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95部分

汉皇刘备-第29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兖州他留了曹仁、乐进、臧霸等人镇守。豫州沛国那里他留了夏侯氏兄弟镇守。两边只要一处生变,他这里便可以从南阳从容出兵相助。

    翻年之后,夏粮一收,曹操便准备依郭嘉之言,攻略汉中了。若一切顺利,嘿嘿嘿。

    孙策这里,与曹操协议一定,他便准备回去了。他任命程普为江夏太守,坐镇江夏。至于荆南四郡的太守人选,他准备回去之后请父亲来决定。

    他们效忠的“天子”被刘备打得不吭声了,索性便连表面功夫也不做了。官员自行任命,也不向魏郡那里上表了。

    曹操猜的没错。翻年之后,刘备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袁绍,然后在整合五州之力后,便要对付屡屡南侵的鲜卑了。

    草原之上,匈奴退却,乌桓各自为政,不足为虑。唯一让人操心的,便只有鲜卑了。汉人把匈奴人打跑之后,被鲜卑人捡了个便宜,尽吞匈奴部众十余万,后来又出了个檀石槐,他一统鲜卑之后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势力好不兴旺。檀石槐死后虽然鲜卑分裂,但实力却没有减少多少。最后又出了个轲比能。

    檀石槐死后,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目前已经被吕布、张辽给打退了。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屡犯汉之边境。三是原来联盟中的“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以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他心心念念想着要一统鲜卑,再复檀石槐时期的鲜卑荣光。

    不过刘备不会给他机会。不管是哪部鲜卑,刘备都做好了打击打击再打击的准备。如同乌桓一般,只有内迁,然后彻底汉化,刘备才会罢手。

    却说刘备之前班师回朝,留了张飞与太史慈继续攻打袁绍。张飞与太史慈一商议,遂两家分兵。张飞自巨鹿入赵国,太史慈继续引兵攻略魏郡。

    张飞兵至赵国,赵国诸官吏见青州兵雄势壮,不敢顽抗,一一出降。张飞喝降数县,最后聚兵于邯郸。

    邯郸城在西汉时曾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都城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县齐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又是魏郡北方屏障,地理环境比较重要,因此审配亲至于此镇守。

    人心与大势,让审配知道了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张飞攻城第二天,东城便有人献城出降。审配无法,引兵狼狈退却。张飞纵兵追赶三十里,不及乃还。

    邯郸一失,魏郡便在眼前了。审配引败军退还梁期,放眼望去,士卒神色迷茫,军中隐隐传来哀哭之声。不禁心烦意乱。他踱步上城,见天边霞色如染,朔风劲舞。不禁临城长叹。他欲助袁绍成就大事,谁曾想满地荆棘,蹒跚至今。好不容易打开局面,却又偏逢刘备。这一仗下来,他满腔抱负,皆化作乌有。真是时也,命也。

    张飞得了赵国,太史慈也连下数县,兵临魏县。仗打到这个时候,双方都很疲惫了。时已入冬,天气渐渐开始寒冷。而河水将冻未冻,冰寒刺骨。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下令,三军罢战。准备过冬。

    张飞与太史慈得了信,心中也是一松。这天气一天不如一天,冻伤的士卒一个接一个。既然罢战,那就扎营取暖吧。

    于是便吩咐士兵出去伐木割草,多备取暖之物。

    袁绍在邺城,闻赵国又失,虽然知道此事如天倾难挽回,却仍然免不了心中郁结。他每日里拖着病体,把玩着皇帝的符宝。虽然传国玺莫名失踪,但偌大个朝廷,天子又不是只有一个玉玺可用。传国玺主要是用来登基、册封太子、皇后等大事。仍有一二符宝用来平时宣旨拜官。

    袁绍野心勃勃,欲代汉自立久矣。立了昭宁天子之后,诸印却被他拿在手中。要写圣旨了,自己拟词自己加印。好不快哉。

    只可惜他本来欲展鸿图、兴大业。结果碰上了刘备这个命中克星。让他帝王梦胎死腹中。让他好不恼恨!

    如今眼看着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不断被刘备蚕食。袁绍知道自己败亡在即,心中那份别样心思却又翻腾了起来。

    人到绝境,不是冷漠接受,便是陷入疯狂。袁绍他魔怔了。他决定,在他死之前,他要登基为帝!

    临死也要过一把帝王瘾。这事,后来的李自成、吴三桂等人都干过。李自成被满清击败,匆匆回到京城之后便登基为帝,登基完了之后便跑路。吴三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之下,在衡州称帝建元,过了几个月皇帝瘾,便一命呜呼。

    袁绍也不外如是。他劝何进除阉宦,又勾引董卓入京,搅得天下大乱。袁氏最兴盛时,天下无出其右者。可惜兄弟阋墙,大好的局面被他们弄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有今日。实在也是怨不得旁人。

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员任免() 
    

    翻年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摆在了刘备的眼前。就是年号的问题。

    前年,也就是兴平六年,孝怀皇帝刘辨驾崩,然后袁绍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孝怀皇帝子刘珉为帝,然后改元昭宁。刘备因不承认昭宁天子,是以一直用孝怀皇帝兴平的年号到如今。结果去年又把长安天子给迎到青州来了。长安天子用建安的年号。

    所以现在这年号,到底用哪个,是时候仔细思量了。于是趁着一次大朝,杨彪把这事给提了出来。刘备本来没太在意这事,听杨彪一说,也觉得颇为重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白了就是礼仪与军事。要名正言顺,那么就要改元了。这兴平与建安,都不太妥。

    刘备遂命诸臣,拟定年号。大臣们几经折腾,拟了两个,一曰永汉;一曰延平。想了想,刘备选了延平。延平,可以指延熹平、延兴平,证明传承有序。另外延平也是希望以后太平的意思。至于永汉,这个口号有点太大了。他作为一个穿越众,也不敢保证以后能够永汉,还是算了吧。

    于是送呈天子之后,便下谕旨,改元延平。今年就是延平元年了。

    延平元年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春耕。2yt临甾城内的两边街道上,冰雪仍未完全解冻。春日虽然温暖,但春风却仍然有些寒冷。树枝也还未发芽。这日,大街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和开道的羽林卫。

    一身崭新黑红军装的羽林儿郎们,持戟顺着道路两侧排开。等会天子与百官要出行,他们要守卫道路两侧,以免不知礼数的愚民冲撞了车驾。

    天子是无上权威的象征,他代表着整个汉王朝。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也极具象征性。比如这次的春耕。天子乘坐车驾,身后跟随着文武百官。他们一路出城,到一处耕地旁边。这时已经有官员选了鼓吹一部在此扮演风雷**诸神。然后又邀请了附近良家子与乡老等数百人来观礼。

    一篇文辞藻丽的骈文念过之后,大司农和少府两名官员牵着牛出场了,这个时候,又有耆老二名帮忙扶犁。然后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比如锄头,粪箕等,跟随于后,作务农之状。旁边的鼓吹则率领百姓们一道高唱太平歌。

    大司农表演过后,便轮到了天子,天子左手执鞭,右手扶犁。在两名乡老的搀扶下,在田里犁开一小块地。这样就算他完成了亲耕的任务。然后天子便回到车驾之上,安坐着观看以太傅杨彪、大将军刘备等人为首的表演。最后则是临甾令出场。他是临甾的地方官,他的任务是播种。在他耕地、播种、覆地完毕之后。鼓吹和百姓代表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今年有了皇帝陛下的辛苦,一定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天子接过五谷,百官皆跪,山呼万岁!至此礼成。回城之后,皇帝又大摆宴席,与诸官一同庆贺。

    热热闹闹一天,天子兴致也颇高。他作为帝国的代表,平日里深居宫中,这次却是难得的出城一游。见到了远方的山,近处的水。见到了百姓,牛,还有土地。而且整个仪式比起朝会来,却要轻松得多。

    劝耕之后,刘备回府,看着年前的官员考察结果,心中陷入了深思。青、徐两地最稳定,至于幽、并、冀,因是新附之土,人心不稳,所以也称不上有什么治理。本来他决定要等一等再看。但时不我待,并州、幽州乃是边州,担负着抗击胡人的重任,而冀州则是少有的富庶之地,若不派遣能吏治理,实在是太亏。

    再看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名单,刘备也是感慨万千,想不到他手中的人材,竟然是如此之多了。

    看着这份长长的名单,刘备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老一辈就不说了,诸葛亮、陆议、庞统、刘基、李严等这些年轻一代,已经全部在他的麾下治理一县。想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们就会走向更高的位置了。

    思虑再三,刘备又圈了三个人名出来。未几,傅干出为高阳令,黄叙出为乐成令,金旋为河间相。傅干与黄叙在书院已久,又为府中诸曹吏跑腿不少时日,也是时候放出去了。至于金旋,刘备在去年他初来之时未启用。却是想拖得一拖,放他去冀州给自己屯田。

    金旋自来青州,见诸文武皆有官职,唯他却被刘备不闻不问,心中也是郁郁。不过他素来宽厚,除了面子上有些不大好看外,却也无事。

    这次被任命为河间相,却是意外之喜了。在府中接到告身之后,老妻便喜笑颜开,对金旋道:“夫君,大将军未忘却你也,妾身去置些酒菜,为夫君贺。”

    金旋也是心中阴霾一扫而空。他不是官迷,但他自诩在荆州勤于王事,不敢怠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北归之后却无所事事,心中自然也是不舒服。

    如今刘备任命一来,他那些不舒服自然就烟消云散了。其妻置办酒水,他便于书房中静坐。忽然,仆人来报:“主上,门外有使者来,言大将军有请。”

    金旋大吃一惊,忙命迎了那使者进来,然后更衣毕,便随使者入刘备府邸去了。

    刘备于府中见到了金旋。这是一个身长七尺有余,面目慈和的中年人。刘备请金旋坐下之后,对金旋道:“元机,汝自来青州,此时方有职务,心中可有怨乎?”

    金旋刚坐下,立马就站了起来,对刘备一拱手,道:“旋得大将军护佑,衣食无忧便足矣,岂敢贪心。旋无怨也。”

    刘备一听,看了看金旋,便笑道:“非吾不用元机。吾本欲留元机朝中效力。后又想起冀州新定,无得力之臣出镇地方,吾心不安。遂沉吟至今乃定。元机歇息未久,又得劳累,吾之过也。”

    金旋听刘备如此一说,心中畅快万分。遂对刘备拱手道:“旋一介凡躯,承大将军错爱。感激不尽,臣愿为大将军效死也!”

    刘备哈哈大笑:“元机,不用汝效死,去了河间,好生安抚百姓,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加大力度开垦荒地,这才是正经。希望今年粮收之时,元机能让吾满意便可也!”

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业改革() 
    

    汉兴四百年,人口到了五、六千万,便再也不曾增长过,为什么?后世的各种理论引经据典,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

    刘备其实也不知道。但是刘备知道,若想政权稳定发展,并长期保持它的生命力。那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保证天下百姓不饿肚子这一条,那是必不可少!

    粮食问题,往近了说,关乎他能不能一统天下。往远了说,关乎他以后所建立的政权能不能牢固稳定。

    汉初从几百万人口猛然增长到鼎峰时期的六千万人口,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应该是立了大功的。而人口的增长又与农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华夏向来是地少人多。纵观华夏两千年农业发展史,无非就是以下两点: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则是走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也就是说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

    汉代的人口与耕地分布及农业发展是很不均衡的。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天下州部中,司隶校尉部和豫、冀、兖、青、徐这五州,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而人口则占百分之六十以上。这里人多地少到什么程度?崔寔所著的《政论》中就说:“今青、徐、兖、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这些地方人多地少,自然就只能走精耕细作的道路来养活百姓。至于其他地方,田有美恶,岁有丰歉,再加上耕作技术的不统一,所以粮食产量根本就不稳定。时多时少。有时候大旱大涝之年,百姓就只得去当流民,乞讨活命了。

    天下大乱十余年,人民流离失所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荒地。刘备自得青、徐二州,便令各地官吏在治下进行大规模的垦荒。以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又令工曹与负责农业的官员一起讨论改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工具。

    刘备对农业的重视,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不然拿什么来支持他连年征战。只不过,仅仅是这样,刘备还觉得远远不够。

    于是,他便召集了许多人,召开了一次关于农业生产的会议。会上,刘备要求在尽量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破坏森林、湖泊和草原。要根据具体环境来辅以必要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后世,环境保护已经深入人心。刘备自然也知道大规模破坏植被之后极有可能会带来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这样反而会给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他怕诸臣不以为意,于是声色俱厉的强调,将派御史监查各地,任何人若敢胡来,必将严惩!

    同时,他要求工曹与司金校尉还有大司农一道,深入民间,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又对荀彧道:“文若,记得发文召蹋顿、楼班等乌桓首领来临甾,吾有事与他等商谈。”荀彧记下之后,刘备又要求大司农眼光不要只盯着粮食种植上,要放长远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