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纳寂寞哥的建议。再更一章。以谢诸位。五更啦。有充分的理由再次求票。还有保底月票捂在手里的。投给我吧。
————
“朕要杀了杨奇。”天子一见到刘修。就咬牙切齿的说道。
“为什么?”刘修一脸不解的问道。“就因为他建议命令袁绍征剿黑山的事?”
天子咬着嘴唇。沉默了半晌。没有再说。转而问道:“你在家忙什么?”
“抱孩子。”一说到家里的事。刘修禁不住乐。是真正的那种抑制不住的快乐。前世也//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好。今世也罢。他似乎都没有享受过这么热闹的家庭生活。不久前。王楚刚刚生下了第二胎。是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健康。这已经是刘修的第二个儿子了。而根据唐氏的火眼金睛。已经开了怀的长公主据说也应该是个儿子。这样算来。刘修应该很快就又有一个儿子了。
这还没有到三十岁。他就有了三子一女。果然是多子多福啊。父母双全。儿孙满堂的幸福时光离他不远了。要说富。他现在手上有大量的生意。虽然见不得光。可是生活很滋润。要说贵。他现在是楚王世子。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也算是不错了。如果不是考虑到乱世将至。他简直有些陶醉。
天子看他那副开心样。有些吃味。“年纪轻轻的。在家抱孩子?”
刘修不好意思的笑了两天:“臣如今无所求。也就是剩下一件事:多生孩子多种树了。”
“噗——”天子终究还是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手里的茶撒得满身都是。蹇硕连忙赶了过来。擦掉天子身上的茶水。又给天子重新倒了一杯。满意的看了刘修一眼。因为力挺刘修。他不仅成了楚王一家的恩人。更是天子的恩人。如今在宫里已经赫然是天子身边第一信臣。
“这么说。不能让你太舒服了。连朕都有些妒嫉了。”天子重新接过茶杯。呷了一口滚烫的茶:“你去一趟黑山。看看这些人究竟是怎么搞的。”
“我……我去?”刘修有些为难:“陛下。臣现在的身份不太合适吧。”
“唉。顾不了那么多了。”天子无奈的揉着太阳穴:“如今天下多事。朕能信任的也只有宗室。你是宗室中最年富力强的。不用你还能用谁?”他顿了顿。又道:“对了。朕已经让刘虞回幽州做刺史去了。如今幽州有刘虞。豫州有刘焉。荆州有刘表。这并凉的事一直是由你在负责。也就不要麻烦其他人了。”
刘修没有再说。他早就猜到了这一点。其实说起来。天子还说是不太笨的。他虽然明白宗室也未必靠得住。但在在袁家的步步紧逼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宗室。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吧。虽然对宗室也防备。关键时刻。他还是宁愿相信宗室的。
“唯。”刘修拜了一拜。又把并州的事说了一下。天子摆摆手:“那你就顺便一起去处理一下。并州能否安定。不仅是并州一州的事。更关系到京畿。关系到冀州。不能掉以轻心。”
刘修领命而去。出了宫。迎面正碰到赶来议事的三公。刘修不敢怠慢。连忙上前给段颎、唐珍行礼。然后又向司空杨奇行礼。杨奇一把揪住刘修的袖子。用力的把他拽到一边:“我想问卫将军一句话。”
刘修指了指自己的袖子:“杨公。你就是问话。是不是也先放开我的袖子再说。这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
杨奇却不理他。眼睛死死的盯着刘修:“你说。黑山的黄巾究竟是怎么回事。还要姑息他们到什么时候?”
刘修眉头一皱。心道天子怪不得要杀他。这说话可真够直的啊。点明了是天子利用黄巾来对付袁家。不过这也是杨奇的本xìng。他最出格的还不是这一次。据说他在宫里做侍中的时候。有一次天子问他。我和桓帝比怎么样啊?天子的意思是说。虽然大家都说我不行。可是我比桓帝多少还要强一些吧。结果这位杨奇说。陛下和桓帝比。就和舜与尧比一样。这话听起来好象是夸天子圣明。其实是说。你和桓帝是一路货。不分上下。气得天子当时一甩袖子。说你死了之后一定和令祖一样。会有大鸟飞来的。
这就等于诅咒杨奇早点死了。大鸟的典故就出自杨奇的曾祖杨震。据说他沉冤得雪。改葬华yīn潼亭的时候。有大鸟飞来。在坟前悲鸣。
刘修轻轻的扯了一下袖子。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有人上书。说你因私废公。以姻亲之故。偏向袁家。可有这回事?”
“你有证据吗?”杨奇勃然大怒。杨家和袁家是有姻亲。但他是出于杨震长子杨牧。和杨彪虽然是族兄弟。和袁家却没什么交往。
“那你说陛下姑息黑山黄巾。有证据吗?”刘修反问道:“袁绍私自募兵。据说近十万人。怎么没听杨公弹劾过?”
杨奇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
刘修沉下脸。冷笑一声:“陛下不介意你的顶撞。任你为司空。既是给弘农杨家面子。也是看中你的忠贞敢言。可是如果你的敢言是有选择的。那结果可就不好说了。杨公。你既然身为三公。就应该多替朝廷想想。是黑山黄巾的威胁更大。还是擅自征兵的袁绍威胁更大。这颗心。要放在正中说话啊。”他说完。冲着杨奇拱拱手。又向站在一旁看笑话的段颎、唐珍施了一礼。扬长而去。
唐珍抚着胡须道:“段公。你这弟子不仅用兵有一套。这说话也和用兵一样。直击要害啊。”
段颎微微一笑:“这可不是我教的。我也教不来。”
刘修上了车。心情非常不好。他推荐杨奇出任司空。本来是指望利用杨家的威望来填补一下袁氏从朝堂上撤出之后的空缺。毕竟在人脉上能和袁家相抗衡的。也就是弘农杨家了。虽说天子处置袁家的事理由很充足。可是天下士人显然不这么认为。袁家退出了朝堂。他们的威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支持袁绍、袁术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杨家在这个时候不仅没有帮天子稳住朝堂、舆论。反而有偏袒袁家的所为。如果是这样。那就和当初的希望背道而驰了。
可是简单的斥退杨家。似乎也只能把杨家推到袁家那一边去。他想拉拢杨家。就算不能为天子所用。也得为自己所用。至少不能让杨家和他唱对台戏。这里面的分寸就非常重要。
“德然。德然!”前面有人挥手。正在沉思的刘修连忙命令停住了车。定睛一看。正是蔡邕。蔡邕头上戴着两梁的进贤冠。身上穿着一件宽大的襜褕。腰间佩着紫囊。挥舞着大袖。神态飘逸。只是红润的脸庞上有些焦急之sè。
“哟。蔡先生。你这是干什么?你叫住我。不是想告诉我说不想在宫里教皇子。还想去晋阳学堂吧?”刘修从车上下来。和蔡邕开了个玩笑。皇嫡子回宫之后。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因为他喜欢蔡邕的女儿蔡琰。天子便把蔡邕从晋阳调了回来。让他做了太子少傅。专门教太子读书。为了让太子不寂寞。曹cāo的儿子曹昂、周异的儿子周瑜。杨彪的儿子杨修等十几个权贵子弟都进宫做了伴读。刘和和蔡琰也在其中。学堂就在前面不远。
“我还真想回晋阳去。可惜回不去。”蔡邕拉着刘修的手就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说:“晋阳多好啊。没人敢打扰我。这里可不成。三天两头的有人来看。做不成学问。”
刘修笑了。蔡邕这人就是标准的书生。他也不想想做帝师将来有多少好处。他跟着蔡邕进了学宫。正围在一起游戏的十几个半大孩子一看。立刻一哄而散。太子刘协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的给刘修施了一礼:“拜见楚王世子。卫将军。”
那几个孩子互相看了看。也不敢怠慢。以周瑜、曹昂为首。一个个的走了过来。向刘修行了礼。刘修看着他们。不由得有些感慨。这都是大汉的jīng英啊。以后怎么能自相残杀呢。他软言问候了几句。又特别和刘协说了几句话。这才跟着蔡邕进了一帘相隔的内室。
刘修刚刚挑开分隔内外的纱帘。刘和就蹦了过来。先给刘修规规矩矩的施了一礼。然后摊开双手。娇笑道:“阿翁抱。”
“好咧。抱。”刘修哈哈大笑。把女儿抱起来。用胡须在女儿的小脸上搔了搔。逗得刘和咯咯的笑了起来。同样在内室读书听讲的蔡琰不免有些羡慕。就连在外室的刘协听了。也有些愤愤不平。以前在卫将军的时候。都是他抢上去要刘修抱的。现在他只能看着刘和撒娇了。
“昭姬。来。也让叔叔抱一下。”刘修蹲下身子。向蔡琰收出手。蔡琰连忙放下笔。跑过来抱着刘修的脖子。狠狠的亲了一口。然后得意的说道:“卫将军叔叔。我解开那首分果子的题了。”
“是吗?”刘修很意外。看了蔡邕一眼:“果然是蔡先生的女儿。就是聪明啊。”
“还行啦。”蔡邕很得意的抚着胡须:“其实外面那几个也都解出来了。不过比阿琰慢了半个时辰而已。”
我晕。刘修一拍脑门。心道你老人家是不知道。外面那几个基本上也个个是人才啊。蔡琰比他们还要快半个时辰。那这智商可不是一般的好。看来我那小学数学教材还得抓紧时间编才行。
“不过书读得好有什么用。没有出路。这学得越好。越是祸害。”蔡邕挥了挥手。让蔡琰、刘和到一边玩去。又放了外面几个小子半个时辰的假。等学堂里空了下来。他才说道:“我在晋阳学堂的几个弟子来了。要请我安排前程。我能安排什么前程啊。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未完待续
第五卷 天下崩 第441章 大汉朝的就业难
求月票,推荐票!
——
刘修沉下了脸,捻着手指。“我刚刚领了诏,马上要去一趟并州,就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是吗?”蔡邕松了一口气:“那可太好了。你是不知道,这两天把我愁得啊,简直吃不香睡不着。帮他们安排吧,我没这本事,最多让他们进宫做郎中,要想补上实缺,不知道得等到哪一天,不帮吧,都是一些人才啊,闲置了,多可惜啊。”
刘修没有吭声,他知道蔡邕担心的这些人都是学经的。晋阳学堂的生员分三类,一类是学经的,一类是学工的,一类是学武的。后两种基本上不担心毕竟问题,学工的进工坊,现在晋阳不仅有官方工坊,各族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工坊,这些通晓技术的学员很容易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学武的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他们大多数人本来就来自并州边军,毕业出来之后再回到边军再自然不过,就算是那些并非边军出身的学子也好安排,先到边军实习两年,然后要么留在边军发展,要么回各郡县做相关的工作。
最难分配的就是这些学经的。
读经的目的是什么?不排除一部分是为了研究经学,做纯学问,就像蔡邕这样,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为了做官。读完书之后,进入刺史府、太守府、县寺做文吏,然后一步步的升迁,外放为县令,开始他们的仕途。
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和洛阳的太学一样,太学生毕业的速度远远高于官员的需求数量,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毕业生没有就业途径的问题。并州刺史赵云秉承刘修的意思,一直在压制并州世家豪强子弟直接因家世而进入仕途。给学子们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为那些世家大量的把子弟送入晋阳学堂就读,然后再进入仕途,这样一来,那些小户人家的子弟的入仕机会受到了非常大的挤压。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在并州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刘修一直对贪墨的事情抓得非常严,所以县令、县长这个官员仕途的起点反倒成了很多人迈不过去的坎。大县的县令俸禄是千石。小县的县长是三、四百石。千石的还将就,三四百石的如果没有灰sè收入,就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而并州在这方面偏偏抓得非常紧,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凡是有臧罪前科的,一律不得再入仕,也就说,他在并州的仕途到此为止。
这样一来,除了世家子弟能靠家里的接济做官。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根本就迈不过这个坎。
这里面有刘修考虑不周全的问题,但蔡邕要负主要责任,就是他不顾刘修的jǐng告,扩大了读经学生的规模,进一步使这个情况恶化了。其实上次贾诩来洛阳庆贺的时候就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刘修否定了给县长加薪的提议,他这样设置。本来就是要引导更多的士人进入工学和兵学,而不是把当官变成唯一一个途径。
“哦。那就好。”蔡邕松了一口气,有些不好意思的抹抹额头:“那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加俸?”
“不行。”刘修摇摇头“加俸是更改朝廷制度,涉及面太广,不是并州一州能实行的。”他沉吟了片刻:“我想把原本要由他们自雇的一些人改由官府配置。”
蔡邕想了想“这样好吗?县令、县长本来就是异地为官,能够信任的只有身边那几个人,如果这些人都由官府配置,他可就真的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了。”
“这些人也〖自〗由流动,尽量避免使用本地人。”刘修笑笑,解释了一番。
汉代的县令、县长之所以贪墨者多,是因为仅凭他们的俸禄很难养活自己,而他们最大的开销中,有一笔就是雇佣随从。一个官员至少要雇一个随从帮他做一些杂事,不仅要管饭,还要发工钱,四百石的官员一个月有米十五石,钱两千五,米是够吃了,可是钱却绝对不够用,因为一个随从的佣钱一个月低的一千,高的两三千,再加上文具、柴、衣服、车马等费用,这些是根本不够用的。这其中最大的开销就是随从的雇佣费用,一个月能占到俸禄的一半到三分之二。
刘修的计划,就是把这些人的雇佣费用由官府承担,省掉了这些费用之后,县长们的生活负担就小得多了,而这些人由官府雇佣,不再是县长们的私人雇佣,剥离了他们之间的主从关系,也就不用再忠于县长个人,而成为官府的雇员。
蔡邕的担心也正出于此,因为这样一来,县长就没有一个可信任的人,满眼都是本地人,他要想有所作为,将变得非常困难。
“我准备把百石以上的掾吏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