线(显然在大洋上是找不到60分钟内的备用机场的),dc…10才紧急更改设计,成为了一架三发飞机。
第八百七十一章 不忘初心()
“麦道82的国产化进程如何了?”
刚下飞机,胡文海就把电话打到了商飞总经理常畅的手上。
这位从西飞空降得总经理如今已经是整个航空系统炙手可热的人物了,手上握着商飞这样的巨无霸,而且还有麦道82这样的项目,更是在魔都圈了好大一块地,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他的位置眼热。
可即使如此,在接到胡文海电话的时候,常畅也是连忙挥手赶跑了自己办公室里正在做彙报的下属。
商飞有40%的股份属于新飞航空工业公司,而这家公司又是西飞和新科的合资企业。新飞公司的占股明面上是新科51%而西飞49%,其实就是新科披着马甲给西飞输送利益。
新科集团这十年来,少说在西飞的坑里扔了几十亿,这是为了什么?
原因其实就是一个,为了让熊猫能够飞上天。
还是那句话,当熊猫飞上天空的那一刻,胡文海在国内的地位才是真正无可动摇。
而如今熊猫虽然还没有定型、入役,但确实是结结实实的飞上了天。在试飞成功之后,所有人都知道熊猫项目成功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熊猫项目的成功过程中,商飞无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算下来西飞在商飞中大概间接佔有20%的股份,而从1991年商飞成立以来,西飞得到的分红和股价升值,至少都要有二十亿之多了。
商飞本身的市值,至少也是百亿级别。
换句话说,胡文海并不是什么“无关人员”,而是商飞实际上的大股东。而且和魔都市府、中航总公司受到诸多限制的股权不同,新科手中那20%可是胡文海一言而决的。
这样的重要大股东来电话,常畅不可能毫不在意。
何况他也已经得到了熊猫上天的消息,怎么说都是西飞的老领导了,这点消息灵通的渠道还是有的。可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加认识到胡文海的身份如今已经完全不同。
“胡总可难得想起我们商飞啊!”常畅打了个哈哈,拿出彙报工作的态度,连忙说道:“我们麦道82的组装工作已经掌握了,至于说国产化的程度,很遗憾还没有完全成功。目前机身製造我们与西飞合作,完成度已经达到了76%。机翼和垂尾、尾翼等结构与沈飞合作,已经实现了93%的国产化。控制系统、飞机软体和航电、仪器仪錶我们与西飞合作,受到其他项目的限制,目前进度有75%。其他诸如贵航的小零件、紧韧体与标準件,中航的光电、雷达,还有专用的半导体晶片等项目,进展也都很快。”
“目前综合国产水平,已经达到了81%的进度。”
胡文海听到常畅这番彙报,也不由得有些惊讶。商飞的运转他不是完全置之不理,平常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彙报档案。从过往几年的财务报告来看,商飞并没有完全放弃在魔都的房地产事业。
毕竟是近水楼台,魔都的发展一日千里,商飞在成立之后又狠狠的圈了几块地。尤其是在开发浦东战略执行之后,他们在陆家嘴那几栋大厦真是赚了不少钱。
按照原历史上商飞的表现,胡文海说不担心他们走歪了路,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看在商飞拿着这笔钱结结实实的奶了西飞几口的份上,胡文海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而已。
说实话他真的没有想到,在没有他督促的情况下,商飞竟然在麦道82的国产化项目上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其实这就是他的局限性了。
是的,胡文海其实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
在没有他的世界里,难道中国人就没有做成过事情吗?事在人为,原历史上西飞做的不好吗?那常畅作为西飞的老领导,又怎么会做不好事情呢?
国企问题,说到底是管理问题。商飞在重组过程中,整个管理层全面大换血。航总从全国抽调精兵强将,都是在过去经过了组织考验、真正能做事的人才。下面的工作人员也是先下岗再重新竞聘上岗,再有末位淘汰和在岗培训追着跑,想留下不拚命行吗?
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剧增,另一方面是公司福利跟着增长。魔都户口,学籍、奖金、分房,妇联和共青团甚至还组织活动相亲呢!即使在魔都,商飞都能算的上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了。
经过这样的改造,商飞还是那个919都造了十多年的商飞吗?
商飞虽然仍旧是大力投入到魔都的房地产市场当中,但是从上到下都明白一件事情。
全国那么多企业都想在魔都拿地,中航总公司是央企,可商飞只是个央企和地方、私企的合资企业,你凭啥比别人多这一份面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背后有大佬撑腰。大佬的支援不是没有理由的,不是看你商飞长的好看,而是指望你商飞干活的。
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商飞才能在房地产市场圈钱。而圈来的钱,也只有投入到本职工作上,大家才能舒舒服服的分钱。
认清自己,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每一种体制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优缺点,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四个字“不忘初心”。说到底,金钱只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工具,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才是这个工具的目的。有些人在追逐工具的过程中忘了自己的目的,有些人把追求工具当成了自己的目的。而只有真正想要做事的人、能做成事情的人,才会始终牢记自己的目的。
商飞的立足点就在麦道82的国产化,以及麦道90的引进工程。本职工作干不好还想在魔都舒舒服服的圈钱?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正是这样压力和动力俱全,商飞上下戳力一心咬牙推动着麦道82的国产化进度,至此给了胡文海一个大大的惊喜。
“你们目前国产化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我能帮助你们解决的?”
听到意外的好消息,胡文海不吝珠玉的给出了一个机会。
而这话听在常畅的耳朵里,当然是欣喜若狂,思索片刻就立刻说道:“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系统性困难,就是半导体仪器仪錶在国内的生产能力。目前我们在国内很难採购符合要求的高端仪器仪錶,而必须大量从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进口。其他的子系统尚且可以克服,但国内对这一块却毫无办法,我们甚至找不到替代进口的可能性。”
胡文海听到常畅这番话,也不由的吸了一口气。
底蕴啊……
中国半导体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数字计算领域。仪器仪錶这种模拟讯号处理是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的看家本领,之前在国内确实都是属于瘸腿状态。
这也是没有办法,在这么几年的时间里就要全面赶欧超美,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轻重取捨当中,胡文海选择了数字领域而暂时忽略了模拟领域,如今后果就开始显现了。
按照原来的历史,国内在半导体仪器仪錶领域奋起直追,怎么也要两千年以后。而且从已经存在的未来来看,都处于正在追赶阶段。
能应用到商业干线客机上的仪器仪錶,有那么容易追赶吗?
作为一个半导体工程师,胡文海深知这其中的难度。当年从德州仪器黑来的dsp晶片技术,到现在也不敢说完全吃透了。而且当初是声明了dsp技术只能在非民用领域应用,dsp晶片的专利还在德仪手里。
先不说德仪会不会卖,即使要卖,恐怕也要新科出不少血吧。
有点……夸下海口了啊。
胡文海说不上是不是后悔,总归有些哭笑不得。装×失败这种事情,他的倒也算经验丰富。不过既然常畅提出了这么一个请求,他总归要去试一试的。
“德州仪器是航空仪器仪錶的主要供应商吧,我记得摩托罗拉的主要市场在汽车行业……”
这么一说,胡文海又想到国内要发展电传、电动汽车,摩托罗拉估计还是绕不开。
也行吧,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
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都是老朋友了。
“是的,我们目前主要就是从德州仪器进口仪器仪錶产品。如果能解决这一块的问题,麦道82的国产化进度肯定会提高一大步的!”
已经81%的国产化进度再上一步,那完全国产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还是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