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傲视三国-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擞媚抗馄疵分鹱琶览龅墓媚铩�
校场上,身穿铠甲的寇邵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天气虽然还没热的厉害,但是在太阳下穿着严严实实的盔甲就像把自己置身蒸笼一样。寇邵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汗水顺着自己的脊梁滑落腰间。
“击鼓!”寇邵命令道
“诺!”鼓值开始猛力的敲打牛皮鼓,随着咚咚咚咚的鼓声响彻军营,原本安静的军营立刻小小说网起来。士兵们以最快的速度穿上扎甲,拿上兵器来到军营中间的空地上列队。与寇邵第一次来这里检阅时不同,脚步声巨大繁多而不散乱,铠甲甲片的哗啦哗啦声虽响却没有士卒交头接耳的嘈杂声。
很快五千兵马就在营中整整齐齐的列队完毕了。寇邵估算了一下,从击鼓到几何完毕一共用了大约两柱香的时间(三十分钟)。从集结的速度到列队的整齐程度来看比上次进步了不少,但是还是不够理想,寇邵心里理想的标准是要在十五分钟内,即一炷香的时间内完成集结。
高顺从队列中上前一步,拱手道:“禀报大人,南营兵马集结完毕,请大人示下。”
“嗯!”寇邵微微点头,“比之本官第一次来的时候犹如天地之别啊!高顺,你很用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高顺一脸的喜悦,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也是一种鼓励。“不过,本官希望下次大军能一柱香的时间内集合完毕。以现在慢慢吞吞的速度万一遇到敌人的突袭怎么办?”寇邵又说道:“能做到吗?”
“卑将一定不辜负主公的期望!”高顺又严肃起来,显然这个目标不是容易达到的。
说罢寇邵又面向全体士兵说道:“你们都知道,本官来丹阳之前是掌管北军射声营的校尉。那是大汉最精锐的军队之一,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所以本官会象操练北军精兵那样操练你们,甚至本官对你们的要求会很更加严格。”说罢寇邵扫视了一下士兵们的表情,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现的很木然,仿佛自己说的话和他们无关。“不错,丹阳兵的勇名天下皆知,你们比之一般的郡国兵是强悍了许多。但是本官要的不是一群不以比上不足为耻,反以比下有余为荣的骄傲自大之徒。”听到这话许多士兵都猛的抬起头来看着寇邵,这话似乎触动到了他们的心。
“本官要的是一支可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无敌劲旅。是可以横扫天下、令大汉都以之为荣的精兵。当敌人听见你们的名字就闻风丧胆,看见你们的旌旗就抖如筛糠,看到你们的样子就害怕的丢下兵器投降。”寇邵高高的举起双手,“这才是以勇猛著称的丹阳精兵应该追求的目标。而你们~~”寇邵猛的提高嗓门,用手一指台下,“你们现在还配不上精兵的称号,在不久前你们甚至还对一群庄客束手无策,难道这不是一个污点,一个耻辱吗?难道你们不想洗刷吗?”
孟虎忽然从队列中站出来,拱手道:“大人,请别再说了。我等日后一定加倍努力操练,绝对不会再让那样污点玷污我们的旌旗。”再看台下军士,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神采。之前他们没有目标,向大海中的孤舟不知道驶向何方,现在他们有了目标,那就是为成为天下劲旅而奋斗。
“不错!有志气”寇邵打起了官腔,“今天本官前来是除了看看操练的如何,还想顺便做个体能测试!”
“体能测试?”高顺重复了一边他觉得很拗口的词语。
“呃~~简单的说就是考较大家的体力如何!”寇邵解释道。
“原来如此!”高顺点点头,寇邵点点头说道:“行军打仗士兵的体力确实很重要,自己的部曲能行军多远,能作战多久,为将的人都必须清楚的知道才行啊!”
高顺挺胸站直了身子,问道:“不知道主公打算如何考较?”显然高顺对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很自信。
“简单~全体将士绕宛陵县城跑十圈。”
“诺~~~啊!”高顺惊讶不已。
接着,初夏的宛陵城外就出现了这么一幕。一队队身穿甲衣、手拿刀戟钩镶的士兵满头大汗的绕着城池一圈又一圈的跑。高顺、典韦、魏延手拿鞭子在一旁监督,谁偷懒了就给他一鞭子。天气虽然不是太炎热,但是穿着甲衣做这样的剧烈运动依然可以让人汗如雨下。寇邵站在城头观望,同时还命人点上香计时,寇邵要看看这些军士的体能可以支持多久。
初时腾腾腾腾的踏地声整齐而有力,全军上下都精神抖擞。这些丹阳兵果然底子不错,一口气跑出近二千米,无一人掉队,虽然有的体能稍差的人已经开始喘粗气,但是依然咬牙坚持。第一柱香烧尽的时候,终于还是有人开始掉队了。这时高顺等人的皮鞭毫不留情朝他们身上招呼,把他们象牛马一样赶回队伍中。
“这批军士的体力居然这么好,本来我以为会有至少一半的人掉队,现在看来只有一成左右。”寇邵看着第二柱香被点燃。
测试还在继续,此时大部分士兵因为水分流失过多,嘴唇干燥,眼眶凹陷。他们脸色潮红,喘着粗气,大口大口的把空气吸进肺里。此时士兵们的脚步声开始凌乱起来,队伍也越拉越散,又有二成的士兵体力不济无法继续奔跑,只是勉强的拖着疲惫的脚步跟在后面。
第二柱香燃尽之时,五千兵马的队伍明显分成了三个梯队。跑在第一梯队的军士约有五成左右,面带疲态,但是似乎还没有达到极限。第二梯队的军士有三成左右,他们的两腿象灌了铅似的沉重,可是依然咬着牙在坚持。第三梯队的军士无疑是体能最差的,他们已经累的直不起腰来,只是低着头向前不停的挪动脚步。
当第三柱香燃尽的时候,第一梯队只剩下不到三成的人了,当第一个士兵绕宛陵跑完五圈之时,寇邵面前的香炉里刚好烧完了第五柱香。
“列队~~”寇邵亲自传令道。与刚出发时候的昂扬气势相比,现在的士兵们精神萎靡,疲惫不堪。有的士兵甚至累的完全站不起来,即使能站起来的,也是歪歪扭扭象被霜打了的茄子,整支军队看起来站的歪歪斜斜地不成模样。
“才跑了这么点路你们就累成这样?以后怎么指望你们在行军之后立刻投入战斗?就你们这德行还怎么纵横天下?”寇邵板着脸说道,“以后这样的体能训练每天都会进行,你们谁要是吃不了这样的苦的就滚回家去种田。一个月后,本官要看到你们在一柱香的时间内完成集合列队,四柱香的时间内绕宛陵城跑五圈,超过四柱香的杖责二十。不能自己回来的,也立即革除。听明白了没有?”
“诺~”士兵们有气无力的应诺道,此刻大家人人头皮发麻,心想这以后的日子可难过了!
第八章 讨泾县寇邵调兵 献美女
增强体力不是光靠练就行的,另一方面营养也要跟上才行。汉朝时候的肉类基本和今天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另外还有鱼类和贝类。鱼在商代的时候还是人人都吃得起的东西,可战国以后就鱼就和肉一样成为身份的象征,一般人吃不起了。
要让一万五千人都吃肉是不可能的,非把寇邵吃穷了不可。好在宛陵附近多河川,士卒常常可以捞鱼和泥鳅煮汤喝。能吃上牛、羊、猪肉的只有高顺的八百精兵,寇邵依旧把他们命名为陷阵营。有他营士兵抱怨分配不公的,寇邵就让他去看陷阵营是如何操练的,结果那人一看就没话说了。陷阵营的训练强度是其他各营的两倍还多,你要吃肉可以啊,你就留在陷阵营里试试?
就在寇邵大练兵的同时,寇邵还颁布了《移村并乡令》,勒令靠近山地的村子井邑统统搬到县城附近,要他们集中耕作,集体生活。良民不许上山,更不许携带盐巴、药材之类的东西上山。政令刚刚颁布的时候自然会遇到乡民的抵制,好在寇邵除掉了在宛陵作威作福的羊家,而且以史家为首的宛陵豪族也出面劝说,告诉乡民这是为了防止在围剿山匪的时候误伤良民的办法,乡民们才开始慢慢的响应。同时按照原计划在山匪下山的必经之路上设立藩篱,不可与山民冲突,如果山民要强行通过,驻军强弓硬弩一齐发射,把他们逼回山上去,等山民回到山上驻军也返回驻地,并不加以追击。
当时丹阳地区的开发还比较落后,知道南朝时候丹阳地区仍不及晋陵(江苏常州一带)。齐建元三年萧子良上表谈到丹阳情况说:“京尹虽居都邑,而境壤兼跨,广袤周轮,儿将千里。萦原抱隰,其处甚多。旧遏古塘,非唯一所。而民贫业废,地利久芜。”那么此时丹阳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眼看秋天就要到了,山民下山的次数开始增多,寇邵也调兵遣将准备开始抢收庄稼。
丹阳的山越之患以歙县金奇、毛甘,黟县陈仆,泾县费栈、祖朗、祖山为最,寇邵将一万五千兵马分作四部,分遣高顺、典韦、魏延前往上述三县抢收粮食,如果人手不够的就要当地士族出部曲协助。这些士族一来敬畏寇邵除羊家的余威,二来因为寇邵许诺可以把俘虏做为奴婢便宜卖给他们,如此一来攻打山越也符合他们的利益,这些士族自然乐得帮忙。
“那些山越山民也是剽悍勇猛之辈,兵少恐出意外!”寇邵对戏志才说道:“大人不妨把溧阳县尉周昕的兵马调来以防不测。”
戏志才却建议道:“周昕的兵确实要调来,但是臣以为调他的兵来不是为了仿不测,而是应该行敲山震虎之策。”
“怎么讲?”寇邵问道,“要敲哪座山,要震的又是哪只虎呢?”
戏志才手指地图道:“大人请看,丹阳山越之患以歙县、黟县、泾县最甚。原因就在于这三县地处偏远,自古就是越人生养之所而非汉地。大人要进攻山越,以宛陵为大本营的话就太远了,无论是转运大军的粮草还是传递军情军令都十分费时。”戏志才手指一移,“陵阳,这里距离歙县、黟县只有三、四个时辰的路程,主公坐镇陵阳的话,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转运粮草辎重都很方便。”
“不过,陵阳和宛陵之间隔着一个泾县。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我先攻打泾县费栈、祖朗、祖山,打通宛陵通向陵阳的道路?”寇邵点头道,“同时也向山越昭示官军不是不能用武力消灭他们,实是不愿多增杀戮!”
戏志才笑着点头道:“正是此意。费栈、祖朗、祖山坐拥万户,却分属两个宗族,实力相对分散。此等贼易破,且费栈等人广积钱粮正能补充我们的军饷粮草的不足。”
寇邵点点头,“好,我这就下令调周昕前来。”
一纸调令发出之后,寇邵开始筹划攻打泾县的军事行动,所需钱粮除了府库支出外还向史家为首的士族大家征集。三日之后,孟虎来报,说周昕已经率领兵马到达宛陵,正驻扎在城外待命。
寇邵闻讯立刻带着孟虎骑马出北门,往周昕的军营而来。出北门不到一里,寇邵在马背上就看到了一座军营。“大人那就是周县令的军营了。”孟虎遥指道。
“他们是几时到达宛陵的?”寇邵说道:“扎营扎地这么快?”说罢二人加一鞭朝辕门弛来。两个门值见有人骑马前来,立刻长戟一交拦住去路,大声喝道:“营内不得骑马!”
孟虎大声喝斥道:“此乃丹阳太守,尔等岂敢阻拦?”
“小人只是依军法行事,大人还请不要为难小人!”其中一个精瘦门值说道。
寇邵勒住了马,上下打量了一下那个门值,“你叫什么名字?”那个精瘦门值答道:“小人名叫章溪。”
“章溪?好,本官记住你了!”说罢寇邵就要下马,孟虎赶紧一个翻身抢先下马,然后爬在寇邵马前充当寇邵的踏脚。寇邵踩着孟虎坚实的后背下马,又朝那个叫章溪的门值看了看,然后在迈开大步向营内走去。
“章溪啊,你要倒霉了!”另一个门值很为章溪可惜,“你武功那么好,又读过书,真是可惜!”章溪反倒不以为然,“当年韩信在项羽手下的时候位不过执戟,职不过郎中,直到遇到高皇帝才一展抱负,我章溪还年轻,一定会遇到赏识我才能的明主。”
@@@@
寇邵走进军营,只见里面的士兵已经整齐的列队肃立在两边。在队伍的尽头,一个身穿玄甲、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一手按刀一手垫在背后,昂头挺胸的站立在那里。当寇邵走到距离自己十步的时候,这个中年人才上前一步,下拜道:“卑职溧阳县尉周昕拜见太守大人。”
“县尉辛苦了!”寇邵说道。
这个周昕个子不高,但身体精壮,棱角分明的脸上长着短短的络腮胡子。“大人年轻有为,弱冠之年已居太守,他日必可云台绣像,前途不可限量。”周昕说道:“能为太守效力是周某的荣幸。”听到这样的奉承话,孟虎只觉得肉麻,一个年过三旬的汉子如此向一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上官谄媚,这让性情耿直勇猛的孟虎觉得很不舒服。
不过似乎周昕带来的士兵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寇邵笑着扶起周昕,“周县尉从溧阳赶来,一路车马劳顿,不直到麾下将士是否需要休整几日方可上阵?”
周昕摆摆手,自信满满的说道:“这次卑职带来的八百壮士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各个皆能身负重甲(两层铠甲)行军五十里之后立刻作战。”
“才八百?”寇邵显然觉得少了一点,虽然周昕对自己士兵的战斗力很有自信,不过寇邵依然大赞道:“兵贵精不贵多,周县尉的八百壮士可比吴起的魏武卒了。得周县尉八百壮士襄助,本官如得万人之力。”
@@@@
中平二年秋九月,寇邵分遣典韦、魏延各率三千兵马分赴歙县、黟县抢收粮食。二县的士族纷纷带领部曲襄助,二个县的县令更加发动城内的男丁一齐参与抢收。寇邵自己自己则亲率五千兵马和周昕的八百人前往泾县。
泾县县令常洺出城十里迎接。常洺是吏人出身,而非儒生。他与周昕一样,才一见面就对寇邵打怕马屁。“卑职已经命家人打扫府邸,如果大人不嫌弃,就请暂住到卑职府上。”寇邵只是敷衍的哦了一声,常洺又笑着谄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