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18部分

汉皇刘备-第118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ィ绾危俊

    刘备劝了又劝,荀彧见刘备殷切诚恳,便不由允了。刘备又报与袁绍,约了诸侯一同至城郊,设衣冠冢遥祭荀爽。荀彧心中感激,再也不提罢事居丧之议,只是罢宴饮荤食,服素而已。

    安抚了荀彧,刘备也不禁头疼。自己麾下武将一打,谋士却只得一个。荀彧也曾向他荐才,颖川陈群、郭嘉、荀攸,以及远在扬州的陈登,远在幽州的管宁、邴原等人,他或者荀彧都曾亲自遣使去信。结果一个两个都找不到人。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这些家伙不是避祸别处,就是游走各方。让刘备也是无可奈何。只有天知道,他是有多想把郭嘉、荀攸等人先一步抢到手中。

    不过,找不到人他也无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几年他东征西讨,没个稳定的时候,待他到了青州,有了一州之地,还怕没有招揽贤才的机会。

    孙坚率了麾下,于郊县修葺帝陵。夜宿陵庙,半夜心有所感,起身出帐,只见山风呼啸,而天上星月同辉。左右值夜甲士手执火把,刁斗不绝。孙坚转了一圈,正欲回帐再歇,忽见左侧不远处井中,似有光华隐隐,与天上星光相互呼应。

    孙坚心道,莫非有重宝出世?于是召来心腹三将,往而视之。四人围住井口,往井中一看,却只见一泓清水照应一团圆月。煞是动人。

    孙坚笑道:“还以为有宝物,却原来是月光。”于是便欲离开。

    程普若有所思道:“夜间无事,不若使军士一探井底。”

    孙坚闻言,不置可否的笑道:“也罢,便依德谋之言。”

    于是召来亲兵,遣水性佳者入井底打捞,须臾,打捞起两物。孙坚笑道:“果然有宝物焉?”于是赐军士美酒钱帛。而后率众将入帐观之,看是何物。

    到了帐中,把一匣打开,内竟是一柄长剑,鲛鞘饰以金镂丝,鞘末端嵌以明珠数颗,华丽尊贵,一看就不是凡物。孙坚口中啧啧称叹,再一按剑簧,剑身弹出数寸,拨而观之,只见剑身明亮,能见人貌,上有无数神秘花纹,而剑刃轻薄锋利,孙坚持剑往案几一划,案几一角无声而落。

    见其锋锐如斯,孙坚喜不自胜,众将欣然赞叹,齐道:“恭贺主公得此神兵。”

    孙坚再反复细看时,只见剑柄处刻有两个细小篆字,孙坚定睛一看,竟是巨阙。孙坚心神大震,再也止不住笑意,仰天哈哈大笑,道:“果然是神兵,我得此兵,乃天意也!”

    孙坚乃是吴人,自然知道越王命名剑欧冶子铸剑之事。而巨阙诸剑,自越王之后便不再出世,素传为宫廷所藏。他今奉命来此修葺历代先帝山陵,却无意得此神兵,岂非天哉?

    于是孙坚把此剑示之众将。众将见了巨阙名号,亦是大惊。程普道:“此乃越王旧物,诸侯之剑,而主公乃是吴越人士,得此神兵。莫非天意昭示,主公将有吴、越之地?”

    孙坚闻言,心中狂喜,却把脸一板,叱道:“德谋何出此言,我乃汉臣,岂有图吴、越之意?”

    程普忙伏地请罪,孙坚扶起,笑道:“德谋一时失言,何罪之有?来来来,再看另外一物是甚。”

    于是孙坚打开另外一匣,只见内有一物,用黄绢系之。孙坚打开数重黄绢,一看,傻了。众将也傻了。

    众人呆了许久,孙坚才双手颤抖,把此物拿了出来,翻转一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明朗清晰。再看上面,其方圆四寸,上绞螭龙,有一角缺之,镶之以金。此乃王莽夺玺之时,当时王太后怒而掷之于地时受损。而后以金补之。

    翻来倒去,众人心惊胆战的看了半天,终于确认这是传国玉玺无疑。这时众人虽然松了一口气,却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刚才程普还说孙坚得了越王巨阙剑,乃是应天命而应有吴、越之地。如今又得了传国玉玺,这昭示什么?

    难道汉德终衰,而孙氏应有天下?

    这个想法从心中涌起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众将再看孙坚时,便是一脸狂热了。功名利禄之心,谁没有?若是能随孙坚南征北战,而一统天下。这从龙功勋,还愁不能云台画像,封侯拜相,荫妻封子吗?

    孙坚也是心中直打鼓,难道我真的是承应天命而出的一代王者?不然这如何解释这越王剑,传国玺?

    热血沸腾了半会,孙坚方重新收好玉玺,复以匣藏之。然后目光凌厉的扫过程普、韩当、黄盖三将,沉声道:“今夜之事,若有泄者,立斩之。”

    三将齐齐拜下,道:“谨遵主公之令,日后我等必将誓死辅佐主公,以图大业。如有虚言,神鬼不容。”

    孙坚心中一松,扶起三将,道:“日后大事若成,必不忘卿等今日之功,如有违言,天地弃之。”

    自此,三将对孙氏忠心耿耿,哪怕日后孙坚身死,亦是不离不弃,重新保扶孙策。此乃后话,暂时不提。

    却说孙坚夜间得宝,虽然掩藏甚密,然则天下无不透风之墙,更何况孙坚所领之兵,多为袁术门下。袁术把孙坚军中渗透得像个筛子一般,岂有不知之理。不数日,便有信使自洛阳来,见了孙坚,拜道:“主公在洛阳,闻将军夜间得宝,喜不自胜,故遣某来,特邀将军赴洛阳之宴,于诸侯席上鉴宝。还望将军必到。”

    孙坚闻言心中大骂,脸上却仍是一脸笑容,道:“还请回复袁将军,孙某克日必到。”

    待信使走后,孙坚大怒,召了众将密议之。

    程普道:“主公麾下,袁氏门人颇多。袁术得此信,不足怪也。然则是何宝,除我等四人,绝无人得知。主公可匿而换之。以他物奉之席上。袁氏能奈主公何?”

    孙坚闻言,沉思半晌,乃道:“德谋所言甚是,然则若以平常宝物奉之,袁术必起疑心。不如忍痛割爱,以巨阙奉之,再以一宝替以传国玺,如此,方无忧也。”

    众将闻言,齐道:“主公之计甚妙!”

    数日后,诸侯宴饮,孙坚于席上,展示二宝,一为金镂甲,一为巨阙剑。众人观之,无不震惊赞叹。金镂甲还罢了,虽然少见,却也不甚稀罕。巨阙剑自越王之后,泯然于世间久矣,不意今日自孙坚之手而得重现世间。

    诸侯都看向巨阙剑,双眼赤祼祼的不掩贪欲。孙坚用其展示巨阙斩金削铁之锋锐后,更是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诸侯谁也没有想到孙坚还得到了传国玉玺。就是董卓也想不到。诸侯以为传国玺在长安天子处,董卓没有传国玺,也只以为传国玺在太后与弘农王处。只有刘备,看着孙坚,一脸若有所思。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见叛乱() 
大汉初平二年春正月,袁绍、朱儁等设坛于洛阳效外,拜祭天地。然后于南宫拥立弘农王为帝,改元建安。

    太后诏曰:“辨以冢嫡,缵承大统。君临海内,社稷有寄。岂意董贼穷凶极悖,兵临洛阳,祸加至尊。义士壮言,一朝见戮。是以文武噤声,百官垂首。以至纲纪散乱,帝后遭劫其之灭义反道,天人所弃,民怨既深,神怒已积自古长幼有序,嫡庶分明。故令司空袁绍,司徒朱儁等潜运明略,幽显协规,领衔内外诸大臣奉先帝嫡长子弘农王辨即天子位。宜光奉祖宗,临享万国。便依旧典,以时奉行。”

    同时,废长安天子帝号,改封陈留王,尊何太后为永乐太后,居永乐宫。遣使拜幽州牧、襄贲侯刘虞为太尉,袁绍为司空,朱儁为司徒。袁绍、朱儁同录尚书事。

    在朝诸侯各有所封。不久,因青州骚乱,地方不能制。袁绍以刘备有殊功,于是表刘备为青州牧,出镇青州。

    还有一大堆狗屁倒灶的事,各路诸侯想着增加地盘,争夺爵位,各位尚书、侍中与长安那边檄文不断,互相打嘴仗不过刘备是懒得参与了。他没精力与这些人去纠缠,一心想着他的青州。

    于是,在进宫与天子、太后陛辞之后,刘备率了众将,一路往青州出发了。

    在宫中,见到太后容光焕发那模样,本来想嘱咐几句的刘备,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又给吞回去了。虽然他把何太后和天子从洛阳救出来过,但天家寡情薄义,而何太后一看就知道是个权欲心强的。那就随他们去折腾吧。

    虽然是到了春月,但天气还是挺寒冷的,不过,一路上河水正渐渐解冷,而树木小草也开始发芽,冒出绿色。正向世人宣告着,春天来了。

    刘备骑在马上,一路左顾右盼,心中实在是掩不住的高兴。今年他三十有一,然则却已经是官拜青州牧,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麾下亦是人材济济,五虎大将有了关羽、张飞、黄忠不说,还拐了个严颜,偏将也有数人。虽然谋臣只有荀彧一人,可是人家是可以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顶级策士啊。而原本史上,他今年在干吗?试守平原令,后来老同学公孙瓒拉了一把,才成为了平原国相。相比之下,他的地盘,扩大了数倍。而他的事业,正蓬勃向上。这让他如何不高兴?

    思来想去,刘备觉得,待青州稳定下来,是时候把楼桑老家的娘亲与夫人接到身边来了。尤其是夫人,这些年来,一直天南地北的,苦了她了。虽然身边还有个珂儿。但卢珻才是正经的广阳侯夫人不是?年过三十膝下只有二女,麾下的将领们都说过好几回了。虽然在后世,三十好几不结婚也没什么,但这里,若是没个继承人,自己的那些部属们,心里面便要开始嘀咕了。为了自己的和谐生活也好,为了安将士之心也罢。在青州,自己要努力造小人了。

    就在刘备思绪纷飞的时候,洛阳开始乱了。

    始作俑者,是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兖州信使疾驰至洛阳,报信给新鲜出炉的兖州牧刘岱,言兖州叛贼又起,有号称黄巾的,有号称黑山军、白波贼的,反正大大小小旗号无数,席卷郡县,无人能敌。已有两位县令为国捐躯了,还有东平国相已经带了属官逃之夭夭

    刘岱接信,嘶的一声,牙就开始疼了。兖州人马,大多都在洛阳。除了他这个前兖州刺史,今兖州牧外,还有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可以说一州精华皆汇集在此。兖州如此空虚,那么叛贼们见机起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岱这次替袁绍摇旗呐喊,收获颇丰,加官兖州牧,进爵不其侯。既然目的已经达到,而老巢又出了事,自然不愿在洛阳多待。于是便集合了麾下各路太守,打算打道回兖州去平叛。

    结果袁遗、张邈、鲍信等都二话没说,拍胸脯表示唯刘君侯之命是从。到了桥瑁这里出事了。

    桥瑁,字元伟,睢阳人,太尉桥玄从子。原本史上,就是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伪造三公文书,号召大家一起兴兵讨董。这次他也很积极,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官职未动,只是封了个都亭侯。想比起一些同僚来,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桥瑁很不爽。他自认自己不比其他人逊色,虽然一路打酱油,没干什么大事,但别人不都这样嘛?于是见了刘岱一副上司的语气来命令自己准备人马钱粮回兖州,桥瑁的心头火就忽然发作了。

    桥瑁和刘岱,是有心结的。刘岱之前,兖州刺史是桥瑁。桥瑁在任上,也干得很好。史载甚有威惠。但没干多久,不知道刘岱就走通了谁的门路,把桥瑁挤了下来,自己为兖州刺史。

    其实刘岱挤掉桥瑁,桥瑁也无所谓。反正各凭手段。最让桥瑁生气的是,自己被挤掉之后,新的任务不是调自己回朝任宫廷官,而是继续在兖州,为东郡太守。

    这下,桥瑁心中便很不爽了。怎么的,挤掉我的刺史,还让我在你麾下为官,看你的脸色?本来自己是上司,现在兖州各太守、国相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说,搞不好还要暗地笑话自己。

    于是,这梁子就这么结下了,当然,刘岱是不清楚的。

    结果刘岱来找桥瑁,桥瑁就口气不逊了:“君侯,某钱粮也无,兵马如何听令?不若君侯调拨钱粮军饷,某再随君侯回兖州,如何?”

    刘岱当时剑眉一竖,便欲发作,最后还是看在同僚份上,才缓和语气,道:“元伟,诸君大军集结,只等你一人,莫要让我难做才是。”

    桥瑁斜着眼看着刘岱,冷笑道:“便是让君侯难做了又如何?君侯与诸君自去,我为留后,随后便至。”

    刘岱勃然大怒,道:“莫非元伟以为我军法不严乎?”

    桥瑁也是个二杆子,当即就拍案而起,道:“某乃东郡太守,须不是你麾下将校!”言下之意,老子也是一方诸侯,不是你挂了个州牧的牌子就可以随意对我呼来喝去的。

    刘岱一言不发,扭身就走。桥瑁也没当回事,大臣之前,吵架的事还少了去了?便继续饮酒作乐。

    结果第二日回营,便见刘岱集结大军,于营外让他自缚请罪。桥瑁被顶上墙角了。其实刘岱也没想把桥瑁怎么着,就想着自己新任兖州牧,便有个刺头。将来不好管理,于是想着立立威。可是文人什么性子?鸭子死了嘴巴还硬,宁死也不肯认错的那种。

    结果桥瑁热血冲昏了头脑,竟然纠集了人马想和刘岱干一仗。刘岱大怒,这是当着洛阳满城文武抽他刘岱的脸呢,犯上作乱,罪无可赦。

    一场火拼下来,桥瑁死于乱军之中。刘岱也没讨到什么好。被人质疑他的统率力。于是,刘岱表自己部将王肱为东郡太守的奏章,被驳回了。

    匆匆赶着回京的曹操,被小伙伴袁绍表为东郡太守,着他即刻回东郡平叛。于是曹操又匆匆带着人马,一路烟尘往东郡而去。

    刘备出了河南,方进入陈留,就发现,这里仿佛又发生变化了。沿途之上,逃难之民络绎不绝,扶老携幼,有北上,有南下,有东向,亦有西行。而官道两侧,不时可见饿殍倒毙于地。

    未等刘备派人去问个究竟,便有饿得什么都不顾的人,远远缀于刘备军后,一路哀哀:“将军、将军,给点粮食吧,给点粮食吧。”

    刘备毕竟心软,不能坐视这些人就这样饿死,于是长叹一声,问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