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4部分

汉皇刘备-第4部分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避免不了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言碎语。

    老是记挂着过去也不好,或许是该开始新的生活了?想通了的他,在回家之前,在家中喝得酩酊大醉,醉眼朦胧之际开始胡思乱想:”罢了,爱情和婚姻终究是两码事。村口的二妞虽然不漂亮,但人还是很纯朴的“

    最后发生了什么,他也不知道。反正一睁开眼,他便来汉朝了,还成了刘备。这刘备也倒霉,三岁死了爷爷,五岁死了奶奶,到八岁这一年,他爹刘弘又染病不起成了个药罐子。等到把数代积攒下来的家产花得差不多了,刘弘便双腿一蹬走了。留下刘备和他娘,一对孤儿寡母。据史书所载,后来刘备还曾数丧嫡室。就是说老婆也死了好几个。好嘛,简直就是一个天煞孤星。

    刘备他娘伤心过度,卧床不起,族里长辈把刘弘的丧事刚办完。刘备又病倒了。父亲去世了,悲痛惶然不说,还要跪在灵堂前哀哀切切迎来送往。毕竟是小孩子,身子骨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强撑着一口气,等把父亲送上山,这口气一泄,人便晕了过去。

    刘弘也是和自家夫人生养了许多娃的,但养活养大的却只有刘备这一个。刘备这一晕倒,刘备他娘便慌了手脚,也不顾病体难撑,日夜守着儿子,自家夫君已经没了,儿子已经是她唯一的支柱了。若是有个万一,她也活不下去了。

    刘备高烧不退,胡话连连,幸好一昼夜后便醒了。守着的族人闻讯,叹了几声三郎果然是个有福气的之类的话,便各自散了。刘备他娘望着活过来的儿子,喜极而泣。却不知道,她的儿子,躯壳还是那个躯壳,灵魂却不再是那个灵魂了。

    刘备醒过来后,也不说话,只是沉默。他娘和亲人只当他是哀痛父丧。等他娘病体稍好之后,他便提出在他父亲墓旁搭个小棚居父丧。大汉提倡以孝治国,若是一个人恪守孝道,那么便会得到无数人的夸赞,名气大了甚至会被察举为孝廉出仕做官。什么是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么。风气如此,他娘虽然舍不得,却也只能依了他。

    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备离群索居了三年。这三年,也使他彻底融入了这个世界。

    三年后,刘备出关。回到家后,却悲催的发现,他家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父亲刘弘卧病许久,家中那点积蓄花了个精光。他娘因为悲伤过度,身体也不好,时常要抓药滋补。这几年,要不是叔父刘恭一直在接济,只怕早就垮了。叔父习武之人,花费巨大,更何况,他也有妻儿要养。刘备一回来,自然是要考虑养家糊口这个难题。他和叔父虽然是血脉至亲,却也已经各自一家,纵然婶娘不说,长期依靠叔父也不应该。再说了,只要有手有脚,还怕养不活自己?

    当然,织席贩履这活他是肯定不想去干了。就因为这个,后来什么人见了他都会来上一句织席贩履之辈。嘴上不说的,心里腹诽那是妥妥的。

    既然他来了,自然不想因为这个原因再被人诟病了。况且,他也不会这门手艺,那织席的便只能是他老娘了。刘备觉得自己穿越一千多年来到这里,不幸中的万幸便是还有着这么一个无条件疼爱自己的娘亲。他又如何舍得让自己的娘亲再受苦?其实日子本不用这么苦的,只是自家老娘性格外柔内刚个性要强,尤其不爱欠人情。不然也不至于咬牙苦撑到如今了。至于自己的舅家,早就没人了。

    刘备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什么造纸,开矿,炼钢,做炸药,造玻璃等诸如之类的想法被他一一否决。有些他不会,有些他会的,却又没有这个本钱和时间。俗话说靠山吃山。楼桑刘家被群山围绕,刘家儿郎往日里除了种地,便是往山里钻。采药,打猎,这都是生活中的好来源。刘备无奈之下便把目光投向了大山。

    索性他这三年也没闲着,除了整理资料外,便是随着叔父刘恭习了一身好功夫,拳脚枪棒箭术,以刘恭的话说就是能拿得出手了。在刘备的再三纠缠下,刘恭终于把侄儿带上了山。这些年他一个人要养两家人,实在是吃力,有个懂事的侄儿来分担,他也自是心慰。

    山上的猎物,大家伙便往城里送,换钱。小的便留下来,母子两个补充营养。若有多余的,便用来送人。不得不说刘备的母亲,是一个很贤惠的母亲。她教育自己的儿子:“受过人的恩惠,便要铭记于心。现在你有些能力了,便要记得人家的好,你山中猎回来的,河里面捞起来的,不时的每家都送些过去。也算是尽你我母子的一点心意。”

    刘备欣然从命。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此时已是熹平四年,曹家哥哥,袁家兄弟都察举了孝廉,正在洛阳快活。孙坚应该还在做他的县丞,小霸王孙策和美周郎周瑜就是今年出世的,也不知道几月生的。自己后来还娶孙策他幼妹孙尚香,真是个不要脸的萝莉控,不过,好期待啊!咳,想什么呢。

    这应该是大汉最后的一段宁静岁月了。想像着以后岁月的波澜壮阔,刘备不禁有些痴了。

第六章 简家之约() 
刘备正琢磨着什么时候带着刘恪去简家庄打秋风,谁曾想简家庄的马车便到了楼桑里。

    简家庄今天来了贵客,上次在城里替小少爷和少夫人在恶人手里抢回钱袋的“好汉”今日上门拜访了。简老爷大开寨门,亲自相迎。筵席上,简老爷双手持觞,把酒劝了又劝,道:”老夫犬子添为方城县记室掾,不在家中,却是怠慢两位贵客!“

    刘备听得心中一动,原来简雍这小子的老爹是方城县管文书的啊,看来最近花二郎一伙泼皮风平浪尽并非无因,定是简家在暗中使力了。任何事情只要牵涉到官面上了便都不简单了,古今概同。当下揖了一揖,道:”老太公言重了。简叔父公务繁忙,小子岂敢惊动?我兄弟二人当日与简家小郎一见如故,此番前来,打扰了老太公清静,真是罪过!“

    按说简太公乃一庄之主,又是长辈,今日请刘家兄弟上门,筵席上殷勤作陪,所为何故?

    原来前番简家娘子与简雍回庄,与简太公说起此事,简太公当即大怒。他膝下子女众多,到如今却独得简雍一个嫡孙。这年月,重嫡轻庶已是全社会的本能。听得毛四这般下贱的贼子动了自己的宝贝孙儿,虽说只是抢了个钱袋,但简太公哪里肯就此罢休。当下便修书一封急报到方城,让儿子回来,率庄上家丁奴仆打上门去。书信到了方城,却被自家儿子简大郎给拦住。

    简大郎是方城县记室掾,却与涿县县丞互相友善。涿县县尉是另外一拨儿,和涿县县丞两伙人各自不对付。简大郎自然知道花二毛四等人乃县尉之爪牙,深恐此处有甚他不清楚之处。当下便回信劝住大人,说出此中关节,又言等自己调查清楚再作计较。简太公深知自家儿子手腕,便强压住了怒火。

    简大郎回头找了几个心腹奴仆细细一打听,刘备兄弟二人与花二等人大打出手之事早已传开,街上随便扯个闲汉也能说得唾沫横飞,如同亲见。简大郎得报,却是对能从花二郎一伙人手中逃脱的刘备刘恪两兄弟产生了兴趣。涿县县丞与县尉不对付,他自然要为自家好友排忧解难。县丞被县尉暗地压了一头,便正是县尉掌全县兵事,又有一班泼皮为他爪牙耳目,纵横街面,聚敛钱财,探听消息。若得如刘备兄弟般壮士来对付花二等泼皮,便等若去了县尉一只臂膀。

    当时简大郎便又吩咐下属去探听刘备刘恪消息,这下人一回报,却是让简大郎有些哭笑不得,当初老父信中语焉不详,原来折了花二面皮的竟是两个少年。再一看,此二人还是大汉宗室之后,虽然只是远支旁系。当下,笼络二人的心便也淡了。再往下看时,却不禁击掌而叹了。母病父丧,守丧三年后独自养家,即有勇武又如此纯孝,此等少年不得不令人喜爱。当下心中却是有了计较。

    简大郎还家后便与老父相谈:”大人,陈子悠(涿县丞)已向张县尉表示不满,毛四欲上门赔罪,被我拒了。我家娘子与孩儿既然无事,便免了这等人上门,没得污了我家门第。“

    简太公此时火气已弱,便道:”便由我儿做主便是!“

    简大郎又道:”大人,儿子还有一事禀告。那日出手相助之两位小义士,却是城外楼桑村刘家之人。刘家身份特殊,更兼那刘备,事母至孝,又有勇武。此等人若有机缘,他日必不屈居于人下。我便暗中放出风声,此番我简家不计较,但须不得招惹刘家子,否则我简家庄必不善罢干休!“

    简太公闻言,抚掌笑道:“我儿办事,深得我心。那楼桑刘家,其实也是个不好惹的,花二若是敢挑拨刘家子,必不能讨了好去。不过,我儿如此这般,他日刘家子得知,也算是报了当日相救之恩。既然我儿料那刘备乃非常之辈,有机会却也须照看一二,如此方为上策。”

    简大郎笑道:“不急,他年纪尚幼,反正我简家已经与他结过了善缘,来日方长嘛。”父子二人计较已定,方才辞别。如此,方才有今日之筵。

    酒过三巡之后,简太公笑道:“两位高义,老夫足感盛情。雍儿过来。”当下唤过简雍,命简雍向刘备刘恪大礼拜下,以兄呼之。

    刘备兄弟两个连忙避席而起,挽住简雍。口称不敢当。简太公抚须笑道:“老夫年逾花甲,膝下只得此一嫡孙。往日里视之如珍宝,却不想前番街市中遇上泼皮。若非是二位,后果难测。此一礼,二位还是当得起的。”当下又暗示花二等人以后不会再寻刘备兄弟的麻烦。

    刘备刘恪大喜,他等虽然不惧花二,但也不愿与这等腌臜无赖纠缠不清。如今简家出手压下此事,再好不过。当下便拜下谢过简太公援手之情。

    简太公笑道:“二位小郎无须如此。此事乃因我家孙儿而起,我如何能坐视不管。我家雍儿往日娇纵太过,但望二位小郎日后多多亲近看顾,也全了二位相救之情。“

    刘备兄弟二个却不过简太公盛情,在简家庄上宿了一晚,到第二日早晨方才离开。

    刘备到得家中,便去给老娘请安。刘母于榻上见得儿子高大健壮,心中欢喜之余却也暗暗担忧,儿大不由娘,自家儿子是个有主见的,又从他叔父习得一身拳脚,现下不给他找点事羁绊住他,指不定又要惹出什么祸事来。暗叹一口气,又想起昨日县城传来的那个消息,心中稍稍安定,便出言道:”我儿,你把左边墙角最下面那个箱子拖出来。“

    刘备不知道母亲此言何意,却也不多问,乖乖上前,把箱子给拖了出来,心中却暗道,什么东西,这么沉。

    正在想,便听得母亲吩咐打开,便把箱盖一揭,只见箱子中堆满了尖尖一堆五铢钱。刘备惊呆了,这么多钱,哪来的?便回头眼睁睁的望着母亲。

    便听得刘母道:”我儿,你辛苦赚的钱,和为娘自个攒下的,都在这。本来想给你留着娶亲用。不过现在还有更要紧的事,昨日为娘得到消息,本县卢议郎回乡祭祖,已在途中。我儿,卢议郎乃真正有大学问之人,昔日也与你父相识。听闻卢议郎于洛阳择徒授业,学子云集。待得卢议郎回乡,你便与十一郎登门求学。此番机遇难得,却不可错过!“

    刘备还没缓过神来,他辛苦赚钱,除了给母亲买药之外,所有钱财全交给母亲以资家用,殊料母亲居然还存了这么多全部留着给他用。一时间心中酸楚难当,不禁眼眶发红,却没反应过来卢议郎是哪个,当下愕然看向母亲,道:”娘亲,哪个卢议郎?“

    刘母叹道:”哪个卢议郎?涿县除了卢植卢子干外,还有哪个卢议郎?我儿,卢议郎师出名门,学问高深,你若拜于门下,定要好生学习,不可怠慢,如此方不负老母与你那可怜的父亲。“说到早死的刘弘,刘母又不禁泪湿了眼睛。

    刘备不禁一阵发晕。卢植卢子干,他当然知道,原本历史上卢植也是他的老师。只是,卢植不是跑到九江去平叛,然后回洛阳和蔡邕等人一起去鼓捣那什么熹平石经了吗?怎么突然回涿县了?

    历史中的刘备拜在卢植门下,却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怎么看都是一个浪荡子。虽然结交了公孙瓒和一些豪侠,(估计这些豪侠也是他日后在涿县起事的班底,而公孙瓒在黄巾之乱后也给了他一定的帮助。)却不免失去了卢植的喜爱。

    卢植是谁?马融是他师傅,郑玄是他同门。他自己也是一代儒宗,大汉的经学权威。中国儒学史上都留下名字的光辉人物。这样的学术大师,对刘备不求上进的学习态度自然是心中不喜。

    历史上的刘备年纪轻轻便知结交朋党,以为势力。不可谓眼光不精确。但仔细想来,却不免得不偿失。汉代政治,乃是典型的精英政治和门阀政治。放着允文允武有能力有声望的卢植的大腿不去抱,不得不说是一大失策。

    黄巾之乱爆发后,刘备聚拢豪杰,又得关张之助。平乱之功不低却只得了个县尉,最后还被一督邮小吏逼得弃官而走,为何?缺乏上层关系。弃官之后刘备开始了他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一生。投公孙瓒,投曹操,投袁绍,直到建安六年投奔了刘表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刘备期间也有为徐州牧统领一州之地的风光,只是为何没有守住呢?很简单,没有人才。武将堪用,却无谋主。徐州本地豪强倾心相助的只有一个陈登和麋竺,其他人不是争权夺利就是背后下绊子。在面对吕布,陈宫组合时,如何招架得住?直到在荆州,醒悟过来的他三顾茅庐,恭请孔明出山,开始大肆笼络士人之心,如此方才奠定日后之基业。只是那时刘备已经四十有七了,蹉跎了半辈子大好时光,甚为可惜。

    反观自黄巾之乱中崛起的曹操,袁绍,孙坚等辈,不是世家出身,便是走的上层路线。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再借势聚拢各方英杰之士,于是他们一步步水涨船高,把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刘备甩得几乎没影。

    若是能紧紧抱住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