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傲视三国 >

第46部分

重生之傲视三国-第4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傲视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屯兵邺城下。
    中平五年八月,西园新军终于组建完成,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新军统帅为蹇硕。但是这些校尉们虽然身在蹇硕麾下,心却始终向着何进,这在后来诛杀蹇硕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十一月,王国围陈仓。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来抵挡。同时叛臣张纯与乌桓首领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著名的白马将军,时任幽州骑都尉的公孙瓚出兵讨伐。公孙瓒瓚与张纯和乌桓联军在属国石门大战数日,张纯等大败。但是公孙瓚深入无继,孤军深入乌桓腹地,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馀日,粮尽众溃,士卒死者十有五六。
    在这样的形式下,朝廷不得不任命寇邵为冀州牧,统领冀州以防备乌桓继续深入,寇邵终于如愿以偿。
    终于,经过不断的努力,寇邵终于有了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机会。得到任命之后,寇邵首先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营建邺城。早在春秋之时,伍子胥就对吴王阖闾说:要成大事,要成为霸主,首先就要有坚固的都城,充足的军备和物资。明太祖朱元璋的谋臣朱升所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是这个意思。
    邺城北临漳河,南望广漠无垠的大平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下游经济文化的中心。邺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春秋时,齐桓公在这里筑城,所谓“以卫诸夏”;战国时,魏文侯在这里建都,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田,发展农业,结果“河内称治”。
    寇邵首先在邺城四门处都增筑瓮城,即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瓮城设在侧面,从而增强了防御能力。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再以弩箭攻杀之。瓮城东西两侧筑有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藏兵洞,可藏兵三千。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增加角楼,角楼是建于城墙四角上的楼橹,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
    第三步,增加城壕、弩台、羊马城,护门墙等一系列后来唐宋时代才有的城池防御体系。城外距离三十步的地方则掘壕沟,以吊桥交通往来。靠近壕沟的内侧则在距离城墙十步的地方筑羊马城,羊马城高一丈至八尺之间,羊马城的城门要和瓮城的城门方向错开,从而在城门口形成交叉火力。弩台射在城墙上,城上都置有女墙,城上每十步就有一个弩台,台上搭棚以防矢石。弩台的面积为宽一丈六尺,长三步,可以安置大型的床弩。
    第四,在城池外建立阻滞设施。在敌军攻城前应尽量消耗敌军的有生战力,以降低攻城时敌军所给予的压力,所以就必须设这些阻滞设施。阻滞设施的第一层是铁蒺藜,蒺藜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的果实外壳有刺,所以古时作战常常就地取材,将它收集后洒于敌军必经之路,用以刺伤敌军人马脚部。早在《孙子兵法.虎韬.军用》就曾提到木蒺藜和铁蒺藜的用法:“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领步骑,要穷寇,遮走北。”为了节约成本,邺城下的蒺藜统统是木头制作的,而且还经过尿液的浸泡。一旦被这样的蒺藜刺破皮肤,就会在短时间内感染发炎,不断的有脓血从伤口流出。
    第二层阻滞设施是木鹿角,这才汉代大量使用,没有什么稀奇的。第三层是陷马坑,坑内有尖锐的木刺,掉进去的人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最后是护城河,寇邵把护城河与漳河贯通,护城河的河水湍急,河面宽阔,想要填平或者涉水而过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总之,寇邵能记得的东西统统的用到了邺城的建设上,不过一个困扰寇邵很久的老问题又摆到了寇邵面前。那就是钱~~~!
第七章 荐四侠郭嘉归心 邺城内
           就在寇邵为钱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给寇邵带来了曙光,这个人就是郭嘉郭奉孝。郭嘉不是一个轻易将自己托付的人,有大才的人必有大志,郭嘉也一样。这么多年来,自从寇邵从许劭处得到品评开始,郭嘉就一直在暗处冷眼旁观,他要看看,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之中,寇邵有没有生存下来的能力。现在,寇邵证明了自己的本领,郭嘉也终于下定决心追随寇邵。
    郭嘉来的时候,寇邵正伏在案头愁眉苦脸,一听说郭嘉来了,立刻跑出门去迎接,边跑还边喊:“救星~救星~”
    门外,郭嘉一袭青衣,头戴白色纶巾,略带病态的脸庞带着惨白。在郭嘉身后,四个身穿褐色短褐的壮汉象四棵大树一样挺立着。“郭嘉郭奉孝拜见建阳侯。”郭嘉微微躬身下拜,他身后的四个汉子则是拱手行礼。
    “什么侯不侯的,这些都是给外人看的,奉孝是我的至交好友,就不用如此多礼了~”寇邵笑着抱住郭嘉的肩膀。
    郭嘉嘴角微翘,笑道:“礼仪是大事,你我是至交,但更是主仆,这礼数怎么可以破坏呢~”寇邵不打算在这样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于是赶紧把郭嘉迎进门。
    一进寇邵的房间,郭嘉一眼就看到了寇邵案几上放着一张扩建邺城的图纸。郭嘉轻轻拿起图纸,上下打量了一下,有些不屑的看着寇邵说道:“主公的霸业还没开始,就为自己想好退路了?”
    “进可攻,退可守,这不是更加理想吗?”寇邵反问道
    郭嘉笑道:“从兵法上说是这样。可是主公现在就想要扩建邺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寇邵诧异道。
    “按照汉律,扩建城池是要经过朝廷有司首肯的,我听说主公的扩建邺城的工程浩大,以至于府库空虚,如果到时候朝廷又不首肯,岂不半途而废,此当如何?”郭嘉说道。
    寇邵微微思索,郭嘉说的确实有道理,眼下虽然各地州牧的权力得到加强,但是还不到可以和朝廷公开叫板的程度。“那依奉孝的主意,我现在当如何呢?”寇邵侧身,引郭嘉落座。
    郭嘉说道:“要成就大事,首先要兵强马壮,钱粮充足。冀州燕赵之地,多慷慨豪迈的壮士,主公可以引为部曲,勤加操练,必能成为纵横天下的劲旅。”诚然,自战国时起,河北便一直是中原政权与塞外游牧民族碰撞频繁的地带,是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前沿重地。自赵武灵王改制,胡服骑射,河北精兵,为天下雄。西汉初,陈豨将赴河北,韩信欲结陈豨以反汉,就向陈豨指出:“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天下皆知。古代河北的民风,据班固记载,赵、中山一带“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
    郭嘉继续说道:“河内张燕,以及黑山群贼于毒、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之辈都是乌合之众,但是他们的壁坞里大多广积钱粮。这些贼寇容易攻打,既可以以此为功,又可以积聚钱粮,而且还可以把其中的精锐编入军队,老弱则作编户以补历年来冀州因战事而造成的人口流亡。”
    郭嘉又起身,手指地图中的太行山说道:“第三步,扼守关隘。紫荆关、倒马关、壶关、井陉,这些关隘都是控制冀州要道和咽喉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扼守这些关隘,一旦天下有事,冀州就不再是主公的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广纳河北的豪杰为主公所用。”
    “冀州豪杰我会一一其用,这点奉孝不必担心,我绝对不会埋没人才~”寇邵说道。
    “郭嘉不是担心主公会埋没人才,只是怕主公不能人尽其才。”郭嘉说道:“就拿典韦来说吧,他膂力过人,臂力千钧,与古之恶来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样的勇猛壮士当为先登陷阵,而主公却把他做为执戟郎官(侍卫、随从)留在身边,岂不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
    寇邵一脸的惭愧,“我也知道把典韦留在身边作侍卫是有些大材小用,但是我实在找不出更加合适的人选啊~~”
    郭嘉笑着手指自己身后四个壮汉,“郭嘉这就是为主公送礼来了~四位请一一向主公介绍一下自己吧~”
    “诺~!”四个壮汉应道。
    第一个上前的壮汉长着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宽嘴厚唇,“小人名叫栾虎,清河人。”此人身材壮硕,手脚粗大,说话的时候口中一对虎牙十分惹眼,加上一对炯炯有神的虎目,颇有猛虎之态。
    第二人生的身材匀称,长脸尖下巴,他没有十分强壮的肌肉,“小人渤海瞿豹。”看他微微弓着的身子,确实象一头蓄势待发,随时可以扑杀猎物的锦豹子。
    第三人身高八尺不到,手脚细长,一颗和身材不大相称的小脑袋显得有些滑稽。“小人中山佘浚。”
    第四人也是身高八尺有余,但是体形比另外三人更加高大魁梧,与典韦不相上下,他说话也是粗声粗气的,“小~小人博陵屠熊。”
    寇邵也按照江湖路数向四人抱拳行礼道:“四位壮士有礼了~!”
    郭嘉说道:“此四人都是冀州游侠的首领,各个身怀绝技。现在他们愿意率领冀州群侠为主公的郎官执戟,如果大人答应了,那么典韦就能在更加适合他的地方施展才能。”
    “我寇邵求贤若渴,几位大侠不嫌弃寇邵,愿为郎官执戟,那是寇邵的荣幸。”说罢,寇邵首先就一人赏了他们一块金饼。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是新官上任的时候总要做些树立威信的事情。不过寇邵却反其道而行之,上任伊始就大施恩,把冀州数的上名字的文官武将统统召来邺城加以封赏。
    这天,邺城的州牧府中汇聚了几乎冀州所有叫的上名字的大小官员。其中著名的有寇邵还没见过的张郃、高览、麴义,以及不太知名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从事赵浮、程奂等。这些冀州的官吏们也有很多没有见过寇邵的,只是听说过寇邵的一些事迹,以及他一到冀州就除掉了刺史王芬和常山国相陈逸。
    “州牧大人到~”随着侍者一声洪亮的唱名,寇邵身穿官服,腰系绶带,一手按刀在冀州四侠的簇拥下,率领一班文臣武将从内室走了出来。
    呜~厅内一声惊叹,既叹寇邵的年轻,又叹他身边的臣属。冀州知名的田丰、崔琰兄弟、颜良、文丑和赵云三个以勇武知名的壮士,以及冀州游侠的首领都成为了这个年轻人的下属,这对冀州的官员们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震撼。
    “卑臣冀州别驾沮授,拜见州牧大人~”第一个向寇邵行礼的是沮授。
    PS:最近部门又被调走一个同事,忙的不可开交,连我这个病号都提前上班了,忙碌的程度可以想象,我保证下个礼拜就恢复速度。
第八章 擢升赏赐结欢心 冀州大
           “原来是广平沮授~!幸会~!”田丰作揖道。广平和巨鹿同属于鉅鹿郡,所以田丰和沮授可以算是同乡。当时知识分子本来人数就不多,同郡稍有名气的儒生多半都互相认识。沮授其实在寇邵刚进来的时候就见到了田丰,这个各方面都不比自己逊色的同乡都成为了年轻的寇邵的手下,自己对这个年轻人自然也是不敢小觑。
    寇邵见到沮授也很高兴,寇邵说道:“广宗之战多亏沮授先生出谋划策,这才大破黄巾,从那时候起,寇邵就一直对沮授先生心存感激啊~!”
    沮授低头答道:“当年在广宗卑职第一次见到大人的时候,就觉得大人样貌出众,见识不凡,将来一定是能成大事的人。果然大人以弱冠之年出任一方州牧,不到三十岁就封侯~”
    “简直堪比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这时不知道谁插了一句嘴,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把对方比作冠军侯霍去病自然有夸奖对方年少英勇,在少年时就建立功业的意思,可是霍去病年纪轻轻地就英年早逝,所以把一个人比作冠军侯也有诅咒他人短寿、富贵不长久之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人是一个年纪三十岁上下,留着络腮胡子、高鼻深目的男子。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什么不妥的,依旧带着满脸的笑意和敬意向寇邵行礼道:“卑职凉州麴义,见过大人。”
    原来此人便是麴义,那么他说出这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凉州是边郡,凉州人一向被中原关东士人认为是粗鄙的边民。中原重礼乐,文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凉州被当时人们视为“边鄙”。麴义是凉州金城人,就被称为“边鄙之人”,含有轻蔑之意。至于轻蔑的原因是因为凉州人“习于夷风”,长期与羌胡杂居,与内地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关东人认为“凉州寡于学术”,即凉州文化属于低文化层次。由于凉州武将的文化较为浅薄,所以一直被关东士人排斥。
    麴义说出这话来,冀州官吏们纷纷窃笑,等着看寇邵给麴义脸色。谁知道寇邵并不知道其中的关节,反到非常高兴。寇邵大步上前,握住麴义的手说道:“麴将军就在凉州,晓习羌人的战斗方式,手下的湟中义从更是威震羌地。以后本官讨伐贼寇,还要多多仰仗麴将军!”
    寇邵的一番话让一直被同僚排斥歧视的麴义大为感动,只见麴义纳头拜倒,“麴义愿意为大人冲锋陷阵,先登夺旗,肝脑涂地也没有怨言~!”寇邵上前一把扶起麴义,“麴义将军不必多礼。”说罢寇邵一招手,侍者立刻端上一个盘子,木盘子里放着两个漆木碗。寇邵拿过一碗酒递给麴义,然后就拿一碗酒在自己手里。“寇邵举起酒碗说道:“我寇邵也在行伍中多年,最佩服的就是麴将军这样的壮士,来,先敬麴将军一碗。”这一碗酒麴义更是喝的感动,又连连表示了一番忠心。
    接着沮授引三个年轻人来到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