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298部分

汉皇刘备-第298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要得了河南尹,豫州和荆州先不说,兖州就真的是危险了。被河南尹、冀州、青州和徐州四面包围。换成自己,也得着急。

    不过现在刘备就是知道了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操攻打河南尹。

第五百三十八章 准备出兵() 
    

    高干受命奔往河内,稳往司隶。然后又遣骑往右扶风寻李傕,函谷关往西,大大小小割据势力无数,其中以李傕势力最大,若能说服李傕相助,能得司隶、凉州。大事仍然可期。

    高干千算万算,也没想到袁绍突然便出昏招,要过一把皇帝的瘾,又恶了曹操,引得曹操突然兴兵讨伐,来攻司隶。

    所以曹操起兵,高干完全没反应过来。等他调兵遣将之时,曹操已经引兵自鲁阳,出阳城,绕过嵩高山,轻取了轘辕关了。

    高干没有和曹磕,他很明智的退却了。袁绍的船已经四处漏水了,除了刘备再来招惹曹操这个强敌,实在是划不来。

    曹操进了河南尹,便兵分两路。一路西向攻取大谷关、伊阙关,兵锋直指平阴渡口。一路东向夺取偃师、旋门关、荥阳,直到扈城亭渡口。高干这个时候也看明白了曹操的意图。既然曹操并不是真的要讨伐袁绍,而是欲夺取河南尹以防备刘备。那就随他去好了。

    曹操挥师攻到大河以南,就停了下来。河内不能去了。若再夺了河内,只怕玄德就要坐不住了。于是他与高干两家颇有默契的停止了战争。曹操放任着高干有条不紊的撤退着河南尹的军队和物资。就算这些兵马和物资给刘备制造不了多大的麻烦,但总归是袁绍顶在前面不是么。而且他如今家大业大也不缺这一点东西了。

    小满过后不久,青州城外,遍野都是金黄的麦田。收割夏粮的时刻到了。到了这时,整个庞大的机构便全力运转起来。不但百姓全力以赴,军队、甚至是官吏,也参与到这一场收获中来。

    要及时抢收,以免天气突变,若是下几场雨,那可就惨了。雨水会让麦穗低伏,然后浸泡在雨水里沤坏。

    君主集权也自然有它的好处,刘备一声令下,自边疆到徐州,无数人力资源便被动员起来。夏粮一收,百姓和官员都笑开了花。仓禀已满,家中衣食无缺。这世道,隐隐又重现太平气象了。

    夏粮一入库,刘备就立马召集人手开会,要准备用兵了。

    这一次用兵,首要目标是覆灭伪陈政权,平定冀州和司隶东部。次要目标便是攻略关中,向西压迫凉州,向南窥视汉中。

    曹操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若让他得了益州,又夺了汉中,这天下还不知道要分裂多久。

    多年的历练,已经彻底将荀彧给磨练出来了。君臣相得多年,使他在青州集团中的地位非常稳固。刘备在会议上提出来攻袁绍、进关中。荀彧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隐隐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主公,往日吾军只在青州,是以胡患不显。今自辽东至并州,边境延绵数千里,鲜卑、羌、乌桓等胡种不得不防也。”

    荀彧说的很正确。当年刘备只有青州一地,塞外胡人只是与公孙瓒等人打生打死。如今幽、并皆归刘备。虽然地盘无形中大了不少,但这数千里防线的压力,也随之而转移给了刘备。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边防军若是太过于庞大,刘备集团也负担不起。但若是防线的兵力太过于薄弱,只怕又防不住胡人南侵。

    鲜卑人不但时时刻刻想着统一大草原,还时时刻刻做着入侵中原来享福的美梦。而且这个美梦,历史上的一百多年后,还真让鲜卑人成功了。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等,可都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而且这一祸害,就祸害了中原二百多年。无论如何,刘备也得把鲜卑人给死死堵在塞外,不能让他们越雷池一步。

    现在并州有了吕布、有了张辽,还有已经服服帖帖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刘备已经不太担心。幽州辽东有阎柔,代郡有田畴,嗯,这两人都是有能力的,不过幽州防线太长,还得加强才是。辽东那边镇守的地盘太大了。牵招既然已降,不如便放到幽州去好了。

    于是刘备便道:“文若所言甚是,可令牵招为右北平太守,屯兵卢龙塞,以防鲜卑。”如此一来,东有阎柔、中有牵招、西有田畴,三人互相呼应,幽州一旦有事,应该也能应付了。

    备胡之事说完,便轮到袁绍了。刘备道:“袁绍在邺城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此次发兵,吾必将一举扫平袁绍,解万民于水火之中!”

    遂令张飞、太史慈还依前番行军路线,进逼魏郡,然后赵云引兵走赵国,入并州,与田豫一道攻略河内、河东。

    又使黄忠、严颜兵进泰山;段煨、张绣兵进东郡。一时之间,号鼓争鸣,北方又是烽烟阵阵。

    刘备暂时没想要两线开战,出兵泰山和东郡,只是想提醒下曹操,得了南阳和南郡,就要见好就收。还想着河南尹,那可不行。现在你占了河南尹,那兖州你救是不救?

    战争确实是政治的延续。刘备屯兵在兖州边界引而不发,曹操就已经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兖州是他发家的地方,感情深厚,而且兖州富饶。只是曹操现在一心想要图谋益州这块宝地,兖州未免就显得有些鸡肋了。而且是被刘备势力重重包围的鸡肋。

    但曹操不可能不对此做出反应。毕竟益州还没到手呢。而且一声不吭就放弃兖州,对自己集团的人心士气也是一个严重的伤害。

    于是曹操便起大军,径往兖州而来,摆出一副要和刘备拼命的架式来。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曹操心想,玄德现在家大业大,自己真要和他拼命,估计他也不愿意。那就看谁先让步了。

    刘备这边也在想,孟德意欲何为,两军对峙明显非智者所为啊。莫非他真的想与自己大战一场,然后两败俱伤便宜了孙文台?

    说到眼光与格局,刘备可能会因为特殊的原因而胜过曹操。但要讲到算计人心、心狠手辣方面,刘备就远远不如曹操了。

    若是刘备真准备与曹操打,曹操也是下了狠心的,哪怕把兖州打残打破了,也要和刘备做过一场。

    现在两家军粮还充足,谁也不愿意先退一步,刘备心想把曹军拖在这里也好,免得他不管不顾便进攻益州去了。等自己摆平袁绍和司隶,搞不得曹操已经进了益州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审荣献城() 
    

    袁绍在邺城登基做了皇帝,天天在宫中声色犬马。他也知道好日子不多了,能享受一日便享受一日好了。

    政事也基本不理,全扔给了审配、田丰等人。审配与田丰闻刘备举兵,心中黯然。上一次躲过去了,这一次还躲得脱吗?刘备以泰山压顶而来,自己这边如何应对?

    高干奉命去交结关中、凉州诸侯,但到了现在还是没有消息传来。也是了,李傕、韩遂、马腾等人,也只配在关中、凉州折腾。又岂敢与如日中天的刘备为敌。只怕这一路援军,没甚希望了。

    可以说局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已非人力所能挽回的阶段了。审配也只有一声长叹,对田丰道:“元皓,邺城诸事,便劳烦了。吾自往梁期,以拒张飞去也。”

    田丰听了,欲言又止,只好目送审配领兵出征。

    审配一心要为袁绍尽忠,但他麾下却非人人如此。军到梁期,审配严令众将守城,法令甚严。审配亲自巡查,若有将校有误巡警之事,必痛责之。

    青州大军出发之前,工曹给所有作战部队来了个集体大换装。经过数年的研制与打造,青州的钢铁产量一再提升,而且得益于诸多机械的研发,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兵刃,对于青州来说,已经不是难事。

    现在的青州工曹所产钢刀,与原来军士所用的已经有了很大差别。两刀对砍,首先出现崩口和断裂的,必然是以前所造之兵器。在兵器方面有了这个重大进展之后,刘备这才心里一松,放开了对南匈奴与乌桓等听从自己命令的胡部的铁器限制。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这边能够随时保持技术优势,便可安稳如山。再说自古至今,做什么生意利润最大?自然是军火了。

    换装下来的装备,除了甲胄和弓弩,那些刀、枪、剑,便全卖给胡人又如何。即可清了库存,又能换来大量自己治下需要的物资,何乐而不为。如果胡人真的有异心,想对付自己,那到时候自己就会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先进的生产力!

    张飞带着一身崭新装备的部队,飞奔至梁期,扎下大营之后,便意气风发的指挥攻城。审配防守甚严,张飞一时不得下,于是令三军垒土,绕城筑起土山。又使人掘暗道攻之。审配每夜亲自登城头点视兵马,这晚望见张飞大营一片寂然,灯火不举。心中一惊,立马反应过来,不好,汉军只怕要使计。

    于是便令守军于城头悬挂点燃的草垛,以监察城外动静,见无敌军潜至,审配心中稍松一口气的同时,便又思道,既然汉军未趁夜袭城,其必然是欲掘地道了。

    于是又命守军于四处城门处各挖一洞,使人置巨瓮于其上,窃听地下动静。忽然小校来报,说东门地下有动静,审配便引军亲至。地道方通,汉军将出,审配便引水灌之。汉军措手不及,死伤无数。

    张飞见掘道不成,便令诸将士登土山,居高临下,每日以箭矢射之。又窥得城墙薄弱处,指使发石机连日抛石。城中将士被汉军日夜攻打,苦不堪言。若无审配严令约束,只怕早就崩溃了。

    这日又是攻城结束,审配一身疲惫回到府中,还未卸甲,侄儿审荣便在府门外求见。审荣乃审配兄子,目前在他麾下效力,为他镇守东城。

    审配见了审荣,便叱道:“汝不去巡城,来寻吾何事?”

    审荣便道:“叔父,汉军势大,吾军已疲,为今之计,不如便降了那张飞……”

    话还没说完,审配把腰间剑便拨了出来,厉声道:“胆敢言降者,便如此桌!”说完一剑劈下,把面前的书桌一剑斩为二段。

    审荣吓得拨腿就跑。跑出审配府中,心中悻悻道,叔父你要为袁绍尽忠,何苦拉着我审氏一族?到时你做了袁绍忠臣,刘备得了冀州,如何看待我审氏?如此下去却是不行!

    于是把眼珠子一转,便到了东门。既然叔父这里走不通,那便别怪自己了。到了东门城头,见麾下几个校尉俱在,审荣一声叹息,道:“弟兄们都辛苦了。”

    那几个校尉道:“将军面前,不敢言辛苦。”

    武人不会拐那么多的弯子,审荣便出言试探道:“此仗不知还要打多久,汉军势大难敌,吾军硬抗,不过以卵击石。徒害了军中弟兄们的性命。实在是可惜。”

    那几个校尉面面相觑,好一阵,才道:“将军所言极是,卑职亦是如此想。只是别驾一意孤行,吾等军人,也只好听命行事。”

    既然你们也这么想,那事情就好办了。审荣便不再隐瞒,道:“吾方从叔父府中回转。吾欲劝叔父降汉,叔父举剑欲斩吾。”

    校尉们心中一惊。想不到审荣如此大胆,竟然直接去劝降审配。又听得审荣自承想投降,谁不想活命,又是一喜,对审荣道:“吾等愿从将军行事。”什么也别说了,将军你要投降,快快带上我。

    审荣也是个爽快人,便点了一人名字,道:“汝速出城,以迎汉军。吾这便召集弟兄们,一候兵至,便开城出降。”

    那校尉听了,忙不迭的就让左右亲信用绳索缒他下城去了。这边审荣也让诸校去把将士们给召集起来。

    那校尉下了城,便一溜烟跑到张飞大营去了。张飞正在帐中安坐,忽然前营来报,说梁期城中来人。

    张飞哈哈一笑,道:“此必城中有变也。”遂见之,一听之下,大喜,于是披挂整齐,径来夺门。

    审配在府中,越想越气,他想不到第一个跳出来要投降的,竟然是他审氏子弟。怄了一阵气,审配忽然反应过来,审荣既然有了降心,他又是东城镇守,不好!审配大叫一声,然后便又点齐人马,径往东城而来。

    审配匆匆到了东城,见城门未失,城上审荣仍在,心中便松了一口气,于是上前,对审荣道:“今日颇多劳累,汝且退下歇息,吾替汝巡守东门。”

    审荣一听,哪里肯干,这汉军等下可就要来了。心中大急,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笑道:“叔父不去歇息,哪有侄儿歇息的道理。叔父放心,有侄儿在,必保城门不失。”

第五百四十章 邺城之战() 
    

    审配听了审荣之语,转念一想,自家侄儿都不能信的话,这满城将士谁人能信。遂从其言,便欲退走。忽闻城外蹄声如雷,便至城边,探首望之。却见城外一支军疾驰而来。审配拨剑在手,高呼道:“敌袭!守城!”

    喊完之后,却见审荣一动不动,审配大怒,道:“敌已至,还不率军准备作战?”

    审荣听了,行至城头绞索旁,反手就是数剑,婴儿手腕粗细的麻绳,被他砍作数截,而那吊桥,却是呜的一声,跌了下去,砸在地面之上,砰然作响。

    审配不敢相信,指着审荣道:“小儿你竟敢如此?”

    审荣道:“还请叔父大人见谅,为军中袍泽计,为家族计,小侄不得不降矣。”

    审配气得破口大骂:“小儿!竖子!”便提了手中剑来要斩审荣。两人一个要战一个要降,意见虽然有分歧,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审配气势汹汹,审荣却不敢对叔父动刀子,于是便被审配逼得步步后退。

    两个姓审的老大动了手,身后的铁杆自然也不会闲着,于是你一刀我一剑,开始在城头拼命。张飞引军至,见吊桥落下,大喜,又见城头骚乱,金戈之声四起。知道事情只怕出了变故。便欲引兵往前,想攻上城头以助审荣。旁边副将叶蛟见了,抱拳请命:“将军,末将愿先登。”

    张飞许之,叶蛟便率所部,架云梯,攀沿而上。一边爬一边大喊:“大将军德怀四方,先降者受大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