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元至尊-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的来讲就是;
第一;设丞相总理政务(总理)。
下辖;
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五部。
第二;取消太尉和大将军,将兵部从丞相权利中剥离出来,设兵部(国防部),兵部直接由我负责,可设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等。
第三;设监察御史(监察部),这个御史就让王允担任吧。
第四;设督察院总管(第一大法官),我提议怪爷担任。
第五;成立内务府,由南军护卫宫廷内务府总管就元初吧,北军护卫京畿,交给宋欣,把赤邪亭纳入内务府。
这五个部门各司其职,大体上就是这些,详细的你们商量着办吧,另外你暂时担任我的特使,立法总管、五部总管,牵头完成立法,整顿官制,恩、、协同陈公威和刘墉,把军队体制也革新整合一下,正规军分十二卫,南北军就不算了,地方郡兵和十二卫要分开管理,但都归兵部、、、、、、、。”
张显和王彦商谈了一天一宿,最后把王彦靠的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张显发现后唯有苦笑,他把王彦当成了修士。
让凼叔将王彦安排去休息,他就回了后宫。
王彦中午才醒过来,凼叔早就为他准备了补品。
毕竟是文人,体质差些,可喝了补品,精神好多了。
“陛下这是又躲清闲去了,唉,苦命啊!”
听凼叔说张显已经离开王宫,去向不明,王彦不由哀叹。
把他叫来,说了一天一宿,给他一个国王特使的名分,把这一大摊子事扔给他,自己走人了,这叫什么事啊。
“公子说了,廖林、罗松和肖飞他们都协助你办事。”
说实话王彦并不是不愿意挑这个担子,那是陛下的信任,文人在这个世界并不被人重视,也就是在夏国,文人能坐上高堂,所以他才将心中所学尽情发挥出来。
张显委托他的事情意义深远,那是一国大事,没找别人,而是安排给他,这得多么的荣幸。
接下来王彦将会有很长时间无暇他顾了。
第943章推行新制()
张显建国前,趁着楚国内乱,把那些大家族彻底打残打散,又一直打压着,让他们不能扩张。
在土地分配上又严禁家族势力圈地,必须将土地分配到平民手中,不允许各家族收买人为奴,即便是用人,也必须采取雇佣制,虽然现在回馈的消息不尽人意,但是却取得了广大的人民赞赏。
而张显别看对外抗争没时间顾忌内部,但是他却颁布严令,如有对抗他旨令的人,将采取严酷的制裁打击手段,可谓心狠手来,当然是对那些大家族大势力。
在这个世界,是没办法采取怀柔政策,强者为尊的观念是不会一时半会被改变的。
那些平民和被解放了的奴隶,总归是弱势,虽然张显偏于袒护他们,可效果不佳。
而张显用残酷的血腥手段打击那些大势力,就是不想走秦国老路,到最后被那些大世家大家族反制的什么也做不了,而且·还时刻防备着他们将大厦掀翻。
张显开局就采取这种打击强者扶持弱势,其实是借力打力才有此效果,如果不是楚国内乱,连武造反大举进攻上京城,张显怕是再过十年也不可能灭掉楚国建立夏朝(国),更不可能将楚国境内的大家族砸的稀巴烂。
乱世出英豪,只有大乱之世,作为一股不是很大的新生力量,在运气和领导者超常智慧双重作用下,才能趁机崛起。
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张显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张显也想勤政,可是他忽然间感觉到,单凭自己的能力,就算累死了也不一定把夏国经营到想象中的繁盛。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单薄。
另外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全才,什么都做的完美。
那么就把自己不善长的,交给那些懂行的部下去做,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官员之间也会有矛盾,也会出现派别、朋党,不过能控制好不出问题就行,没有矛盾就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一潭死水中就算有鱼,也都是懒鱼。
总算张显给他们打下了个好的基础,那就是夏国没有独大的大势力大家族。
少了他们的干预,推行一些新策少了很大阻力。
为了不出现行政部门一家独大的局面,张显采取了分权相互监督机制。
把丞相权利削弱了,军政分立,设置监督机构,制定宪法,又让怪爷出任大9法官,以怪爷的威望和铁面无私性格,足以威慑住家族派了的那些娇子。
至于王允出任监察御史,分量的确有点轻,不过张显另有玄机,他打算将刘珂调过去任副职,不过他没有明示,这需要李文辉和陈公威他们能不能揣度出圣意。
王彦一脸苦相带着张显随口给的一堆官衔去找李文辉和陈公威等。
李文辉等用了两个时辰才看完肖飞记录下来的,张显对官制的草案和说明。
“发表一下你们的意见吧!”
王彦被委以这件事的总管,着实一个头两个大。
他面前坐着的可都是比他资格老的,威望比他高的大人物。
“陛下圣意我已明白,官制出新以跟我谈过几次了,也试图改过,但都没有成功,那是因为秦国大军压境,根本就没时间推行,以致半途而废,现在外部局势趋于平缓,是到了推行新制的时候了,我虽然对陛下推出的新制也有些不理解抗拒之感,但是也不会反对,毕竟一个新生事物推行,有着诸多助力,但是不实践怎么知道对与错,我选择全力支持。”
李文辉首先表态,这让王彦松了一口气。
毕竟在夏国无论军政,李文辉的威望那可是最高的,而国王推行新政,明显的是在削弱他的权力,所以王彦很担心他出现消极态度。
其实李文辉并不是权欲很重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在张显最危难时投奔了他。
他当这个丞相主要还是看在姑爷的份上在帮助张显。
他心内已有打算,就是帮助夏国走上正轨,就会功成名就而隐退。
所以王彦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如论张显如何做,李文辉都会全力支持的,当然张显如果错了,他也会提出来的。
“政务上的事有劳丞相大人了,既然陛下还是让我主持军务,那么兵制革新上我会尽心尽力去推行的。”
陈公威说话就比较谨慎了,他自知同李文辉不同,人家本来就身世显赫,抛弃寓公不做,空降到这里受苦挨累,说明人家是来帮忙的,可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臣子。
做臣子就有做臣子的觉悟。
“你们研究决定吧,我只会训练、指挥军队和打仗,我一看这一摞纸就头痛,只要不剥夺我行军打仗的权利,我全支持。”
刘墉连两页文案都没看完就扔那了。
既然三位巨头都表了态,表示支持,王彦心头那块石头就落了地。
“王大人,你这算是离开了那个总参谋部了?”
总参谋部这个新生事物,总是让陈公威有些难以接受,他以为张显委任王彦新职,这个总参谋部就算不再组织了。
“陈大人,我这是临时的担职,那个总参谋我怕是撇不掉了,不过陛下交代了,总参谋部还是归你兵部统领。”
“哦。”
“陈大人,其实陛下建这个总参谋部是个不错的主意,慢慢你就体验到好处了。”
李文辉还是很看好张显成立的这个参谋总部。
“丞相大人,这从上到地方的官员任命调整,可是个庞大工程、、、、”
随后几人开始讨论并制定实施计划,廖林、罗松和肖飞等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只负责记录,不过这个记录工作量那也是不小的。
他们霸占了勤政殿,反正他们的国王也基本上不上朝。
新制在逐渐推行,办公场所也就紧缺了。
张显大手一挥,把他的王宫又缩小了,那四周闲置的宫殿都划了出去,北寒宫被废弃,现在也被北军征用了。
现在整个王宫周边都是夏国官员的办公场所,直接将王宫压缩成只剩数个宫殿。
。
第944章()
先过度一下
推行新制开始并没遇到多大阻力。
既然国王定下了基调,众臣也知道想要改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反对意见还是有的,很多。
张显告诉王彦和李文辉等;框架上不许改变,其中细节上可以变通。
总体规划不变,细节上张显也顾及不到,他也是纳谏的人,有不同意见,只要觉得对王国有益,是可以接受的。
推行新制可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也许一年,也许几年,这事急不得,还得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所以才需要时间慢慢推进。
这王宫地方小了,虎儿营就不能驻扎在宫中了,于是黄娟就带领八千虎儿营小姑娘们又回到了孤独园。
孤独园已经转给了赤邪亭,不过孤独园没有撤销,是赤邪派人继续经营。
实际上赤邪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别院,他们只是需要个训练场地。
虎儿营回归,赤邪就把原来虎儿营的那半个别院交给了黄娟。
孤独园现在人少了很多,王国已经渐入正轨,国内虽然还有零星匪寇,可离着上京城很遥远,家破人亡的难民已经很少了。
一些先前收容的老妇人还没有走,也不愿意走,她们见虎儿营又回来了,很是高兴,有她们在,虎儿营的安排工作顺当多了。
张显不搞什么三宫六院,宫中很冷清,所以白灵儿留下两千素质高的虎儿营女兵作为宫中侍卫。
而真正守护王宫的是元初派出的南军部分精英。
现在王宫周围都是各部衙门,还有南北军的办公之处,虽然没有派出多少侍卫,却也让王宫非常安全了。
而王宫中还有一部分幽冥宗的大高手暗中保护。
所以张显并不担心珞瑜几女的安全。
纵观整个忢月大陆上的诸侯国,没有一个像夏国的宫廷这般。
人家都是想方设法扩建后宫,而张显却把自己的宫苑越弄越小,周边都变成了政府机构办公场所。
要不是正门还留着,怕是就要找不到夏王的王宫了。
胜利广场两侧,原太尉府和大将军府在西侧,现在合并为兵部,新成立的参谋总部也在这里,兵部紧邻武英殿,武英殿现在是朝议军机的地方。
东面是原丞相府,现在改为政事厅,紧邻勤政殿,那里是朝议政事的地方,勤政殿和武英殿都是张显办公的地方,因为夏国是军政分开,所以张显便两头参政议事。
不过在这两个地方想找到张显不易,他基本上不上朝。
想找到夏王,有两个途径,那就是去找李文辉丞相,陈公威尚书,或者去找元初。
元初现在兼领南军统领,内务府侍卫总管,内务府总管是张显的祖父张瑞兼职,凼叔副之,但是这两位基本上是不管事,只是挂个名,而元初实际总领内务府。
内务府除了安全保卫,日常生活用度外基本上没什么事,谁让张显的后宫没多少人来,如果没有那两千虎儿营姑娘装门面,后宫除了侍卫,就显得非常冷清了。
。
第945章巡察使()
“你这样消极不上朝,就不怕官员们有怨气?”
张显陪着张弘在一家酒馆对饮,张弘见张显根本不理朝政,每天就是便服在上京城游逛,不由为他担忧。
“怨气?他们为什么有怨气呢?”
张显反问道。
“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勤政爱民,那才是一位好君主,不对吗?”
“勤政爱民如子倒是必须的,至于日理万机,那不得累死,累死了,我哪还能勤政爱民。”
“狡辩,你不是懒惰了?”
张弘白了张显一眼不满道。
“你看我像个懒惰的人吗?”
“那倒不像。”
“有些事该归我管的,我必须去管,有些事可管可不管的,可以酌情去管,有些事可以不管的就不要去瞎掺和。”
张弘摇摇头,他不明白张显这是绕哪门子舌。
“这么大的一个诸侯国,人口初步统计十数亿,事情海了去了,单凭我一人,即便累死也解决不了,所以才建立了那些机构,既然有了这些机构,这么些拿着诸侯国俸禄的官员,他们可不是我找来吃闲饭的,最起码他们是的对得起那些俸禄,就得去干自己该干的事。
他们是否真心去干了,那不是还有监察御史这个部门吗,监察御史的手下干没干事还不是有赤邪的人吗。”
张弘有些明白了,感情张显标新立异,成立这些部门独立自行,是起着相互监督的作用,不过他还是初见端渺。
“他们各司其责干着该干的事情,我为什么去参与呢,不是添乱吗。”
“那你就不怕他们表里不一,到时候出现大问题,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人无完人,这种人这种事肯定有,这就需要监督机制,而且还需要一种法治,谁犯了错,什么错,多大的错,需要得到什么惩罚,得有个标杆,所以我才让王彦牵头立法,而且让怪爷主持这个拿着标杆惩罚犯错的人。”
“你的想法虽好,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完善下去?”
“每件事,或者每个新生事物,需要时间去完善,得有个适应期,慢慢的人们就习惯了,也就随着你画的那条线走,、、、、、、、、、、、”
两人谈了很久,张弘也就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张显所作所为。
“那你也不能做个撒手掌柜的吧?”
“你怎么知道我什么也没干?”
“我只见你东游西逛的。”
“其实我也在做事,不过现在却是在看。”
张显并不是撒手不管事,他现在是在观察,在看新制推行的效果,有什么异常,有什么差错,是不是与现实格格不入,他在做一个旁观者,这才能做到自己清醒。
旁观者清。
“你的做法让我觉得新奇,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