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63部分

汉皇刘备-第363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于禁一鼓作气破了孱陵之后,以快打快。在武陵这边还没缓过神来之间,便连下武陵诸县。

    武陵太守只以为曹军会先行攻打汉寿,屯重兵于汉寿。谁曾料于禁放过汉寿不理会,却是把汉寿周围诸县给先攻打下来了。然后对汉寿形成了合围之势。

    一时之间,曹军形势大好。

    。        

第六百八十八章 汉寿之战() 
黄盖为曹仁所败,不得不退回长沙舔舐伤口。而江夏程普为李通所阻,因不能与黄盖合兵一处,闻黄盖兵败。又恐自己为曹仁算计,所以亦退回夏口,打探消息,静候周瑜的到来。

    周瑜提了二万大军,逆江而上。夏侯渊在豫州,也闻风而动,提兵出庐江。不过却在庐江边界停了下来。

    他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庐江与九江相邻,鬼知道瘟疫有没有传播过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万万不愿意踏入庐江一步的。只是为了策应南郡的曹仁,好牵制扬州援军,他也只能摆出这样的姿态了。

    不过周瑜压根就不理会夏侯渊。荆州才是当下之急,你要来打庐江,就让庐江太守对付你好了。他奉命出征荆州,扬州之事,孙策自会应对。

    周瑜不管,孙权却不得不问。“曹军犯我庐江边境,公瑾如何不问?”

    周瑜看了一眼孙权,这个孙氏老二。在周瑜印象中,孙权性格内敛,喜怒不形于色,比起孙氏老三孙翊的暴躁性格来,却是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周瑜便道:“夏侯提兵来庐江,意不在此,而在阻我入荆州。其真若动兵,当使南阳军击江夏。此乃故作姿态耳,勿须理会便可。”

    果然,夏侯渊见吓不住周瑜,便引军退。他接到曹操的信件,知道目前的征战重点是荆州,现在还不到与扬州全面翻脸的时候,而且现在的扬州,疫病横行也是个巨坑。他才不要率军进入扬州境内。

    孙权见周瑜言中,心中叹服,暗道兄长曾言周公瑾、鲁子敬世之大才,果然如此。

    周瑜一路行至江夏,程普接住,言及前番战事。周瑜听了,稍一沉吟,乃道:“曹营有策士至此,不知是程仲德,亦或郭奉孝乎?”

    遂使人打听,未几,消息传来。果然是郭嘉随军来此,为曹仁赞画军机。周瑜听了,暗道郭奉孝为曹操左膀右臂,今来此地,足见曹操对荆州必得之心。却是不可大意了。

    曹仁这会也接到了周瑜援军到来的消息,于是忙请郭嘉来商议。郭嘉到后,笑道:“子孝何必心忧,荆州形胜半数在我,且又有豫州之胜兵。何惧扬州兵马?”

    曹仁一想也是,南阳与南郡,把整个江夏给包围了。而且武陵那边已不足为虑,长沙黄盖又已吃了败仗,只要一鼓作气,打败了江夏兵马。荆州唾手可得。至于败,会败吗?曹仁压根就没想过。作为统军大将,他一向是要有必胜的信心。

    当然,郭嘉就没有这么想了。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人多也阴沟里翻船的事,并不少见。要真的狂妄自大,那才是真傻。郭嘉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于是便命人收集资料,有关于扬州兵马与周瑜的资料,被他研究了个透。

    周瑜来了之后,也没有轻举妄动,两边都在憋着劲儿,睁大着眼睛,寻找着敌人的破绽。打仗,不是过家家,那是要死人的。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去互殴,实在是没有必要。

    两边主将都在暗中准备,于禁也加快了速度。

    他也没打算把整个武陵给攻下了。只要控制了汉寿周边诸县,等于南郡的侧翼就得到了安全保障。至于更远地方的县城。等大战结束之后,那些官员们自然该怎么做。这天下间争霸的,哪里有一城一县的打过去的。无非都是占据了要害之地,然后各地的骑墙派们就会选择胜利的一方投靠。

    攻下汉寿,既能保障南郡,又能监视长沙。一举两得。只是汉寿坚城,急切之间,于禁也攻打不下。何况武陵太守之前又调重兵于此防守。

    劝降自然没用,能为一郡太守的,不是孙坚的死忠,也八、九不离十了。于禁这阵子,又是喊话,又是投书,结果半点反应也没有。城头之上,军队密集,刀枪如林。摆出这阵仗,意思很明显,想要汉寿城,你来打我啊!

    于禁本来想把汉寿城给围死了。但想着自己的军粮只怕是耗不过汉寿城。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攻城。

    攻城,是个很残酷的技术活,你得用人命不断的去试探,防守方的弱点。然后再来调整攻城的节奏与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攻击。

    防守方则竭尽全力,用尽一切手段,来应对攻城方的打击。总体而言,防守方,无疑还是要比攻城方有优势。厚厚的一面城墙,背后的父老亲人,就是他们坚实的依靠。

    于禁一边指挥着麾下将士们攻城,一边看着城上城下矢发如雨。就目前来看,汉寿城还没有破绽,但他相信,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只要是人在防守,就会犯错误。他很冷静,也有足够的耐心,等候那个错误的发生。至于死伤的士卒。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都是他亲自练出来的将士,但为了功业,也只好狠心舍弃了。

    于禁指挥曹军,攻打数日,拨城不下。见士卒折损颇多,便下令收兵,停歇一日。城头守军也是疲倦欲死。曹军一退,他们连欢呼的声音都显得那么的无力。

    武陵太平多年,扬州兵马又向来是水战强而陆战弱。稍微强一点的兵马,不是被孙策直接掌握,就是在各元勋老将手中。武陵这个地方,又有甚厉害的甲士?

    这猛然被于禁率虎狼之士一打,真的是有点儿吃不消。

    于禁退下后,便深思道,难道真要决沅水淹汉寿?心中作了计较,于禁便使人往沅水,观察地形。沅水自西而东,流经临沅、汉寿,最后注入云梦泽。于禁本来也不想用此法,但汉寿兵马,执意不降。而他挥军攻城又连日不下。荆州大战在即,他不想在武陵耗费太多时间。江夏战场,才是他一显身手的地方。

    既然如此,那也只好决堤了。汉寿城毁了,将来再建便是。这几日曹军未曾攻城,汉寿城中便派了细作出去,查探动静。

    未几,消息传入城中,言曹军在沅水上游筑堤拦水。城中,自武陵太守以下,文武官佐,反应过来之后,皆全身冰凉,亡魂皆冒。曹将何其歹毒!这是要满汉寿城的性命来陪葬呐!        

第六百八十九章 汉寿之战(二)() 
扬州的骚乱,与曹操的悍然背叛。终于传到了孙坚的耳中。本就身体孱弱,靠着药物补充身体元气的孙坚,在得知曹操背盟,来抢自己的荆州之后,顿时便控制不住情绪的激动,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近侍见势不妙,连忙通知孙策。孙策正在殿中与诸人坐谈。闻信忙入后殿。一路上脚步匆匆,行至孙坚住所,进去得见孙坚气息奄奄,地上鲜血斑斑,心中又惊又怒。忙抢步上前,轻声唤道:“父亲!”

    孙坚勉强挣开沉重的眼皮,见是长子孙策来了,脸上浮现一个艰难的笑容来:“我儿来了。”

    孙策半跪于地,抓住孙坚的手,口中殷切,神色焦急:“父亲觉得身体如何?”

    孙坚的右手紧了紧,头微斜了下:“还死不了。”言罢却是昏睡了过去。

    孙策见孙坚陷入昏迷,起身看着榻旁的医生,道:“你来说!”

    医师随着孙策去至殿外,躬身道:“少将军,老将军本就因伤重而亏了根本,这些年来只能靠药物勉力维持。今日又心神激荡,气血失控,引发旧伤。依老朽之见,如今老将军病入膏肓,药石难治,只怕是有不忍言之事,还请少将军早作准备。”

    孙策脸色铁青,藏在袖中的双手已紧握成拳。令医师退下之后,他召来近侍,问道:“今日后殿发生何事?”

    有近侍便对道:“少主,有人言及州中大事,被主公无意听得,是以,是以至此。”

    孙策猛的转身,双目蕴含无穷怒火,一脚便踢翻近侍,压低声音咆哮道:“我父若有不测,尔等皆等着陪葬!”

    于是又唤来宫中卫士,把一干侍奉孙坚的近侍,都看管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那个近侍头领又惊又怕,忙挣扎道:“少主,还望看在同为一族的份上,饶过小人一命。”

    孙策狞笑道:“饶你?那何人来赔我父亲之命!”言罢,拂袖而去。

    却说于禁在沅水上游筑堤拦水,被汉寿城中探得动静,满城文武得知,心中寒透。这曹将竟然如此毒辣,于是便有人上前,对沉吟不语的太守道:“府君,外有强敌,为满城百姓计,还请府君早作打算。”

    一人开口,便有无数人附从:“还请府君早作打算!”作什么打算?快降了呗。为孙将军效力不是不行。抛头颅洒热血也行。但没说一家老小也要跟着死啊。两位大佬相争,我们下面这些小鱼小虾没必要如此牺牲吧?

    太守自然知道这些人心中的主意。有些是确实不忍见汉寿被毁,千家万户流离失所。有些却是心中另有算盘,只是之前被自己武力压制。如今在沅水这个致命威胁面前,便不再隐藏了。

    太守心中一叹,沅水一决,自己就算能逃出去,这汉寿城也要被殃及。罢罢罢,反正是守不住,索性便让与那厮好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己又何必多造杀劫。

    心中念头一转,便唤来心腹,道:“你且持我印信去见那曹将,便言本官欲让汉寿城,令他莫要决沅水来祸害汉寿百姓。”

    心腹听了,便匆匆打马而去。这边,太守便对群僚道:“我受孙将军厚恩,虽能力浅薄,守不住汉寿。然亦不愿降曹。今让汉寿,我将率部退往长沙。诸君愿随者,可去府中收拾。不愿者,便留城中罢。”

    说完,也不理众人,转身入后宅去了。

    武陵太守的心腹打马径至曹营,高举印信,道:“我乃武陵太守之使,特奉命来见此地将军,还望通禀!”

    不一会,于禁打马而来,召见使者,乃道:“寻我何事?”

    这使者便把武陵太守的话一说。于禁心中一转,便知此事应当为真。武陵太守既然知道了自己要决沅水,估计也是知道再硬扛就跑不了。所以开始示弱要让城。

    于禁心道,早如此,多好?

    于是便让人继续筑堤拦水,在没有真正占据汉寿城前不要停。便问使者何时交接。使者又打马回城,通禀太守。一来一去,说在三日之后。

    二天后,深夜,武陵太守率部曲,退往长沙。到第三日,于禁醒来,营外却是来了一伙人,正是自愿留下,见曹氏势大欲归的诸人。

    武陵太守见势不妙已经先跑了。他们也被太守给瞒住了。既然太守没了,大家一商量,得,还是先去城外,把曹军给迎了进去吧。不然待在城中,总觉得有些提心吊胆。

    于禁得知武陵太守提前跑了,心中愕然失笑。暗道你便与我明说,让我别追。我又岂能不允。何必如此?

    于禁荡平武陵,便上报曹仁,言武陵已定。

    武陵太守率着残部到了长沙,黄盖出来接住,道:“兄何故至此,莫非武陵有变?”

    武陵太守便把诸事一说,叹道:“那于禁欲决沅水而淹汉寿城,我自忖不能守。为留存元气,故先退却,以待明日。”

    黄盖见武陵太守麾下仍有二千余兵马,心中大喜,暗道,自己前番与曹仁大战,折损颇重,若得了此部人马补充,何惧曹仁南来?

    于是便迎武陵太守入城。太守知自己如今失了地盘,在长沙也说不起话。又知黄盖为主公麾下旧将,能征善战。心道便将兵马托付于公覆,自己闭门不出,以待将来好了。若主公胜,自己也有赠兵之功;若主公败,自己于曹氏有让汉寿之义。现在退一步到岸上,坐观成败好了。

    心中打定主意,便趁着当晚黄盖设宴为其洗尘之时,对黄盖道:“公覆,我负守土之责,却胜不得曹将,无奈而弃汉寿。心中惭愧,又征战多日,心神疲惫,身体不适。愿将部曲尽数托于公覆,而安心静养。不知公覆意下如何?”

    瞌睡来了就送枕头。黄盖听了大喜。你问我意下如何?我自然是觉得好,觉得妙啊。当然,按照惯例,礼让一番还是要有的。

    于是黄盖就道:“兄何出此言?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兄弃一汉寿而活千万百姓。此大义也。今我长沙,丁户无数。兄可自行招募勇士,与我一道,再战曹贼!”

    一个假意挽留,一个真心退让。三两个回合之后,黄盖便不再推脱了。道:“既然兄长执意如此,也罢,盖便从兄长之言。兄长但管安心养病,府中日用但有所缺,可使人来寻我。”

    就这样,黄盖得了兵马补充,武陵太守也脱了烫手山芋。两边皆大欢喜。

第六百九十章 孙坚之死() 
于禁占了武陵,等于就扼守住了黄盖北上南郡的咽喉,黄盖只要提兵北上,进攻南郡。武陵的于禁,就会第一时间知道长沙的风吹草动,从而知会曹仁,并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汉寿诸县的战略意义所在。

    武陵与南郡连在一块,等于就把长沙与江夏在最大的程度上给切割开了。现在曹仁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利用南阳、南郡的力量,联合起来对付江夏了。

    在当前的形势下,只要破定江夏,荆州战事,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地了。南阳、江夏、南郡拿到了手,大军到处,还怕荆南四郡不望风而降?

    周瑜与程普在江夏,整顿兵马,四处巡视,鼓舞士气。正欲上下一心,共破曹仁,忽然便接到孙策的信来,言暂缓进军,荆州战略转为全面防御。

    周瑜心中惊讶,不知发生何事,看到信后,却是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孙坚病危!虽然说这几年诸事基本上都是孙策在主持,但孙坚做为老一代领导人,他的地位还是无比重要的。此时若孙坚熬不住,对内忧外患的扬州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周瑜看完信后,程普也赶了过来,后面还跟着孙权。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