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45部分

汉皇刘备-第24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岣抛约阂坏篮狭Υ蛟埽缇托母是樵傅奶幼约旱闹富恿恕A啥羁ぃ诹跤菔贝阋丫粲谧约骸T谡庵智榭鱿拢闹菽潦遣皇锹玻宰约河惺裁床畋鹇穑

    或许是有,但在袁绍这个大敌仍在的时候,幽州牧除了配合自己之外,再无他途。所以幽州牧在别人眼里或许很重要,但对刘备来说,真的没什么好争的。

    刘备不得已而出此策,一是不想让朝廷与自己因此事而发生争吵。二是想给老丈人卢植出口气。卢植人品资历威望才能,难道还做不得一个州牧?刘备从此事中便清楚的发觉,朝廷诸臣在以后,只怕还会生出无数事端来。不过他也不惧。争斗可以有,但必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毕竟,目前的第一要务,还是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在这个战略目标面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刘备觉得,自己稍微做一些让步,并不是不可以。

    刘备看着殿中一片寂静,于是又道:“至于刺史人选,陛下与诸公决断可也。”

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绍动作() 
    殿中又是一阵寂静,在天子以目示意之下,旁边的侍者总算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散朝之后,刘备便径自上了马车,也不回府,却是直往荀彧府中而去。到了荀府,见了荀彧,刘备便说起自己朝拜天子之事。

    荀彧也是吃了一惊,道:“天子用戟以戒不虞,虽有旧制云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然自天下动荡以来,此举不合时宜,早已废之。今日怎会如此?”

    刘备在荀彧这里把这事给弄得一清二楚,这破制度早在孝灵皇帝之时便没人把它当一回事了。董卓也好,袁绍也好,谁也没对他们这样干过。临到了自己头上,却“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刘备不禁怒火中烧,这是朝廷故意为之,想要给我来个下马威吗?想起今天受到的惊吓,刘备觉得,此事不能容忍。他自掌兵以来,何尝受过如此对待。若不是感觉到了卫兵没有杀气,当时他只怕就要暴起了。

    不说他身系千万户百姓所托,不能有失。就是家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娇滴滴的妻妾。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做完,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一念至此,刘备起身,决然道:“吾以身许国,想不到朝廷如此待吾。若不废此陋制,从此之后,吾不朝君!”

    荀彧在旁边听了,也只是默默一叹。这事,朝廷却是做得差了。

    却说袁绍率了残军败将回到魏郡之后,便开始“秋后算账”了。作为冀、并两州的领袖,他只能是英明神武。这一路大战迭起,损兵折将,麴义之后的头号武将淳于琼竟然都战死了。损失如此惨重,总得找个替罪羊出来背锅吧?

    袁绍觉得自己的指挥没有问题,战略上也是对的。吃了败仗一是刘备与刘虞联手之后,势力大增。二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首先要查的,就是为什么长安天子到了自己境内,而自己远在幽州的时候,境内诸将却坐视长安天子到了刘备处?要不是长安朝廷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和刘虞军队的士气能如此高涨吗?他们的士气一涨,在气势上就压住了己军,这也是导致自己兵败的一个原因!

    先查并州,嗯,朝廷进并州的时候,高干正在配合自己攻略幽州。不怪他。老三袁尚镇守壶关,兵马如此之少,还能够击退吕布,不但无过,而是有功。在吕布的掩护下,长安朝廷瞒过并州的动静,并不难。所以也不能怪袁尚。

    再查冀州,嗯,长安朝廷在顺水进入魏郡的时候,张飞便已经早早进入冀州了。冀州方面为什么没有探察清楚?魏郡方面在明知长安朝廷进入了境内,为什么不派兵马击之?

    袁绍走后,冀州名义上的留守不是别人,正是麴义。袁绍把问题一道道的抛了出来,麴义听了,心知肚明袁绍这是想干什么。于是便出列对陈,道:“大将军,臣受命镇守魏郡,虽得报有青州骑兵进入境中。然臣兵少,守城亦有不足,又怎敢出城逐敌?且青州所部一不攻城,而不劫掠,是以臣念守城事大,故未出兵也。”

    袁绍在淳于琼死后,正怕别人说他不用麴义,以至于有高柳之败。是以一回来,便想把锅甩到麴义身上,顺便除去这个眼中钉,一举两得。见麴义不肯认罪,反而出来辩说,袁绍只以为是麴义要和自己争个对错,不禁又羞又恼,便道:“麴将军忘了守土之责乎?儁乂兵亦少,其能击张飞,独麴将军不能乎?”

    麴义在心里面把袁绍十八代祖宗给骂了个遍。张郃与曹操联手一道攻打张飞,损兵折将不说,还是让张飞给逃了。仗打成这样,有什么意思?于是麴义又开声给自己辩解了:“儁乂与曹公同击张飞,亦无功而返。吾若于郡中击张飞,惹怒青州,魏郡恐不得保也。”

    麴义说得很含蓄了。张郃和曹操一起联手打张飞都没成功,张飞那是有要事在身,而且旁边还有个曹操在,所以没在冀州停留,一路疾行跑了。要是自己在魏郡敢出手,那会曹操不在,魏郡也只有自己一个,到时惹恼了张飞,他来攻打邺城怎么办,大将军你全家老小可都是在城中!

    袁绍哪里听得进去,麴义越解释他心中的怒火就越大。仿佛麴义在一直拿出证据来证明他没错,而是自己这个大将军错了。

    袁绍看着麴义这张平淡无奇的脸,对麴义的厌恶已经到达了顶峰。袁绍强忍住了心中立马就要召唤刀斧手的冲动。他不能落人话柄,说他战败之后,一回州中便斩大将。再说了,麴义的部曲虽然被自己吞并了大部,但他现在率领的,却都是跟随日久的门客死士,不得不防。也罢,一刀将麴义砍了太便宜他了,且留下来慢慢炮制。

    袁绍就是这样的性格。田丰对他可谓知之甚深。历史上的田丰献计,袁绍不从,结果兵败。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田丰给砍了。理由很简单:“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所以说袁绍外宽内忌真的是一点也没有说错。

    麴义辞别袁绍之后,胸前背后,冷汗淋漓。他是久经战阵的将军,对气息敏感至极。袁绍方才甫一流露出对他的不怀好意,便被他精准的捕捉到了。表面上麴义在一本正经的给自己找理由辩解,心底里却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大逆不道的念头来。

    此时麴义心中又是后怕又是愤怒。打自跟随袁绍以来,自己替他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现在却不知为何,一心要置自己于死地。难道自己让出了兵权,只想安稳的过一过富家翁生活,也还不行吗?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既然如此,便休怪我麴义不忠不义了。

    麴义回府之后,召集心腹,叹道:“袁公欲图我,我不欲连累诸卿,汝等可自散去也。”

    门客们听了,纷纷拍案而起,神情激昂,脸色涨红。一个口齿伶俐的死士道:“自随主公以来,主公待我等如同手足。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当此危难,我等若弃主公,各自亡命,枉自为人!主公不必多言,但有所决,我等必效死命!”诸门客纷纷附声应之。

    麴义听了,长拜于地,道:“麴义若能逃过此劫,必不忘卿等今日之恩情也。”

    于是一伙人便围成一团,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商讨起对策来。

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义应对() 
    麴义听了半天,都是讨论着如何先下手为强,还有一二个胆大包天的,说要趁夜潜入袁绍府中,一不做二不休,把袁绍给刺了。

    听着这些人顾前不顾后的,麴义心中一叹,止住诸人,道:“袁公不容我,我只能走之。非我负袁公,袁公负我也。前次贾文和途经魏郡时,曾与我言,若事急,可奔青州。刘青州名重天下,礼贤下士,我欲往之,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完,不由精神一振,本以为天下之大,无处可去。毕竟东、西、南、北要么是敌对势力,要么还是袁绍地盘。谁曾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然主上与青州有联系,那么再好不过。

    青州距离冀州不远,意味着不用长距离逃亡;青州的带头大哥刘备名望非常不错,想来到了青州,以自家主上的能力必定不会受到亏待,自己也不会没饭吃。有了希望,诸人一改刚才的莽撞,开始考虑起如何无声无息的逃离冀州的问题来了。

    麴义带着心腹死士密谋之时,青州的一场剧烈纷争,也悄无声息的落下了尘埃。既然刘备提出了不再设置幽州牧,把幽州地方的权利收归朝廷,朝廷诸臣也无法反对。更不会为了一个区区刺史,而去得罪刘备。

    于是在幽州刺史的人选上,诸臣你推我让,充分发挥了汉人谦让的传统风格。诸臣也不傻,一个刺史而已,而且还是在边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这么一个糟糕的地方,这么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职位,谁爱去谁去。

    最后的最后,廷议竟然还是以卢植久在边地,熟悉风俗为由,转其为幽州刺史。辽东太守这个位置又远又有风险,也没人愿意去,于是又任命黄忠为辽东太守。卢植既然为幽州刺史,自然也没道理兼任徐州刺史。当年他兼任也是没办法,刘备麾下能担此职的要么是离不开,要么是袁绍被袁绍卡住。于是才让卢植这个让袁绍各方面挑不出毛病来的人选兼任。如今朝廷到了青州,自然不用再去顾忌谁。

    徐州刺史空缺,朝廷便有人给盯上了。随着青州集团的重心转向北方,可以预见徐州之后数年将会相对平稳。刺史的资历也非同小可,一任刺史下来,妥妥的有资格争夺三公九卿了。这么一个安稳刷资历的好位置,谁都想去争一争,好让自己或自己的盟友去那里镀金。

    这个时候,刘备就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来了。他奏道:“徐州与扬州相邻,只隔大江。如今关羽在九江,陈登在广陵,与扬州之间纷争未曾断。如此重地,非常人可往之。关羽兵屯九江,为挡南兵费尽心血,此功不可不赏。吾表关羽为徐州刺史。”

    众人听了,一片哗然。天下谁不知道关羽是你刘备麾下头号打手,现在你霸占了幽州刺史、辽东太守还不满足,还想要与我们抢徐州刺史这个位置?简直是岂有此理?

    于是诸臣纷纷出列,进言反对。刘备听了,冷笑一声,真当这天下还是十年前你们说了算啊?不是没有给过你们机会,幽州刺史与辽东太守我说过一句话没有?人选还不是你们自己决定出来的?

    当朝廷公职是什么?排排坐吃果果吗?挑三拣四的,危险的地方不去,安逸的地方争着去。谁惯的你们?

    于是刘备便道:“不赏关羽,孙坚若攻徐州,谁愿挡之?”

    众人哑然,孙坚来攻,最着急的是你刘备吧?可又不好明说就是不让关羽做这刺史,孙坚来了你刘备也会让关羽出兵抵挡。

    刘备又道:“将士在前方抛头颅,洒热血。若久战无赏,勇士寒心,军心必乱,到时敌若来,如何御之?”

    天子与百官沉默无言。半晌,天子问群臣:“大将军表关羽为徐州刺史,诸卿可有异议?”众臣一起摇头,还能有什么异议,刘备都已经很坚决的表明态度了,还争什么。

    朝散之后,诸臣只觉心中郁郁,块垒难以消除。刘备你是总揽朝政没错,但没你这么霸道的吧?

    刘备也觉得朝廷不可理喻。之前自己率兵回师青州之后的第一次朝会,就搞小动作,在自己朝拜天子的时候使羽林郎交戟临颈。虽然在自己表达出强烈的不满之后天子与朝廷诸公一起表态说以后将废除这种不合时宜的制度。但在自己心中还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坏印象。

    这次为了几个官职,又开始明争暗斗。现在地盘这么小就这样,将来地盘大了岂不是争得更厉害?

    难道不知道先一道携手合作,先把事情做好吗?只要你们好好的配合自己,到时候霸业一成,论功行赏难道自己还会亏待了你们不成?

    两边各怀心思的散去。

    刘备回到府中,稍一休息,便又召了荀彧、贾诩、荀攸、卢敏等人前来府中议事。诸人齐至,刘备便道:“明年立春之后,吾欲再讨袁绍,诸卿可早作准备,州中郡中,粮草辎重,不能有缺。”

    诸人点头应下之后,刘备又叹道:“自朝廷之来青州,纷争渐起。诸卿可有良策为吾解忧乎?”

    众人对视一眼,一时也不敢贸然接话。朝廷来青州,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大家一起凝聚在大汉的这面光辉旗帜下,更有干劲和希望;坏的一面就是避免不了的各种争斗。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之前青州上下都听刘备的,现在来了个比刘备还大的天子,听谁的?

    天子与朝廷不甘心大权旁落,刘备不甘心艰苦奋斗的果实被旁人摘取。矛盾自生。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好,陷入内耗只会消耗青州集团的力量,从而拖住青州集团大步向前的步伐。在坐诸人,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卢敏和刘备既是知交,又是亲戚,天然的站刘备这边。荀彧与刘备君臣相得多年,在他心里,只要大汉的旗帜不倒,估计他会更愿意让刘备来扛这面旗帜吧。

    至于贾诩和荀攸,就更不用说了。贾诩是巴不得刘备能当皇帝,自己好混一个开国功臣。荀攸也是被叔父荀彧给刺激到了,满心思的要建功立业……

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异() 
    刘备与一众心腹在府中商议的时候,杨彪府邸也不停有人上门拜访。两边都在忧心忡忡。杨彪这边所代表的朝廷,自来青州之后,便发觉青州这里的所有一切,几乎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而他们,也被排挤在青州体系之外,完全插不上手。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不管大汉的未来会如何,这天下不能没了他们的位置。

    杨彪府中,周忠、士孙瑞、张喜、邓泉、朱展等大臣,俱在座中。在座的这些人,不是三公之列,便是九卿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