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91部分

汉皇刘备-第291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调整() 
    现在青州市面之上粮价已经破了百钱,而且上涨势头愈演愈烈,大有涨势不停的架式,终于把刘备给惊动了。

    荀彧见刘备来问,心中也是苦笑。这地盘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每打下个地方,主公你又要安抚民心,免这免那。这进项少,开支大。如何不闹粮荒?

    没粮怎么办?

    荀彧想了想,谨慎的开口道:“粮荒之时,朝廷每有先例,可假王侯租,减百官俸;可入粟拜爵,入谷射官;或是裁军以减损耗……”

    《后汉书-冯绲传》里面就说:“币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俸禄,假王侯租赋。”刘备也想不到东汉朝廷竟然会经常干这种事。听荀彧解说,倒也听得滋滋有味。东汉时期,因为边患,朝廷财政经常紧张,于是天子就经常下旨借钱。比如汉顺帝永和元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汉安二年又贷王侯国租一岁;汉桓帝延熹年间,经常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或者是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不仅如此,朝廷还经常向百姓借钱,汉顺帝永和六年,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又永初四年,因羌寇转盛,而辄贷于民。

    这老是借钱,也不知道给不给利息。刘备心中念头一闪而过。不过他不打算这样干。因为一来是他治下的诸侯王本来就没多少,天下已经乱成这样了,还打他们的主意,这有点说不过去。至于朝廷公卿也是一样。人家好不容易拼命挣扎到你青州这里来了,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你又要扣工资,这不太好吧?

    至于入粟拜爵,倒是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事,在华夏是非常古老的传统。秦王朝时,商鞅便开始干这事了。他在变法中实行过“粟爵粟任”的办法,就是根据给朝廷交纳粮食的多少赏赐官爵的。汉承秦制。晁错便是力主“入粟拜爵”的人,他曾说过一句老实话:“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爵位这东西,是皇帝垄断的,皇帝可以随口创设出来,无穷无尽,没有任何成本;而粮食是农民在土地上种植的,也是永不枯竭的。皇帝拿自己不费一文随口创设的爵位,去换农民实实在在的粮食,有什么不划算的呢?

    后来这一政策,被汉武帝给发扬光大了。汉武帝是个战争狂人,打了几十年的仗,朝廷财政哪里吃得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他搞过募民买复、入羊为郎的政策,在桑弘羊上台之后,这入粟拜爵就起到巨大的作用了。普及人群从官吏向普通百姓蔓延不说,还增加了赎罪的内容。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到了汉灵帝时,好吧,这买官卖官就更加明目张胆了。而且汉灵帝还卖出了心得:官员和富豪现钱交易,概不赊账。穷人可以按揭还款;名士买官可以打折。大郡、富庶之地价高;边郡、穷地方便宜……

    总的来说,买卖官职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这事古今中外都干过。只是增加上财政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许多难以挽回的恶果:比如富农和大地主们买爵之后可以免赋税,那么这些赋税便不可以避免的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去了,从此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同时也破坏了律法和选官制度,造成贫富异刑,进一步扩大了司法不公,同时也导致了管理效能的下降和吏治的败坏。当然,在古代**治很多时候就是个笑话。

    刘备其实一个也不想选。只不过比起减俸借钱和裁军来,入粟拜爵看起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毕竟没有侵犯到百官和诸侯王的切身利益。而这事,他们应该也会赞成。

    当然,这中间具体如何操作,还得仔细磋商。不能马虎了。这口子一开,不看严实了,搞不好就要出乱子。

    众人又商讨了半天,这才各自退去。刘备满身疲惫回到后院,却见卢珻在发脾气。一问才知道,自家儿子和刘恪家儿子打架了。刘瑾和刘琛被刘瑜、刘琪两兄弟打得哇哇大哭,回来就向卢珻哭诉。

    刘备哈哈大笑,刘瑾和刘琛被卢珻管教得素来乖巧,这次哭成这样,只怕是吃大亏了。卢珻见刘备大笑,不禁没好气道:“自家孩儿兄弟互殴,你还能笑?”

    刘备全然不当回事,摆摆手道:“舌头和牙齿还打架呢,兄弟之间些许点小事,何须在意?”

    卢珻一叹,道:“那夫君可知瑜儿、琪儿为何要打瑾儿、琛儿?”

    刘备心道这里面难道还有隐情不成,于是便奇道:“为何?”

    卢珻道:“瑜儿说之前阿姐也是老欺负他们的,所以他们现在要翻身欺负回来。”

    刘备听了不禁愕然,半晌才反应不过,忍俊不禁,笑道:“我家二个女儿还有这本事?”

    卢珻柳眉倒竖,把银牙磨得嘎吱响:“妾身也是这才知道,一问之下,却是那两个疯丫头欺负弟弟之后,却又不许他等来告状,说要是谁敢告状,见一次打一次!这许多年来,却是把妾身瞒得结结实实。若不是这次事发,还真不知道哩!”

    刘备想起刘琳与刘瑶这两个小丫头,哦不,她们已经嫁为人妇了。还有这一面,心中好笑的同时,不禁摇头,这性格也不知道跟的谁。又想她们如今也不过只是十八岁,在后世正是青春年少、好玩爱闹的年龄。如今却在婆家侍奉舅姑、丈夫。心中便不禁一阵心疼。

    卢珻与刘备说了半天,见他神色恍然,不禁道:“夫君可是累了?”

    刘备摇摇头,笑道:“无事,久不见琳儿,瑶儿,改日派人接了回来,我们一家人好生聚聚。”

    卢珻应了下来。刘备又走到两个儿子跟前,蹲下身来,摸了摸他们的头,笑道:“以后不要和兄长打架,他若再敢欺负你们,你们就跟他们说要去喊叔父来。”

    刘瑾似懂非懂,收了眼泪看着阿父:“可是七兄(刘瑜)说不许喊大人来!”

    刘备一笑,道:“无妨,这是为父说的。不过你们不要真的去告诉你叔父,只是吓一吓你兄长,知不知道?”

    若是刘恪知道了,只怕那两个小的屁股上又要吃竹片了。见自家儿子应下,刘备便道:“来,不哭了,阿父给你们做纸鸢好不好?”

    两个娃瞬间脸上转阴为睛,纷纷拍着手围着刘备转了起来。卢珻看着刘备,忽然就想起当年来,自己的纸鸢也是夫君给做的呢。不知不觉一瞬间就这么些年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阳士族() 
    这日朝会,刘备在朝觐天子之后,便把入粟拜爵之事提了出来。如今青州缺粮,市面之上米价飞涨,这事想瞒也瞒不住。事情发生了,总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这满朝文武,都是天下拔尖儿的人材,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是好的。

    杨彪与卢植等人听了刘备要入粟拜爵,心中便有担忧,孝灵皇帝在时,便买官卖官,弄得天下大乱。如今国事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若此风再起,如何是好?

    刘备听了他们的担忧,心想朝廷还真少不得这些老成持重的老臣。于是便道:“此乃一议,为解今岁困境,明年粮收,便罢此例。期间具体条陈,还望诸公尽心。”

    杨彪等人一听说是暂时行的政策,心中便顿松一口气,只要不是长期这样搞,问题还不是很大。于是便应允了下来,答应刘备,他们来具体操作,到时把方案拿出来之后送到大将军府让他过目。

    刘备把这事扔给大臣们,便又回府去想其他法子去了。就在这个时候,辽东太守阎柔上表,说今年辽东丰收,闻朝廷缺粮,可提供粮食十万石。刘备得报大喜,便问其情况,却原来辽东在扫平公孙度、击破高句丽之后,经过卢植、黄忠等人的多年经营,那里已经是开垦田地无数,之前因为战乱和移民,刘备免了那里几年田租,如今那里家家户户粮食充足。而且随着刘备的声势越来越大,之前收留了公孙度儿子的扶余王心中畏惧,在驱逐了公孙康之后,便年年来辽东上贡。这么些年下来,辽东却也落下了不少积蓄,本来黄忠在任时就要押解到幽州或者是青州的,但黄忠突然就被刘备调回来打仗,所以这事一时半会也便忘了。阎柔赶赴辽东上任,看到这堆积如山的府库却是吓了一跳。又闻青州缺粮,便上表来。

    十万石,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稍解燃眉之急了。刘备又命阎柔在辽东与扶余、沃沮等国互市交易粮食。这些人与匈奴、鲜卑不一样,他们所处之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所以他们种田都是一把好手。想来国中应该也还有不少粮食。

    刘备又去信赵云,既然打算让他去接刘表了。那么袁绍那边便放一放好了。高干去了司隶,想要一时半会拿下司隶只怕也不太可能。那么张燕就可以调回来了。张燕的部队,良莠不齐,基本上可以裁撤大半,这些人可以分给他们田地,编民入户,让他们去种田嘛。

    刘备这边为治下粮食忧心的时候,孙策接到孙坚的来信之后,也开始行动了。他遣使回访过曹操之后,便率部沿汉水而上,兵锋直指襄阳。

    孙策这一招,把襄阳给打懵了。刘表也没想到,曹操与孙坚会如此快的达成默契,一道携手来打他。光对付一个他就已经左支右绌了,更何况一下子来了俩。

    此时黄祖已亡,能征善战的又全部在南阳抵御曹操。襄阳士族恐慌的同时,投降一说更是甚嚣尘上。这声音是如此之大,大到刘表也差点有压制不住的势头了。历史上便是如此,刘表一死,丧事刚办完没多久,刘琮就被一班臣子逼着投降了。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并尽量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这才是士族们的第一选择。至于忠君不忠君,呵呵,天下都有二个君王了,他们还在乎这个?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么?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后世连满清都有那么多死忠,更何况这尚气节、崇廉耻、风俗为最美、儒学称最盛的东汉。

    襄阳一处宅院中,庞德公便与族人在一起商议,以襄阳之形势,日后该如何应对。庞德公,襄阳名士,历史上谓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的就是他。当然,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侄儿,就是庞统。

    庞统刚被司马德操诩为南州士之冠冕。现在这个心气高昂的年轻人,还没有出仕。正宅在家里。

    伯父庞德公召众议事,他也来了。听到家中议论纷纷,他便不禁冷哼一声:“当年若听吾言,举家迁至青州,今日又何需烦恼襄阳?”

    他说的是当年刘备在青州立书院,天下群儒齐至的那会。当时荆州也有人去,宋忠便是一个。当时庞统也劝家中一道北迁。却被当作孺子之言。当然,那会他确实也还小。

    席间诸人听到庞统之言,不禁老脸微红。当年刘备只有个青州,边上还有袁绍这等强敌,他们这一大家子如何敢去?他们又不是那种为了经学什么都不顾的人。还不如就在荆州这世外桃源待着呢。谁曾想,这世事无常,刘备在北边是越发兴旺,而荆州却是危如累卵了。

    庞德公见满座皆默然无声,不禁怒瞪庞统一眼,道:“过去之事,休得再谈。且说眼前之事。”

    作为襄阳士族的一份子,曹操真的打了进来,那么是选择逃亡,还是选择归顺?以庞德公与庞统的名士,便是想做个隐士都不行。曹操不可能不征辟他们。

    众人闻言,又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庞德公左听右听,却是都不合自己心意。再看庞统时,却见其在闭目养神。心中一转,便呼庞统:“士元,汝可有何见解?”

    庞统睁开眼睛,道:“若只想保全家族,降了曹操便是。若想建功立业,荫及后人,唯往北一途耳。”

    众人听了,声音顿消。然后便有一人立时出言反对:“士元此言差矣,若曹孟德入主荆州,吾辈亦可在其麾下出仕,如何不能建功立业、荫及子孙?”

    庞统冷笑一声:“刘玄德举兵而来时,吾等又如何?再降一次么?”

    那人脸上挂不住,便道:“士元如何知曹公便胜不得刘玄德?”

    庞统道:“袁绍势危,数次请援曹孟德,其不敢应,却举兵来讨荆州。与袁氏联手亦不敢与之抗衡,今袁氏已败,独曹氏可抗刘青州乎?”

    众皆默然不言。刘备实在是凶猛,把天下士族之首的袁氏二兄弟,先后打得落花流水。这战绩就摆在这里,天下谁人敢说不服?

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动() 
    没错,庞统是刘备的粉丝。X23US.COM更新最快刘备不知道他年青时代所干的那些事,在小一辈的士子眼里,那是多么的有范。他灭蝗、他上书、他指责天子、他狱中提诗、他开创新学,他平定叛乱……到如今更是一手创造了如此大的基业。若没有他,这天下早就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了。想想看,袁术将会割据江东称帝,袁绍挟持天子在北方,大大小小如曹操、孙坚、吕布、公孙瓒、刘表等诸侯各自征伐。没了刘备,这大汉的天下,究竟会乱成什么样?

    是谁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是谁视百姓为子民?是谁礼贤才敬臣子?是谁坚毅仁孝恭让?是刘备。他身上有着无尽的光辉。让在这一片黑暗中挣扎的人们仍然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仍然对这天下有着无限憧憬。

    就在庞家在商讨着未来的时候,襄阳终于动作了,调大将刘磐回返襄阳,迎战孙策。

    南阳很重要,但襄阳更重要。老巢若被孙策给抄了,便是守住南阳又有何意义?南郡的官员们都很搞笑,在这个襄阳急需增援的时候,他们却开始推三阻四、磨磨蹭蹭起来。只有秭归令李严率了两千兵前来相助。

    刘表心中恼怒南郡诸县,但现在他面对诸臣的不配合实在是有心无力,也只好心中先记上一笔了。见有李严引军至,大喜,遂拜为从事祭酒,使其引兵镇守襄阳。

    刘磐到了襄阳,少歇之后,便又匆匆引兵出城顺水而下,必须拒孙策兵于南郡之外,不然等他进了南郡,便是不攻襄阳,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