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35部分

汉皇刘备-第335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传到寿春,关羽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扬州这哪里是要夺取九江,分明是与豫州勾连在一起了,欲谋夺徐州!

    这下关羽不敢怠慢了,忙使飞骑送信到青州。关羽信使还没到时,管亥就已经开始向刘备汇报了:“主公,近日有消息传来,扬州举兵往北,而豫州亦似有异动。”

    刘备当初并不以为意,只道是兖州兵马向豫州求援了。毕竟夏侯惇是夏侯渊的从兄么。至于扬州那边,刘备也只以为是扬州欲趁火打劫,想夺取九江郡。南方之事,他已尽托关羽,又有甘宁、文聘、吴匡这样的猛将,陈登、张昭这样的名臣,想来也应该无甚大事。直到关羽的信来。刘备这才猛然醒悟。曹操和孙坚联手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之前曹操与孙坚还在争荆州。刘备以为他们两家心有芥蒂,在自己举兵南下之前,并不会联手。看来自己想错了。

    既然如此,就不能不当一回事了。于是便召众臣来议事。把地图一摆,荀彧、贾诩等人一看,便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荀彧首先考虑的是南方的安全,他出列道:“主公,还须早遣兵马,往援徐州。若彭城失守,徐州危矣。”

    贾诩倒不这么看,他笑了笑,道:“主公,莫如使甘兴霸镇守徐州江防,使云长弃寿春,北上攻沛国。孙氏若得九江,其不定会再图我徐州。”

    贾诩是个惯弄人心的。他并不觉得曹操与孙坚的联盟就一定是铁板一块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在大的方向来说,曹、孙联盟主要是为了遏制自己这边。但扬州在夺取九江之后,也算是尽了力,就此罢手然后巩固自己的战果,并不算违背了盟约。毕竟也是牵制、削弱了青州的势力么。再进一步攻打徐州?能不能打下来还是两说,若是惹怒了青州,然后青州这边出兵徐州,放过兖州,调转头来攻打扬州呢?贾诩觉得,扬州方面不会如此不智。夺取九江,巩固江防,然后坐视曹、刘大战,那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扬州才是最弱的那一方。

    而曹操有了兖、豫和荆州三郡仍不知足,还趁机攻入了益州。想来孙坚心中也很是不舒服吧。两家不可能没有矛盾,若是亲如一家,那才是真的见了鬼。既然如此,不如且让关羽弃了九江,然后北上攻打豫州,看扬州如何应对。

    若扬州就止罢手那是再好不过,关羽可以趁势解彭城之围,然后顺手把战火烧到沛国。若是扬州仍然不知足,那就让关羽调头南下,摆出渡江攻打扬州的架势吧。

第六百二十三章 扬州异动(四)() 
    荀攸也从贾诩之论,觉得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瓦解曹、孙联盟才最重要。若能以一郡之地而使曹、孙联盟分裂。那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不如先稳住南方,然后再派兵进入兖州,迅速平定兖州,到时豫州和扬州自然会自动消停了。

    刘备听了之后,便从此议,遂使人告之关羽,命他弃寿春,救彭城。关羽在寿春得了信,闷闷不乐,他经营寿春多年,一直把这里当作进攻徐州的大本营。只是这几年,主公在北方连连用兵,无暇南顾,所以拖延到今日。现在扬州与豫州联手,彭城危急,不得不救。但要他放弃寿春,他又舍不得。只是他也知道,敌众我寡,若仍坚持守寿春,彭城那里恐怕有危险。他不是对文聘没信心。而是对自家的后勤有担忧。寿春与彭城都被围困,粮草运输不易,自己这里还好说,彭城那边,夏侯渊必定会袭己军粮道。己军本来就缺粮,听说临甾那边米价从年前就开始飞涨了。若兖州、徐州两地战事糜烂,主公日子只怕不好过。罢了罢了,便弃了寿春,把九江让给孙坚。先解彭城之围再说。

    待得主公全力平定了兖州,且看你豫州与扬州又如何。不是谁都能够舍得放弃的。刘备以战略的高度,关羽以莫大的勇气决定放弃寿春。只是吴匡,就真的不能理解了。他亲耳听到关羽说放弃寿春之后,不由惊道:“将军,我等在寿春经营多年,为何轻易便弃之?”

    关羽捊须道:“彭城被围,欲弃寿春以保彭城。是以弃之。”

    吴匡连连摇头,道:“仲业在彭城,足可保彭城无忧,那夏侯渊再是厉害,断然不能轻易便拔彭城。仲业只须坚守数月,最多年余,待主公平定兖州,夏侯渊兵必退矣。何故要弃寿春?”

    关羽道:“若夏侯渊使人围彭城,而后遣大军袭我之后,与周瑜夹击寿春。我亦危矣。九江孤悬在外,除寿春外,诸县皆不可守。徐州重兵在元龙处,无济于事。莫如且退,击走夏侯渊后,再还师寿春可也。”

    吴匡道:“寿春经将军修葺多年,易守难攻,今日一旦弃之,来日欲再夺回,难矣。”

    关羽叹道:“主公自有计较,欲舍九江而止扬州军。我不得不从也。”

    吴匡听了,这才回过味来,这是割肉喂狼啊。可是谁能保证,这狼就此满足不再发起攻击呢?

    关羽也知道这一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来寿春了。于是能带走的,他打算通通带走。包括百姓。这一折腾,在寿春便不知道弄了多大的响动来。

    周瑜探得消息,得知关羽欲走。也是惊疑不定,寿春这么大的城池,关羽竟然舍得?要是寿春不缺粮的话,坚守个一年二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

    等到周瑜确定这个消息为真时,关羽已经率军渡过淮水了。一路上,百姓哀哭之声不绝于耳。刘备再好,哪里有自己的家好。就算是关羽向百姓承诺到了徐州之后,官府会重新授给他们田宅,可是不是所有百姓都愿意抛弃家业随关羽北上的。关羽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就是要进行强迁。他可不愿把这些人留给周瑜。在把百姓驱离出城之后,关羽又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多年的心血。

    周瑜匆匆率军赶到寿春城外之时,只见熊熊大火,已经映红了半个天空。吕蒙在旁边看了,不由鄙视道:“素闻刘备仁德爱民,想不到也会使这等手段。”他自然不想接收一个被烧成废墟的寿春城,是以有此言。

    周瑜听了,不禁莞尔:“刘玄德仁德爱民不假,但兵家行事,岂能全凭仁德,若如此迂腐,刘玄德不配有今日也。”

    对付敌人自然是不措手段。对敌人讲仁德,除非是傻子。周瑜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吕蒙被周瑜一说,也不禁有些讪讪,于是便道:“公瑾,关羽挟了百姓而行,其行必缓,不如追而击之?”

    周瑜道:“关羽必有防备,追之未必建功。”

    吕蒙不听,于是周瑜遂许之,吕蒙兴冲冲的引兵去追关羽,行至半途,被吴匡截住,两家大战一场,互有胜负,吕蒙见占不得便宜,遂引兵便退。

    周瑜心道,昔年张绣在南阳与曹操战,先追而败,后追而胜。今关羽伏兵已出,莫如效张绣故事再追之?其必不知我再追也,可胜之。

    于是便率吕蒙,又来追关羽。追之淮水畔,只见当先一员大将,黑甲红袍,端坐于马上,右手提刀,左手捊须道:“公瑾何来迟,关某候之久也!”不是关羽,更是何人?

    周瑜见关羽有了准备,当下便止,引军缓缓而退。关羽见周瑜识趣,于是便也调转马头,引兵自走。周瑜遥遥望着关羽的背影,不禁叹道:“真名不虚传也!”

    关羽到了徐州境,乃命甘宁率水师与陈登一道镇守广陵。又分吴匡往下邳,助陈珪守下邳。又遣刘晔去彭城送信,让文聘坚守。自己却不往彭城,将百姓交给下邳相陈珪安置之后,关羽却是引兵星夜往东海去了。

    关羽被扬州、豫州给恶心到了。他决定给夏侯渊一点颜色看看。九江让给扬州之后,寿春被自己一把火烧成了白地,想来孙策、周瑜暂时不会用兵。既然夏侯渊兵围彭城,那就让他围好了。自己把九江一让,顿时便觉得海阔天空,再也不用两头为难了。

    关羽去东海,寻东海王刘祇去了。东海王一脉,乃是世祖光武皇帝的前太子刘强的传承。百多年前,刘强因母亲郭皇后被废而心不自安,于是向刘秀自请辞太子之位。刘强素无过错,刘秀不忍心废之。但刘强一力请辞,于是过了好几年之后,刘秀封阴皇后之子东海王刘庄为皇太子,改封刘强为东海王。因为刘强无过,刘秀心中不忍,于是把东海国划了二十三县给刘强,还不罢休,又将鲁王改封北海王,将鲁国的六县,也全部作为东海王刘强的食邑。可以说,当时的东海国,共有二十九县,是汉王朝的第一诸侯国。

    而刘强这一支便在东海传承至今。因刘强的原因,东海王在诸侯王中地位也比较特殊。关羽来寻刘祇,就是想利用刘祇的影响力,出其不意攻打鲁国。

第六百二十四章 关羽还击() 


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战事() 
    益州,曹操围住绵竹,猛攻猛打。中原多事,兖州危急。他心中五内俱焚,恨不得立时攻破益州,然后返师北上,以救兖州。

    只是曹军勇猛,奈何益州军也不缺少勇将。庞羲虽然连个张鲁都打不赢,但他现在得了刘璋的授权,在全益州军中征召善战之将士。因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灭国之战”,当年在遭遇赵韪之乱后纷纷弃官弃甲的益州本土好汉们,又一个个重新出山了。

    张任、刘璝、冷苞、邓贤这四将,便是其中之杰出代表。四将齐聚在庞羲这个东州人的麾下,在绵州为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若不是张任等人竭力相助,绵州早就被曹操给攻破了。

    这日攻城结束,张任看着城下的曹军缓缓退却,不由长叹一声。旁边刘璝见了,道:“公予何顾而叹?”

    张任道:“以曹操之能,吾益州不知能守多久。”

    刘璝道:“钱帛充足,士民皆乐战,何愁不能拒曹操。”

    张任道:“不然,葭萌失守以来,军心已难再振,若战事旷日持久,目睹死伤之后,恐人人厌战矣。”

    刘璝道:“赵韪虽行逆举,然其在时,葭萌何至如此?”赵韪之乱,东州人与益州人互相残杀,甘宁、沈弥等武将出奔荆州,依附刘表。益州可谓是元气大伤。

    张任摇摇头,道:“若赵韪当年拥立三公子,何至如此。”张鲁之所以割据汉中、巴郡自立,不满赵韪拥立刘璋为主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若益州以刘瑁为主,何至有今日之狼狈。

    刘璝闻言大惊,左右看了看,见兵士皆无异状,这才压低声音,对张任道:“子何出此言哉,庞羲为主公亲信,须防隔墙有耳。”这个时候,可不能乱说话,庞羲大权在握,别惹恼了他,捉去砍了祭旗,那真是死得冤枉。

    张任听了,冷笑一声,道:“我可曾有说错半句?”刘璝一时被堵,讷讷无言。

    曹操收兵之后,庞羲军议,左右不过是让军中主簿记录功劳,通报战果。听完冗长的数字之后,张任出列,对庞羲道:“将军,我州中重兵皆屯于此,甚是不妥。自江州亦可逆大江而上,走江阳、僰道,袭犍为。如此,蜀郡危矣,我观犍为兵力不足,还请将军奏明主公,早作打算才是。”

    庞羲连日来疲惫不堪,心神耗损,此时听了张任之言,正在闭目养神的他勉强睁开眼来,看了一眼张任,鼻中轻唔一声,道:“我知道了。”便不再言。

    张任听得庞羲答应,心中也是一松。待诸将退后,主簿问庞羲:“将军可要增兵犍为乎?卑职这边将奏报拟将来。”

    庞羲这会清醒过来了,他想了想,道:“张任之言有理,且上报成|都罢。”

    奏报到了成|都,群臣看了,原来是又要增兵,顿时又是好一顿争吵。很多人觉得绵竹和雒县才是关键,只要守住这一条防线,便是万事大吉。至于犍为,诸臣相信,曹操攻打绵竹就已经颇为吃力,此时如何还敢分兵?

    从事黄权听了,不由出列道:“庞将军所言甚是,若曹操以偏师击犍为,如葭萌故事,犍为不备而陷,蜀郡危矣。主公,臣请从庞将军之议,出兵援守犍为。”

    张松也出列附议。刘璋左看看右看看,还是决定派兵,毕竟危急时刻,不能有失。就算庞羲猜错了,最多也就是消耗些钱粮。若此事为真,那可真是不得了。

    临到出兵,问题又来了,何人为将?刘璋往殿下一望,诸臣大多数都低下了头颅,以避开刘璋目光。只有寥寥数人,跃跃欲试。

    黄权见无人敢应,心中道一群鼠辈。于是出列道:“禀主公,臣愿为将。出镇犍为。”

    刘璋正要答应。却又有人出列反对。人心就是如此,即不愿承担风险,也不愿见别人出了风头。于是便道:“大军在外,无威信者难以制度。公衡素不知兵,岂可为将?臣举大公子为将,出镇犍为。”

    黄权听了,心中顿时火起,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争权?让你们效力你们就后退。我自己站出来你们又反对,到底想干什么?大公子不过一稚童,如何能为将?

    正欲出言反对,话到嘴边,忽然便是一愣。刘循是刘璋的长子,也是他未来的主公,现在别人举刘循统兵,他能反对什么。反对刘循不能领兵?要是这样一说,只怕殿上又要吵作一团,到时耽误出兵不说,自己还要受连累。黄权不禁一阵默然,于是便不再出声。

    反对者见黄权熄火,不禁便洋洋得意。刘璋见殿下诸臣再无异议,便想道曹操大军在绵竹,犍为应该无事。自己妥善安排,应该万无一失。循儿虽年幼,也是该历练的时候了。当年自己年纪轻轻,不也留在洛阳当质子?

    于是以刘循为将,以副将统军,领兵至犍为。此时刘循不过十二岁。黄权见主公如此,心中不禁长叹一声,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主公何其不智也。不过总算是有兵去犍为,能防止曹军的偷袭了。黄权心中稍安。

    张松回府,心中更是焦虑不安。他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实际上是聪慧过人。他觉得庞羲说的非常有道理。曹操用兵大家,机智百出。趁着大雪和年节,突袭葭萌便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再分兵袭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