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86部分

汉皇刘备-第186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见了陆康,以及跪满一地的舒县百姓,心中情绪莫名涌动。他也曾在舒县住过,这些人,也是他的乡党父老啊。

    孙策扶起陆康,传令左右:“速传军医,为陆公治伤。”

    陆康虚弱的摆了摆手,道:“孙郎,文册等一应物事俱在,今我既败,还望勿怨百姓。”

    陆康与孙策大战一场,早就知道结果,最后牵挂的,就是怕孙策进城后,纵兵抄掠城中百姓,毕竟孙策攻城时亦有损失,如果为了抚慰兵将的暴虐之气,舒县到时又是一场人间惨剧了。

    孙策忽然发现,自己有点敬仰这个老头儿了,于是道:“陆公放心,策亦曾久居舒县,此城百姓,亦是我之父老乡党。必不敢加害。”

    陆康心中欣慰,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孙策既定舒县,便遣人四处安抚百姓,又运粮入城,解城中之缺。恐百姓惊慌,又屯大军于城外,自己则还居周瑜旧宅。百姓见孙策如此,于是心中皆定。

    孙策到了周宅,见宅院如初,未损一砖一瓦,召人问之,对道:“太守有令不得毁此宅。”

    孙策心中愈发感激。他之前兵进庐江,将周瑜和自己家小都转移到了九江。现在看来,就算他们还在舒县,以陆康的性子,只怕也不会对他的家人怎么样。

    建安六年春三月,孙策拔舒县。之前因为袁术许他庐江太守,孙策也愿在熟悉的地方为官。结果就在孙策在舒县等候袁术的任命的时候,刘勋来了,他是以新任庐江太守的身份来舒县的。

    袁术再次毁诺,让孙策大失所望。而袁术也觉得自己没错,徐州新得三郡,广陵太守让你舅舅吴景去做了,彭城给你父亲孙坚了,自己只任命了个下邳国相。还让你做庐江太守怎么行?自己手下文武还有一大批人没安排呢。不说别的,为了搞平衡,也不能全都便宜了你姓孙的啊。

    袁术得了庐江,心中还是很高兴的。怕孙策有意见,又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使往讨会稽叛贼严白虎。

    袁术在寿春,打开地图一看,嗯,庐江归附,扬州渐稳,把刘繇给干掉后,扬州便彻底是自己的了。徐州也得了三郡,等歇上一歇,一鼓作气,彻底赶跑曹操,占据徐州。到时自己就坐拥扬、徐、豫三州。到时这天下,自己坐拥三州,兄长袁本初有冀、并两州。嘿嘿嘿,便是这皇帝之位,咱袁家也能有资格坐上一坐了。

    袁术想到开心处,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又想起袁绍来,这个兄长,素来与他不合,他要往东,袁绍便要往西。明明汉朝崩乱在即,他还要立什么刘虞为帝。这猪脑袋也不想想,刘虞是光武帝废太子东海王刘强之后,素有仁德之名。要是真的立了他为天子,又岂是现在那两个娃娃天子能比的,到时天下必然归心。那咱袁家还有机会吗?

    而且刘虞站稳了脚跟,又岂能甘心当个傀儡天子?迟早要拿袁家开刀。这一点袁本初难道你不明白?

    想着自家哥哥,袁术觉得心有些梗痛。

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 
其实袁术猜错他兄长袁绍了。袁绍和袁术一样,也早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董卓行废立之事,立了长安天子,他袁绍不乐意,于是就要立幽州刘虞为帝。天子,董卓也好,袁绍也好,只是把他们当傀儡罢了。历史上的袁绍要是心中还有天子,早就把天子迎到冀州了。还有曹操什么事。而事实上,袁绍的谋臣们也都劝过袁绍了,让其迎天子车驾到邺。史载说是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于是才有曹操奉天子以讨诸侯的事。所以说,袁绍袁术两兄弟,其实是一丘之貉。

    夏五月,北地大旱。蝗虫大起。好在先帝时,刘备曾献治蝗之策,多年不停完善下来,各州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较防治蝗虫的机制。至于青州,更是不用说,田地里到处都是除蝗的人。青州的蝗虫尸体,也大多数都被百姓收拾回去喂了家禽。

    虽然蝗虫不足以为害,但天不降雨,也是要老命的事。大河水位下降,小河彻底断流。用来灌浇的水渠已经干得龟裂。城外有些村庄,旱得连水井都枯了,没法子只能带着家小往城市迁移。

    防旱在后世,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刘备也拿老天爷没法子。城郊还能派遣军士护送水车四处送水。太远了的地方他也没办法全部照顾到。只能让治下各县,妥善安置灾民,然后让荀彧等人安排救灾。

    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矿泉水,没有救援飞机。就算刘备让骑兵用宝贵的战马拉车,运送一瓮瓮的水和食物送到各处,仍然避免不了有难民死亡。

    难民们首先目标,就是青州牧府治所临甾城。络绎不绝的难民,拖家带口,往临甾而来。希望仁慈的刘使君能活他们性命。牧府民曹官吏早早出动,在城外搭建棚屋,粮食,饮水,还有医生,全部配齐。卢珻和罗耶珂也在牧府亲军的护卫下,出面慰问灾民,为夫君刘备分忧。

    刘备又令亲军别设一营,以安置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傅干,黄叙两人为军司马,教孤儿文武事。

    每逢天灾时,除了救灾,还有一项比救灾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就是打击流言蜚语和打击邪教。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这么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仿佛就是为了混乱而生。没有混乱就要想办法制造混乱,混乱了那就加上一把火让其更混乱。

    刘备在舆论控制方面,一直做得还可以。但千防万防,还是仍然防不住这些人。这不,青州一旱,各种纬书图谶,各种小道流言就出来了。先是东莱有张勋,自称乃秦人之后,夜梦秦始皇帝,说汉既失德,他当代汉为天子,复兴大秦。这种搞笑的言论,也有人信。于是张勋聚众数百,于自己家中登基称帝,建国号为秦,分封群臣,广纳嫔妃。然后狂欢了几日后,带着几百人去打东牟城。被东牟令全歼。什么皇帝丞相皇后将军太子,一个没跑。

    然后北海,平原等地,各有人诈称天命,聚众作乱。势力最大的,裹了一股灾民,人数竟然达到数千。刘备听了各地汇报,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也想不通,为什么后世也好,此时也好,总有那么一些脑袋进水的人,去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于这种情况,刘备也没什么好说的。下令各地官吏,对于首恶,见一个杀一个,不必过问。至于其他人,甄别之后,全部罚作矿奴。给你们安稳日子你们不愿意过是吧?那就别过了。都暴发天灾了你们还有精力造反,那就通通去给我挖矿吧。

    有了刘备的许可,各地守令也是下手毫不留情。他们也无比痛恨这些垃圾。抓到头目了,二话不说砍了人头示众再说。抓到喽啰了,先查明是哪里人,外地的直接成矿奴,本地的,先打一顿,然后抄家,再送到辽东当矿奴。

    刘备的铁血镇压,让青州人头滚滚的同时,也让无数家庭破产,妻离子散。荀彧等人去向刘备求情。想让刘备除了首恶之外,其他从众者处罚得轻一些。

    刘备听了诸臣来意,冷笑一声,道:“文若,对待妖言惑众者,对待造反者。我的态度是绝不姑息。反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容情!我就是要让那些心怀叵测者知道我的态度,想在我的治下闹事,绝对没有好下场!为首者死,从众者罚没家产,贬为奴隶。这是我的底线。也让他们清楚得知,和我作对,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荀彧其实也不是想对那些人宽容。他只是想青州刚起大灾,又兴大狱,在这个紧要关口,还是稳妥一点为好,处理得轻一点,百姓也容易安抚一些。既然主公有了决定,荀彧便也不再多说。

    青州各城,无数的人头高悬在城外,警示着后来人的同时,也告诉大家。刘使君不仅仅只有仁慈,他还有着残酷冷血的一面。谁支持他,拥戴他,他就会对谁仁慈。谁反对他,他就会对谁毫不留情。

    在屠刀的面前,大家选择了服从。就是有那么一些漏网之鱼,也是躲入山林,或者是潜往他州。青州混不下去了,那就去其他地方吧。总有一个地方是可以被我们搅乱的。比如豫州。

    夏五月,汝南、颖川黄巾又起。何仪,刘辟等各聚众数万,称将军,祸乱郡县。孙坚乃命程普守彭城,韩当还驻沛国。率祖茂黄盖自引军还讨黄巾。双方连战数月,何仪等不能敌,乃降孙坚。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据鞍顾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这就是颖川、汝南两地的凄惨模样。

    黄巾军与孙坚在两郡大战。郡县为之残破。到处都是死人尸骸,残垣断壁。豫州大乱,逼得一个不世出的英才出山了。

    之前,刘备初得荀彧,喜不自胜,又谈及天下人物,与荀彧道:“似文若之出类拔萃者,天下何其少也。”

    荀彧笑而对之:“彧徒负虚名耳。策画之士不输彧者,凉州贾文和,颖川戏志才,郭奉孝,钟元常,吾侄荀公达,此数人皆世之英才也。”

    刘备听了这几个鼎鼎大名的名字,心中也是暗许荀彧知人。贾诩和钟繇就不说了,一个跟着凉州军阀混,一个刚到中央任官,便被董卓掳到长安去了。现在也是一直在长安天子身边。这两个人,关山阻隔,暂且不说。戏志才早早投了曹操。可是郭嘉郭奉孝和荀攸荀公达这两个人一定要抢到手啊。

    于是刘备让荀彧给写了信,便派人去请这二人。结果遍访诸地,屡寻不见。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想找个不在家的人,实在是很有点困难。

    刘备和荀彧是万万没想到荀攸被於夫罗抢到山中去了,然后现在又跟了吕布。至于郭嘉,少年时便知汉灵帝如此胡为,天下必乱。于是一直隐居不出,除了几个知交好友像荀彧戏志才这样的,天下也没人知道他。

    后来先帝死了,郭嘉负笈出游,先是去见了当时天下名声最重,最吸引天下名士的袁绍。在袁绍那里待了一阵子,仔细观察之后,觉得袁绍不行。对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便跑了。

    后来诸侯讨董,天下打成一团,郭嘉觉得外面太危险,于是便跑回家中隐居。见汝颖多兵乱,又把家给搬了,搬到一个更隐蔽的地方,坐看天下风起云涌。

    后来袁绍另立天子在洛阳,刘备出为青州牧。郭嘉便想北见刘备。方欲行,母丧。守孝三年。再想北行,豫、兖到处都是黄巾,后来兖州来了曹操,豫州有了孙坚,情况才好一点。然后这时,郭嘉又大病一场。

    郭嘉身体一向虚弱,因为他酗酒无度。后来于三十八岁那年便英年早逝,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好吧,哪儿也不能去,那就先家里蹲吧。好不容易把病养得七七八八,这颖川又遭贼了。

    郭嘉就很郁闷,咱颖川啥也没有,地里也不长黄金,你们黄巾贼怎么就喜欢在颖川闹事?动乱的地方,总归是不安全,于是郭嘉就想一劳永逸的搬次家了。思前想后,天下最稳定的地方,莫过于刘备和曹操。

    至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在郭嘉看来,不过是两只暂时虚高的垃圾股罢了。不需要多久,他们必定败亡。荆州刘表那儿也不错,可是郭嘉想到医生说过,他的身体状况不宜居于南方。于是便不再考虑刘表了。

    刘备和曹操,在郭嘉眼里,都是不世出的雄杰。两人各有千秋。刘备宗室之后,虽然家世败落,但少有才名,形象伟岸,黄巾以来,屡立大功。现在占据青州和辽东。曹操累世高官,少时便仗义施财,交游广阔,亦崛起于黄巾乱后。现在占据兖州和徐州两郡。

    郭嘉认为,若是有人能够扫平海内,成就王霸之业,必是这两人中的一个。至于选谁做老板。郭嘉还是打算亲自去见一见这两人后做决定。毕竟,第一印象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百八十八章 游说郭嘉() 
天下不止青州刘备那儿遭灾。幽州,冀州,兖州,豫州,凉州除了南方好一点,其他诸州,到处都是一片哀声。

    鉴于旱情严重,各大军阀也就各自罢兵,回自己地盘处理内政。孙坚回到豫州,就和叛贼大打一场,虽然迫降了叛军,但整个豫州仍然散发着躁动不安气息。就在孙坚边剿边抚,为稳定豫州而努力时。郭嘉选了个良辰吉日,出门远行了。

    兖州和青州挨着,而且两个州牧身边,都有他的故人。是以郭嘉出门时的心情很轻松。颖川往北偏西就是洛阳,往北偏东就是兖州陈留。没走几天,郭嘉就到了曹操的地盘。

    曹操自到兖州之后,因为没有爆发边让血案,所以陈宫等人还是倾心辅佐。曹操也非常信任陈宫。视之如腹心。就如同历史上吕布妻子说的那样,曹公待公台如赤子。陈宫受曹操厚恩,心下感激,为其倾力拉拢兖州士族。

    曹操为什么要杀边让,因为汉末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品评人物,许靖兄弟曾在洛阳搞了个月旦评,一旦被许氏兄弟称赞,则士子声价百倍。而边让,就喜欢参加各类品评。他年少成名,文章也写得好,尤善于辩论。所以每次有品评人物的座谈会他只要有时间都不会错过。历史上的边让辞官不做,从九江回老家隐居之后,仍然改不了好清谈的毛病。他名气大,兖州士人也喜欢往他这里跑。有回可能是喝大了,边让就在席中说曹操如何如何,大概是说他宦官之后,不配牧兖州云云。本来也是酒后闲谈,民不举官不究,结果偏偏就有人去告密了。曹操听了,哪里受得了这个气,老子好不容易坐稳兖州,结果你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在下面添乱动摇我的根基。于是一气之下直接让人把边让给宰了。陈宫和边让等人交情深厚,又见曹操如此冷血无情,也被吓住了,生怕哪天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就步了边让后尘,于是便密谋反了。可以说,边让这张破嘴,害死了不少人。

    现在边让屁颠颠的跑到青州,也算是为兖州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没了边让这号人在兖州,其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