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萝衣-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璟瑜失笑,这位兄台上京纯粹碰运气,如若不中也有家里安排个典史,没后顾之忧。包括那位三次落第的老举人亦是如此,坚持了三次,耗费十年光阴,这次再不中便直接上任,再不去参考会试。
再看其他几位,孙璟瑜凭良心去琢磨,便觉得黄解元学识还不错,只是五年来,他从来不大喜欢那人。如若他不中,下次也会继续,毕竟年纪轻。
孙璟瑜叹息,想到自己,年纪最小,临行前夫子直言对他期望甚大,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处处警惕着,莫对名利太执着,放宽心去参考才叫稳妥。只是孙璟瑜却以沉默而对,落第,是他绝不愿面对的事。
孙璟瑜这一走,孙家倒没变冷清,反而比以往更加热闹。
每日都有人上门拜访,访的不是举人孙璟瑜,是当家主人孙铁锤和李氏,有沾亲带故的,有完全面生的,尽是隔壁左右几个村落甚至更远地方的农户。
来者八成是奉上田地,恳请投入举人门下,这样一来田地写上举人的名字,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皆可免去。土地收成分与孙家多少详细商讨,怎么着都比徭役来得轻松,再且好歹邻里乡亲,孙家更好说话。投靠孙家,将来孙璟瑜若是做了大官,他们还算是沾着荣光的人。
这事孙璟瑜走前便着重叮嘱过父母和秋娘,孙铁锤与李氏在前后几村子里名声甚好,都是不欺人的厚道品行,因此上门相求者颇多,但两老明白不可能谁求都答应下来,因此每每有人来访,都要细细商讨老半天才做决定,商定了谁家,便由秋娘执笔写下契书,两家一人一份,画押完事。
头一批近亲,孙家几乎不占亲戚们半分便宜,顶多在逢年过节收点他们送来的礼物,田地不分一成。倒不是李氏菩萨心肠不肯收,是孙铁锤太宽厚,李氏当日还没开口,孙铁锤已经拍板决定:“咱们都是一家人,哪还分你们的辛苦钱,你们的田地是自己养起来的,咱不占这个便宜。”这话可美得亲戚们感激涕零,却不曾想孙家不占别人便宜,但赋税省下了,那些亲戚可占了不少孙家的便宜。李氏气得没话说,又不好当众驳孙铁锤的丑,那事便定了。
如今上门的算得上什么亲戚,孙铁锤面对同乡仍有不忍,但李氏早有所觉,想尽法子将孙铁锤打发走,一遍又一遍叮嘱秋娘的契书要写清楚,该收多少就收多少,这一点秋娘完全赞同李氏,不若,孙家日后哪来的银钱给孙璟瑜花销,即便当了官,平日交际处处都要钱。再说,不收这些人的钱,孙家仍旧靠着几亩田地过活,岂不是和以前没两样,她还指望快些过起舒坦的少奶奶生活,谁喜欢下地晒太阳累死累活。更不希望将来自己有了子女,却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打小做农活。
厚厚一沓契书写下来,孙家立即成了村中大户,往日平起平坐的乡亲,一纸契书拉出了悬殊身份,从此成了孙家的门下佃户,自降身份,却是心甘情愿。
看着那些契书,孙铁锤凝眉不语,时不时叹气。李氏知道他心里别扭,小声嘀咕道:“老顽固,早盼晚盼儿子出息,这下出息了你还想做甚?咱们又不是做见不得的坏事,这都是靠儿子‘赚’来的脸面。”
事情远远比孙铁锤想象的不同,眼看时节到了,麦子可以播种下地了,孙铁锤某日三更早起牵牛去耕地,却不想走到地里才发现早就耕好了,但他不记得自己何时来过,孙铁锤回家问儿子孙大海,孙大海摇头说不知。李氏从房里冲出来,扬声解释:“你莫问了,那地是前头王家老哥去耕的,我前日拜托他,他昨日便弄好了,哪还要你去忙活。”王家如今也是租孙家的地,帮着孙家耕地算什么,原本孙家的田地根本就不多,孙家不开口,村里人也乐意去帮忙,李氏亲自去开口,是平时和王家走得近。
孙铁锤这下傻眼了,迷迷瞪瞪道:“那我以后要干啥?”活了几十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忽然间清闲了,浑身不自在。
李氏笑骂:“你儿子让你享清福,你还想去折腾个什么?我看你也闲不住,你就放牛得了。要不去湖里跟老二老三他们玩牌去。”
孙铁锤绷着脸不说话,半晌才道:“都不干活,像什么样子!”说罢闷闷走出屋子,跑去牛栏清扫满屋子牛粪,李氏说准了,这人压根闲不下来。
一家之主太顽固,李氏没得法,叮嘱其他人莫在孙铁锤面前太清闲惹他不高兴。其实田地不用忙活了,孙家也没什么事。烧烧饭洗洗衣服,偶尔去菜园子折菜,李氏和大嫂都有分担,秋娘比往日轻松太多了,没事便绣花缝衣服,时不时摸去孙璟瑜的书斋看书写字作画自娱自乐,越发清闲。
远在京城的孙璟瑜深居简出,天子脚下更是不忘刻苦,守在客栈十日难出一次,同窗好友流连忘返的花街柳巷全似没得书本有趣,怎么怂恿也不去,顶多陪他们在酒楼喝喝酒吃吃菜,再不便是吟诗作对。正是赴考时节,京城各家客栈无一不被各地的学子占据,光是汹涌的人群便让人心中胆寒,这么多人中能出几个进士?谁会问鼎三甲?谁又会名落孙山?
兴许与之擦肩而过的人几月后便是状元郎,兴许今日点头之交,他日便是官场同僚。
春闱杏榜
年尾,渔家村家家户户忙着过年,孙家更是张灯结彩装扮得跟过喜事似地,每日都有乡亲父老往家里送东西,虽都不贵重,却可见其心意。一人中举,全家翻身。往年这时候秋娘总是忙碌,又是买东西又是舂米,又是打豆腐又是缝衣裳,今年却闲着,想舂米包饺子,行,那谁谁谁家立刻就送来了,想打豆腐,上门来帮忙的都快踩破门槛,若不是村里媳妇嫂子知道秋娘看不中别人的绣技,估计这活计也省了。
才下午未时,屋子里已经点起了灯,李氏去隔壁磕牙了,秋娘闲坐在铺着厚垫子的藤椅上,随意舒展着身体,不慌不忙地缝着手中衣物,旁边小桌上放着零零碎碎的针线和一盘子花生米,一杯热茶。这是秋娘为孙璟瑜缝制的第四件衣裳,孙璟瑜走后,无事可做的秋娘每日便做这个,暗忖着等孙璟瑜回来,一年四季的换洗衣物都齐了。想到这里秋娘便扯开嘴角淡淡笑了,大嫂抱着针线篮子进来便瞧见秋娘的笑颜,昏黄的灯光染在秋娘的脸上,更衬得容颜俊美。她静静坐在那里,仅仅是那般坐着,便给人一股难言的姿态,大嫂心中说不出感觉,却觉得郁卒,仿佛忽然间,他们妯娌的身份拉开了莫大的距离。就如……就如孙大海和孙璟瑜,两兄弟身份间的鸿沟,永远都无法填补。
“秋娘,你手脚可真快,这一件又快成了。”大嫂笑着靠近,自顾拿着椅子在旁边坐下,秋娘回神,抬头冲大嫂边笑边说:“我是闲着没事干,几个孩子呢?”说罢起身给大嫂添了一杯热茶,将花生推倒大嫂面前。
大嫂端着茶喝一口无奈笑骂:“他们在家哪儿待得住,我让大海送大丫头和致修去娘家玩儿了,住到二十八再接回来,省得在家里折腾我。光致远一个就够磨人了,哎,瞧我这眼睛黑的,没一天能睡好觉!”大嫂作势咬牙抱怨,指着憔悴的双眸给秋娘看,秋娘莞尔,道:“大嫂如今累一点,将来长大了还不是儿女们疼你,呵呵。”
“哈哈,哎哟等他们长大还得多少年,我可巴巴望着。”大嫂开怀大笑,满脸地憧憬和幸福。五年的变化很大,当年的大嫂初嫁,浑身仍掩不去稚嫩的姑娘模样,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儿女承欢膝下,虽大哥不是读书人,如今沾着弟弟的光也算出头了,好歹出门人家都得唤孙大海一声孙大爷。大嫂比当年愈发圆润,曾经天生的黑脸蛋,此时已擦粉掩去,圆乎乎的白脸,配着一身新衣,发鬓梳得光整无暇,左边插着银簪,右边戴着簪花,耳朵上还有对银耳环,这身行头在前后村里,有几个媳妇能比得过。
秋娘笑着赞叹:“大嫂越发别致了。”短短几个月的变化,无法不让人惊讶,秋娘心里打趣想笑,记得大嫂头回这般抹粉又戴花时,孙大海的眼睛瞪得跟什么似地,张口结舌地迷瞪样叫人笑得肚子疼。
大嫂脸色一红,羞赧道:“你还打趣大嫂我呀,我这不是跟你学的吗?呵呵。”
秋娘笑着不说话了,大嫂拿出针线刚准备动手,只听外屋又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大嫂立刻放下针线大叹:“这孩子又哭了,真磨人啊!”说罢跺跺脚去照看幼子。
过了好一会大嫂再次回来,怀里抱着才几个月大的二子致远,小家伙嘤嘤的哭着,直到大嫂撩开衣服喂他吃才收住声音,拢在小棉袄里的嫩手兴奋的晃荡,秋娘故意捞他手心,小家伙力气还挺大,抓着秋娘的手指不放,张着眼睛好奇的斜视秋娘,一边眼都不眨的看美人一边不忘吃奶。秋娘情不自禁的冲他笑,呵呵道:“致远越长越像大哥了。”
“是啊,一看就是个笨样子。”大嫂笑骂,秋娘噗嗤道:“那叫憨厚老实,咱们家小致远怎会笨?将来长大了考个状元给你娘瞧瞧。”说着轻捏致远的脸蛋,小家伙咧开嘴巴呵呵傻笑,奶水顺着嘴角流溢,染深了小肚兜的颜色。大嫂一边擦一边叹气:“哎,幸好今天两个大的给领走了,不然累死个人。特别是晚上,动不动就哭熬死我。”
“大哥不帮忙?”
“他帮什么忙哟,上床就睡死,天塌了都不晓得。”
秋娘莞尔,大嫂和大哥的三个孩子,秋娘只带过大侄女茗意,而且也就是白天帮着照顾,洗洗尿布喂喂水什么的,夜里还是大嫂他们带,之后两个小侄儿秋娘基本没插手,孩子毕竟是大嫂自己生的,全部丢给秋娘带又不放心,毕竟秋娘也是丫头一个,哪里晓得怎么带孩子。李氏倒是有经验,平时却是个挑剔的,只抱孙子不抱孙女,孙女怎么哭都不抱一下,孙铁锤亦是如此。
大嫂如今最大的孩子也就五岁而已,全是需要操心的幼年,孙大海一个男人管不了那么多,受苦的只有大嫂。不过秋娘倒不会同情大嫂什么,女人都是这样过来,嫁人便是相夫教子,想她巴不得也快些生个孩子,省的孙璟瑜不在家她一个人寂寞,有个孩子会安心很多。
“大嫂莫急,等璟瑜从京城回来,看看家里能不能添几个下人……”秋娘低声安慰,丫鬟小厮这些仆从,日后总会需要的,秋娘并不急。
大嫂眼睛一亮,呵呵道:“那可好,咱还有被人伺候的时候,哈哈,全沾二弟的光了。”
秋娘微笑不语,兴致勃勃的逗弄吃饱的小致远。
妯娌两一边缝缝补补一边说笑逗孩子,半下午外头起了呼啸寒风,刮得木窗子哐当哐当作响,雨雪随风从缝隙灌入,秋娘忙起身去压紧窗子,找了好几样东西才将窗子固定住,作罢秋娘摸着湿淋淋的手道:“这窗子烂了,得修了。”
正说着,有人推开了大门,秋娘歪头一瞧,正是撑着雨伞回来的孙大海。
“大嫂,大哥回了。”
大嫂忙将孩子丢给秋娘去看孙大海,孙大海哆嗦着脱下身上的蓑衣,咬着牙齿一抹头上的雪水骂咧道:“这鬼天气!”
“上午走还好好的,现在就变成这样,两孩子可好?”大嫂一边递给他干帕子一边追问,孙大海点头:“好着了,你娘说二十八让小弟把他们送回来,这几天随他们去吧,咱也偷懒几天,呵呵。”
“恩,你候着,天色不早,我去烧晚饭得了,秋娘啊,麻烦你看一下孩子。”
“好,大嫂忙吧。”
见大嫂要走,孙大海忙说:“等会,你娘跟我说了个事,不晓得行不行。”
“啥事?”大嫂好奇道。
孙大海皱眉说:“你家什么亲戚没了娘,只有一个爹活着,家里没得田地,穷得饭都没得吃,你娘好似想帮忙,想让那个小姑娘来咱们家做下人,正好帮你照看孩子,做粗活也行,一月给点米粮养活他爹就可。”
大嫂一听就知道是哪家亲戚,闻言道:“那个远房小表妹的确可怜,来我们家做下人?可是……这事你还问我?我可管不着,你问公婆去。”大嫂说罢扭头就去厨房,心里却是赞许的,毕竟那表妹可怜,而且一个月只要给点米粮就有人帮忙干活,这价钱划算。
孙大海虽是长子,然家里还有两老,闻言也就点点头,回头去问爹娘。
晚上李氏和孙铁锤回来,孙大海便在饭桌上将此事说了,李氏听罢既没反对也没赞许,还没吭声,孙铁锤已经哼道:“人家父女俩孤苦无依着实可怜,如果是亲戚该帮衬就帮衬,买回来做丫鬟算啥事?咱们家也是穷人一个,还买丫鬟做何派头?”此话一出无人敢反驳,李氏本还在考虑,听罢心里恼火,暗道买个丫鬟算什么派头!这老头子就是固执,真可恶。
“不急,开年再说,吃饭吃饭。”李氏微微笑道。
秋娘见她那模样就明白李氏不反对买丫鬟,迟早她老人家是要如愿的。
过年,本是一家团圆的时节,此时的京城却聚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客栈里人满为患。
京城的冬天同样寒风连绵,雨雪不断,阻了不少公子哥往返青楼的路。孙璟瑜裹着厚厚的大棉袄,靠坐在床榻上摆弄小巧的香囊,蓝色底料,五彩缤纷的比翼鸟活灵活现,馥郁芳香扑鼻,孙璟瑜爱不释手。香囊中没有盛花瓣,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光洁鹅卵石,石头上密密麻麻的簪花小楷摄人心魂,正是秋娘题的一首词:
思思切切;倦眼看桃眠杏软;胭瘦脂素。
端地柴门频扣响,声声兀兀。
喜盈檀心,转眼只见、青园空荡,颓恨秋风无赖。
只影望归雁;意迟迟。
安安恳恳,祈君定金蝉折桂,披锦挂缎。
垂帘隔千里;念君素衫,挡得冷风又酒红。
闲愁锁事君勿念,心定圣贤。
来年春盛昭天下,百步繁华景,依旧梦故里良人、尽诉殷殷花月。
每每看到这小小的石头上小小的字,孙璟瑜便不由得莞尔失笑,倒不是取笑秋娘的学识浅薄,而是笑她心口不一,明明嘴巴上讨好的话一句也不说的,却没想心里这般挂念自己。孙璟瑜心口满满的温暖气息萦绕,把玩了好半天,外头有人唤吃饭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