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傲视三国 >

第33部分

重生之傲视三国-第3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傲视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鞣ǎ墙濉6蛐堑橙唬一故堑橙耍谠坏筹朗嗄辍Q蛟汉蒙莼蛐秃苎岫裆莼3J潜忠卤∈常德碣堋T偎堤┥窖蚴虾屯鹆暄蚴瞎叵涤植磺捉蛐惺乔辶拿吭趺椿嵛蛟旱氖虑楹痛笕斯蝗ツ兀俊�
    听戏志才这么一宽慰,寇邵到是放松了很多。“请庐江太守~”
    一见羊续,寇邵就知道戏志才所言非虚。羊续生的一脸的正气,穿着一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旧官服坐着一辆由一匹瘦马牵拉的破马车等在辕门外。寇邵还在侯羿的时候就很敬佩清廉的官员,于是立刻徒步来到辕门口迎接。
    “丹阳太守寇邵见过羊大人~~”寇邵作揖道。羊续赶紧还礼,此时的羊续四十四岁,年龄正好是寇邵的两倍,不过十年禁锢的生活使得他看起来远比四十四岁要苍老许多。“寇大人年少有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羊续下了马车随寇邵一起进军营。
    二人来到军帐内坐定,羊续说道:“朝廷已经下了公文,任命羊某为南阳太守,会同荆州刺史王敏一起讨伐赵慈。所以~羊某想请寇大人随同羊某一起前往南阳!”羊续开门见山的说道。
    寇邵有些犹豫,答道:“虽然朝廷给寇某的命令也是去讨伐江夏赵慈,但是我还需听命荆州刺史王敏,如果没知会王刺史就随大人去南阳,是不是~~会让刺史大人觉得寇某无视他?”寇邵之所以这么婉拒,是因为历史上羊续确实是极为低调的微服身份进入南阳的。
    “而且我听说南阳的令长贪挈,吏民良猾,如果大人大张旗鼓的去南阳上任,他们一定会把自己伪装的很好。这些人平时鱼肉百姓,不得民心,如果大人不先整治这批贪官污吏,百姓是不会拥护大人的,也不会追随大人去攻打赵慈的。”寇邵又说道。
    羊续听了寇邵的话微微点头,“寇大人说的和羊某心里想的差不多。”说罢羊续起身道:“许子将果然没看错人!”言毕羊续作一揖后离开。
    “悬鱼太守!~~”寇邵看着羊续离去的背影,“这样的好官为什么都不长命呢?”
    《悬鱼太守》:一天,羊续的属下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己为官廉洁的道德规范。但焦俭盛情难却,无奈之余,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就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直到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更大的一条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也不说话,只是笑着指了指悬挂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丝毫没有动过的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收起鱼退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不礼贿他了。“羊续悬鱼”的典故也就流传开来了。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羊续正是恪守了这一从政道德,廉洁耿直,为民众所钦服。
    羊续生于142年,卒于189年。
    《后汉书羊续传》: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挈,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第三章彭蠡泽江匪劫军粮 假吊孝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现在虽然不是秋天,但是寇邵大军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寻阳,寇邵打算在那里屯驻,随时准备进攻江夏。为了运输方便,也未节省人力寇邵把征集到的粮草和军饷装到船上,由高顺押运,寇邵自己率领大军沿江而行。
    从居巢启程一路上一直都是平安无事,于是寇邵放手让高顺率领辎重船现行,自己则跟在后面。谁知道行不出三日,就见高顺带伤而回。“卑臣失职,粮饷被江匪劫去一半,请主公治罪!”高顺的右手缠着裹伤布,额头上还有一条长长的血痕。
    “怎么会这样的?”寇邵冷冷道,虽然没有严厉的叱责,但是这种语气让高顺感觉比严厉的叱责更加严厉。高顺镇静的说道:“高顺失职,请大人治罪~”寇邵摆了摆手,“你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熟悉马战步战,不晓习水战也在情理之中。而那些江匪终日游走江上,都是以此维生的凶悍之徒,以彼之长攻子之短,焉能不败?派你押运舟船也是我的失误~不能完全怪你~”说罢寇邵唤来军医,为高顺疗伤。
    须臾,戏志才从江边回来,“主公,粮草船被江匪抢走一半,有二成半沉入江中,眼下只剩下二成半~估计大军到了寻阳,这些粮草也正好吃尽!”听到这些话,高顺更加是一脸的愧疚。
    “是谁劫了大军粮草?”寇邵问道。
    “为首的名叫周泰。”高顺似乎心有不甘,“那人生得虎背熊腰,拳大臂粗,如果在岸上卑将未必会输给他。”
    “周泰?”寇邵脑中闪过一个黑大汉子的形象。
    这时戏志才说道:“高将军经过的彭蠡泽自古就是江匪横行之地,不过听说那周泰是个重义的豪侠,虽然现在做的是江匪的勾当,但是却也不是个大奸大恶之徒。”
    魏延对戏志才的说法有些诟病,“劫夺官军粮草,难道还不是奸恶之徒?”
    寇邵忽然灵光一闪,说道:“我有个想法,说不定是赵慈指使周泰所为?”
    “完全有可能!”高顺点点头,“大军被劫夺了粮草,军心必然动摇。虽然不至于令我大军溃散,但是至少能拖延我军的行军速度。”
    “嗯!”寇邵摸了摸扳指,“不如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不管此事是否与赵慈有关系,我们都将此事大事宣扬。让赵慈以为我军因为粮草不济,在短时间内无法进军江夏~”
    戏志才补充道:“实际上我军轻装简从,连夜行军,直扑邾县,那里是赵慈囤积粮草和兵器的地方。”寇邵有些惊奇的看着戏志才,“志才总能把敌军的情势了解的那么清楚呢,以后侦探敌情的事情就由你全权负责,需要斥候、金钱的随便支取,不必报我!”
    “谢主公信任~!”戏志才拱手说道。
    这时一个小卒在门外禀报道:“大人,有一个名叫于绉的人求见!”
    “于绉?!”寇邵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不过听听他说什么也好。“让他进来吧!”寇邵一摆手,自己回到主座上坐下,而高顺等文武臣属也分列左右。
    须臾,一个身穿青衣汉子走了进来。他身材修长匀称,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智慧与力量的精芒。略显消瘦的面颊他看起来非常精干,如刀削过的轮廓看起来英挺十足。“草民于绉拜见大人~”于绉一躬到底。
    寇邵很谨慎的说道:“本官与足下素不相识,不知道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于绉拱手道:“专为大人的粮草而来~”
    “哦?”寇邵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子,随即又立刻坐回去。客气却冷淡的说道:“我军粮草充足的很啊~~”寇邵并不信任这个初次见面的人。
    谁知道于绉来了个到此止步,“既然大人粮草充足的很,那草民就告辞了~”说罢于绉转身就要走。
    “先生留步~”寇邵连忙起身阻拦,谁知道哐当一声,寇邵一不小心撞翻了案几,案上笔墨竹简令符撒落一地。见此情景,典韦迈出一大步,拦在帐门口,“阁下请留步!”典韦身躯高大,象一堵墙一样拦在于绉面前。
    于绉也见好就收,立刻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寇邵。寇邵赶紧整了整衣冠,说道:“先生从九江来到此处,是不是带来了有利与我的好消息?”
    于绉微微皱眉,并没有正面回答寇邵的话,而是说道:“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寇邵也皱了皱眉头,“此乃孟子见梁惠王时说的话,孟子主张仁义,但是却不适合当时的大环境,所以并不被当时的君王采纳。先生现在拿这样的话来说我,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大人以为呢?”于绉微笑着反问。
    “无礼。我家主公以先生称呼你,你却来作弄我家大人?”典韦不平道。
    寇邵一摆手,“不得无礼。”寇邵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这人话里带话,似乎是在试探自己。古代贤士选择主人往往都会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难题来试探,莫非眼前的年轻人就是此类?
    寇邵于是朗声答道:““义”与“利”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人们对利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教化的作用就在于使人不要见利忘义。孟子之义实为一种精神,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行为准则,这样的东西看似高尚,实则空泛。而事实上,义的本质就是利,只不过义是多数人的利。《周易》上说:“义者,利之和也。”道理正在于此。其实义即是利,利即是义。”
    于绉显然寇邵的回答有些意外,“我只听说古代明君都是举大义的人,而没听说是贪大利之徒。”
    寇邵笑搭:“天下这份利大不大?可是想要取得这份大利的明君圣主那个不是高举大义为名的。也正是因为他们高举大义,天下人才纷纷响应,最终帮助他们得到了大利。说到底古来所谓的明君圣主也都是追求利的凡人啊!”于绉蓦然,寇邵的话似乎有道理,但是于绉始终觉得其中有些地方不对,可不对在哪里又一时找不出来。
    终于,在一番思索后于绉放弃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大人想不想要回被劫走的粮船?”
    @@@@
    在彭蠡泽的深处的一座小岛上,一座全木头结构的水寨非常惹眼。它的造型非常想个十字架,有东南西北四个简易码头。一艘小船缓缓驶来,慢悠悠的在北码头靠岸,那个自称于绉的年轻人走下了船。
    码头上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正站在那里迎接他,汉子袒露左肩,发达的肌肉呈现出健康的黝黑色,看起来整个身体如同铁铸一般,宽大的国字脸上围绕着一圈又黑又密的大胡子,远看象是一头带有黑色鬃毛的狮子。
    “公谨啊,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黑汉子戏腻道。
    “你呀,你呀,你大祸临头不自知,居然还有心思在这里和周瑜开玩笑!”年轻人摇摇头。这黑汉子便是周泰了,“大祸临头?我周幼平不就劫了几船官粮吗?那事又不是我第一次干了。”周泰边说边迎周瑜进壁坞。
    二人进入壁坞,周泰屏退左右,周瑜语重心长的劝解道:“幼平可知道你劫的是何人的粮船?”
    周泰满不在乎的答道:“当然知道。丹阳太守颍川寇邵寇子德的,那又如何?”
    “你可知道他的厉害?”周瑜微微皱眉。
    周泰哈哈大笑,声如牛哞,震的周瑜耳朵里嗡嗡直响。“厉害?如果只是听说他的名声幼平还会对寇邵有三分畏惧。可是那日劫他粮船的时候,号称天下精锐的丹阳兵不堪一击,在我周幼平手下竟然无一合之将,那个高顺更是被我三两下就打落江中。”
    周瑜摇摇头,“高顺原来是京畿羽林骑司马。高顺是个北人,长于马战步战,根本不懂水性。而你周幼平十四岁就出没于彭蠡泽,弱冠之年纵横江中人人畏惧。在水上你周幼平如狼似虎,而高顺就如猫似兔。打败一个不懂水性的高顺,值得你那么沾沾自喜吗?”
    周泰默然不语,无言以对。
    周瑜又问道:“此次劫夺粮船,是不是赵慈指使你的~”
    “这~有关系吗?”周泰吞吞吐吐道。
    周瑜一本正经的说道:“不管有没有关系,你招惹寇邵是不智之举。”
第四章江中漫游粮草船 寇邵传檄
           江边的江风很大,寇邵不自觉的缩了一下脖子。“大人,那个于绉卑臣以为靠不住。”魏延为寇邵披上一件斗篷。
    寇邵没有正面应答,只是淡淡的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辰时三刻。”魏延答道。
    “于绉许诺在巳时之前就会说服周泰把粮船交还的。”寇邵也不免有些焦急,寇邵努力的使自己保持平静。他抬起右手,遥指江对岸说道:“江对面是什么地方?”
    魏延抬头看了看江对岸,在心里略加思索后答道:“回禀主公,江对岸就是柴桑了。”
    “哦,是柴桑啊~那不是周瑜的老家么?呵呵!”寇邵有些没话找话似的喃喃道,“于绉啊~你怎么还不来啊~”寇邵心里暗道,于绉~柴桑,柴桑~于绉,于绉~~周瑜~周瑜~于绉~”寇邵忽然心里一动,“他会不会就是周瑜?”
    寇邵招招手,一个小卒立刻来到寇邵面前跪倒。“那个于绉是否是从江对岸的柴桑来的?”
    小卒说道:“正是。”
    “哈!”寇邵乐了,周瑜啊周瑜,“这些我的粮草是不用担心了。”寇邵抚掌大笑。
    就在寇邵做出判断的时候,一个小卒飞奔而来,“大人,大人,我们的粮船回来了~”
    “什么?”寇邵立刻上马朝江边跑去,只见早有一大群士兵那里为围观了。只见江面上有三十多艘大船,由于没有人操船,这些大船在江面上打着转。
    寇邵马上命人去接受粮船,一面问道:“于绉何在?”
    小卒来报道:“大人,只见粮船,但是不见于绉先生。”
    “真的没有?”寇邵有些意外。
    接受了粮船之后寇邵立刻派见过于绉的人前往柴桑探访周瑜,但是探访的结果让寇邵很意外。虽然派出的人说那个周瑜和于绉很像,但是周瑜已经是柴桑的功曹,而且声称从来没有离开柴桑,更加没有见过什么寇邵寇大人,而且还有很多县府里的人可以作证。既然人家周瑜不承认又有什么办法?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寇邵此刻的目标依然是在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