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27部分

汉皇刘备-第127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有年,还能混得温饱,若是逢了灾年,便只能卖儿卖女了。在这种情况下,天子却为了享受,仍然在不断的加税加赋,于是汉末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底层百姓,已经忍受够了官府以及地主们的层层盘剥。这也是为什么张氏兄弟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最基本原因。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他们需要一条出路,需要一个可以发泄的途径。于是他们成了张家兄弟野心的殉葬品。

    刘备来了青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狂扫青州一切武装敌对势力。然后在青州百姓忐忑不安的心情中,颁布了授田令。这条政令给青州上下带来的震动,以山呼海啸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官府重新授田给百姓,在青州百姓的记忆中,也只有故老口口相传的世祖光武皇帝在位期间有过。从此之后,大汉帝国何曾有过如此之举措。

    授田令一出,顿时便受到了无数百姓的拥护。毫不夸张的说,此时民心全在刘备,而之前流传的谣言,早已不见踪迹,若还有人敢说刘备半句不好的话,立马便会被百姓群起而攻之。

    青州牧府,刘备书房。案几上的文册堆积成了一小堆。这些资料,都是荀彧安排人手,于各地细细打探得来,然后汇总于此。

    档案中清晰的显示,青州各城中,粮铺、缎庄、酒楼客栈等与民生相关联的各行各业,青州各大宗族竟然占据半数以上。这也是刘备拥有军队,却仍然忍耐那些世家豪族的原因。

    衣食住行,与民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刘备打算欲以强横武力对付青州各大宗族,搞不好整个青州都会乱套。

    军队是暴力机器,破坏力巨大。但用在青州内部,不太妥。刘备不是刘表。刘表当初敢单骑入荆,然后诱宗贼而诛之,是因为他在荆州,有本地豪族蒯氏、蔡氏鼎力相助。而刘备自来青州,虽然如今帐下人才济济,也有本地人管宁、邴原、孙乾、国渊、太史慈等在效力。但管、邴两人都是少贫家孤之人,而孙乾、国渊和太史慈,都不是什么名门大族出身。青州本地最强氏族的代表们,都选择了观望,而不是第一时间投靠。

    也许刘备放低身段,一一上门拜访,会带来一些效果。但刘备是这种人吗?在刘备心中,他们这些大地主大豪绅,都是未来时间里,刘备需要逐渐“消灭”的对象。刘备又岂会为了这些人,而去委屈求全。他有的是手段来对付他们。

    刘备随手拿起一卷竹简,细细看了起来。里面内容是授田令发布后,各家各户百姓,前往官府登记户口的消息。授田令简直就是一个大杀器。一些往日里隐匿户口的家庭,如今也主动入籍,登记人口了。虽然多个人,便要多出一份赋钱,但比起分得的田地,那些小钱又值得些什么?

    这还是刚开始。待刘备的政令贯彻,威信彻底竖立起来后,那些还在观望的百姓,以及隐匿在山林中的流民亡户,必然会成群结队下山,登记户口,获得土地,重新成为自耕农。而他刘备,就会有了收租收税、兴发力役、征募兵丁的雄厚基础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微笑起来。他现在的目的,不是急吼吼的去对付那些本地豪族,而是超越他们,成为青州最大的地主!

    在这片土地上,要想和风细雨的改变一切,要想彻底的控制青州。那就看谁的手腕强。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又拥有了无数的田地,获得了自耕农、流民的拥护。在这等大势之下,干什么事干不成?

    等到算赋改革的政令出来,一、二年之后,自己就是彻彻底底、说一不二的“青州王”!

    任何政令,一开始可能都是好的。但往往执行中,因为某些人、某些因素,到了下面,或许就会渐渐变了味道。

    比如在平原国高唐县的贺家村。里魁贺质最近就很是得意洋洋。授田令好啊,简直太好了。他执掌此地二百余家,谁家想多分点田地,不得都求到他头上。想着满屋子的礼物,贺质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刘君侯真是大大的好人呐!

    不过,一想到叶家寡妇,贺质兴奋的心情便犹如泼了盆冰水,迅速冷却了下来。叶家寡妇他垂涎很久了,奈何人家向来不假以辞色。让他很是无可奈何。但俗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叶寡妇越是如此,贺质这心中越是难熬,像是小猫爪子在挠一样,偏偏却越挠越痒,让他欲罢不能。

    这次,贺质就想借此授田之机,彻底让叶寡妇臣服于胯下。谁曾想,好几日过去了,叶寡妇却一点音信都没有。贺质坐不住了,他就不信了,这小小的柔弱妇人,还能不求着他?

    想着叶寡妇清丽的面容,让人怜惜的眉梢眼角,贺质心中不由一阵火热。于是便随便扯了一件衣裳披着,出了门,摇摇摆摆的往叶寡妇家而去。

    叶寡妇,贺家村的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不自觉的摇头叹息一会。年纪大的老人,还会说上一句,这女娃,命苦哟。

    确实是命苦,嫁过来没多久,丈夫便在一次山猎时,惨死于虎口,尸骨都没个囫囵的。她丈夫数代单传,死讯传来的当日,她的舅姑便受不住晕了过去,没多久,公公便先熬不住,撒手而去。婆婆则是缠绵病榻,精气神全失。等叶寡妇咬牙苦撑办完丧事,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叶寡妇家连死两个男人,婆婆又卧榻不起,这没了顶梁柱的家,便引来了无数的豺狼。更何况叶寡妇虽然个性刚强,却偏生又是个嘴笨不会说的,于是家中数代人耗费无数心血积攒起来的田产被所谓的无赖族人瓜分一空。要不是叶寡妇以死相逼,搞不好这祖宅都要被人夺了去。

    整个贺家村,也不是没人帮叶寡妇主持公道。奈何那些无赖打点好了贺质,他们的背后站着贺质,又怕得谁来。

    可怜当初叶寡妇还亲自登门向贺质求助。谁曾想贺质才是背后最贪婪的豺狼。最后真相大白时,叶寡妇愤然上告到亭长,最后却是无疾而终,而那恶人,仍然在村中称王称霸。后来,叶寡妇才知道,别说亭长、就是乡里的啬夫、县里的县长,都是贺家人

    绝望的叶寡妇,若不是看在未出世的孩儿份上,早就追随亡夫于地下了。

    贺质迈着鸭公步走向叶寡妇家时,贺家村的村口却突兀的出现了数骑。为首一个骑士,穿着普通,腰间悬着一柄长剑。风尘仆仆,就像在外游学的士子一般,只是左臂袍袖上忽隐忽现的那一颗白色星星,清楚无误的向世人说明,他其实是青州军中的一位尉官。

    骑士下马后,向两位随从笑道:“下马罢,今天看完这里,然后用完膳食,再往下一处。”

    身后的随从利落的下马,然后咧嘴道:“头,咱们这也太赶了罢,你看我两条腿都磨破皮了,火辣辣的疼。”

    骑士笑骂道:“骑术不精,怨得谁来?”

    说笑了几句,才板着脸道:“主公让荀长史遣了我等军中兄弟巡探各地,采访民情民俗,以防地方官绅勾结,破坏授田之政。既然是主公之托,我等便要尽心尽力,岂能有半点懈怠。若你我有半点差错,丢人且不说,如何报主公之恩德?”

    一番话,说得那个随从连连告饶不已。

    进了村,在一棵大树下,骑士寻着一位正在歇息的农人,和善的道:“大叔,某乃冀州来的士子,率了伴当欲往北海去。行到此处,错过了驿舍,大叔可否容我等入村一歇?”

    农夫抬头看了看这三人,见这三人虽然自有一股凌厉气息,但面带微笑,和蔼有礼,便放下心来,热情的道:“有何不可,三位小郎君可是欲去拜访康成公?”

    说起郑玄,这农夫骄傲的抬起头,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仿佛郑玄不是北海人,而是平原高唐人一般。

    听着这农夫说起郑玄的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三人对视一眼,纷纷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莫名的笑意。

    三人静待这农夫不住嘴的说完,得到满足的农夫这才心满意足,率了这三人便往村子里走去,边走边说道:“三位小郎君,俺家宽敞得很,便在俺家歇歇罢。”

    这农夫如此爱卖弄嘴舌,要打探村中消息便全在此人身上,那骑士如何不肯,听得农夫如此说,想也不想,便立即应了下来。

    太忙了,真对不起大家,今天才上线码一章,看到短信箱里竟有个分类推荐,哦呵呵呵,好几个月了,总算有推荐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 
贺家村事件,是被查出来的第一例青州豪族子弟纵横乡村渔肉百姓的事件。刘备闻讯大怒。他灵魂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越是在基层,那些权力拥有者越是肆无忌惮。身居高位的那些人,因为各方各面,反而比较讲究。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个道理。

    刘备为什么要让荀彧安排军中将士分散青州各处村乡,查探情况?还不就是为了防止某些无耻之徒利用手中权力瞒上欺下,渔肉百姓。这个时候的百姓,除了读书人外,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村子,连县城,都只有少数人去过。于是在村里,缴多少皇粮国税,里正、乡魁说了算,出多少人应役应征,也是这些人说了算。放在过去也就算了。如今青州既然是自己的地盘,而授田令又是自己非常看重的一道政令。便由不得刘备不谨慎。他又岂肯让下面这些混帐东西坏了事?

    刘备一道命令,张飞便率了一队人马疾驰平原。到了高唐,先是直入县衙,揪了县长出来,当着众吏员的面,摘了其印信,除了其官服。

    高唐县长不知发生何事,强自镇定,一拱手道:“张将军,下官犯了何罪,竟然如此待我?”

    张飞冷冷的打开刘备诏书,宣道:“高唐令贺章,纵容子弟,为恶村里,虐待良家。其罪一。在任多年,每评在下,可见其庸。其罪二。着令即日除服摘印,槛车至临菑!”

    贺章听罢,脸上泛起一朵妖异的红云,他一咬牙,大声道:“某不服!某乃朝堂亲任,一县之长!便是州牧也无权如此待我!”

    话音方落,张飞环眼一睁,目露电光,只见张飞一个跨步,便到了贺章跟前,随后,张飞摘下腰间宝剑,众人只见啪的一声,一道残影闪过,贺章惨叫一声,数颗牙齿伴着血花喷落。半个脸颊顿时红肿了起来。

    张飞喝道:“不想死,便闭嘴!”

    张飞坐镇县衙,雷厉风行,先是让县丞暂代了县长一职,然后又要来贺家在高唐任职之名录,从各乡、亭、村,一个个连连罢黜。一连串的动作让高唐县衙中诸吏掾心惊胆战的同时,也不免为之心热,这么多位置空了出来,是不是自己亲友族人便有机会了?

    至于罪魁祸首贺质,则被绑在贺家村口,施以鞭刑。对于这种依仗权势欺凌弱小的鼠辈,依往昔张飞的火暴脾气,早就一顿好打,打死了算完。不过他跟在刘备身边熏陶许久,也渐渐懂得进退和忍耐。

    此时古风犹存,按理来说,一州之牧往日是不太干涉麾下地方官如何治理地方的。这一次,刘备越过平原国相,直接插手高唐县之事,更是触角深入到亭、里这等最底层。虽然是事出有因,但若是太过严苛,也免不了被人说三道四,说他刘备揽权。

    更何况,现在是自己的大将关羽试守平原相。无论如何,也得照顾下关羽的颜面。最最重要的是,刘备心底深处,还是秉承后世的法治精神,觉得贺质此人,虽然罪大恶极,但论不上死刑。杀一个人容易,再想把人头接上去就难了。

    且高唐县内,贺家一脉为官为吏者,基本上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也算是给被贺家欺压过的百姓们出了一口恶气了。于是刘备在着令张飞前来之前,吩咐其便宜行事,不可牵连太过。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还是让青州士绅官民们得到了极大的震撼。百姓们是惊喜。而本地氏族们是忌惮。至于最底层的广大吏员们,则是战战兢兢,办事更加卖力小心,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后,是不是有着州牧关注的眼光。

    刘备要的效果也是如此。他没精力,也没人手去把广大乡村给管理起来。偏生他的统治却要靠这些人。这一次事件,杀鸡给猴看。有了贺质事件在前,想来他们也有束缚住自己心中贪欲的自觉。再加上时不时的派人巡视,消息自下而上保持畅通,刘备自信只要政策贯彻得比较到位,广大青州百姓必然归心。这些人,才是他得以在青州长久立足的基础。

    秋八月,案比之月。在汉代,人口普查工作做得很细致。不但每年都要清查一次户口,详细记录姓名、籍贯、年龄、长相、职业等之外,还要统计家庭的财产。以此来作为天子与朝廷制士处民、征收税赋、兴发劳役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

    汉朝的户口叫名数,人丁入名数叫傅籍。景帝时有令,天下男子二十始傅。这代表着,自此开始,成年男子便要开始承担一系列义务了,比如租税、兵役等等。

    八月案比,史上也叫做算人。为什么叫算人,因为大汉的一种赋叫做算赋和口赋,也就是人头税。

    高祖皇帝刘邦曾有诏令,民年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六岁为止,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名目是为治库兵车马。继承的是秦时的军赋制度。口赋则是面向七到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征收的赋钱,每人二十钱。算赋归政府、口赋归帝室,成为天子的私房钱。

    这种制度一直沿袭数百年,有着很强的政策性。朝廷和天子会根据时势的变化,或增或减赋钱。然后在不同目标上,赋钱也不尽相同。比如法律规定,贾人和奴婢两算,这是为了抑制商人和蓄奴;还规定女子到了十五岁以上不嫁人的,每增一岁,赋钱便随之增多,这是为了鼓励生育;另外还有特别针对少数民族的基本上,减的时候多,增的时候少。不过到了灵帝时,灵帝是个好财货的,很没节操的把刚出生一岁的孩子也纳入算口赋的范围。然后当年南宫着火时,又下诏加天下百姓赋钱四十这样的事情,也就当年汉世宗孝武皇帝打仗的时候这样干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