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14部分

汉皇刘备-第214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袅袅,引火索不一会便变成了地上的一条白灰。

    忽然闻,只听得一声闷响传来,轰的一声,地上土石纷纷扬扬,飞上半空,旋又洒落如雨。卢敏与荀彧等人皆惊,不知此乃何物。

    爆炸过后,刘备命刚才挡在他身前的诸甲士散开。待烟雾散尽后,率诸人前往观看。一看之下,巨瓮已经粉身碎骨,地上也炸出了一个大坑,上面的土石已然四散,露出一片焦糊色来。

    刘备点了点头,心道确实是比以前大有进步,之前清阳捣鼓火药不过是能表演个烟雾焰火,现在却是真的能爆炸了。虽然爆炸威力不大,拿它去炸城墙什么的也不可行,毕竟城墙的地基又深又厚,轻易不可能撼动。不过用它去吓吓人,或者是炸城门,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是辽东和徐州那边开矿也用得到啊。而且继续研究下去,谁说不能研制出威力巨大的炸药出来?

    对清阳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刘备把清阳唤了过来,对清阳道:“你困守于此数年,助我青州研制火药有功,你可愿入我府中工曹为官?”这是要论功行赏,兑现对清阳的承诺了。

    清阳摇了摇头,刘备一看这什么意思这?于是便又问道:“不欲为官,你欲求何赏?”

    清阳脸现为难之色,刘备心想难道是什么过份之事?正欲说话,清阳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帛来,双手献给刘备道:“主公,此我呕心沥血数年,遍观道家典籍所成之丹方。恳请主公替我搜寻丹方中所需之物,我欲开炉炼丹。还望主公成全。”

    刘备一脸冷漠的看着清阳,如同看一个死人。不求官不求赏,服丹毒死了几个人了还想着要炼丹。还真是顽固啊。不过你要作死,我也没法拦着。刘备命左右接过清阳手中帛布,然后翻身上马,道:“汝之所请,吾准了。不过,勿得耽误火药之事,否则……”话没说完,刘备忽然发觉,言辞的威胁对这种道家狂人来说,是何等的无力。

    清阳见刘备应了,不由大喜。他丝毫不在乎刘备的言语威胁。许多秦汉方士为什么仙丹不成,就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耗在了收集药物和材料上了。如今有了青州牧为他提供炼丹所需,不知道为他节省多少时间。这辈子若能一窥大道之妙,便是立死又如何?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荆扬水战() 
火药的具体发明时间,众说纷纭。但火药配方第一次明文记载在书籍上,则是唐朝元和三年清虚子所著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里所说的伏火矾法:“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入药于罐内与地平……烟渐起。”

    还是在唐朝,《真元妙道要略》里记载:“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火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硫黄、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也是在唐朝时期,火药被正式应用于军事。

    其实,火药,早在先秦以及汉时,就已经被道家炼丹士给发现了。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和汉武帝,都是一心想着要长生久视的。于是当时的方士们,纷纷开始替皇帝炼制仙丹。炼丹必不可少的就是炭。而硝石和硫磺,早就被医家视为药材,在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硝石和硫磺便赫然在列。

    方士们炼丹,弄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然后用火炼之,提炼出一些火烧不坏水浸不溶的物质后,便自以为若是人服此物之后,就可以吸收这些不朽不腐的物质,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皇帝听了竟然也深以为然,于是便命天下方士们炼丹。炼丹时,道士们也知道,很多东西毒性太猛,于是一边在丹方中加蜂蜜等温和之物来中和,一边用猛火来烧灼,以降伏一下硫磺、砒霜等材料的毒性。好使毒性消失或降低。这便是道家伏火矾法的由来。既然丹方中有硫磺、硝石,而蜂蜜和马兜铃以及松脂这些材料用火一烧也便成了炭,所以炼丹炼着炼着便会经常发生火灾和极轻微的爆炸。

    火药能燃烧和爆炸,炼丹术士早就知道了。历史上著名的道家高人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中有他用雄黄、硝石、猪大肠油和松脂等一起炼丹的记载;唐初孙思邈也撰有《丹经内伏硫磺法》,说用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但此物既不能成就仙丹,又还非常危险,是以道家炼丹派对此弃之不用。一直过了数百年,到了唐朝时,此方逐渐流传出来,辗转到了军事家的手中。道士对此不屑一顾,军人却一眼便看出了此物的价值。从此,火药才正式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清阳作为道家的外丹派,自然知道硝石、硫磺等物的性质,又被刘备点明用硝石、硫磺和炭来合成火药。虽然不知道具体配方的比例,又在研究中经常挟带自己的私货。但在这些年无数次的试验中,终于把能够应用在军事用途上的火药给刘备研制出来了。

    刘备对火药的提前面世,欣喜非常,心道回去之后,便要让工曹的人来一道配合,研制能够发挥出火药威力的武器了。不然的话,光拿着火药去炸城门,岂不是有点可惜。又想清阳也算是个人才,只是其一心痴迷炼丹,不务正业。真是可惜。

    夏五月,张飞在青州,与夏侯氏大婚。张博和夏侯廉都赶来了。刘备本来是想让张飞再等个几年的,毕竟太年幼了。但觉得夏侯氏养在自己府上不太好,又见张飞喜滋滋的等着成亲,便不再管了。你高兴就好,随你折腾吧。刘备自己在江东带了大桥回来,卢珻还好,罗耶珂却是耍了好久的小性子,最近才哄好呢。

    却说文聘和刘磐到了荆州,还没歇几日,便被刘表给召了去。原来蔡瑁和庞季南下平叛,久攻张羡不下。刘表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派文聘和刘磐去比较稳妥,毕竟军事非蔡瑁所长。

    于是文聘与刘磐两人,复引军南下,来替蔡瑁与庞季。

    孙坚得了豫章,便令其子孙策坐镇豫章,自己率军入荆南,支援张羡。刘表得信,大怒,遂命江夏太守黄祖顺江而下,寇掠豫章、庐江两郡。

    庐江太守周瑜听了,便率师来讨,两军在彭蠡泽大战一场。黄祖久经沙场,周瑜深通谋略。两个人是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孙策听了,遂遣表兄徐琨来助。徐琨,吴郡豪族,其母乃孙坚之妹。徐琨早早便追随在孙坚身边随他南征北战。多有战功,虽不如孙坚麾下程普、韩当、黄盖等将有名,但其亦同朱治、吴景、孙贲等同列。此时以偏将军之位佐孙策同守豫章。徐琨得了孙策之命,遂率军往柴桑,欲与周瑜合兵一处,共讨黄祖。

    方欲渡江,忽见东风大作,江中白浪翻涌奔腾。帐中校尉便劝道:“将军,不如少歇,待风平浪静,再渡如何?”

    徐琨道:“军情紧急,公瑾在寻阳等我,延误不得。区区风浪,如何能阻我?”不听,遂率众渡江。

    船至江心,忽然上游无数船只一字排开,顺水而下。当中大船之上,黄字大旗迎风挥舞,甲板上端坐一将,横刀于膝,不是那黄祖,又是何人。

    徐琨见黄祖兵至,便命甲士操舟,准备迎击。校尉劝道:“将军,此时吹刮东风,战时不利我军,不如走之。”

    徐琨道:“我亦欲走,然黄祖蓄势而来,必有准备。不如拚死一战,死中求生也。”

    黄祖见徐琨在江面上不逃反而摆开阵势,愕而笑道:“此将倒是有几分胆色。”遂下令全军,准备交战。

    不一会,两支船队便逐渐接近靠拢,先是两边弓箭手一阵互射之后。黄祖便命蒙冲舟出击了。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此船不大,船身狭长速度非常快,船首有撞角,专门用来撞击敌船。

    蒙冲舟自上游顺水而下,速度迅捷,很快便撞上了徐琨的船队。尖锐的撞角,狠狠的撞入了江东船只的船体当中。小的直接被撞翻撞沉,大的则是一声巨震之后,渐渐开始漏水。徐琨也有蒙冲,只不过他处于下游逆风逆水之下,无法冲击黄祖罢了。

    蒙冲舟之中又伏有甲士,撞击敌船之后,便各执刀盾,一跃而起。惨烈的接舷战开始了。徐琨与诸校尉一边以蒙冲游走相救落水的己军,一边操舟来斗荆州军。

    一时之间,只见惨叫声四起,无数人翻身落水,血花涌现,便作了江底冤魂,饱了鱼腹。徐琨驾了蒙冲,一路上砍翻无数荆州士卒,连连救起己方将士。众皆驾舟随于徐琨身后,大声呼喝,鼓噪前行。

    黄祖在旗舰楼船之上,见徐琨聚众而行,越战越勇,又见江中敌船立有徐字旗号,皱眉一想,忽然抚掌而笑道:“我道是何人,原来竟是徐琨。此人乃孙坚之甥,吾必擒之。”

    于是遂命船上投石机射之,以为己军指明方向。黄祖发石射击徐琨,荆州军见了,知其必为江东军主将,于是欢呼一声,齐涌而至,纷纷操舟来战徐琨。

    黄祖与徐琨于江中大战,寻阳水寨早有探子探得分明,遂报之于周瑜。周瑜闻信,乃道:“徐琨乃伯符表兄,吾不得不救之。”遂率水军来救。

第三百四十八章 荆扬水战(二)() 
徐琨麾下校尉见荆州水军一涌而来,目标直指徐琨,于是便道:“敌势大,将军可速退。吾等为将军阻之。”

    徐琨心道我若稍露退意,全军必溃矣。此乃江中,不死战如何能得脱。于是便一边挥刀砍杀,一边喝道:“吾随主公大小数十战,每战皆先,何尝有惧敌而退也。”遂不退,众将士见主将如此,亦死战。

    徐琨奋勇,部曲效死,渐渐杀出一条血路来。徐琨见状大喜,呼道:“儿郎们,将脱矣,随我杀敌!”众将士亦远远望见前方一片空阔江面,于是手中不禁又多了几分气力。

    就在此时,一发石块击中徐琨所乘之舟,舟身震动,一个不慎,舟上数人落水。身后又有无数蒙冲如疾矢般在水上飞驰而来,当先一将,轻甲持弓,腰间却悬了两个铃铛。正是黄祖麾下将领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人。少年武勇,游侠益州,聚合意气相投之辈,往来纵横。后来黄巾乱起,他被举为蜀郡丞。刘焉到了益州,不喜甘宁出身,甘宁便弃官归家。刘焉身死之后,赵韪等人立刘璋为益州之主,当时李傕又派了扈瑁为益州刺史。结果扈瑁便在汉中对益州进行游说,又鼓动刘表进攻益州。

    当时刘表对刘焉在益州出入乘天子车驾的事情大为不满,认为他有僭越之举。于是遂遣人入益州游说反对派一齐举事,在益州制造内乱。甘宁便是其中之一。结果赵韪等人果断出手,迅速出兵镇压叛乱。在失败之后,甘宁在益州待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好率门客、仆从数百来到荆州,投奔刘表。

    此时甘宁对刘表而言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又只是一介武夫。刘表又嫌弃他曾纵掠部属杀害官吏,于是闲置不用。甘宁在南阳待得无趣,便率众投了黄祖,在黄祖麾下效力至今。

    此番出战,甘宁亦随在军中。他暗忖道,自来荆州数年,刘表见弃,黄祖不礼,大丈夫岂能蹉跎待老耶。今若能斩孙氏大将,必获重用。于是亲率部曲驾蒙冲来取徐琨。

    甘宁纵横大江凡二十余年,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被民间呼为锦帆贼。士民闻铃,每每望风而逃。这名声可不是白得的。只见他双足立如舟上如站平地,取了弓箭在手,暗地觑准徐琨,待到近前,右手一松,但见一声响,徐琨应弦而倒。

    甘宁一箭得手,仰天哈哈一笑,弃了弓箭,摘下腰间宝刀,便命操舟往徐琨处。徐琨中箭,舟上诸众大乱,一时之间,船在水中便慢了下来。被甘宁衔尾追至。只见甘宁一声大喝,猛的跃上徐琨座船,迎着一个扬州兵,提刀便剁。

    甘宁性发如虎,不一会,便把舟上扬州兵给杀得干干净净。然后,一脚踩住仍在挣扎的徐琨胸膛,问道:“愿降否?”

    徐琨怒道:“宁死不降!”

    甘宁性来好杀,见徐琨强硬,当下便道:“便如汝愿也!”一刀砍下徐琨首级,系在腰间。复又持刀来战其余扬州诸舟。

    黄祖远远在船上,得见甘宁神勇非凡。道:“勇则勇矣,主公不肯用,吾如何能用之。良可惜哉!”身边将领苏飞听得真切,一一暗记在心。

    甘宁大发神威,斩了徐琨,杀得扬州兵一个个手软筋酥。正要收降纳叛。然后闻得鸣金之声,再抬头望去,只见黄祖旗号摆动,正是收兵的信号。

    甘宁心有不甘,心想都快完事了收什么兵。遂往见黄祖,乃道:“将军,扬州舟师已败,其主将首级在此。何不一鼓作气,尽收其众?”

    黄祖见甘宁言辞激烈,语气高昂,心有不喜,便道:“汝自观之,周瑜已来矣,如何能战?”说完,一拂袍袖,自进船舱去了。

    甘宁往江面一望,这才发现,江那边,一片黑压压的船队已经往这边战场过来了。甘宁知道自己刚才语气不好冲撞了黄祖,正欲分说时,却发现黄祖已离开。甘宁望着滔滔大江,讷讷无语。

    周瑜来时,黄祖已率舟师退去,只余下江面上延绵数里的战船残骸和抱着船板在江中浮浮沉沉的将士。周瑜打扫战场,将诸人一一救起后,发现徐琨已死,其部亦十去七八,只余数条小船。周瑜长叹一声,道:“我来晚矣。”于是遂率军返。到了寻阳,盛殓徐琨尸身,择日葬之。

    孙策与孙坚得报,皆大怒。徐琨比孙策年长数岁,又早早出仕,故与孙策不甚亲近。但再不亲近,这也是孙氏的自家人。孙坚就更心痛了。这个外甥跟在自己身边多年,为自己南征北讨,吃了不少苦。现在自己新得了扬州,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正值盛年的徐琨却早早便战死了。这让孙坚如何不为之心痛可惜,又想起自己妹妹来,更是怒火中烧。孙坚于长沙,面北戟指,骂道:“黄祖老贼,吾誓不与汝干休!”

    徐琨既亡,孙策便留鲁肃与吕范坐镇南昌,保持豫章与荆南的粮道通畅。自己则亲提大军,往柴桑而去。欲与周瑜一道,攻打黄祖,替徐琨报仇。

    吕范字子衡,汝南人,曾为汝南郡县吏。后因汝南黄巾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