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43部分

汉皇刘备-第343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⒁餐骋傻摹J吩厥且纱吖桑骋伤蔷褪抢醋錾獾模缓竺俺涫雇拧9兰剖且蛭独凑呤强停矣钟镅圆煌ǎ圆琶挥凶肪俊

    临淄,哪怕是在汉朝,也是拥有着光辉历史的雄城。自周天子始封姜太公于齐,都营丘(临淄)后,这里便迅速成为了东方的中心。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曾描述过临淄的盛景:“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气扬……”到了现在,临淄也一直是汉王朝青州的州治,齐国的国都。

    虽然雄伟壮丽不及长安、洛阳,但在此时的北方,仍然是难以一见的繁华之地。因为朝廷与刘备的缘故,临淄成为了北方的中心。而刘备又不像其他诸侯一样,歧视商人。所以这里各行各业齐聚,无比兴盛。胡商们大开眼界,觉得这里比起之前的长安、洛阳两京来,更合自己心意。胡商们兴致勃勃的开始着与汉朝商人们的交易。丁仪在安排好使臣们住进馆驿后,进了大将军府。他得到了刘备的召见。

    刘备对丁仪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麴义奏报中的举荐。主要是因为丁仪的身份。汉朝与西域已经隔绝了很多年。从汉灵帝驾崩后,老臣与边将逐渐凋零。放眼满朝文武,再想找一个西域通,那已经是非常困难了。丁仪在西域以汉臣的身份待了几十年,在临淄,还有谁会比他更了解西域?刘备需要一个非常准确的西域信息,以支撑他以后对西域的战略。

    刘备接见丁仪的时候,王宫中,四头大象的出现,却是引起了一阵轰动。大象不稀罕,中国自己就有,但战乱多年以来,天子与诸臣都没见过大象的身影了。更何况,这是几千里外于阗王贡献的驯象。象征意义巨大。

    大家在不大的庭园中,围着四头大象看了许久热闹。有人奏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四夷来朝,海内宾服,此我大汉中兴之兆也!”

    汉朝人,不,应该说是汉人,自古至今就喜欢这个套路。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天生高高在上,除了自己的种族,其他的都是蛮夷。天子听了,自然是心花怒放,于是大开宴席,与群臣贺,又令鸿胪寺卿依例厚赏西域诸国使臣,送诸国质子入太学或书院读书。

    丁仪在见到刘备之后,把西域的情况与段煨、麴义到西域后的行踪向刘备逐一汇报之后,便言辞恳切的进言,劝刘备不要放弃西域。丁仪也不知道,刘备这次复通西域之后,到底能坚持多久,汉朝在西域三绝三通,时弃时守。对西域根本就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战略态度。他可不想这次汉军只是在域转上一圈,宣扬威严之后,便又撤回。

    刘备听了,眼中笑意一闪而逝,然后道:“朝廷若守西域,每年所耗费之钱粮何止亿万,今匈奴远遁,鲜卑势弱,西域于我有何用哉?”

    刘备说的也是事实,西域的战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毕竟汉王朝重农抑商,而来汉朝进行丝绸交易的,也绝大多数都是西域的胡商。西域这个地方,小国林立,经济又薄弱无比,当年王莽想派个使团去西域,车师国都不敢接待,甚至差点都逃到匈奴去了。原因就是车师刚接待过一个汉朝使团还没有恢复过来,若再接待,经济就会崩溃。都穷成这样了,更不用说靠他们来养活汉朝在西域的驻军了。所以汉军在西域,向来都是自己屯田,自给自足。

    汉朝之所以控制西域,并不是想从那里获得什么经济利益,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就算有丝绸等物品的贸易,但比起汉朝在西域的花费来,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汉朝在西域的存在,只是为了控制西域诸国不要倒向匈奴人。这一点,班超就已经很明确的向皇帝说明过。所以,就像刘备现在说的,北匈奴逃了,南匈奴降了,鲜卑也被他打趴下了,西域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价值呢?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仪奏对(二)() 
    丁仪听了刘备之言后,深吸一口气,道:“不然,臣以为,就算匈奴远遁,鲜卑势弱。西域于我朝仍有大用。西域东接敦煌,西临康居,南近贵霜,北连鲜卑。此地理之形胜,天下罕有。若能得西域,一则可开丝路,交通东西;二则可将西北局势尽数掌控,若大漠有变,有西域在手,河西便安然无忧也。若西域落入敌手,以河西、凉州之力,如何抗衡?过了凉州,可就是关中!大王,数百年来,草原之上匈奴、鲜卑、乌桓先后崛起,孰知鲜卑、乌桓之后,再无胡乎?为长远计,为后世子孙计,西域不能失!西域绿洲遍布,胡商无数,若能在西域大力推行屯田、通商等诸事,西域所耗能有几何?”

    刘备静静的听完之后,心中不禁暗赞,在信息严重滞后的这个时代,比起动不动就要放弃西域,甚至要放弃凉州的官员来,丁仪实在是有见识得多了,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材。不错,很多人以为打败了匈奴,打败了鲜卑,大汉便可高枕无忧了。他们又岂能知道,大漠上的胡人,简直就是斩不尽杀不绝的。没了匈奴,鲜卑,还有羌人、氐人、柔然、突厥……没了西域在手,如何保证河西四郡的安危,没了河西四郡,如何保证凉州的安危。凉州不保,关中便再无屏障。看看后世史书上的记载就知道了,丢失了河西与凉州的中原王朝有多惨。

    不过,除了战略地位外,西域还将是刘备将来的一大财源。丁仪说的大力通商只是一例,青州已经渐渐开始全面推广煤炭的使用了。得益于青州冶炼的高速发展,优质煤炭的需求便一直高居不下。煤的使用,从先秦时候就开始了,最早称为涅石,主要就是用来冶炼。现在,经过长期的使用之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煤已经被用来供暖、做饭,青州的樵夫们大多数都已经转行了。那么,哪个地方煤炭资源最多?哪个地方的煤炭资源最易开采?除了并州,自然是西域。更不用说西域的铜、铁、金等矿产资源了。

    另外,扰乱凉州多年,使得汉朝不断流血的羌人,他们的大本营,可不是在凉州,而是在凉州下方,那汉军不曾踏足的高原之上。得了西域,羌人若再想要胡为,自己便可以从西域、凉州二处用兵,进入高原……

    收回越飘越远的思绪,刘备看着面前略显紧张的丁仪,笑道:“卿所言甚壮,不知可愿再往西域,建功于万里之外乎?”

    丁仪听了,拜伏在地:“臣敢不效死!”他不怕在西域受苦,就怕做了再多,没有人放在心上。既然刘备用他之策,那么他自然是义不容辞。

    接见过诸位使臣,好生安慰之后,刘备表丁仪为西域都护,着其带着册封文书,与诸使臣等一道再返西域。与之同行的,还有商曹组织的大批商团,押运着无数中原的特产,去往西域开辟商路。

    从丁仪到诸国使臣,再到各路胡商,皆大欢喜。

    在博县复得之后,太史慈再无顾虑之心,于是下令,大举攻打尤来山的吕虔。依山立寨的吕虔,死守不出。只不过在太史慈不计伤亡的强攻下,吕虔终于抵挡不住了。汉军的投石车也是曹军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书院格物科的学子们与工曹诸多大匠一道齐心协力的改进下,此时青州方面的投石车的射程已经高达三百步。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射程,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战争利器。在投石车轮番不停的打击,汉军一往无前的冲杀之下,尤来山大营,被打破了。吕虔带着残部逃回了梁甫城。

    夏侯惇得知吕虔兵败,他便知道,不能再在这里耗下去了。梁甫几乎已成孤城,虽然粮食还充足,但就算是汉军不来攻打,只是把梁甫一围,围个一年二年的,绝望的城中军民除了投降,还有什么别的路可走?突围!尽快突围!夏侯惇下定了决心。

    夏侯惇给满宠送了信,让他提前来接应。不然在关羽和太史慈的追击之下,自己的部队很有可能难以保全。

    这晚,夏侯惇召集了众将,道:“梁甫难守,我意已决,今晚出城,往奔巨平,伯宁将于途中接应。为勉关羽看出破绽,我欲使一人留守梁甫,尔等何人愿为断后?”

    话音一落,房中寂静无声。留下来,必死无疑,有条活路在前,谁愿意留下来送死?夏侯惇看着这些将校们,心中情绪复杂得很,人心散了啊。就在此时,吕虔走了出来,向夏侯惇拱手道:“若将军不见弃,吕虔愿为断后!”

    吕虔是新败之将,被太史慈攻破尤来山大营,直接导致梁甫腹背受敌。他心中也不好受,见了诸同僚也无甚面目。索性自请留守,不与诸将一道。

    夏侯惇见吕虔出列,心中一叹,危难之际见诚忠呐。于是便让吕虔留守。临行,私谓吕虔道:“若事不济,卿可自行决断,降汉亦未尝不可。”

    夏侯惇确实是一番好意,难得看上个顺眼的,也不愿吕虔就此送了性命。只是在吕虔听来,夏侯惇这是在怀疑他留下来的用意了。吕虔满面通红,却是一言未发。目送夏侯惇等离去。

    夏侯惇连夜而逃,出乎关羽等人的意料。关羽一直在等太史慈,约定两家一道攻打梁甫。想不到夏侯惇竟然会弃城走。不过这么大的动静,想要瞒过关羽的耳目,那是绝无可能。待得知夏侯惇引兵出走之后,关羽火速派人通知太史慈,让他攻打梁甫城,自己却是引兵衔尾追击夏侯惇去了。太史慈率军到了梁甫,知梁甫已空,于是下令三军齐进大举攻城,遂破之。

    吕虔在城头,率部曲血战至最后一人,乃横剑道:“吾受曹公厚恩,今当报之。”于是提剑直冲军阵,力战而死。梁甫遂下。

第六百四十四章 马超出动() 
    夏侯惇连夜疾行,狂奔五十里后,停下来歇息,乃召主簿相问:“此是何地?”

    主簿对道:“将军,此地名唤夕阳里。”

    夏侯惇默念几遍,道:“夕阳之名不吉,此地不宜久留,当速离之。”于是匆匆又引了大军登程,行至半道,见此处地形险要,便思道,关羽必轻骑来追我,若留一军于此,其必中伏,夕阳之名,正合应在关羽身上。

    于是便留一军于此阻击关羽,自己却是不敢停留,率部飞奔而去。关羽追至夕阳里,黑暗中绊马索忽地腾起,前方先锋数十骑疾奔之中马失前蹄,腾空跌倒在地,而后两边林中箭如雨下,汉军立时大乱。

    关羽收拢部众,与曹军混战一场,待击破曹军之后,收审俘虏,方知夏侯惇已走。关羽闻之,不禁抚须大笑:“夏侯元让胆怯矣,若其伏大军于此,我必败矣。”知追之不及,遂罢兵。

    夏侯惇一路奔至与满宠相约的地方,见了满宠,这才长出一口气,旋即又反应过来,自己应对失措了,当亲率部伏于夕阳里,而遣使诣满宠,就算不能胜,有满宠为后援,亦不得败。可惜这大好机会了。

    二将合兵一处,返回巨平,至此,泰山郡除了巨平一地,尽归汉军。到了城中,满宠与夏侯惇道:“元让,巨平前突为孤城,而后有张飞,前有关羽、太史慈,恐难守,我欲弃之而保蛇丘,汝意如何?”

    夏侯惇思来想去,难以决断。守巨平,则可保蛇丘后方安危,但巨平的兵马也将有覆灭的危险;弃巨平,兵马保住了,但蛇丘等地又将直面汉军的兵锋。于是便至信给程昱等人。

    恰好曹操有信来,令兖州步步为营,拖延刘备南下脚步,并将百姓南迁,将来好充荆、益之地人口。程昱在收到夏侯惇的信后,与陈宫等人商量。随后告诉夏侯惇与满宠,先于巨平坚守,若巨平有被合围的危险,准许他们撤离。

    仗打到这个时候,兖州方面发现他们早就已经失去了先机。曹操亲率主力在荆、益。而兖州离刘备,实在是太近。光靠兖、豫两州兵马,难以与刘备相抗衡。在失了先手的情况下,任你再多计策,再多谋划,也是无可奈何。除了在特定的战争中获得一些胜利之外,面对汉军的泰山压顶之势,他们又能如何呢?

    郭嘉的计策,虽然当初也有人反对,但后来包括程昱、毛玠、陈宫、董昭等人,都是一致同意了的。只是在荆州耽误的时间太多,而袁绍败亡得又太过迅速,所以才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局面。若不能按照曹操的指示,拖延汉军的脚步,只怕兖州丢失之后,那边益州还没打下来。若是如此,那就真的糟糕了。

    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就算兖州不保,也要确保益州能够落入自己的手中。否则,那就真的是没什么好争的了。

    按照这个思路,程昱等人迅速在兖州行动起来,准备各种后勤物资,以加固还未丢失的城池的城防。然后又在兖州各处进行坚壁清野,收拢粮食。与此同时,将重要的文书、典籍还有各地库存中的钱、帛等物,进行转移。兖、豫两地,官道之上,车队往来频繁至极。

    就在这种情况下,巨平之战开始了。

    关羽与太史慈引军围巨平,而张飞南下,却被臧霸阻住,两支军队于蛇丘外的旷野之上,展开大战。

    刘备在送走西域的使团之后,目光也重新投向了兖州。田丰在兖州,干得颇为不错,把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最起码,太史慈与张飞等便再也没有因为粮食而直接上书给自己幕府了。刘备心想,等拿了下兖州,也是时候全面起用冀州人马了。像高干这样的人,不让他给自己出力,简直就是浪费。

    在看了战报之后,刘备笑了,兖州打的什么主意,现在已经是一清二楚。兖州想要打持久战,好给曹操争取时间,自己当然不能如他之意。现在兖州已经集中了自己麾下三员大将,干脆那就再添一把火。

    于是刘备召来马超,道:“孟起,我有一处可立大功,你可愿往?”

    凉州军被收编之后,经过整编,不合格的刘备都让他们回去种田去了,现在他是北方最大的地主,而北方经过连番大战,正是地广人稀的时候。他土地多得很。剩下的,精编在一起,分给张绣一部,然后其他的则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