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36部分

汉皇刘备-第236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称他将军而呼为头领,张燕纠正了几次无效,便也随他们去了。

    此时听说山外青州使者清河崔琰求见,不禁双目一亮。喜道:“快头前带路,吾要亲迎使者进来!”

    一路疾行到了谷外,张燕一眼便看见了站在前列的崔琰和张辽,这二人,静静立在那里,渊渟兵峙,一看就是非常之人。不由心中暗暗叹服,不愧是青州俊彦、北地名门也。张燕目光一转,便看向了崔琰,崔琰站在最前方,又一身儒袍,张燕一眼便认了出来,疾抢数步,深深一揖,道:“张燕见过崔使者,崔君远道而来,燕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崔琰扶起张燕,温和的笑道:“久闻将军之名,今日有幸得见,崔琰之福也,吾等不告而访,将军何罪之有。”

    二人客气了几句,崔琰又向张燕介绍张辽。二人同为张姓,虽然都是假的,也免不了客套一番。张燕把崔琰等人迎至谷中,置酒相待,酒过三巡,乃问崔琰之来意。

    崔琰便道:“今天下纷乱,诸侯相争久矣。吾家主公刘青州,出身宗室,炎汉后裔,自出仕以来,荷先帝之重恩,负万民之景仰。不忍见汉家基业一朝倾颓,是以数年以来,征董卓,讨袁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屡兴义兵,以伐不臣。冀州袁绍,本自名门之后,其家四世三公,历代簪缨。然则其豺狼心性,既已总督冀、并,又贪幽州。数年之间,连战公孙,使其覆灭,边塞无凭。而战火延绵,百姓何辜?今其又擅自兴兵,攻涿郡,围广阳。刘太傅德范海内,名标天下,自镇幽州至今,惠及何止万民。如今却受困于袁绍,非我青州不得解脱也。吾家主公见袁绍凶顽,遂兴义师,欲讨此逆。故遣崔琰至此,来请将军相助。不知将军可有意乎?”

    张燕听了,心中立时掀起巨澜来。当年他也是活不下去了,不得已之下,从了黄巾,然后跟随黄巾一路南征北讨,直至黄巾灭亡,他又被推举为头目,带着黄巾残部纵横北地诸郡直到如今。

    当初大贤良师为什么要造反,他在黄巾军中时,也常听人道及,说是汉家已有天下数百载,已经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既然要改朝换代,自然避免不了五德学说和一句流传了数百年的谶语。自先秦至汉,谶纬之学大为盛行。汉武帝有次可能是喝多了,便道:“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代汉者,当涂高也。”然后这句话就被天下人给牢牢记住了。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写信给以此谶语而称帝的公孙述,说代汉者当涂高,你是那个当涂高吗?不要瞎搞了,我也不怪你,乱世之时人人有想当皇帝的想法很正常,你还是快点投降吧。结果公孙述不作理会,然后就被刘秀给攻灭了。刘秀得了天下之后,天下人又牵强附会,说刘秀才是那个当涂高,秀字便是结了穗的稻子,稻子又生在路边,然后又说六七之厄是六加七共传十三位皇帝,合该到刘秀这儿复兴大汉……

    当涂高与五德轮转一说,因为汉武帝的金口玉言,然后刘秀又亲自承认并证明过这谶语,所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皆深信不疑。几百年以来,人们也一直牢记着。袁术认为自己出自陈舜之后,袁氏是土德,自己字公路,所以就是那个当途高,不顾一切的称帝,然后就被灭了。后来历史上的曹丕为了代汉,听信了许芝那句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的鬼话,连自家的先祖都改成了黄帝以合谶语,然后篡汉之后,年号都是黄初来应土德这个符命……

    话说回来,到了汉灵帝的时候,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便爆发了。张角三兄弟怎么解读当涂高,张燕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汉朝要灭亡了,按照五德轮转,汉是火德,火德之后,便是土德。所以黄巾军头裹黄巾,来镇压汉朝气运。结果没想到,汉朝没被黄巾军给镇压下去,黄巾军反而被迅速扑灭了。张燕在这乱世艰难的生存了下来。他一直在冷眼旁观,看着汉家朝廷不断衰落,看着诸侯不断壮大。心中每每长叹,汉室果然是气运将终了,可惜大贤良师不得其时也。

    可是没几年,刘备却于诸侯中迅速崛起,东征西讨,击破公孙度,扫灭袁公路,据有青、徐二州。好不威风。张燕每每闻之,亦不得不感叹刘备本事非凡。现在刘备兵强马壮,与袁绍周旋都不落下风。莫非这六七之厄又要应在刘备身上?

    张燕脑洞大开了。西汉十三帝,然后王莽乱汉,光武皇帝中兴。自光武帝传到如今,也是十三帝了(算上刘辩和他儿子刘珉)。天下已经有了袁术称帝、诸侯之乱。情况与当初光武皇帝之时多么相似。莫非终结这乱世,再兴大汉的,便是刘备刘玄德?

    反贼出身的张燕,压根就不把如今的二位天子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无非是无用之傀儡罢了。天下刘氏诸侯,刘虞与刘表老迈,刘璋远在益州。只有刘备,根基已固,一派兴旺。而自己素来与袁绍有仇,不是袁绍,自己还在城池之中快活,又怎会躲在山谷之中。那么多的兄弟伙伴,死在袁绍手里,这仇恨岂能忘之?便是不与刘备联手,自己与袁绍也是不死不休。如今刘备派了崔琰这等名士前来倾心招揽,诚意满满,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这山谷之中,缺这缺那,什么都缺,自己早就待腻了,有如此强势的大腿抱,真是再好不过。一念至此,于是张燕便笑道:“刘使君亦知世上有我张燕乎?刘使君但有所命,张燕愿效微躯也。”

    张燕很直接的效忠了。崔琰也被张燕爽快、直接的这句话弄得一愣,接着便笑道:“将军真直人也。他年图画麒麟阁,论功于云台之时,将军必不悔今日之决断也。”

    麒麟阁是汉武帝建立起来供奉功臣的地方,云台有汉明帝时开始供奉的二十八将。张燕虽然是一介武夫,却也知道这个典故,当下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颌下胡须乱抖,道:“如此,便借崔君之吉言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两军汇合() 
却说张燕向崔琰表明心意之后,宾主尽欢而散。第二日一早,张燕便寻了过来,逮住崔琰便问道:“季珪,不知大将军要我如何行事?”

    崔琰见张燕迫不及待,便缓言道:“飞燕(张燕的字)勿急,主公自有决断。且于此处等候便是。”昨日宴饮之后,崔琰和张辽一商量,便派出了二人,一路急行,往刘备处报信去了。

    也怨不得张燕急,昨天表露心迹之后,与崔琰交谈,这才知道,长安天子都跑到刘备那里去了。如今刘备麾下又多了吕布、张绣、段煨等并、凉军事力量。真正是兵强马壮。现在袁绍在易京和高柳都吃了败仗,并州的高干都被围住了。此时双方正在调动兵马,积蓄力量。眼看着一场大战便要爆发,正是自己表现的时候,这可关系到以后的论功行赏排座次,怎能不急?

    却说张飞、赵云二军,引了军,潜入代郡,行至高柳后,前往叩城。守将乃阎柔之弟,闻是青州军来,大喜,遂出城相迎。席中告之前事。张飞与赵云听了,道:“前方军情紧急,吾等这便往平城,以援汉升。”便留田豫协守高柳,以保粮道。免得大军到了平城,后路却被并州给抄了。

    自幽州攻打并州,最好的地方便是走平城。除却此处,其他地方便是山脉围绕,道路难行。张飞与赵云一路轻骑疾行,直奔至平城境内,方才使人往黄忠处报信。未几,黄忠与阎柔亲自率军来迎。

    相隔老远,便听得黄忠大笑声传来:“益德,子龙,别来无恙乎!”黄忠久镇辽东,除了述职回青州外,诸将难得相见。

    张飞听了黄忠声音,忙打马上前,两个远远见了,同时翻身下马,疾步向前,把臂笑谈。这一世,黄忠、严颜、张飞、关羽这几个,几乎是刘备一起事,便已经追随左右,可以说是元勋老臣。这份情谊,与后来相投的诸将相比,要深厚得多。

    诸将见了,各自叙话,到了大营之中,张飞便道:“汉升兄,不知如今情况如何?”

    黄忠道:“那高干颇有本事,平城坚固,又有外援,急切之间,吾与子和攻其不下。每日使军士叫骂搦战,其又不出,只是闭门守城。是以吾等与高干,周旋至今。不过有了益德、子龙之助,破其易耳。”还有一些难言之处,不过诸将俱在,黄忠却不好明说了。那便是阎柔所率诸军,隶属幽州,指挥起来,很难似青州军一般得心应手,往往命令下传,到了幽州军中,便要打些折扣。两军数次协同攻城,每次拖后腿的,都是幽州兵马。

    阎柔一直很配合,幽州军也不能说是没有卖命。只是幽州军虽然也能称之为精锐,但比起青州军来,还是有差距的。最明显的差距,便是军纪了。这些骄兵悍将,杀起人来,个个都是不眨眼睛。但这乱世,提刀杀人的武夫多了去了。而黄忠要的是令行禁止,让你进就进,让你退就退;让你堵刀墙、堵枪尖,你就得上。在这一方面,幽州军还差得远。

    此时平城的四周百余里,各处要道与高处,都布满了青州军的斥候,他们监控着敌军的一举一动,然后迅速上报给大营。

    大营中,黄忠接到汇报,请来诸将,然后道:“袁绍军仍未至,幸甚!今益德与子龙俱至,吾欲先攻白登,断平城一臂。诸君以为如何?”

    舆图上的白登山,与平城一前一后,两两相对,黄忠每次攻城,都不能使尽全力,就是因为白登有一部敌军,要防止他出来袭营。黄忠与阎柔也不是没考虑过先把白登山给打下来,只是白登山占据地利优势,比平城守军还要难缠。你要是派的兵少了,打不过;尽起大军,白登守军便又从另一侧从容退走。好歹打平城,把城池一围,高干也只能和青州军拼命。不像白登守军,跟个山匪是的,形势紧急了便满山乱窜。

    众将一看地图,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在座的都是打惯了仗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纷纷扬言,要先攻白登,后打平城。

    张飞摩拳擦掌,道:“汉升兄,你尽管吩咐,不过我要打头阵!”

    阎柔是幽州客将,赵云生性宽厚,却也不与他争。黄忠看了张飞一眼,笑道:“诸君且看,前番吾与子和攻白登时,白登山下守军不敌,便退往山上,吾引军往追,其便走山道,绕行此处。吾已使人探得分明,此处山道,通往白登前山,又有小道可往平城。此番吾与子和便依前计,复攻白登,益德与子龙可率军于此处山下,潜伏道中,若见敌来,大军尽出,一战可破也。”

    众将一听,甚觉合理,便从此计。这日,三军饭毕,鼓声隆隆,号角声声。黄忠与阎柔尽起大军,往攻白登山。

    高干在平城,于高楼之上,望见旌旗招展,一条长龙径往白登山去了。旁边副将见了,讥道:“黄忠枉称名将,明知白登山屡攻不下,偏要攻之,何苦来哉!”

    高干听了,心中一动,沉思半晌,乃命左右道:“速往白登,告之守将,命其紧守城池,以防黄忠。若事有不谐,可速退也。”

    高干身后,小校应命而去,副将却是疑道:“将军,何至如此?”

    高干左手扶住腰间佩剑,任山风吹起身后披风乱舞。目视白登山方向,一脸沉重,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黄忠乃青州大将,岂会如此?事出反常必有妖也!”

    副将想了想,讶然道:“如此,莫非白登山将有失,将军,莫如我等出平城,率军攻黄忠之后。”

    白登有事,平城援之;平城有事,白登援之。这也是白登山守将不惧黄忠与阎柔的原由之一。又有地利,又有近在咫尺的援军,怕你何来。

    高干想了想,道:“不必着急,白登山地势险要,比我平城更加易守难攻。真撑不住时,其自然会来求援。平城要紧,不容有失。”

    不立即出援,是有原因的。之前黄忠与阎柔第一次攻打白登山时,高干见了,恐白登有失,急往救之,谁曾想,黄忠使阎柔往攻白登,自己却于道中设伏。若不是高干见机得早,率军疾退,只怕那一仗,就陷在黄忠军中了。

    而且高干也是喜欢用计之人,之前在高柳,便是围了高柳引阎柔援军来,自己则率军于道中设伏,最后却败于突然出现的黄忠之手。有了这二次深刻的教训,高干便不轻易出城了。除非是白登那边派人来告急,否则他便稳坐城中不动如山。

第四百章 白登之战() 
黄忠与阎柔率军一路前行,途中,黄忠笑谓阎柔道:“子和,以汝观之,吾等往攻白登,高干于城中见了,来不来援?”

    阎柔笑道:“汉升兄,高干前番吃了你的大亏,这次只怕是不肯轻易出来。”阎柔说的,正是前次黄忠伏击高干之事。这真的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想来高干到现在还在郁闷之中吧?

    黄忠听了,亦从此论,欣然道:“高干好谋无断,其失伏失败,又中我伏,锐气已失矣。”话虽如此,黄忠仍然留了后手,留了斥候与一部人马在后,若是平城有异动。他立马便会通知张、赵二将,一道夹攻高干。

    白登山上本来植被众多,自并州军来之后,树木却是被砍伐得干干净净。巨木被运进了平城作守城之资,其他的,被并州军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这里注定已经成为战场,与其让黄忠来烧,还不如自己先给烧了。是以,现在的白登山,大多数地方都是光秃秃一片,露出了焦黑与褐黄混杂的山体来。

    白登山腰处,有一小城,依山而建,始建于汉高祖刘邦引兵来征匈奴之时。后来高祖在此被围了七日七夜,兵退之后,平城令于此设一军寨,与平城相互依托,数百年来,屡兴屡废,一直延续至今。并州军来此之后,将其内外修葺一新,然后屯军于此,凭险而阻黄忠之军。

    这日,山上高处望见了山脚下的黄忠军来,便吹响号角,向寨中守军示警。守将唤作高伟,乃高干族弟,此人身高八尺有余,善使一条铁枪,乃并州军中骁将。高伟于山中,每日无事,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