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82部分

汉皇刘备-第382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史载自比管、乐;陆议历史上在东吴刚出仕时只是做文秘工作的,后来好好的县令不当,非得向孙权请求带兵攻打山越,于是便在武官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在关羽威震天下、刘备天下称雄的时候,打败了他们。成就了陆议的赫赫威名。

    这两个人建议刘备迁都长安,无一例外,都是把目光投向了西边。诸葛亮好点,要稳重点。只是点了点羌胡的问题。陆议就直白多了。

    天下一统之后,主公你打算打哪里?陆议才不会相信,刘备麾下的猛将如云,他会舍得让他们闲下来。刘备当年手里只有个青州的时候,都把高句丽给灭了。这样的雄主,怎么可能会没有对外战争?天下还未一统,就派重兵去开拓西域,这就是明证!

    现在劝刘备定都长安,将来要是再度出征西方,怎么会少得了他?陆议心高气傲,一身本事,才不愿意让世人说他是刘备的女婿,全靠刘备才能显贵。

    可以说,诸葛亮和陆议的话,说到了刘备的心底里。在刘备想来,统一天下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向西边用兵。彻底消灭羌人,稳定凉州,然后全力开发西域,尽量把西域变成自己的固有领土。不听话的小国,就直接灭掉,然后移民过去,设置郡县治理好了。

    西域与凉州,在一些人的眼中,毫无价值,在刘备的眼中,却是个大宝库。不说矿藏、物产,只说大力发展与西方的贸易,这一年得赚多少钱回来?

    西汉、东汉几百年,只把西域看作遏制大漠胡人的一种战略手段,朝廷对于贸易并不是很上心。所以西域才有后来的三绝三通。有用了就开通西域,打跑了匈奴,就随意放弃。然后在草原之上胡人势大,又去控制西域来牵制胡人。这在刘备看来,简直是傻得可怜。

    以官方的力量,去大力推动贸易。只要能赚到钱,后面的事情,都不用朝廷去做了,那些眼红了的商贩们,自然会蜂拥而上。西域的汉人多了。这西边也就彻底安稳了。到时设立郡县,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如果不经营西域,后果会是什么?历史上自西晋亡后,凉州和西域就彻底乱了套,要到几百年后的隋唐,才又重归华夏版图。然后唐亡之后,弱宋没法控制凉州,于是再后来,异教东来,到明清,西北就变了颜色。而这祸害,同样也延续到了21世纪

    而且刘备也想试试,打通西域之后,他带着手下的这票人马,还能往西边打多远?

    一念至此,刘备就开口道:“吾属意长安,当以孔文举为将作大匠、长安营造使,韩公至、马德衡二人为副使辅之。一道修葺长安宫城。完工之后,当选吉日,奉天子还都长安!”

    孔融好清谈,到哪都是身边围了一群高谈博论之人。索性一竿子将他支到长安去,让他去负责修葺长安城。韩暨和马钧都是技术官员,干实事的人。有这两人帮助,刘备也不怕孔融出什么篓子。

    刘备一言定鼎,荀彧与荀攸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那么一丝失望。要是还都洛阳,离他们老家颖川也近。颖川名士辈出,也方便他们提携后人。现在迁到长安去了。只怕许多关东人也要失望吧?

    至于贾诩,本来他是无所谓,但刘备决定迁都长安,他心中也是欢快无比。离他老家近啊。回家探个亲什么的,总比洛阳要方便些不是?

    诸葛亮和陆议心中更是雀跃。他们互望一眼,眼眸中尽是笑意。刘备的决定,证明他们心中的猜测没有错。天下一统,复归汉室之后,刘备果然有意向西用兵。

    到时,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来了。

    刘备作了决定,就对荀彧道:“文若,你替我拟道奏折,上呈天子。”自己做了决定,自然要告诉天子。当然,奏折里面,不该说的尽量不说,然后要尽量把长安的优势给体现出来。这就考验荀彧的功夫了。

    荀彧总掌刘备幕府多年,这点小事自然难不住他。刘备话音一落,他立马就愉快的应下了这份差事。

    说完了迁都这件重要的事,刘备又沉吟道:“今天下动荡已久。曹孟德与孙伯符相争,吏民死伤不计其数。我欲明年用兵,大军齐出,往征益、扬。以使南方复归汉室。诸卿以为如何?”

    刘备是真的没耐心了。他这些年一直蹲在家里爆兵、种田。现在北方统一,百姓稳定,田地开垦越来越多,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府库也越来越丰盈。也是时候发动南征之战了。

    他手里猛将如云,兵马无数。想着索性干脆点,两家一起打了。免得让他们勾结在一起。自己打曹操时孙策去援,自己打孙策时曹操去援。

    对他们一齐动手就没了这顾虑。他们自顾不暇,哪里还可能互相救援?

    刘备这么一说,却是把荀彧等人给吓了一跳。明年用兵是可以,可是举北方之力而南征,还一下就对付两家。这能行吗?

    南方的地盘加起来,不比北方小。而且曹操和孙策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啊。两家联手起来,估计自己这边也是够呛。

    就算真的能打赢,只怕也是惨胜。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在座诸位想看到的。一个残破的南方,他们得花多少时间去重建?

    这样的大战,死伤的吏民,又得花多少时间去弥补战争的创伤?

    

第七百三十二章() 
刘备明年欲南征,现在自然要在亲信中吹下风,统一思想,做好准备。这样的战争,没有充足的准备,是打不起来的。

    不过,刘备的自信满满,却是让诸臣心中有些吃惊。要一口气吞下曹、孙两家,这得多大的胃口,自己这边能做到吗?

    心中反复盘算过后的荀彧对奏道“主公,明年南征,可讨曹、孙之一,若欲兼并两家,力所未逮也。”

    军国大事,还是稳妥点好。太激进了,稍有不慎,走错一步,搞不好就会满盘皆输。这会荀攸、贾诩等就开始转动脑筋想办法了。

    荀攸道“今曹、孙两家共争荆州,我军可趁此良机,或出陈仓道击汉中,或渡江而取江东。此方为上策也。”

    先选定一个方向打,打赢了再看。到时局势会如何发展,谁又能未卜先知呢。搞不好顺风顺水,就这样赢了。也搞不好进展不利,战火连绵延续数年。

    贾诩也是这个意思“以臣之见,莫如先取江东。益州有山川之险,曹孟德亲自镇守,防备森严。江东虽有大江为阻,然渡过大江,便再无险隘。而徐州水师操练多年,正好为大军先锋。”

    刘备想了下,当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关中和凉州都还没有平定。那会曹操要不是想着一口吃成他胖子,夺了荆州还想吞了扬州,估计后来也就没赤壁之战什么事了。现在自己扫平北方,关中、凉州、西域全在手中,兵精粮足,谋臣猛将无数。比起历史上南征的曹操要强上许多。如此还不能两路大军齐出,分讨曹、孙?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算的,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曹操后来几次出兵,去打刘备,去打孙权,不也没打下来。

    不过,明年出兵,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南方现在了为荆州的归属,打到现在,估计到明年都还在打。不趁他们虚弱的时候动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之前没动,是因为要把兖州和豫州给收入囊中,现在兖州妥了,豫州也快了。明年,就是最好的时机了。

    于是刘备就道“先做好物资准备。明年用兵南方。”

    诸臣又各自汇报了一些其他工作,不久后刘备就宣布散会。第二日朝会,荀彧的奏章就送到了天子的手里。

    刘备让荀彧出面,也是不想让大家认为他跋扈。反正荀彧代表谁的意思,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让代理人出面,中间又会有一道缓冲。

    天子拿起奏章一看,内容是荀彧请旨还都长安。荀彧在里面,理直气壮的说,汉之所以衰败,全是因为凉州羌乱。

    因为羌乱,消耗了朝廷太多的钱财,而且又在凉州驻扎了大量的兵力,至使外强内弱。中央空虚。还因此培养出了一大批不听朝廷旨意的骄兵悍将,董卓就是典型。董卓哪怕就是死了,他遗留的军事力量,也要到前几年大将军刘备西征关、凉,这才彻底肃清。所以这足可以证明,凉州是何等的重要。

    现在北方刚定,南方还未一统。未来天下并不是万事无忧了。在北方来说,最有可能发生动乱的,除了幽、并边郡之外,就数凉州了。凉州再乱,好不容易打通的西域估计又要失去控制。

    是以,请天子同意,还都长安,而后使精兵良将拱卫关中平原,震慑凉州、西域的不臣者,保护太祖高皇帝等诸帝的陵寝。

    天子看完了,默然无语。说老实话,他还是想回到洛阳的。洛阳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他在洛阳送走了自己的父皇,也在洛阳登基为帝。而且长安,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太多了。

    宫殿残破,衣不遮体,物资奇缺,还有一帮无法无天的凉州将时时胁迫……不然他何必要出奔到刘备这里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他说了不算。在刘备这里多年,他享受到了天子除了权力以外的一切待遇。

    吃穿用度、护卫仪仗还有大臣们表面的毕恭毕敬。除了军国大事他没法做主外,其他的一切,刘备都做得很到位。

    说实话,天子很满意。他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会在董卓的手里活下来,还在长安那帮凉州武夫的威胁下挣扎了好几年。

    过于曲折的命运,让他早早就认识到了武力的作用。既然满天下都是谁拳头大就听谁的,既然在长安可以听董卓的,可以听李催、郭汜的,为什么就不能听刘备的了?而且刘备更懂得尊重他,也更含蓄。给足了他天子的体面。

    当然,也有很多人,趁着奏对的时候,私下劝他,该找机会收回天子应该有的权力了。他不知道这些事情刘备到底知道不知道,也不知道刘备在乎不在乎。但天子不是保持沉默,就是婉拒。

    权力固然好,小命更重要。而且他也没信心做得比刘备更好。不说他的话能不能调动刘备一兵一卒,倘若是刘备真不干了,他让谁去对付南方的两大诸侯?

    汉王朝的存亡续绝,和个人的权力。天子果断的选择了前者。毕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刘备要篡位,那也是肉烂在锅里,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比那些外姓的乱臣贼子夺了天下去,要好得多吧?

    默默想了半天,天子觉得回到长安,也不算是坏事。长安的宫室,修葺好了,还是很华丽的。长乐、未央,比起洛阳的却非殿来,壮观多了。而且荀彧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天子自己亲身经历过战乱,耳濡目染,又有大臣教导,自然知道凉州的重要。

    要是自己回到长安,那么追随自己入关的人马,顿时就可以让关中再度繁华起来吧?也算是对残破的关中人民的一个补偿了。

    战乱多年,关中的帝陵,被许多人破坏。有董卓为首的军阀,也有民间的盗墓者。祭祀全无,陵庙被毁。宗庙重于一切,这是父皇与自己的过错啊。回到长安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修葺诸帝园陵,然后祭拜高庙,向太祖、太宗汇报,祖宗的基业,还在。自己没有丢失汉家江山。

    天子默然想了想,便提起笔来,在荀彧的奏折上,写了个准字。然后放在一旁,等候身边的尚书们用印。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尚书们用印之后,奏章才会转发下去。

    顿时,天子同意还都长安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飞了出去,传遍了北方大地。而此时,一众朝臣们,却是对刘备十分不满。

    我们知道对迁都何处没有决定权,可是,也不能就你和天子直接做了决定啊。这么大的事,难道不应该上朝堂讨论讨论,然后让大家集体刷个脸吗?

    刘备也表示很冤枉,他本来以为天子会以奏章下廷议,谁曾想天子如此爽快,直接就批复了?

    不说朝廷诸臣的反应,消息传出去之后,无数的商人们,向着临淄蜂拥而来。汉朝的大工程,招募民夫,采买材料,都是要付钱的。这也是商人们赚钱的大好时机。

    长安凋败成这样了,宫室又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现在天子要还都长安,中山王、大将军刘备派将作大匠孔融营造帝都,这是多么大的工程?

    全吃下没那本事,吞下块肥肉,自己只怕都要笑得打跌了。而且现在大将军刘备鼓励工商,大力扶持发展工商业,这真是天下商贾的福言呐。

    商人们闻风而动,朝臣们手脚更是不慢,很多大臣,自己家里就是大地主。奴仆无数,想要接个活赚点钱,那还不是轻松得很。

    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无数邀请,就送到了孔融的府中。这下,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也头大了。人太多,应付不过来啊。

    弘农杨,闻喜裴,太原王,吴郡陆,庐江周,这都是朝廷中显赫的大臣,他们身后,也是站着传承多年的家族。更不用说一些隐藏贵族了。大汉王朝没倒台,有些胆子大的诸侯王都派人过来了。这些诸侯王们,觉得天子好说话,一个个的跑去向天子诉苦,讲这些年来,他们在地方吃了多少苦,被贼军和乱兵们祸害得不行,就差家破人亡了云云。好博取天子的同情心。然后在这大工程中,分一杯羹。

    天子自然也不是傻的,该听的听,该表示同情的表示下同情,然后就让他们去找刘备或者孔融。

    孔融烦不胜烦,托请的人都跑到天子那里去了,他这小身板,哪里扛得住。于是就连夜跑到刘备府上。刘备懒得理他。孔融就耍赖,说刘备不见他,他就辞官不干了。

    刘备晚上好不容易有个空闲,陪着家人说说话,结果又被孔融给打扰了。没好气的传了孔融到书房,刘备道“文举,此事该如何做,你便如何做,何必来问我?”

    孔融心中郁闷,那么多人,全是我惹不起的。我放嘴炮骂骂他们没问题,真断了他们财路,我这小身板哪里扛得住?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