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15部分

汉皇刘备-第11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盗恕7凑跛魉蠹倚闹卸加惺跃筒挥每推恕?上г醪辉趺聪搿V灰晕窃艿谋ǜ础S谑牵跣闹懈硬宦恕R惶醺畹牧逊欤谛值芰饺酥涑鱿帧

    酒过三巡,袁绍就开始和大家商量了,问下一步大家打算怎么办?这一问,大家就哑然了。袁绍这样问,肯定不是说入城的事,而是说继续讨董啊。

    之前袁绍已经带大家看过舆图了,董卓如今在函谷关、黾池、新安、陕县一带重兵布防,要一路打过去,得耗费多少粮食,得死伤多少人马?

    诸侯心中一想,就是把董卓给打败了、打死了,最后论功行赏,最大的获利人,还不是你袁绍?咱们又能讨得什么好?封官加爵又怎能如现在一般自由自在。诸侯也想得清楚,现在自己在自己地盘上,有钱有粮有人马,自己就是随意称王称霸的一方诸侯。要是董卓身死,天子东来,到时候把自己都弄到朝堂中去,就算是三公九卿又如何,天下有点响动,不管是天灾**,就要罢免,还不如在地方自在逍遥。

    既然这样,干嘛自己还要出死力?之前响应你袁绍的号召,一是给袁氏面子,二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刷下存在感。如今这两点目的都达到了,洛阳也收复了,再西进?还是算了吧。

    诸侯心里打着小算盘,袁绍如何不清楚。其实到了这一步,袁绍也不太愿意继续下去了,只是他是盟主,势在必行,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下去罢了。

    见诸侯集体失声,刘备微一欠声,向袁绍拱手道:“盟主,若能保证军粮供应,我愿为诸侯先锋,提兵西向,扫平董逆,保扶天子东归!”

    孙坚亦在席中,听得刘备之言,心中大快,豪气顿生,亦拱手道:“某亦愿为先锋,与玄德一同西向!”

    刘备闻声,看向孙坚,两人目光交触,不禁各露微笑。袁术不满的瞪了眼孙坚,他还想打算提兵回援陈兰,让刘表知道知道他的厉害呢。谁知道孙坚擅自表态。

    孙坚却没有理会袁术,他此时胸中豪情万丈,睥睨诸侯,暗暗想道,天下诸侯,舍玄德与我,谁敢称雄?

第一百七十八章 龙亢之变() 
刘备得了袁绍后勤供给充足的保证,席散之后,便匆匆回营。天气渐冷,再不抓紧时间。若再举兵,就是来年的事情了。

    到了营中,刘备见了久别的严颜、张飞,心中非常高兴。尤其是二将独自领军,却能奇袭伊阙、大谷二关,足见其才能。

    麾下众将见了,自然是少不了久别寒暄。匆匆数语已过,刘备便与众将议事,荀彧把舆图高高挂起,与刘备道:“主公,董卓于函谷关、黾池、陕县等沿途险要,一路布防。若是能够迅速攻破此三处,则长安再无险阻。否则天已入冬,大军不宜轻动。到时再欲图关中,便只能待年后了。”

    刘备思索片刻,便在地图上重重一点,道:“知会孙文台,三日后,兵发函谷关!”

    兵欲发时,却见孙坚飞马来见,孙坚见了刘备,苦笑一声,道:“玄德,得荆州急报,荆州刺史刘景升犯界,遣兵击我南阳。袁将军心忧南阳不保,因此欲遣我回援,故不得与玄德同进退,诚为憾事也。今次前来相送,愿君兵锋所向,无所不克,马到功成!”

    刘备一愣,随即释然,道:“不能与文台并肩作战,实在可惜。承文台吉言,那么,就此别过了!”于是一拱手,跃马便行。

    孙坚看着刘备意气风发的背影,长长叹了一口气,径自回营去了。刘备走后,洛阳诸侯大开宴席,歌舞升平,袁绍也早就把诸侯随后出军准备接应的保证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目前正率了人马修葺宫室皇城,以便到时奉太后与弘农王入居。袁绍此时想法又有所不同。既然不能立刘虞,索性到时再唆使人进劝太后,重立弘农王。

    弘农王乃先帝嫡长子,名正言顺,还曾一度登基为帝,若不是董卓乱政,他现在还在龙椅上坐着呢。想来,太后与弘农王,心中也是不甘得很。若是自己辅佐弘农王与太后重掌天下,那么袁氏声势必然会再度高涨,到时自己封侯拜相不说,袁氏又能数代显贵。何乐而不为?这样也对得起叔父袁隗与袁氏上下数十口了。

    曹操在扬州,募得数千敢勇后一路疾行北归。曹操一心想重振声威,于是着令甲士日夜疾行,若有怨怼劳累者,军法惩之。

    这日刚出了九江郡,到了豫州龙亢,夜宿涡水。夜间有军士密会,曰:“曹公军法严苛,我等往日在扬州自在快活,不意跟了曹公,受此行军之苦。听闻曹公素恨董相国,战阵之上,身先士卒,亲冒锋矢。主将如此,我等小兵将奈何?战阵之上,我等血肉之躯,如何抵得过西军凶猛?只怕此番到了洛阳,大战一起,我等此生无望再归扬州也!”

    又有人道:“拿了安家钱,不就得卖命?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啊!”

    之前出言之人不屑道:“如今这天下,乱糟糟的,到哪不能当兵吃粮?我且问你,李四郎,你在家也是当兵的,你是愿在丹阳待在家边上,还是愿去洛阳和凉州贼厮杀?曹公给的饷比扬州的多么?”

    这一说,很多人就反应过来了,一拍大腿,道:“着啊,曹公发的饷和老家发的饷差不多,为何冒着风险去拼命?”

    李四郎嘟囔着道:“我等军人,上阵杀贼,如此才有晋身之阶,否则当兵当到死,也不过一小卒尔。”

    那为头的一幅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李四郎:“行,凉州铁骑天下无敌,你随着曹公去送死罢。知道曹公为何来扬州募兵否?因为他已经败了一阵,之前所部遇上董卓大将,折得干干净净,于是又往扬州寻了我等前往,嘿嘿,曹公治军严苛,军饷又少,老子却是受不住。”

    这些人,原本就是一个小团体,七嘴八舌的一讨论,打算不干了的竟有大半。此议一决,大家伙就欲趁着夜色逃归扬州。

    不料那为首之人唤住众人,嘿嘿一笑道:“既然要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大家抢了营中辎重钱粮,再脱路而返扬州。如此也不枉我等白受这一遭苦。我人多,曹公人少,料想他也不会为难我等。”

    大家一想,深以为然,于是诸事分派下来,谁人纵火,谁人去后勤营抢夺贵重物资,然后如何汇合,从哪里走众人一一商议已毕,而后分头行事。

    曹操于帐中,卧甲而眠,正自酣睡,忽然曹仁与典韦在帐外大呼。曹操闻声而起,取剑而出,正欲相问。忽见营中四处火起,曹操惊道:“出了何事,可有贼兵来犯?”

    曹仁急道:“主公,非是贼兵,乃我部军士叛矣!”

    曹操又惊又怒,问道:“我部军士谋叛?所为何事?”

    曹仁又哪里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切都好好的,忽然睡了一觉就这样了。曹操见曹仁说不出话来,于是一把推开曹仁,便欲冲出去问个究竟。曹仁一把扯住,急道:“主公,不可亲身犯险!”

    曹操被曹仁一把抱住,见四周火光腾腾,无数哗变军士来往营中,四下抢掠。饶是他心志坚定,也不禁心中惊雷阵阵。这是他千辛万苦在扬州募来的兵啊,这是他的资本,这好好的,怎么就叛了?若不问个究竟,他怎能心服?怎能咽得下这口气?

    就在此时,曹洪与夏侯渊亦来。两人身上烟熏火燎的,手中提着剑,身上血迹斑斑,一路来到此处,见曹操无恙,方长出一口气。

    曹洪道:“主公,兵士哗变,我等还是速速退避的好,否则乱兵来犯中军帐,后果不可料也。”

    曹操怒道:“行军至此,军士乃叛,我不知缘故,岂肯就此走之?”

    夏侯渊苦笑一声,道:“主公,某方才擒住数人询问,其道不愿随主公赴洛阳击董卓,于是从谋事者叛之。”

    曹操闻之,双拳紧握,双眸血红,吼道:“这是为何?董贼暴虐无德,神鬼厌之,我顺应天命,起兵讨之。彼等竟不愿相从?”

    曹操一时心灰意冷到了极点。

    众人正劝时,忽然一伙人往中军帐杀来。人未至而火箭呼啸而来,帐外一时之间,火光腾腾。典韦大吼一声,提了盾,持了戟,便杀往门口。正与叛军遇,典韦手起戟落,劈翻数人。众人见得典韦凶悍,唿哨一声,圈子便散了开,不再贴身厮杀,却是拉开大弓,一箭又一箭的只是来射。典韦守住门口,双臂舞作一团,而叛军竟不得寸进。

    曹操见此,强抑思绪翻腾,目光如冰,与众将道:“召集本部人马,随我杀将出去!此等叛贼,死不足惜!”

    众人轰然应诺,于是纠集亲信腹心,跟在曹操身后,直往营门杀去。典韦与曹洪,一左一右护住了曹操。

    曹操提剑在手,见四散乱走之叛军,一剑一个,刺翻在地。众叛军见曹操神勇,诸将凶狠,倒也不再前来相逼。反正他等是能抢一点就算一点,倒也犯不着与曹操死斗。

    一场大火,烧至天明时才渐渐熄灭。曹操等人杀出乱军之中,复点人数,只余六百人不到。曹操屯于一小丘上,望见营地一片灰烬,粮草辎重尽失,不知如何是好,只得长叹一声。

    曹仁率了人,复去营地灰烬之中翻捡,看看有无可用之物。曹操看着左右军士,身上几乎人人带伤,不禁大怒,谓曹洪、夏侯渊道:“妙才、子廉,你二人率余部,沿足迹追捕叛逃之人。彼等抢了辎重而行,必不致远,汝等抓住一个便杀一个,绝不轻饶!”

    二将应命欲行,夏侯渊担忧道:“主公,我二人引军远去,此处兵少,若有贼来,如何是好?”

    曹操笑道:“还有何贼来此?再者,有吾之恶来在,有子孝在,我有何惧哉?”

    典韦闻言,往前一步,立于曹操身前,躬身道:“二位将军尽管去,主公安危,典某一身担之。除非某死,否则任何人也休想伤害主公!”

    二将昨夜间已见典韦威势,倒也能放得下心,于是稍微嘱咐几句,两人便匆匆引兵去追叛贼了。他二人心知肚明,曹操这是让他们去追辎重钱粮,杀人泄愤倒是在其次。

    至下午,曹洪与夏侯渊得胜而返,随行押送数辆大车,车上系了无数颗人头。二人到了曹操跟前,拜道:“主公,幸不辱命。”

    曹操看了看,这近十辆大车,全是粮食,也够自己这点人马支撑一段时间了。已到豫州,先一路前行罢,沿途过境,再设法讨要军资好了。

    就这样,一路行来,收扰败军,又沿途招募。待曹操到得酸枣的时候,又复有兵三千余。不过此时的曹操,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历经败阵、军士哗变。曹操已经想得很明白,若无一块地盘以供养军,自己手中不管有多少人马,都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长久。这世道,若真想做出一番事业,还得如诸侯一般,有地盘,有人口,有源源不断的钱粮。

    此时的曹操,击董之心渐退,心思却全在寻找一块稳妥的落脚地上面去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议废立() 
在三千板楯蛮兵飞山越岭的奇袭之下,不过旬月,函谷关便落入刘备之手。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刘备在接到洛阳密报之后,便勃然大怒。

    时荀彧在侧,他在刘备身边多年,从未见刘备有如此失态之时。不禁疑道:“主公,洛阳出了何事?”

    刘备把信函扔到荀彧手上,怒道:“文若自己看罢,依我之见,乱天下者,袁本初也!”

    荀彧一目数行,草草看完之后,也不禁惊呆了。他袁本初想做什么?函谷关既下,西征一片光明,董卓败亡在既,他竟然不思举兵西向,却在洛阳合纵连横,鼓动诸侯重立弘农王,而密报中指出,何太后竟然也心动了!好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袁本初,好个不识大体的何太后!

    荀彧面对如此之事,也不禁心神摇动,不知如何是好,抬头看着刘备,讷讷道:“主公”

    刘备嘿然一声,双眸神光湛然,道:“我为大汉宗室,岂能坐视袁绍行如此之事,他想学董卓,也得看天下人肯不肯!来人,击鼓,聚将!”

    刘备留了众将率大军驻扎在此,只率了刘恪与荀彧以及一千亲军,一路疾驰往洛阳而去。

    刘备一路风尘赶到了洛阳,求见袁绍。袁绍一脸喜色的把他给迎了进来,似乎没有看到刘备铁青的脸色似的,还没等刘备开口,便说道:“玄德来得正好,我正欲有事与你相商。来来来,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平原王刘硕,先帝之叔;这位是河间王刘陔,先帝之侄,同为孝穆皇之后。你们同是宗室,可得好生亲近亲近。”

    刘备憋了一肚子的话,就这样硬生生的给压回去了。看着在座一老一少两个王爷,刘备心中不得不给袁绍点个赞,不愧是袁本初,好手段。

    刘备自然想得到袁绍请了两位王爷来此干什么。平原王刘硕,汉桓帝幼弟,建和二年,追封刘桓帝父刘翼为孝崇皇,建庙、陵祭之,陵名博陵。封刘硕为平原王,于博陵奉祀;刘陔,孝穆皇刘开玄孙,继承刘开河间王一脉爵位传承,与当今天子、弘农王同辈,为其堂兄。在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皆死的情况下,汉灵帝一脉最亲近的,便是这二人了。袁绍把这两位王爷请过来,自然是为了重新立帝之事。

    刘备强抑满腹心事,向两人一礼,道:“刘备刘玄德,见过两位王爷!”

    刘硕六十多了,满头华发,他一脸笑容的虚扶道:“广阳侯,你我既是一家人,便不必多礼。”

    刘备心中腹诽,谁和你是一家人了?你们是汉景帝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我是皇九子中山靖王一脉,虽然是同一个祖宗,可几百年风雨了,刘氏皇族开枝散叶,所繁衍后人不计其数。谁认识谁呀。可千万别这么套近乎。

    刘备与两人叙礼毕,便于下首坐了下来,却不说话,只是拿眼一直看袁绍。刘硕笑眯眯的开口道:“广阳侯便不想问问,我与河间王如何到了此处?”

    刘备真的不想问,他只想单独和袁绍谈谈。可人家平原王发话了,刘备只好硬着头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