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2部分

汉皇刘备-第32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凉州之民,因连年兵火,居无所定,一个个皆剽勇好战,吾料凉州从此乱矣,日后必为国朝之大患!“

    &于阉党,小疥耳,诸臣若能效死,随三公后于殿中暴起而诛之,清君侧既可,何愁天下不宁?“

    曹操目露精光,哈哈大笑,道:”不意玄德所言竟与我往日所思相同!“

    刘备淡然一笑,道:”此乃英雄所见略同耳!“如此自负的话一出口,曹操与刘备两人对视一眼,再度大笑起来。

    羌人,原来很温顺。但在和帝时,击破一支羌族重置西海郡后,内地在凉州为官的官员和当地汉人豪强多番欺压降羌。然后羌人一怒之下就反了,东略三辅,南寇益州。而后凉州的守令竟然不想着去平定叛乱,而是想着要把郡县百姓迁到内地来。百姓不愿意,就强行发遣,一路上,死亡逃离的,不知道有多少。而朝廷,当时也在议论,是不是干脆把凉州给放弃算了?反正食之无味,还每年要填补大量的国家财政进去(安帝永初二年,庞参之议)。幸好有个明白人虞诩给阻止了。

    和帝、安帝时,朝廷也是混乱不堪,自羌人叛乱以来凡十数年,汉军屯边二十余万,旷日无功。也不知道当时的朝廷大臣们都在干嘛。后来还是虞诩,和接防三辅地区的中郎将任尚说:”罢诸郡屯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然后任尚从其计,轻轻松松就赢了。可见羌人真的不强悍,远远比不上匈奴,只是朝廷应付不当,导致此乱而已。这次羌乱史载军费二百余亿钱。

    总算安生了一阵子,可惜到了顺帝的时候,羌人又叛了。反正过得这么苦,不如意就造反吧,凉州苦寒,还不如多抢点。这次又乱十余年,军费八十余亿钱。

    最后一次羌乱,被段颎所平。凉州三明都是在与羌人作战中成长起来的。包括出塞击鲜卑的夏育等,都是在凉州有大功的良将。段颎平叛,和别人不同,他主张大肆杀戮:”昔先零作寇,赵充国徙令居内,煎当乱边,马援迁之三辅。始服终叛,至今为梗,犹种枳棘于良田,养蛇虺于室内也。臣欲绝其本根,不使能殖。“这家伙,于是在凉州搞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一搞就是十来年,终于把羌人杀怕了,四散奔逃入山中。于是凉州遂定。

    但这一次,军费也用掉了四十余亿。羌祸虽歇,而汉之国力亦疲,衰落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最最要命的,却是造成了几个致命的后果,一就是羌人不再相信朝廷,而选择依附凉州地方势力;二就是凉州人民流离迁徙之后,无以为生,一个个都养成了好乱好战的性子;最后就是凉州一隅,兵力雄厚,从此几乎无人能制。看看日后,虽然羌人再难成气候,但董卓、李催、郭汜、张济张绣、马腾马超等人,无一不起于凉州,率领着凉州精兵,祸乱天下。

    就正如刘备所言,日后乱国的,必然就是凉州系。后来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董卓不进京,宦官也都死得差不多了。可是董卓一进京,这个莽夫,就直接把大汉搞得分崩离析,人心四散了。

    第一更先发了,第二更来不及的话就明天了。冷死,终于来电了。

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乱() 
曹操从小就无法无天,栽赃过他叔父,和袁绍一起抢过新娘子,深夜潜入过张让宅还曾经蹲过大狱。虽然很多事在刘备看来,纯粹属于吃饱了闲得没事干。但其人之胆识也可见一斑。

    曹操往日里很少服人,今天见了刘备,两人一顿猛吹,于是曹操竟然发现,这刘备学问是挺好的,眼光居然也不错。更难得的是能想人之所未想。听刘备说大汉之乱源在去凉州,曹操不禁击掌而叹。听刘备说要殿上清君侧,当着群臣击杀中常侍。曹操便双眼放光。这事不管可不可行,能想得出这么干的,便不是一般人。

    曹操眼射奇光,叹道:“遥想当年,卫、霍等率我汉家儿郎出塞绝漠,纵横驰骋,威震北地。是何等的铁血,是何等的雄壮!如今强大的匈奴已成往事矣!我每思及,恨不得生汉武时,尾随于诸将军麾下一道杀胡!”

    刘备想起汉武之时的不世功业,不由也悠然神往,热血翻腾,不禁大声吟道:“烽火照西京,胸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语调铿锵,声音激越。

    曹操激动得连声道好,“好一个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此曲道尽他心中胸臆块垒,不由他不激动。

    &德,汝可知吾之志乎?吾从小便想着建功立业,愿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愿率军西行,荡平并凉,使羌人不敢再犯!愿死之后,吾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如此,此生足矣,别无他求!”

    年少的男儿,谁没幻想过自己做大将军,率领无数勇士冲锋陷阵?谁没有满腔热血的时候?谁不想为国奉献,然后成为大英雄?

    刘备为曹操言语所感,也大喝道:“好男儿功名马上取,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大丈夫当如是也!”

    说完两人默契的对视一眼,放声大笑起来。这不羁的笑容直上九霄,飘荡在洛阳城的上空。

    从此之后,惺惺相惜的两人来往得越发频繁了。一个议郎,一个郎中,无事之时便在一块,呼朋唤友,谈天说地。曹操世家之后,久居京师,交游广阔,人脉关系自非刘备所能比。刘备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几乎全部认识曹操,而曹操认识的人里面,自己好多都没见过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两人的圈子,几乎都是慷慨豪气、崇尚气节之人。每日里一帮人谈古论今,倒也快活。

    曹节等看在眼里,心中忧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否则那个刘备将来谁人能制?刚好没多久,益州有奏本上,曹节一看大喜,眼珠转了几转,大袖把奏章一拢,往皇帝汇报去了。

    第二日千秋万岁殿群臣议事,刘备就在殿侧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的旁听,他也不想每日都要刷一下存在感的。说着说着,皇帝就说了:“近日益州有报,巴郡板楯蛮又反,贼势浩大,抄掠数郡而郡兵不能敌,向朝廷请兵,诸臣且议一议方略。”

    议什么,有什么好议的,国库差不多掏干了,皇帝你卖官赚钱并收取天下奇珍藏之于府库,天下四处要用钱但你宁可把钱埋到地下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举荐的人,把地方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益州这几年为何叛乱连连?还不是官员在地方作威作福,压迫百姓所致?不然以前怎么不反?

    当然,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平定叛乱要紧。群臣有苦难言,只得把怨言埋在心底,开始为皇帝出谋划策。

    &下;蜀地叛乱多起而不能定;乃诸郡守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于是贼合一处;而逐一击破。可遣一重臣赴益州,统率诸郡国屯兵,督促诸将破贼。如此可矣!“

    皇帝一听不用派兵这么麻烦,便立马允了,让众臣举荐一人去益州平叛,然后出了这么大事,把益州刺史召回来问罪。

    大家想来想去,开始选人了。这人一定要位高权重,能震摄人。那么这朝中也就这么几个。三公不可能光着膀子上,九卿位高,不一定权重,也震摄不了几个人。嗯,尚书令是个阉人,司隶校尉还空着,那么,便只有御史中丞了。

    御史中丞,本御史大夫之佐官。东汉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后,司空不在御史台。于是外督部刺史,内统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的任务就落到御史中丞身上了。此时的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一起被称为三独坐。位高,权也重。相当于后世的监察部长纪委书记。

    嗯,就是他了。于是众臣同举御史中丞萧瑗出益州,督察诸部军兵共讨板楯蛮。皇帝允之。

    又有一人出列奏道:”陛下,益州险恶多事,臣恳请再举一贤才,随萧中丞入益州,为萧中丞划策左右“

    皇帝便道:”所举何人?“

    这人对道:”郎中刘备,聪慧机敏,才情过人,曾随卢议郎平定庐江蛮,通军阵,懂谋略。可为萧中丞之副。“

    刘备对益州形势根本就是两眼一摸黑,他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在听着,打算散朝之后找几个明白人好好的问一下益州怎么回事,感觉那里全是蛮人在四处叛乱,这也太乱了吧?还是天府之国吗?听着听着就听到一个家伙突然跳出来举荐自己,让自己入蜀。

    当时刘备就愣住了,尼玛你这是在逗我?然后就立马反应过来,这绝对是一个阴谋。

    刘备看了看举荐他的人,一看,脸挺熟,但不认识。心想肯定没得罪他呀,那我得罪谁了要把我弄益州那个四处乱起的地方去?把眼在殿上扫了扫,便见曹节一本正经的站在皇帝身后,尼玛,曹节这个表情不对。他什么时候这么严肃过?是了,就是这贼子,他想把我弄出洛阳城。

    刘备大恨。恶狠狠的瞪着曹节,死阉人,我记住你了,你等着瞧。曹节目不斜视,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但眼角余光却扫到了刘备似乎在瞪着自己,于是嘴角不由勾起一个弧度。心想道,刘备啊刘备,你可别怪咱家,到了益州,你就听天由命好好待上一段日子吧。再不老实,小命丢掉了可不要怪我。

    在曹节想来,益州哪次叛乱不耗上个几年,再加上路途遥远,嘿嘿,刘备不在那多待些时日都不行。只要他出去了,就别想回朝啦。大汉十二州总有他的位置的。刘备一走,从此朝中又少一刺头,真是可喜可贺呀!啊哈哈哈哈哈!

    曹节心中之快慰自不用再提。此时皇帝已经准了,刘备也只好出来领旨。他不可能和皇帝说自己对那不熟悉,不愿去那受苦,怕丢了小命。也不愿让诸臣小瞧了他,脸还是要的!于是也不扭捏拖沓,抖擞精神,雄纠纠气昂昂的到了殿中,拜对道:”臣领旨,臣一定用心谋划,与萧中丞一道平定叛乱,报效朝廷,不负陛下所托!“

    不说别的,这股子精气神和这个态度,就让皇帝很喜欢。皇帝又勉励了几句,然后见没别的事,就散朝了。

    路上,曹操和刘备缓缓而行,曹操不知此事底细,羡慕道:“玄德,到了益州,可要用心!”

    刘备朗笑:“孟德兄,建功立业之事,我便先行一步了!”大汉重军功,故刘备如是说。

    卢植在前边等候,见了刘备,道:“玄德,等会回府一趟!”却是叫他回家有事商量。

    刘备领了命,又与曹操聊了一会,便往卢植府中去了。到了书房,便见卢植道:“你最近又恶了曹节?”

    刘备一头雾水,不知道卢植何出此言?卢植见女婿愣着,就知道刘备还不知道:“举荐你之人为太中大夫程阿之弟议郎程珂,向来与曹节等相勾连,为宦官之耳目。”

    尼玛我就知道。刘备虽然早就断定是曹节使绊子,但现在卢植一说,就完全确定了。又见卢植道:“益州不比庐江。益州处于边地,数郡多为蛮族所居。又多瘴厉,你此番前去,万事多听萧中丞安排,萧中丞乃忠实之士,为官多年,稳重正直,你跟着他,倒也不用太过担心”女婿去这么远的地方,还是去平叛,叫卢植如何不担心,絮絮叨叨的说了好久。

    晚上在卢植家吃了晚饭回家,把事情与刘恪一说,刘恪顿时就跳起来了,要跟着同去。刘备道:“你入值宫殿,如何能去?”

    刘恪就说:“我明日便辞了此职,随五哥入蜀!”他兄弟二人从小一块长大感情真挚,倒也不用客套。刘备想了想,益州自己毕竟没去过,虽然自己从小练了拳脚,但好久没动弹了,这次去还是带个高手在身边的好。十一郎如今性格敦厚稳重,又艺业精进,正好作伴。再说了把他一个人扔在洛阳自己也不放心。

    兄弟俩又聊了阵,刘备就忙忙的去查询益州板楯蛮等的资料去了。

    光和二年冬,御史中丞萧瑗与郎中刘备奉旨外出益州,督讨板楯叛兵。

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 
益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益州刺史如今驻广汉郡雒县,要到很多年后,才会移治成都。除了汉中、广汉、蜀郡、益州等几个郡汉人颇多外,其他的郡国,几乎全是蛮人。这些本土蛮人,其实就是当年的巴国后裔,秦惠王并巴中,给他们种种优待。他们一样姓中国之姓,读中国之书,唯一使用的语言也是汉语,当然,讲的不是普通话,也不是河雒音。

    秦时,巴郡蛮,以巴氏为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汉时,南郡太守靳强请一依秦时故事。历来安顺,到了光武皇帝的时候,才有一支潳山蛮始叛。被大军平定之后,徙其部众于江夏。又过了百年,到了和帝时,因为收税不均,又叛了,以后历次叛乱

    板楯蛮,秦昭襄王的时候有一只白虎,带了小伙伴纵横秦、巴、蜀、汉等境,伤害千余人,玩得不亦乐乎,无人敢挡。昭王闻报,想派军队,却又因为群虎游荡不定,时隐时现,派军队去不划算。于是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这个赏赐够重了吧?万户之封,谁挡得住这**?于是当时巴郡阆中有一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老大一死,其余老虎四散遁入山中,不再出来为害人间。昭王很高兴,但因为这是个夷人,就欺负他不懂律令文书,万户侯没了,一百镒金子也没了。派了人和他们部落刻石会盟。盟约内容大概是:嗯,你们种田的话,一顷地之内不收你们的税,就算你们娶十个老婆也不收你们的算钱,伤人的坐牢,杀了人的出钱可以赎死罪。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我们谁也不惹谁,我不欺负你,你也别造反,大家安安生生过日子。就这样,夷人安之。简直太好对付了,所以说夷人还是很老实本分的。别欺负他就行了。

    高祖还是汉王的时候,把这帮家伙用恩义收服了,带了他们调头去打秦国,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