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03部分

汉皇刘备-第303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堑奈赐鋈耍匀槐慊崾艿嚼渎洹

    在召见当年汉灵帝的多位老臣未果之后,对未来一片迷茫甚至绝望的何太后,便把眼光投向了刘备。

    刘备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稚嫩的政坛新秀了。而是一手遮天的大汉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了。若能得刘备庇护,这辈子,也就安稳了。

    何太后的想法一点儿也不夸张。她自入宫之后,经历了很多风浪。宫廷的黑暗,她一清二楚。死两个无依无靠的太后,又算得了什么?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不就是因为她与兄长何进的步步紧逼忧怖而死吗?原本历史上,何太后早就被董卓给害死了。天下的诸侯和百官们也不拿她当回事,连参加丧礼都不讲究。

    何太后自觉无依无靠,一心想要攀附刘备。但她不是没见识的妇人。知道以刘备如今的身份,自己想要求他庇护,便必须要有所付出。那么,自己现在还能付出什么?官职、封爵、钱财?这些自己通通没有。

    想来想去,却是把眼光投向了儿媳唐氏。

    唐氏能被选为皇后,自然是相貌动人,清丽端庄。原本历史上在刘辨死后,她也无处可去,只好回娘家。娘家让她改嫁,她不愿意。后来李傕遣兵把她给抢了,也想娶她为妻。她亦不愿。最后被天子迎回,令拜为弘农王妃,奉养园中。也是,曾为天子之姬妾,又何曾再看得上别人,更不用说李傕这等粗汉了。

    何太后把这事跟唐氏一说,唐氏又羞又怒,她万万想不到何太后会想出这样的主意来。她本欲不从。却被何太后一句话给吓住了:“汝欲珉儿平安否?”

    一句话便拿捏住了她。她丈夫已崩逝。唯一的儿子刘珉便是她的命根子。唐氏惊惧不已,便问何太后:“珉儿何辜,谁人欲加害于他?”

    何太后冷笑一声:“天真!珉儿千不该万不该是皇儿的孩子,还是废帝。自古以来,废帝何曾有过好下场?”

    唐氏这才惊醒,她的皇儿,曾当了一段时间的傀儡天子。为免有心人拿皇儿的身份做文章,天子会放任珉儿不闻不问吗?就算天子心软,其他人呢?

    唐氏自然知道政治斗争的可怕。也知道现在她无权无势,没人遮风挡雨。真有什么事,自然也护不住自己的宝贝儿子。于是她害怕了。动摇了。

    何太后眼光何其犀利,于是便趁热打铁:“若得大将军看护,天下何人敢动珉儿?”这话倒是真心实意。何太后除了想保自己外,唯一的孙儿她自然也疼爱。

    唐氏无法,只好半推半就。于是便有了这么一出故事。

    唐氏半途离席是故意的,侍女引刘备到了那处,然后自行离去也是故意的。刘备归途注定会遇到唐氏。至于刘备会不会如厕,一场宴席几个时辰,何太后频频劝酒,刘备如何能憋得住?

    弄清楚了前因后果,也明白了何太后与唐太后没有别的心思,只是这乱世中,两个可怜的寡妇想要求个安心、安稳。想要个强势人物的庇护罢了。

    于是刘备便认真的看着唐太后,双手忙个不停,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的道:“太后尽管放心,有我在,便保汝等无忧!”

    唐太后嘤宁一声,霞飞双颊,听得刘备保证,心病皆去,却是忍不住情动,喉间便发出一丝细细的呻吟。刘备听了,心中又是火起。于是便又俯身上去。

第五百四十九章 关中攻略() 
    延平元年夏六月,刘备以麴义、段煨、张绣三人为将,亲率甲士三万,出征关中。再加上已在河内的太史慈、赵云部。刘备这一次,要一举扫平关中、凉州诸侯。然后看看有没有可能重新复通西域。

    自建宁三年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将敦煌兵五百,与戊部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将龟兹、车师等兵马三万余讨伐疏勒国失败以来,西域便已经失控多年了。后来随着朝廷风雨飘摇,天下大乱,事实上,西域已经与中原断绝联系了。

    西域虽然曾被人形容为大汉王朝的一杯苦酒,但刘备还是不想放弃。汉王朝觉得在西域捞不到好处,刘备却觉得并非如此。临走之前,刘备命张飞移屯洛阳、严颜移屯邺城,黄忠等将留守青州,以防曹操。

    旌旗裂裂中,大军出征了。一路西行,兵出河内,河东太守王邑闻刘备至,率众来迎。王邑在河东多年,凭借着白波兵,平息郡中大大小小匪患,又成功抵御了李傕的多次进攻,颇有功劳。刘备接见了他,言语中很是嘉许。又命王邑为自己大军准备粮草。最后便又问:“文都,白波诸将何在?”自己到了这,驻屯在河东的白波将怎么不来拜见?

    王邑对道:“禀大将军,诸将皆已病亡矣。”

    刘备闻言,又想到杨奉,心中不禁一叹。凭你是甚人物,却终敌不过时光。弹指间自己也到中年了。要加快步伐啊。

    沿途进兵,河东还好,有王邑坐镇,弘农却是乱成一团。要么是县令守城自保,要么是不知哪里的军将踞城。这些人因没了上官压制,在各自的地盘里任性胡为,百姓过得那是苦不堪言。刘备遂分兵,略定弘农诸县。把这些牛鬼蛇神一扫而空之后,刘备又犯愁了。没官吏!

    于是又飞骑去青州,命荀彧速速选派官员来治理弘农。

    高干与袁尚到了左冯翊,便往池阳见李傕。池阳是李傕的老巢所在,这些年被他经营得如铁桶一般。高干到了池阳,于城下投贴,李傕接报高干至,乃出城迎之。遥见高干身后,兵马不在少数。心中念头一转,心道这支兵自己只怕吞不下了。于是便哈哈大笑上前,对高干道:“有客远来,李某有失远迎了。恕罪恕罪。”

    两人一道入城,至李傕府后,高干道:“干亡乱之人,仓皇逃窜至此,还望将军见谅。”

    李傕笑道:“不知元才日后有何打算?”

    高干道:“未知将军有意关东乎?”

    李傕哦了一声,道:“愿闻其详。”

    高干便道:“吾家主公虽败,然刘备新得冀州,根基不稳。且又有曹孟德、孙文台二人掣肘。将军若有意,便可与凉州诸将联合,引兵先定司隶,然后伺机与曹、孙两家联合,一道攻刘。如此,富贵指日可待也。”

    李傕听了,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一声,这姓高的不怀好意,想哄我去送死。李傕虽然龟缩在池阳,但他也不是没有耳目的。刘备横扫并、冀二州,把袁绍打得自尽身亡,这等威势,天下何人能及?再看刘备麾下,关、张等就不说了,吕布、段煨、张绣这些老熟人,哪一个能力在自己之下,现在都在刘备麾下为将。自己吃饱了撑的要去招惹刘备?再说了把凉州马腾与韩遂给招来了,到时以谁为主,听谁的?

    心思电闪间李傕想了很多,然后不置可否,只劝高干宴饮。然后道:“元才远道而来,必定疲惫,先好生歇息,其他事情,来日方长,到时再议。”

    于是便让高干屯长陵。高干心中大急,什么来日方长。汉军都打到河内,马上就要出函谷关了。你再拖,人家就要打到你家门口了。于是便开口再劝。李傕却是不听了,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高干出城,来见袁尚,袁尚迎住,问道:“元才,如何?”

    高干垂头丧气,叹道:“李稚然不听我言,只道来日再议。”

    袁尚听了,不由愤怒:“匹夫不足与之谋,来日再议,其不知刘备兵锋已至函谷耶?”

    李傕怎么不知道?他自然知道汉军快打过来了。但是汉军打过来和他去打汉军那是两回事。而且他觉得汉军不是来打他的,是打高干和袁尚的。刘备名震天下,想来也要讲道理吧。自己只是给了块无主之地给高干、袁尚屯兵,没必要连他也要打吧?

    李傕暗中也留了一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于是便去信凉州马腾、韩遂,又给右扶风、京兆尹等地的大大小小军阀程银、侯选、李堪等送信,约定攻守同盟。如此安排之后,李傕心中才暗松一口气。

    自从天子东归以来,司隶与凉州就彻底没了控制,后来郭汜一死,段煨一走,大大小小的军阀们更是任性,在这片土地上撒了欢的折腾。

    马腾曾屯右扶风郿县,后来勾结凉州韩遂一道攻打李傕等将,结果兵败,只好又退回凉州去了。与韩遂一道在凉州作威作福。

    程银、侯选、李堪,都是河东人。趁着天下大乱之际,各聚部众千余,攻城略地。后来段煨离开华阴,郭汜战死,关中空虚,他们便进驻关中,甚至一度进了长安城。此时便屯兵在京兆。

    更有张横、马玩、成宜、梁兴、杨秋等大大小小诸部,纵横关中、凉州,无人能制。这就是此时,凉州与关中的形势。

    刘备军屯华阴,在大帐中翻阅着管亥提供的情报,看着这三辅之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不禁也是头疼。这些人,都是飞扬跋扈之辈,自由自在惯了,派人去说降,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荀彧在青州,接到刘备的来信之后,便与朝中诸公一商议,于是便命裴茂为弘农相(本来是郡,封了弘农王后,弘农郡自动转为弘农国。)

    裴茂,字巨光,河东闻喜人。汉灵帝时曾历任县令、郡守、尚书令。后因天下乱起,弃官归隐家中。天子东归,大驾至河东,裴茂遂随天子一道东归至青州。在朝为尚书。

    裴氏乃河东大族,且河东与弘农只是一水之隔,让裴茂去弘农,再好不过。

第五百五十章 关中攻略(二)() 
    在刘备看来,凉州诸将,一直是无法无天的存在。历史上马腾迫于压力被曹操征至朝廷为卫尉后,马超为什么不顾其父亲兄弟的性命执意反曹?除了不服管束、桀骜不驯、一意要独霸凉州外,恐怕还是觉得自己能与曹操过过招的。

    马超曾先后被曹操征拜为各种官职,他皆不去上任,便只欲一心待在凉州哪也不去。其父马腾入朝,他便领偏将军之职,统领其父所部,仍盘踞在凉州。后来曹操使钟繇、夏侯渊兵出河东,而伐汉中张鲁。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遂与韩遂等关西诸将一道起兵反曹。曹操征战一辈子,差点就在马超手里翻了船。若不是命大,就真的死在关中了。曹操回去后没多久,就找个借口把马腾一家杀得干干净净了。

    这么一个为了护地盘连父亲兄弟性命都不要的古代宅男,自己能说降吗?刘备陷入了深思之中。随后刘备便对贾诩道:“文若,吾欲说降关中诸将,卿以为可乎?”

    贾诩听了,连连摇头:“主公,关、凉诸将,自负其勇。主公若不耀武而只欲怀柔,关、凉不能平也。”

    贾诩是凉州老人,深知凉州人是个什么德行,这里从官员到普通百姓,连年与羌人争、抢、战。百余年下来,养成了只认拳头不讲道理的民风。刘备若不把他们打服便想劝降,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算是名义上降了,私底下也一样是我行我素,不服管束。贾诩知道刘备经略关、凉,要的是绝对服从。将来也会派遣大量官吏来治理这里。所以他便把话说得很明白。

    刘备一听就懂了,还是得把他们都打趴下这才能算完。也是,历史上马超不就是觉得曹操也不过如此,然后就悍然发动叛乱吗?结果功败垂成,落得凄惨的下场,实在是可惜了。人家说演义里前半部写吕布,后半部写马超,虽然有点过誉了,但这么一员骁将,还是让他有个好结果罢。彻底打服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拳头最大,总该服帖了吧?

    刘备在华阴,也不着急前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来这里大战连连,自然要先多屯积一点粮草才是。好在泾、渭之水与大河相通,粮草转运也方便。于是刘备便在华阴,等裴茂前来,顺便在华阴放榜招贤。

    关中人杰地灵之地,纵然荒废多年,怎无一二遗贤在野?

    未几,遗贤没来,凉州刺史韦端派人来了。韦端字休甫,京兆人。此时为凉州刺史。他派了其子韦康与别驾严象来刘备这里拜见。

    韦康字元将,曾被孔融誉为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严象字文则,聪博有胆智,亦是关、凉少有的人物。

    袁、刘大决战时,袁绍曾派人拉拢韦端,结果韦端与诸将一商议,决定抱团中立,在旁边看戏,谁也不得罪。最后袁绍迅速败亡,韦端深觉刘备的威猛,于是便遣使往青州朝贡。这次刘备率大军来关中,韦端得了消息,遂命其子与严象一道来打探。看看刘备是什么意思。

    在凉州多年,韦端已经与关凉诸将勾连颇深,颇为认同凉州诸将的凉人治凉的说法。毕竟朝廷不管凉州多年,而曾经又有三公意图放弃凉州。没人管索性便由凉州人自己管好了。这个野蛮的地方,中原的官儿来了也不习惯。

    刘备接见了韦康和严象,席间,韦康便问刘备:“大将军引兵西来,有意凉州乎?”

    刘备笑道:“关、凉播乱已久,吾得陛下信重,执掌军政事。自然要戮力平乱,报效朝廷。今三辅诸将各自占据郡县,法纪崩坏,百姓苦之久矣。吾当平之。凉州风光,不同于关东,吾多年不见,亦欲再往观之。”刘备当年曾与张温一道进军凉州讨北宫伯玉与李文侯,故有此说。

    韦康听了,心中大为失望。他本来以为刘备只是想平定司隶校尉部,结果刘备除了司隶之外,还是想着凉州。凉州多年以来,政令皆出其父之手,现在头上多了个朝廷,只怕日子是要不好过了。

    当然,韦端手里没有太多兵马,他也没有抗衡刘备的胆量。让韦康与严象来问刘备意图,也只是为了日后好站队罢了。若是刘备兵止三辅,他自然高兴。若刘备执意兵进凉州,那他自然就得早作打算,站队刘备了。

    送别韦康与严象之后,贾诩回来见刘备,道:“主公,以诩之见,凉州文武,皆有自立之心尔。”

    刘备也不在意,笑道:“无妨,这些年来朝廷威严丧尽,凉州边地,他等有此意图,亦是正常。”不过这次他来了,却是不容许这等事情发生了。凉州要平定,羌人也要打退。接来下,便是西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