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35部分

汉皇刘备-第23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得报大喜,遂请来吕布,道:“奉先,吾请季珪出使,此去道路险阻难行,吾欲借奉先麾下大将一用,以护送季珪,如何?”

    吕布见自己麾下将领得刘备青睐,心中也颇为欢喜,笑道:“大将军欲用何人?”

    刘备笑道:“闻奉先麾下,张辽张文远智勇双全,可随季珪出行。”

    吕布听了,遂命人传来张辽。张辽此时年方三十,正是精力旺盛之时,刘备又看中他是雁门人,对北地颇为熟悉,所以便选了他一路随行护送。

    张辽来见,刘备便面授机宜,张辽听完之后,拜道:“大将军,末将必舍身以护崔使之安危也。”话语之间,斩钉截铁,可见决心。

    刘备欣喜,好言慰之,遂送崔琰、张辽至营外,执二人之手,道:“吾便于此相候二卿之喜讯也。”

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关下逢敌军() 
太行八陉,蒲阴陉就在易县背后,飞狐道则在代郡与中山国的广昌县之间。崔琰要入牛饮山,只能绕过这两处关隘,北走一段渡过涞水,出五阮关,走阎乡,这两处都在涿郡,属于自己人控制。出了涿郡之后,便要连渡顺水、滱水、恒水、洠獠拍艿脚R健

    崔琰少年时崇尚武功,爱好击剑,到了成年之后,这才拜入郑玄门下,发愤求学。所以他也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他可是真正骑得烈马,挽得硬弓的。

    张辽其祖上便是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后来因仇怨而改姓。其族世居马邑,虽然不是什么一呼百应的大世家,但出身却要比吕布好多了。吕布全凭一身武勇才被丁原赏识,以骁武给并州嘛。而张辽被丁原召为从事的时候,他已经是郡吏了。是以张辽与崔琰这两人,虽然是职分文武,却并不缺少话说。两个人率了百余人,扮作商队,一路上言笑晏晏,直往牛饮山进发。

    过了顺水,前方便是滱水了。张辽打马疾驰,前后绕了一圈,喝道:“都打起精神来,到滱水畔歇上一歇,渡河之后,便是常山关了。今晚吾等便在常山关歇息了。”

    常山关乃飞狐道东侧的第一关,自冀州入飞狐道,必走此关,张辽这也是艺高人胆大了。换作他人,只怕是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肯夜宿敌关之下。

    不过张辽少年习武,游遍燕代,对此地地形也好,风俗也罢,颇为熟悉。既然把自己当作了商队,张辽便依照商队的规矩行事。见崔琰眉间略有忧色,张辽笑道:“季珪勿忧,万事有我。”

    崔琰道:“吾非惜命,恐坏主公大事也。”

    张辽道:“过往此地商队,皆宿常山关,吾等不往,岂不突兀?到时常山关守军必疑有怪,不如便往彼处歇上一歇。季珪只需把我当作商队护卫头目,你还当你的管事便是。”

    崔琰听了,心中稍安,笑道:“既如此,张头目还请头前带路!”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渡过滱水之后,便到了常山关。想要入关,那是休想,关下设有一寨,来往商队皆要缴费,然后才能进入寨中歇息,寨中可以避风雨,远猛兽,而且,里面设施应有尽有,茶馆,酒舍,青楼……

    张辽带了崔琰进来,崔琰看得目瞪口呆,只以为到了何处城池之中。张辽低声道:“季珪,镇定,莫要让人看出异常来。”

    然后张辽与崔琰并骑而行,低声向崔琰介绍此处的情况来。原来常山关,紧扼要道。不管是走飞狐道也好,还是沿太行山南下也好,这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给点。进入飞狐道之后,都是羊肠小道,行走艰难,别说补给了,到时一个不慎,喂了山中猛兽也是常事。于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旅客们,便在此处歇脚,补充自己所需,卖掉无用之物。一来二去,这里竟然渐渐兴旺起来。就是天下大乱,战火四起,这里也是照常运转,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收费的收费。

    当然,之前还是朝廷说话,汉军镇守的时候,来往的商旅们是可以入关歇息的。后来袁绍来了冀州,因张燕祸乱州中,于是派遣军队镇守于此,却是不让商旅入关了。另于关外设寨,以供来往商队方便。

    这里的守军收钱收到手软,而且又是在关外,就算是张燕率军来了,他们往关中一跑,把关门一闭,便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有恃无恐之下,于是更无一丝警惕提防。张辽与崔琰把费用缴了,轻轻松松便入得寨来。

    夜间,张辽呼呼大睡,崔琰却是辗转难眠,毕竟是个文官,不如张辽在尸山血海中厮杀多年磨砺出了一身胆色。崔琰听了张辽安抚,日间无事,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却总是心有不安。这可是睡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啊。

    崔琰看了一眼同房而睡的张辽,听着张辽鼾声如雷,不禁无声而笑,文远可真没心没肺。于是便披衣而起,推开房门,走了出来。

    房外,负责宿卫的卫士见崔琰出门,便自黑暗中走了出来。正欲行礼,崔琰摆了摆手,便又退后,悄无声息的隐入了黑暗之中。

    天空一轮明月高悬,四周星芒若隐若现,月光洒在地上,大地一片清冷之色。此时已近冬季,夜晚风起时,颇为寒冷,崔琰慢慢转了两圈,感受着这夜晚独有的宁静,心潮也慢慢平息了下来。感觉到身上寒意,正欲回房,忽然便闻得一阵阵若有若无的蹄声传来,再凝神听时,蹄声越来越近了。听这声音,规模似乎还不小。

    崔琰心中一惊,此处乃是冀州境内,又不是前线,如何会有军来?心中惊疑不定,忙推开房门,欲唤张辽。

    手刚触碰到门扉,忽然便见房门自开,立于门口的张辽全身笼在黑暗中,只余一双虎目,闪闪发光,他轻声道:“季珪,我好似听得有骑兵来。”

    崔琰还在惊讶张辽刚才还鼾声震天,忽然怎又精神熠熠起来。他却不知道到了张辽这等境界的武将,早已练就欲睡便睡,欲醒便醒的本事来。若是行军在外,便是在睡眠之中,也是警觉非常。是以有一点异动,他便醒了过来。

    见张辽问,崔琰亦轻声对道:“文远,我亦听得蹄声阵阵,是以便来寻你。”

    好了,两个人都听了个明白,证明不是耳朵出了问题,于是张辽便对崔琰道:“季珪,你还在此处,我去去便来。”

    然后张辽便点了几个人,几个纵跃,便消失在了黑暗之中。崔琰身手远远不如张辽,只能在房中等候。时间过去了许久,天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来,崔琰心中焦急,面上却毫无异常,只是踱步转圈之时,脚步越来越快了。

    到了太阳快升起时,张辽终于回来了。回来之后,便把崔琰拉到了房中,道:“季珪,袁军已出飞狐道矣。”

    崔琰大惊:“文远,此事当真?”

    张辽一脸凝重,道:“我看得真切,确实是袁军,其众不下万人。”

    这下好了,袁军出飞狐道,张辽与崔琰都知道是去干嘛去了。崔琰忙道:“文远,此事紧要,必须速告主公。”

    张辽也点了点头,道:“袁军出飞狐道,必是往救高干,我已使人火速往易京,报予大将军了。”崔琰这才发觉,张辽带了数人出去,却只自己孤身而还。原来是把那些人给遣了回去报信去了。

    崔琰又担心信使不至,又点了两人,使其分道而行,务必把消息送至。吩咐完之后,张辽道:“季珪,此等大事,全凭大将军决断,你我二人急也无用,不如继续前行也。”

    崔琰点点头,依张辽之言,在常山关下补给完毕之下,便继续与张辽一道,前往牛饮山去也。

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刘起兵争并州() 
却说刘备在易京,率众将围袁军,因使张飞与赵云往并州,恐被袁军察觉大营空虚,遂于营中遍扎草人,多竖旗帜,每日里又使诸将轮番出营,于阵前叫骂搦战。袁军那边走了主力,只余颜良、文丑。二将恐刘备来攻,于是高高挂起免战牌,闭门不出。两边都是心虚得紧。

    直到随张辽往牛饮山的甲士跋山涉水一路跑了回来报信,刘备这才知道,自己在算袁绍,袁绍也在算自己。张飞与赵云引兵往北的时候,袁绍也率大军兵出飞狐道,往救高干去了。

    刘备恐张飞与赵云有失,遂星夜调太史慈与段煨一道来易京,自己却率了吕布与刘恪,亦往并州去了。

    刘虞得了刘备的战报,不敢怠慢,他幽州得以保存,全赖刘备之力。虽然他不能随刘备一道征战,但粮草却在他的亲自过问下,源源不断的开始供应刘备大军。

    青州军的斥候拼命打马向前,一路疾追,欲把后方这惊人的消息汇报给张飞与赵云,以免他们毫无防备之下,被袁绍给打个措手不及。

    这边,袁绍也率了大军,开始穿越这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太行山有多难行?历史上的曹操曾经率军走过,他攻打高干的时候,走的就是太行山峡谷。留下了著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道路弯弯曲曲,忽高忽低,有时候狭窄到连二骑并行都做不到,只能下马牵着战马缓缓而过。饶是袁绍弃了许多可有可无的辎重,在飞狐道行军,很多地方仍然要肩扛手提,物资才能转运过来。毕竟大汉承平日久,这里许久没有行过军了,只有些采药人或者是商队在此行走。一些地方甚至还被山洪毁坏。一路行来,冀州军修修补补,累了个够呛。

    袁绍虽然也累,但他的心情是激动的。太行山之险峻巍峨,使他心潮起伏,胸襟为之一阔。壮丽山河尽收眼底,虽然袁绍没有曹操的文采,吟不出动人的诗赋来,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得欣赏。此时的袁绍壮怀激烈,踌躇满志。已经迫不及待的在幻想他此去击破黄忠与阎柔,然后覆灭刘虞、兼并幽州的情景来了。

    张飞与赵云所走的路,基本上是在代郡境内,一片坦途不说,沿途还有接到命令的幽州官吏一路接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好热水、马料,比起袁绍大军来,不知道要舒服到哪里去了。是以虽然道路要比袁绍远,但速度却要比袁绍快。在袁绍带率着大军在飞狐道中转悠的时候,张飞与赵云已经率了所部,已经过了代县,到了东安阳了。

    到了东安阳,张飞与赵云便把行军速度给降了下来,在此休整的同时,顺便把斥候给撒了出去,渡过前方的河,再往前行一段,就要进入高柳了。接近并、幽边境,不得不小心。

    也就是在东安阳这一停,后面刘备派出来的斥候,终于追上了张飞的大军。张飞与赵云听了斥候的汇报,不禁面面相觑。他二人原以为自己引兵而来,与黄忠、阎柔一道夹攻,高干翻掌可灭。谁曾想袁绍竟然使了个金蝉脱壳,瞒过了易京的己军,自己带着大部队走飞狐道跑到并州来了。要不是无意间被出使的张辽与崔琰二人得知,自己只怕是要吃个哑巴亏。

    既然知道了,张飞与赵云惊讶过后,便立马改变策略。先遣了一队斥候,飞骑往平城,向黄忠汇报情况。然后又在西南面遍撒斥候,隐藏己军消息,然后悄无声息的率军渡河。本来张飞与赵云还打算先攻打留在班氏的一部并州军的,现在算算时间,袁绍差不多也要走出飞狐道了。为免被袁绍发现,还是绕过班氏的好。

    并州北部数郡,以雁门最为紧要。像朔方、五原、云中等郡,基本上都是草原,除了凭借坚城之外,无险可守。而雁门则不一样,境内山脉纵横,险关无数,像后世鼎鼎大名的雁门关、平型关,都在雁门境内。雁门一下,太原郡与上党郡的大门便被打开。若是太原与上党皆陷落,整个并州也就差不多可以望风而降了。

    所以高干虽然中了黄忠与阎柔的埋伏,却仍死死守在平城。意欲拒敌于此,不使敌军南下一步。

    高干本土作战,援军与辎重,源源不断。且又有白登山为犄角。而黄忠与阎柔,却是远道而来,物资颇乏,此消彼涨之下,高干竟然死死抵住了黄忠与阎柔的攻势。若不是幽州的支援也不断的送来,黄忠早就想退兵了。

    这日在营中,黄忠与阎柔二人对坐,忽然,牙门来报,说有信使到。黄忠召了进来,因问之。那信使拜道:“黄将军,我家将军信件在此。”然后双手奉上张飞的亲笔信。

    黄忠接了过来,草草一观,不禁大惊,连忙把信给了阎柔。阎柔看了,噫了一声,道:“汉升兄,我军与袁绍军皆来,不知谁先谁后,需早作打算也。”

    黄忠道:“吾军先至,兵合一处,先拨了白登城;袁绍先至,吾等拨营退后,以避其锋。”二人计较已定,又赏了那斥候,还命其回去报信去了。

    牛饮山,远远望之,形如老牛探首,伏在河中饮水。因此而得名。崔琰与张飞一路跋涉,总算到了此处。

    崔琰打量四周,只见四周青山巍峨迤逦,山谷中间又有一条小河,浪花欢快的奔涌,河岸一侧,则是一条小道,蜿蜒向前,直至山谷深处。河岸的另一侧,则是开垦在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地。那山谷拐角入口处,沿山筑有小寨,寨中立有高楼,隐隐有军士来回走动。大概是见了崔琰一行,忽然一声钟响,不一会,山谷入口处,便涌出了一彪人马来。

    头前一将,头戴帻巾,手持利刃,率了部曲,呼喝而来。到得近前,那人高踞马上,临高而下,问道:“汝等何人,所为何来?”

    崔琰促马上前一步,张辽自腰间摘了武器在手,隐隐护卫在侧。崔琰拱手一礼,笑道:“青州刘使君麾下使者,清河崔琰,前来拜会张将军。还望这位将军引见。”

    那人听得是青州来客,不禁迟疑,刘备那边的人,素来与己军井水不犯河水,怎地寻到这里来了?却不敢怠慢,于是自己留在此处看住崔琰一行,却使人入谷中飞报大头领张燕去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燕出山() 
张燕在寨中,正闲来无事,训练健儿,忽然闻报,说山外有一伙人,自称是青州使者,为首的那个是清河崔琰,正在外面求见头领。张燕平难中郎将当了也有些年头了,麾下的这些儿郎们却仍然不改匪气,不称他将军而呼为头领,张燕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