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61部分

汉皇刘备-第161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蟮模凰街阅崩6疃啻笞搴狼俊⑸踔疗胀ò傩眨卜追最呦眨尤胝飧鲂辛小

    在下面转了一圈,刘备就有些坐不住了。钱币铸造权,他是一定要控制在手中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于是,在这次会议上,刘备作出了几点要求。第一是全青州的矿产资源,全部收归牧府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探矿采矿。原有发现的私人矿产,由牧府回购。第二就是设立三官监,专司造币。第三就是逐渐回收市场上流通的伪劣钱币,统一销毁。最后,刘备的声音掷地有声、杀气腾腾:“诸卿回转本郡,可传我令,凡私铸钱币以谋私利者,杀无赦!”

    刘备也知道,私铸钱币,利润丰厚。就算他举起屠刀,亦阻挡不了那些利欲熏心的家伙以身试法。不过,想来血淋淋的刀剑,足可以吓住一部分人。另外的,便只有在铸币上多费心思了。用料足、工艺领先,便足以让那些私铸的家伙无利可图,进而让他们对造币再也不感兴趣。这才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下一步,应该要考察工曹与工匠营了。刘备这样想道,于是便又对工曹从事邴原道:“根矩,工匠营近来如何?我意欲前往一行,到时还请根矩相陪。”

    说完了铸币,刘备话风一转,又说到了粮食问题。亩产量不高,关键还是在于种子的培育。至于施肥,这个时候的农人们,早就知道用淤泥、草木灰、粪便来改善地力了。这一方法沿至千年之后,农村还在使用这种原始古老的办法。想来还是很有效的,刘备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可以指手划脚的。不过,种子的培育,倒是可以说上一二。他让民曹从事崔琰,率领一班人,专门从事选种、育种的工作,尽量保证选出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至于种植什么经济植物,刘备压根就没有想过。棉花、玉米这时候都还不见踪影,食用油还主要是动物脂油。刘备嫌这腻,吃点白菜都是用开水烫的。果树什么的,这个年月大家对水果的需求,并没有达到大规模的需要。所以,农业经济还是很原始的。男女除了耕种渔猎采桑织布,就没有别的来源了。而耕种,又是农伕们最重要的一项收入。

    所以,在刘备发现,他又是除赋,又是降租,忙来忙去,却发现治下的安稳还是得看老天给不给面子后,很是沮丧。又很是辛酸。咱的同胞啊,千百年来,都是最勤劳最善良的。他们但凡只要还有一点活路,便安心生产,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但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给政府缴税完赋,尽一个汉人应尽的所有义务。而历代的统治者们,只要稍微对他们好那么一点点,便能让他们欢呼、感激、效忠。他们付出的太多了,而得到的,却太少。还是尽力发展,在将来争取尽快免除所有田租吧

    刘备对荀彧沉重的道:“文若,派选人手,深入各地各村,统计情况。在丰收时,大力购粮以免粮贱而伤民。在欠收时,补发粮食,以免百姓缺粮而发生卖田地儿女的惨事!”

    “另外,青州粮食储备系统自构建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觉得力度还不够。在未来,粮食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要加大粮食储备的力度。幽州缺粮、冀州不卖粮,我们就南下去扬州、去徐州,尽一切手段和力量,购买粮食!以应对未来的变化!”

    在座的都是一时之杰,自然明白刘备说的未来的变化是什么。照目前这样的局势,将来战争肯定是少不了的。青州近来独树一帜,但发展得越好,眼红的人,可能也会更多。将来还指不定谁便盯上青州,想来打打秋风呢。所以,要想捍卫自己的果实,首先便要自己强大起来。大战一起,粮食便堪比黄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加大粮食储备的规模和力度,众臣毫无异议。反正,自十常侍宅取出来的钱,一直到现在都没用完。就算是有小部分锈坏了,回炉重造也是可以的嘛。

    会议快结束时,卢敏不无担忧的道:“主公,辽东之事,如何了之?”

    黄忠、关羽、太史慈率了万余人孤悬海外,人吃马嚼的,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刘备也是苦笑一声,袁绍与刘虞联手摆他一道,如今却又不管不顾。刘虞那边去了信,却也一直不见回。搞得他现在也不好动作。

    沉吟了一会,刘备道:“再遣信使往刘虞处,直接言明,辽东战事紧急,军情如火。若他不派军吏接收,便请其自行上书天子,辽东,他不管,我刘备笑纳了!”

    众人点头称是。对刘备的言语并无抵触。外敌当前,虽然他们是青州官吏,但同为汉臣,亦是守土有责,若刘虞真的置之不理,辽东问题自然是要让青州方面来处理。

    刘备又道:“传信云长,若高句丽咄咄逼人,便教训教训下这些跳梁小丑,好教他等得知,这天下、这辽东,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和荀彧漫步走在青州街道上,刘备深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给青州、给这临菑城带来的巨大变化。百姓脸色不再千篇一律的灰暗愁苦,欢声笑语逐渐多了起来。一些大店铺门前,升起了巨大的热气球,这是根据自己当年实验的原理,商家与青州学院的士子们联合动手一道琢磨出来的。而一家家的木匠店,家具生意也是非常火爆,到处都有商人在排队。刘备看到,有一队一队的巡弋军士不断走过,而他让崔琰成立起来的环卫监,也正推着车,满大街的清扫垃圾这是一座有着自己鲜明印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刘备想道。

    原本以为,来了这里,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必然会所向披靡,横扫天下,又何曾想过,就是这一州之地,便有如此多的让人头疼的琐事。

    相比军事,内政才是千头万绪,让人耗费精神的工作。

    刘备现在就觉得,时间真的远远不够,他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太多太多的想法要去实现。当了一州之牧,统管百万士民百姓,这才知道,民间疾苦,并不仅仅是书面上的一个简单的描述,而是真实存在于他眼皮子底下的。他不能放任不管,那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他纳税、为他当兵,奉养他和青州大小官吏。若自己不去尽量改善改变他们的生活,自己良心过得去么?

    刘备忽然又想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几句话来。冥冥中,他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仿佛更深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术野望() 
初平四年春。曹操亲率大军,击袁术部将刘详于匡亭。兖州军气势如虹、攻势如潮。刘详措手不及,抵挡不住,连派数批飞骑报与袁术。袁术得报,不敢怠慢,匡亭地势重要,不容有失。于是亲往救之。

    可惜还是晚来一步,等他到时,刘详已被曹洪斩于阵中,其部大溃。袁术军方到,便被溃兵冲散阵角,曹操见机,不由大喜,复率军来攻袁术。袁术首尾难顾,连连败退。一直退往封丘,直到封丘留守诸将一齐出阵。

    程普、韩当、黄盖、祖茂等人一同抵住夏候渊、夏候惇、曹仁、曹洪等人,这才稳住阵脚。袁术退保封丘,曹操屯军于外。两家相互敌视对峙。

    方入兖州,便先败一阵。袁术狂热的脑袋不由清醒过来。他率部与曹军战,敏锐的发现,曹操部队在精悍程度上,比起他的部曲来,毫不逊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甚至更有过之。兼之曹操麾下数员猛将为其陷阵。似乎兖州这块肥肉不太好啃啊。什么时候,曹孟德如此厉害了?

    袁术深叹一口气,难道要调孙文台过来?孙坚是他麾下头号大将。但两家关系,更像是盟友,而不是可以托以腹心的自己的下僚。只是孙坚力量弱小,暂时依附自己而已。这一点,袁术看得很清楚。所以,很多时候,他喜欢把脏活累活都交给孙坚干,以消耗他的力量。但这一次,他不想这么做了。之前在南阳,与刘表交锋自己一直让孙坚顶在前面。结果自己嫡系部曲有怨言不说,还为孙坚赢得不少同情。自己再不让麾下的儿郎们打上几仗,让他们沾点军功,捞点油水,只怕就真的要压不住了。再说了,什么事都让孙坚出马,岂非更显得自己这个主公无能?

    袁术看着案上的地图,忽然就不想与曹操纠缠了。赢了兖州又如何,北边是他的兄长袁绍,东边是刘备,这两人,他都不怎么喜欢。而且兖州四战之地,盗匪多如牛毛,实在是一件耗费人精神的事情。还不如南下扬州呢。

    看看这天下,纷争四起,也只有益州、扬州这样的所在比较安宁。在这乱世中,也显得越发的可贵了。益州偏安一隅,又是宗室刘焉在那经营。袁术不想去那折腾。至于扬州,袁术就比较有兴趣了。

    扬州六郡,巅峰时期丁口六百余万,就算是经过历次动乱,如今只怕丁口也不下四百万。又有大江为天然险阻。若得此地为根基,数年经营,足以为王霸基业袁术越想越觉得兴奋,越想越觉得扬州比兖州好多了。

    既然兖州拿不下,不如就往扬州?

    袁术在南阳时,不修法度,钞掠为资,奢恣无厌,百姓多患之。后来袁术遇一道人,自称终南山炼气士,两人相谈甚欢。临别,袁术请道人指点天下运势,道人沉吟半晌,乃道:“代汉者当涂高也。”说完便飘然而去。

    自古以来,谶纬之学在华夏便很有市场。当秦末时,黄河挖出石人,身上刻字,陈胜吴广起义,鱼腹内有布条,刘邦斩白蛇种种传说,都很神秘,当然,也有很多事件是人为的。不过“代汉者当涂高”这一句话,流行了许多年。哪怕是在强盛如汉武帝之时,这句话依然很有市场。

    汉武帝巡河汾,大宴群臣时,便有言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此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

    汉武帝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可以说汉武帝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很明白,不愧一代雄主。虽然避免不了迷信。但他依然清楚,从来没有一家一姓之王朝可以千秋万代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天下大乱。公孙述据益州,引用许多谶图,说废昌帝,立公孙;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等等。又以为自己手有奇纹,乃建元龙兴之瑞,于是在益州称帝,国号成家。当时光武帝至信给公孙述,说图谶上说的公孙,指的是汉宣帝。而且图谶说代汉者,当涂高。你是当涂高吗?要三思啊。

    结果最后,公孙述败亡,全族夷灭。这句谶语便一度销声匿迹。

    光武中兴近二百载后,袁术竟然又听到了这句谶语。还是一个如若老神仙般的道人亲口对他说的。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奥妙之处?

    袁术在南阳思前想后,想了许久。忽然想道,自己名术,字公路,术与路,皆是途。涂与途通。莫非这谶语便要应在自己身上么?而且袁氏出自古之陈国,乃舜之后裔,按照五德终始论,舜帝乃是土德,大汉乃是火德,以黄代赤,德运之次,正合天命。

    一想通此节,袁术激动得浑身乱颤。这个大家都信天命,信宿命,信各种异象的年代,忽然发现,这天命似乎要应在自己头上。这一个大馅饼,差点把袁术就砸晕了。

    所以后来袁术在南阳有所收敛,然后发现就算如此,这片地方的百姓对自己也没好印象,这群众关系搞不好,让袁术很担忧。刚好刘表攻势甚急,咄咄逼人。袁术便想把南阳值钱的东西来个大打包,然后撤退到豫州。结果还没来得及动作,自己粮道就被刘表给断了,军队不可一日无粮。袁术只好匆匆率部入了豫州。

    也就是在豫州,袁术的野心便如春天的野草一般,迅速的膨胀起来。是以有北上图兖州、南下图扬州之谋。

    袁术在兖州栽了一跟斗,犹不罢休,还未曾安全退回豫州境内,目光却又盯上了扬州。

    中原乱纷纷,凉州也不太平。

    自董卓败亡以来。凉州诸将因朝廷不赦,被迫起兵反抗以自保。结果轻松攻入长安,王允等人死于狱中,吕布仓皇东窜。一时之间,凉州诸将加官进爵,把持朝政,得意洋洋。

    凉州诸将,纷纷起于微末,连年征战,说打仗一个个都头头是道。但如何施政,却是全都抓瞎。又只好依靠朝廷诸公。

    于是把三公都重新换了一遍,又因皇甫嵩病重,拜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让诸公一起秉政。

    抛下繁琐的政务,诸将便开始争先恐后的享乐起来。他等多年驻守在外,那些地方,不是险要之处,便是荒野。吃惯了西北的风沙与苦头,再一入长安。便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长安数百年帝都,虽然大汉帝京已经迁至洛阳近二百载,但底蕴依然在。作为曾经的帝都,天下有数的雄城,此间的风流与繁华那不是一般的郡县城所能比拟的。凉州系的首领如此,可想而知下面的兵卒会如何。

    于是,一日之间,扰民之事屡有发生。长安城内,民怨无数。朝廷得报,知会李、郭诸人,让其约束士卒,不可为害百姓。诸将仰天打个哈哈,一笑了之。开什么玩笑,儿郎们多年来提着脑袋与羌人打生打死,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了咱抛头颅洒热血,你们能安逸的生活在长安城?现在咱进了城,吃点喝点拿点,你们这就受不了啦?

    主官如此态度,麾下的将士们那更加是肆无忌惮。尚书台,杨彪长叹一声,把手中奏书掷于地上。长安城中举报凉州将士的文书如雪片,可是他又能奈其何?除了斥责,还又有什么办法?斥责几句,不痛不痒,以李傕、郭汜等人的厚脸皮,又岂会放在心上?

    真要有什么动作,只怕凉州人又要暴动。上一次长安之乱,城中血流漂杵,死伤无算,元气大伤。又岂能经受得起再一次的折腾。

    唉,武夫乱国啊。杨彪静静的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