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115部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15部分

小说: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个事儿,很快就有人告诉杜榆了,还不是别人,是黄大奶奶告诉她的。
  黄大奶奶因为自己婆婆的事儿,觉得颇为过意不去,所以带着东西来这边道歉了,说她婆婆年纪大了,有些糊涂了,然后就间接的说了这其中的原委。
  “本来是她老人家一个人的意思,我们都没有这个意思的,只是婆婆她好像还生了舅舅他们的气。”
  原来是迁怒啊,这迁怒可真是时间够久的,不说别的,她大嫂孩子都生了,你还生的哪门子气啊,你那孙子也都娶媳妇了,你就不能尽快的放下?
  不过这样的人是没法跟她讲道理的,杜榆听黄大奶奶那话里的意思,那位姑太太以后就不会出来接待客人了,这也好,免得把人都给得罪了,那样才得不偿失呢。
  不过黄大奶奶这人倒是不错,值得以后交往。
  之后杜榆他们也走了几家别的亲戚,都是和楚家相关的,他们杜家和胡家在京城果然是没有什么人脉的。
  不过也不对,因为京城齐家的人倒是和他们相熟,齐大人以前也有过交往,只是现在去打扰也不方便,等以后再说吧,毕竟不是姻亲关系,走动起来也不方便。
  杜榆在一个首饰店里还遇到了米家的人,竟然是以前在白马寺自己给他们抄经的时候的那位秦婆子。
  她见到杜榆也很吃惊,不过也很快就神色正常了。
  因为米家在云阳县也住了那么长时间,对杜榆家里的事儿也是清楚的,现在看杜榆梳着的是妇人头,这明显的是嫁人了啊。
  原来的小姑娘都嫁人了,时间真是过的快。
  小姑娘身边连伺候的人都有了。
  两个人找了个地方,叙了叙旧,秦婆子是跟着米家一起搬到京城的。当初杜榆抄经书的那位姑娘早就嫁人了。如今米家也都是下一代的姑娘在米老太太面前承欢了。
  米家现在可是真正的成了皇商了,凡是带了一个皇字的,就比别人高一等。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不过杜榆也没有打听米家到底是给皇宫里供什么东西,那些打听了也没有用。
  而秦婆子知道这次杜榆是陪着自己的夫婿来京城赶考的,就忙着恭喜她。
  杜榆见秦婆子脸上有些忧色,看起来并不是春风得意的样子,难道到了京城过的还不如云阳县好了?
  只是各家有各家的烦心事儿,他们不过是那么一点儿交情,还谈不上就能交心了,所以杜榆也没有多问。
  秦婆子问道:“胡太太,您身边需要不需要管事媳妇?”
  杜榆听了说道:“现在还不需要,等明年春闱过后再说吧,毕竟我们现在也是客居在别人家里。”
  这倒也是,秦婆子没有说话了,只能心里叹气。
  杜榆说道:“若是需要的时候,我自来找您。”
  从在白马寺的时候,杜榆就觉得这个秦婆子人不错,那时候也没有瞧不起自己和奶奶的意思,而且自己在那边抄经的几天里,这秦婆子对自己有些想奶奶对孙女的感觉。
  秦婆子笑道:“好,那以后婆子我多有打扰了。”
  与秦婆子分开后,杜榆直接回到了楚家别院,和大表哥说到了遇到了秦婆子的事儿。
  “感觉这京城说大不大,说小还真是小,一出门就遇到哦熟人,秦婆子和七八年前都没有变过只是头发上的白发变多了一些。”
  胡鑫笑道:“是不是想知道秦婆子在米家的事儿?这里有现成的人你不问。”
  “谁啊。”杜榆问道,不会是大表哥吧,他怎么可能知道?
  “添福,他不是从米家出来的?”胡鑫笑道。
  对啊,王总管不就是米家出来的?“添福就那样不喜欢说话的样子,他能知道个啥啊。”
  杜榆可不报希望。
  胡鑫说道:“有些人不说话,他心里明白着,未尝不知道事情,我倒是觉得添福就是这样的人。”
  杜榆说道:“那好,我就问问添福了,如果秦婆子那边真的可以,以后有些忙可以帮就帮了。”
  感觉这米家也并不怎么样,从王管家到秦婆子,怎么一个二个都是不高兴的样子,没有跟着去京城的是这样,跟着去京城的还是这样。
  “您说的是秦奶奶?我认识啊,她以前是在二姑娘身边伺候得,后来二姑娘嫁人了,她也没有跟过去,就回到老太太身边了。对我们这些小的都不错。”添福说起秦婆子话就多了。
  “爷,奶奶,是不是秦奶奶出了什么事儿了?”添福迟疑的问道。
  杜榆说道:“也没有什么事儿,就是昨儿个在街上遇到了,然后说了几句话,她现在在米家京城这边。”
  添福这才放了心,说道:“当初跟着去京城的人中间有秦奶奶,只是米家的人不喜欢用年纪大的人,除了老太太那边。老太太现在身体也不如以前了。”
  “米家对年老的下人都不管吗?”杜榆问道。
  “年老的下人都是送出去,让自己的家人养的,如果是和主子们还有些情分,在去世的时候,会送些送终银子。”王添福说道。
  添福这说的,也和秦婆子提出需不需要管事媳妇没有啥关系,不过现在也不管了。
  因为转眼就到了年三十了,杜榆早早的和楚家这边打了招呼,那天她真的亲自去厨房里做饭菜了,所谓的年年有鱼,鱼是少不了的,她做了一盆水煮鱼,看着红红火火,然后炒鸡肉,各色荤素菜等,做了统共有十个菜,也够他们主仆六人吃的了。
  杜榆还把自己做的菜分了一份给楚二嫂子他们去了,毕竟人家侯爷提供了方便,楚二嫂子他们也高兴,虽然有些人说这当主子的还自己做饭有些不像话,但是吃人嘴短,这吃过后就不说了。
  难得今天胡鑫还让杜榆喝了一杯酒,说是过年意思意思,不过这也是果酒,甜滋滋的。酒精度那是想当的低。
  两小丫他们都被允许喝了酒了,毕竟过年嘛。
  只不过几个姑娘喝了酒,都是脸红扑扑的。而且有些控制不住的笑。
  所以杜榆在胡鑫陪着去看外面的烟花的时候,就一直是笑呵呵的,不知道是不是喝的有些醉的原因,感觉身边有个人陪着还真是不错,而且大表哥的脸在烟花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的好看。
  这样的一个人是自己的丈夫啊,杜榆突然觉得她真是赚了。


☆、185 送考的家长

  最后杜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屋睡觉的,那时候她或许已经看那烟花看迷糊了?
  果然杜榆的酒量实在是不行;跟甜水一样的果子酒就能让自己喝醉;真心需要好好锻炼那。
  只不过躺在大表哥的怀里;杜榆从一开始的有些不好意思;到现在的镇定自若,这就是脸皮练厚了的表现。
  小墨和小丫起来给杜榆梳洗的时候,就已经磕头给他们两个主子拜年了。新年新气象;当然是要给红包的。
  杜榆一人给了一个红包,小丫高兴的不行,小孩子嘛,就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红包拿。
  就是小墨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呢。
  等砚台和添福过来;杜榆也一人给了一个红包;这事儿,胡鑫是让杜榆去做的,毕竟杜榆是女主子嘛,虽然这钱都是胡鑫给杜榆的。
  而等他们吃早饭的时候,楚二嫂子也带着别院的人来给杜榆拜年来了,自然得到了杜榆给每个人发的红包,这些下人就更高兴了。
  回去后还有人说,谁说亲家姑奶奶家里没钱,要是没钱,看能给大家都发红包吗?
  “不管这红包是多少,人家能拿出来,就说明人家大方。”有人就说道。
  “可不是这个理儿?说起来,我就觉得好笑的荒,有一次我去西府那边给他们送云阳来的礼,结果呢,人家愣是没有打赏我,就让我回去了,真以为我稀罕那几个钱那,只不过就是看不惯他们那小气样。有本事别要我们家的东西啊。”这是呗西府的人给小气气着的。
  “得了,大过年的,少说两句话。喜庆的日子,干啥要提那些晦气的事儿?”
  因为杜榆和胡鑫在京城,没有别人好拜访的,所以除了黄大奶奶那边去拜了年,然后胡鑫的几个同年那边串了门子,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儿了。
  京城的灯会是很热闹的,从初八开始,京城就不宵禁了,整个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要是逛起来,一晚上是逛不完的,毕竟京城够大,而且人口也多,比别的州府那是要繁华热闹的多了,因为京城还要皇上他老人家呢,自然是什么都是最好的。
  正月十五的时候,很多达官贵人也都出来逛街了。
  胡鑫也打算带着杜榆去看一看,逛一逛,好歹感受一些热闹的气氛。
  杜榆说道:“这时候人多,出事的几率也大一些,咱们还是到人少的地方去吧。”
  听说这边正月十五这一天,还能到金水桥那边走百病去了,那边人更多杜榆不想凑那个热闹,万一真的出了事儿,出现踩踏事件,那后悔都来不久。
  安全第一,到啥时候都是重要的。
  胡鑫点头,说道:“也好,那咱们就在附近的一些地方逛一逛吧。”
  像他们这样的,也不可能为了安静,就专门包一个包间,花上几百两银子,那是银子多的没处花了吧,从最底层出来的,知道银子赚的不容易,所以该小气的时候就得小气。所以那天,他们只是在街上随便逛了逛,猜了几个灯谜,得了几个花灯。
  不过京城就是京城,到处都有搭棚子搞活动的地方,那彩头也是惊人,很多人都心动。
  胡鑫没有要去试一把的心思,倒是有很多来京城赶考的举子想要趁着这个机会一鸣惊人,让大家也知道他的名字。
  说不定以后还能被主考官看中呢。
  只是杜榆心道,到时候考试是要糊上名字的,谁知道你的考卷是哪一份?难道还能做记号?
  有些人确实是因为名气大,但是名气大的并不代表就是可以中了进士,做官做宰的。
  听说皇上还会在端阳门那边出现,与民同乐,不少人都去端阳门下面的地方占地儿去了,就为了看一看真龙天子的样子。
  只不过哪里看得清楚,因为皇上都是被很多人围着的,那时候还穿的是正式的礼服,头上还有冠冕,都遮住了,基本上是认不出来的。
  杜榆他们也没有逛多久,主要是听说别的地方出了点乱子,虽然小,但是要和让人心里不安,于是他们就回去了。
  第二天才听说,有几个地方起了点火,不过被那火龙队都给浇灭了,没有惹出大乱子来。
  按照楚二嫂子的说法,京城每年都有这样的事儿发生,只不过都是有人解决的,人口一多,事儿就多,难免就会出事儿。
  好在京城各个部门的人都配备完整,所以倒是不怕。
  杜榆对大表哥说道:“看来这京城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尤其是京城里的官,在天子脚下,一点儿小事儿都能放大,做京官得胆子大。”
  像京兆尹什么的,完全就是个处理麻烦事儿的官,还各种不能得罪,除了是平头百姓,这谁家没有个什么亲戚在京城?哪怕拐弯抹角的也能牵扯上。
  所以京兆尹这个官,完全是累心那。
  京城的官虽然比外地的官同一个级别的高上一品,但是这也是胆量锻炼出来的。
  胡鑫听了笑道:“你这说的有些意思。所以除了进六部,在京城衙门里当差,没有几个人乐意的,除非他自己本人的靠山大,也不怕得罪人,不过呢,京兆尹也管着京城的安危,一般人也当不上,所以根本不用替他们担心。皇上不会随随便便的就派个人去当的,除非是他信任的心腹。靠山都是皇上了,还怕别人干什么?”
  这倒也是个理儿,杜榆发觉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尤其是在这方面,和表哥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过完了正月,二月份的时候,皇上亲自去春耕,代表国家对耕田的重视,其实就是皇上用牛犁了那么一块儿地,然后各地进京赶考的学子都陆陆续续来了,京城里各个客栈都快满员了,难怪在京城开客栈,一点儿也不会担心会亏本,尤其是这三年一度的春闱,那价格是噌噌噌的上来了,绝对是大赚。
  幸亏他们这边有地方住,不然真的跟人挤客栈,那是遭罪啊。
  楚院长也写了几封信过来,胡鑫带着这些新就开始去拜访去了。
  这就是开始走关系和人脉了。
  杜榆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儿,就尽量的不给大表哥添麻烦,而他爹娘那边也来了新,直接送到京城别院这边的。
  告诉杜榆和胡鑫,她大哥把她娘送到彭泽后,就赶紧回去了,杜榆的二哥和二嫂留在了这里,她爹直接接到了继续当彭泽县令哦公文,也不用来京城述职了。
  所以还要在彭泽呆三年,她二哥和二嫂就在县衙住下来。
  他们一切都好,杜二郎还在县学里帮着教书,直接是个先生,县学现在越办越好,连省城的官员都下来看了。
  至于开书院的事儿,海家和朱家倒是挺乐意的,现在正在商量,杜有忠不过是提提意见,别的事儿他就不参与了。
  毕竟出钱的人不是他,他也只是想把彭泽县的教育提上去。
  又这次还给杜榆他们带了一些海鲜干活儿,就是送信,也是海家的人送过来的,他们海家在京城也有个海鲜干货儿店,送信也方便。
  让杜榆别担心他们,他们都过的很好,和胡鑫好好过日子,把胡鑫照顾好,尤其是这又开始春闱了。
  至于他们今后的打算,杜有忠也提议了,如果考得不错,那就现在京城呆着,毕竟胡鑫的年纪算是小的,极有可能留在京城里,如果要去六部,估计是从最小的官职做起,能进翰林院是最好的,毕竟翰林院出来的人和别人不一样。
  但是这至少得是进入二甲,三甲基本上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因为那地方清贵,同进士就没有人进去过。
  如果是一甲,不用再考,就能直接进翰林院了,但是二甲还需要考庶吉士才能进翰林院。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国子监,这个比翰林院松范一些,杜有忠倒是觉得胡鑫能够进入国子监教书倒是不错,因为他在彭泽也是教过县学的学子的,应该有一定的教书经验。
  在国子监呆个几年,这能进国子监的,要么是有功名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