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194部分

汉皇刘备-第194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推广使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史载原话是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排,计其利益,三倍於前。

    在生产力低下的汉代,将生产效率提高三倍,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韩暨因此功升司金校尉,位仅次于九卿。

    现在刘备得了韩暨,自然是欢喜。他不懂技术,但他懂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啊。此时刘备越看韩暨越喜欢,于是便问道:“公至,我欲辟汝为工曹掾,为我青州研制、推广水排,汝意如何?”

    韩暨举家搬迁到青州,此时家中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古代搬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因为搬家,很多家庭因此一蹶不振。是以西汉迁天下富户到长安,东汉又迁天下富户到洛阳。后世的历代王朝也喜欢这么干。目的就是折腾你,让你衰落,没实力和中央朝廷对抗。你一搬家,老家的田地宅院都得打折处理吧,到了新地方,人生地不熟,你得买宅子,买田地,还得忍声吞气,不然地头蛇分分钟找你麻烦。所以,很多世家大族就是这么衰落的。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王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家是元城王氏的嫡系后人,家中皇后、宰相、列侯、将军等层出不穷,后来王充的祖上因功被封到会稽,从北地迁到南方,这下好了,南北两地风物人情完全不同,王家又是世家子弟的习气。和当地人搞不好关系,结果很快就丢了爵位,然后又得罪了当地大户,到处搬家,到了王充这,就开始种田养蚕过苦日子了。

    所以说,古代不是实在没法子,百姓们绝对不会搬家,有的甚至宁可饿死在家里。韩暨一家若不是为了躲避战乱,也是绝对不会从南阳远迁到背州的。韩暨家中虽然富足,但来青州日久,坐吃山空之下,消耗颇多。韩暨又人生地不熟,无人举荐一直未能出仕。如今刘备问他愿意不愿意出仕青州,那还用说,他肯定愿意啊。更何况刘备之贤,韩暨耳闻目睹,又岂有不愿之理。

    于是韩暨便拜道:“韩暨拜见主公!”

    刘备得了韩暨这个汉朝工程师。心中大喜,对韩暨道:“公至,自即日起,你便专一负责水排之事,不要怕耗费,一定要将水排研制出来,要能标准化生产,方便大规模制造。若有未尽之事,先问邴根矩。根矩不能决,直接报我!”

    刘备回到府中,荀彧来见。问及来意,原来是孔融再一次上书,恳求自己辞北海相,入青州书院任职。刘备大是头痛,便问荀彧道:“文若,文举屡次纠缠,烦不胜烦,便许了他罢。北海相之职,汝以为,何人可为之?”

    吏曹虽然空置,但荀彧为青州长史,这些年为青州殚精歇虑,刘备与他君臣相知,是以每有事,必问之。荀彧想了想,便道:“般阳令诸葛玄性严谨,有治平之才,可为北海相。”

    刘备对诸葛玄印象不深。不过荀彧说诸葛玄行,诸葛玄肯定就行。转念又一想,自诸葛珪病逝,诸葛玄把几个侄儿抚养成人,而且诸葛瑾和诸葛亮都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要说诸葛玄没本事,谁信?

    于是便对荀彧道:“既如此,文若且拟表来,我上奏朝廷,表诸葛玄为北海相。孔文举便让他去书院罢。”

    想了想,刘备又问:“诸葛谨在你处如何?”诸葛玄来投时,诸葛亮尚小,便入了书院读书,到如今还在里面待着。诸葛瑾去年便被刘备丢到了荀彧麾下去锻炼了。暂时当个跑腿的。

    荀彧乃道:“诸葛子瑜其性敦仁厚义有诚信,亦有才干。历练一番,必可大用。”

    刘备哈哈一笑,道:“吾能慧眼识人,文若乃超群之才,诸葛子瑜虽不及文若,亦是当世俊秀。”

    荀彧爽朗一笑,道:“天下英杰何其多也,彧岂敢当主公超群之赞。”君臣二人又闲话几句,刘备又留荀彧用了餐,荀彧这才告退。

    刘备一个人在书房中,想起孔融死乞白赖的要进书院,不禁摇头而笑。也好,孔文举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这么喜欢凑热闹,那便让他去书院和诸儒们扎一堆吧。又想起历史上的孔融因为言辞激烈,讥笑曹操而被杀,便暗道,一个清谈之士,我还是容得下的。文举啊文举,这世你就安心的在书院待着吧,随便你折腾,只要你不谋反,我保你一世无忧。

    孔融在北海一听刘备许了他入书院,大喜。于府中大宴宾客,酒至半酣乃道:“是吾未入书院,得令诸儒显声名。吾至,诸儒方知道统在鲁。”孔融是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故称道统在鲁。

    好吧,还没动身呢,就开始大言不渐了。宾客们也见怪不怪,孔融就是这么个性子。而且他也确实有才,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就不说了,关键是他文章也写得好啊。让人不得不服气。

    孔融收拾了行李,和诸葛玄交接好后,便携了家小一起往临甾。到了书院之后,和诸儒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后寡不敌众的他,又找到一个同盟军祢衡,祢衡历史上原本就和孔融臭味相投。祢衡曾经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可见两人是一样的狂妄。这下好了,两个人联合起来威力大增,闹得书院那是鸡飞狗跳。两个人书都读得多,思想又是天马行空,口才也好。大儒们专注于治学,反应哪里有这两个快。经常在辩难的时候被两人堵得面红耳赤。以至于在书院中见到这两个人转身就走。院长郑玄烦不胜烦,告状告到弟子刘备那里,刘备也是无奈,便召孔融来见,劝他收敛收敛,不要在书院搞事,影响诸儒注经治学。

    刘备发话,孔融自然不能不听。不去书院,那就在自己府中折腾,他把祢衡等一干同道中人请来家中,每日饮酒论文,恣意纵情,好不快哉。孔融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样的日子,有一日于席中见高朋满座,满足的叹息道:“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也。”

    有人对刘备说孔融呼朋唤友,家中宾客盈门,是不是要监管一下?刘备一笑而过。在刘备看来,孔融就是典型的一个文艺老青年,有才气,爱起哄,也喜欢划圈子。看得顺眼的,恨不得以性命相托;看不顺眼的,则嫌恶之色外露于表。这样的一个人,除了说话难听点,还能有什么害处?去管他干什么!

第三百零一章 界桥之战() 
却说公孙瓒与袁绍军大战一番,折了范方。此时严纲等皆劝公孙瓒回军。严纲道:“主公,我等已退袁绍军,途中缴获旗鼓、辎重无数。此大胜也。何不虏其降众,返师幽州,以蓄养军力。”

    田豫也劝:“袁绍败而不乱,犹有余力于此设伏。我军若再前行,则入冀州腹地也。若再有伏,我军危矣。”

    公孙瓒沉思良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众将不知公孙瓒因何发笑。便见公孙瓒道:“我与袁绍,已势成水火,誓不两立也。今虽击破其军。然冀州根基雄厚,若不乘胜追击,放任袁绍恢复元气,到时其必今岁来战,明年来征。我幽州无宁日也。且其欲退兵急走,岂会连环设伏?是欲诈我退兵也。”

    于是公孙瓒竟不听诸将之言,复来追袁绍军。果然,一路下来,只追得冀州兵亡魂皆失,四散奔逃,却再未遭遇伏兵。

    一路南追,期间大小遭遇战数十,公孙瓒皆胜,于是越发刚愎。这日,追兵到了界桥地界,公孙瓒笑与诸将道:“渡过界桥,直入魏郡,待我大军围邺,袁绍小儿只得束手就擒也。”

    界桥,位于清河之上,左边是巨鹿郡,右边是清河国,下边是魏郡,上边是安平国。据四郡之边界,故称界桥。

    界桥乃冀州形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界桥左侧有一城,名为广宗。中平乱起时,张角张梁聚众据广宗,卢植、董卓与皇甫嵩先后率汉军于此,与黄巾军大战。最后因张角病死,黄巾军士气低落,为皇甫嵩所破,斩着三万,赴清河而死者不计其数。

    到了界桥,赵云便道:“将军,此险地也,不可不防。”

    公孙瓒也是沙场老将,虽然不信袁绍有伏兵,仍然是派了无数斥侯去探查。而后于界桥之北立下营寨。第二日,斥侯来报,说未见有伏兵身影。于是公孙瓒尽起营寨,过了界桥后往南。

    到了广宗城时,公孙瓒见野外白骨累累,荒草盈盈,四周空寂无人烟,一片破败景象。饶是他铁血心肠,此刻也不禁心怀恻隐。叹息道:“若无黄巾之乱,汉朝不至如此。”口中叹息,心中却是想道,若无张角,我又岂能带甲数万,纵横万里,自主征伐?

    过了广宗,公孙瓒率军继续南行,于途中笑道:“袁绍何其胆小,若在广宗驻军以拒我,我只能南望魏郡而叹也。”

    话音方落,忽闻一声砲想,鼓声大作。公孙瓒又惊又怒,使人探之。未几,小校回报,说前方麴义率千余甲士拦路。

    公孙瓒乃前行观之,遥望果见麴义旗号,便道:“何人与我破之?”

    旁边田豫道:“将军,麴义忽现此地,恐其有诈,不如暂退待机。”

    公孙瓒道:“我拥数万甲士,何惧麴义哉!”见麴义带兵占据道侧坡地,居高临下,于是命严纲率白马义从击之。

    严纲率五千骑呼啸而去,直取麴义。麴义身披重甲,横刀站于阵前,命刀盾手伏于巨盾下,无命令不得出。又令坡后强弩手开始准备。

    五千精骑,夹着雷霆之势,直奔麴义。隆隆马蹄之声,直让人心如擂鼓。麴义所率千人,皆冀州百战之士,饶是如此,亦不禁为之变色。

    敌骑相距麴义越来越近,汗水也从将士们的眉睫上滴落。待到只有数十步时,眼看数个呼息敌骑就要撞入自己阵中了,麴义这才大喝一声:“出击!弩手连发!”

    于是率刀盾手一齐跳跃而起,迎着马蹄便砍。与此同时,坡后弩手纷纷站立,手中强弩连发,箭雨如云覆盖白马义从。

    忽然而来的箭雨打击,让白马义从顿时大乱。骑兵冲势为之一滞,骑兵主要是以人马合一的速度来冲阵,若是马速慢了下来,优势全无。严纲在前,大呼道:“不要停!继续向前!”

    强弩校尉让弩手不停的射击,哪里的敌骑聚在一块冲击,便往哪里射。麴义则率了刀盾手,专选马速慢的下手,上砍人腿,下砍马蹄。严纲身披数矢,见了麴义,那是分外眼红,怒吼着冲了上来,刀光一闪,疾劈麴义。

    麴义也是个不要命的,抢过大盾硬接严纲这一击,然后在被撞飞之前,大刀疾挥,斫断严纲坐骑后腿。

    严纲坐骑一声悲嘶,前蹄一软,跪倒于地,严纲一个翻滚站起身来时,麴义已经提了刀奔过来了。

    麴义咳了几声,吐出一口污血,方才严纲这一下,可够他受的,只怕是伤了内腑了。麴义道:“严纲,你已被围,还不速降!”

    严纲怒道:“唯死而已,吾有何惧哉。”于是提刀来战麴义。麴义大手一挥,四周涌上来无数弓弩手,扳机一扣,矢如雨飞,严纲怒吼一声,身中数十矢而亡。

    严纲既亡,白马义从四散而逃。公孙瓒在后,见严纲危,欲救而不及,大恸,恨而指麴义道:“吾必取麴贼之首级。”

    于是率大军来逐麴义。旁边赵云道:“将军,麴义既现,袁绍必在左右,若不速退,我军必危。”

    公孙瓒哪里还听得进去。他既悲严纲之亡,又痛白马义从之损失。不报此仇,誓不退兵。田豫与赵云互看一眼,知道自己位卑言轻,无奈之下,只好暗自提防。

    公孙瓒引军来战麴义,麴义自引军走,未几,忽而鼓声大作,袁绍自率军数万,出现于前方。袁绍安坐于车上,意气风发,高声道:“公孙瓒,今日汝死期至也!”于是一声令下,三军齐振,来战公孙瓒。

    这会公孙瓒也清楚了过来,明白这是中了袁绍的圈套了。于是便引军退。袁绍趁势追击,公孙瓒军心散乱,大败而逃。逃至界桥,公孙瓒收拢部属,道:“守住界桥,吾亦能与袁绍战!”于是遂引军据界桥。

    却说白马义从折了严纲,四散而逃于荒野。时袁绍大败公孙瓒,复命诸将为前锋,自己与诸谋臣留下来和重伤的麴义缓缓而进。此时身边止余亲军数百。忽然,有白马义从校尉率军乱窜,路遇袁绍,两边皆惊。校尉道:“不死战难脱身。”于是率众来战袁绍。

    袁绍亲军大乱,护着袁绍且战且退。到了一处荒宅,田丰便道:“主公可速退,吾等为主公断后。”

    袁绍一皱眉,这里留下的都是他的根本,真要自己先跑了,有何面目回邺城。于是取兜盔掷之于地,道:“大丈夫当前斗死,岂可独身而亡命耶?”

    于是出阵亲自指挥,麴义也挣扎着出来鼓舞士气。两个擎天柱的出现,立马就稳定了军心,反击也变得有条不紊起来。白马义从急欲逃命,又不识得袁绍等人。战了一阵,见敌方顽强拼命,又见道路已通。不欲再战,于是乃呼啸而去。

    袁绍见敌军退却,不由呼的喷出一口长气,此时他已经心如擂鼓,汗透重衣,直到遣骑至前军,命人来迎,一颗心这才彻底安定下来。

    差点就死在这的袁绍,本来还想好言抚慰下刚立下大功又身受重伤的麴义。经此一事,再无兴致。自回帐中歇息去了。麴义身为冀州上将,先战白马义从,阵斩严纲,自己也是身负重伤,可谓是立下殊功,方才又强忍伤势与袁绍并肩而战,共同击退敌军。却不见自家主公来探望安慰一句,心中也是颇有不快。

第三百零二章 界桥之战(二)() 


第三百零三章 袁术称帝() 
却说袁术遣刺客刺陈王刘宠与陈相骆俊于陈国,天下震动。孙坚知袁术有应对之术,想不到却如此血腥暴力。孙坚在袁术回信之后,便随时关注陈国,见陈王与陈相俱亡,而陈国大乱,遂进兵陈国,迫降陈国数千强弩兵。

    陈国都尉因陈王与陈相遇刺,恐朝廷责其保护不力,于是率众降归孙坚。孙坚得了这一支生力军,于是在陈国安抚百姓,收拢人心。陈国稍定,又于要道屯兵,以防曹操。

    曹操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